前幾天,中戲院長談演員的文化修養。
果不其然,立馬又沖上熱搜。
短短的一段視頻,金句倒是不少。
" 一個演員拼到最後,拼到是文化素養。"
" 美麗的容顔總會老去,深入人心的藝術形象,才是演員永葆青春的正道。"
雖然沒有點名道姓,但在說誰想必每個人心裏都有杠秤。
于是," 絕望的文盲 "這個詞再次點燃網友的吵架熱情。
有義憤填膺的。
有爲自己鳴不平的。
吵得熱火朝天。
從天價片酬到偷稅漏稅。
到如今的九漏魚和絕望的文盲。
見慣了内娛的笑話。
很多人恐怕也想和章子怡一樣發出靈魂拷問:
演員難道是最低級的職業嗎?
其實," 絕望的文盲 " 并不是觀衆第一個對内娛流量的諷刺用語。
早在 19 年," 九漏魚 " 就在網絡盛行。
九漏魚,全稱九年義務教育漏網之魚。
而且,你們絕對想不到。
最早被罵這詞的人不是之後憑借酷蓋人設混得風生水起,憑借一個回眸被粉絲誇贊 " 絕了 " 的王一博。
而是黃明昊。
當時,他家粉絲和羅雲熙粉絲互撕。
這邊抓住哥哥的身高痛點。
另一邊則立馬狠戳弟弟的低學曆。
到最後,還造出了一個詞," 九漏魚 "。
所以說,要論用詞技術,還得是飯圈。
内對自家哥哥姐姐能集盡彩虹屁,外對黑子對家能原地造詞,問候人家祖宗十八代。
要是偶像能有粉絲十分之一努力學習用詞,也不至于被嘲不是。
當然,這都是題外話了。
說回我們事業心過于強,初中辍學回國打工的弟弟黃明昊。
那确實是有點搞笑在身上的。
祝粉絲 " 天天開心,身體健康 "。
結果,康字多了兩點。
你說蓋上病字頭,那還能健康得了嗎?
介紹醬汁配方。
蜂蜜、芝麻、蔥花、大蒜、辣椒粉、五香粉。
六個食材,隻寫對三個。
看來這醬汁不是他的真愛。
在《密室大逃脫》中。
天竺的竺字,隻記得竹字頭和三。
(默默說一句,底下其實是二)
建議弟弟有時間少打遊戲,多研究研究新華字典。
不過因爲弟弟影視綜,常年呆在綜藝舒适區,電影和電視劇很少沾。
所以不認字也影響不大。
于是,這個頭銜很快就被網友淡忘了,逐漸成爲一個含射内娛的統稱。
直到去年的春節檔。
王一博在《無名》路演時遭遇現場觀衆提問。
一問:在飾演葉先生時你覺得他身上最難捕捉的點是什麽?
博子哥 45 度角仰望天空,沉默半天,用咳嗽掩飾尴尬。
然後才緩緩回道:這個确實哈,我不知道該怎麽回答。
二問:你遇到葉先生的話,你會對他說些什麽呢?
博子哥這次學聰明了,從源頭直接斬斷:
我覺得這種問題沒有太大的意義。
當是時,粉絲還在那邊瘋狂拍手叫好,力挺哥哥。
可殊不知,這段視頻立馬就在網絡掀起血雨腥風。
有網友靈機一動,直接将這種腦子空空,不知道如何回答的狀态描述成:
" 絕望的文盲 "。
随後,他更多 " 文盲 " 事迹被扒了出來。
比如:
早前在轉發《天天向上》某條微博時。
他把湖南省錯當成城市。
再比如:
主持人讓他在題闆上寫下 " 到此一遊 "。
而他四個字裏。
" 到 " 是旁邊小哥指導。
" 此 " 是再旁邊小哥書寫。
" 遊 " 寫錯。
合着他四個字隻會寫個 " 一 "。
還比如:
在聯想發布會,主持人讓他分享用的聯想産品。
他:在劇組我一般會用平闆電腦,ipad。
好的,懂了, 咱們博玩的就是一個真實(手動狗頭)
最後比如:
和前同事玩你畫我猜。
第一個詞:嫦娥奔月。
他不知道 " 嫦娥 " 怎麽說。
需要前同事用 " 常回家看看 " 的第一個字是什麽來引導他。
啊是什麽 …… 娥 ……
我怎麽想不起來了呢
第二個詞:甕中捉鼈。
他猜到了鼈,猜到了罐子。
答案呼之欲出,看來他這次要答對了。
這時,他自信滿滿:
伸手抓鼈
其中,要論最經典最離譜的。
莫過于他連自己的名字都寫錯過。
當然,内娛不止一個絕望的文盲。
前有劉浩存聊 " 演員是什麽 " 支支吾吾半天。
後有趙露思搞錯建黨和建國時間。
還有包文婧直接連 4+3 都回答不出來。
讀錯音的,寫錯字的明星更是比比皆是。
在 " 絕望的文盲 " 這個頭銜被安上後。
很多粉絲聞訊趕來,開始洗地。
他們扣大帽。
稱此舉是在嘲諷所有不善言辭、沒念過大學的人。
他們用轉移視線來轉移視線。
稱一開始文盲說的是《滿江紅》,肯定是有心人故意引導到哥哥身上。
( 當然,這裏沒有爲《滿江紅》說話的意思,官博騷操作讓人無語,因爲這裏聊的是演員,就不多展開了。)
甚至,他們拿出前輩來開路。
稱國家一級演員梁朝偉也沒念過大學。
當然,如果要一個字一個發音來摳,内娛恐怕文盲遍地。
就算是派爺,其實也有提筆忘字的時刻。
不過問題是。
網友們并不是嘲諷這些人的學曆低,而是文化修養低。
甚至根本無法理解角色。
粉絲們有點倒是說對了,學曆低不等于文化修養低,不善言辭的人也可以很厲害。
所以,不要看演員說了什麽,要看他呈現出的角色怎麽樣。
那麽,粉絲口中隻是不善言辭的王一博演技到底如何呢?
是在《風起洛陽》裏将木石之心的貴公子演成面癱?
還是在《無名》中将葉先生在卡車一笑演出了滑稽感?
粉絲口中因爲前後演了《1921》和《胡同》,所以記混建國建黨時間的趙露思演技又如何呢?
是舉手投足之間,表演方式依舊吹眉、瞪眼、噘嘴巴三件套?
還是一張嘴。
老北京人不說一口順溜的京片子,反而磕磕絆絆吃螺絲?
确實,鑒于以前教育水平和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内娛前輩确實有人不少學曆不高。
但粉絲們搞搞清楚。
梁朝偉之所以從來沒被說過文盲,是因爲演技足夠出彩啊。
偉仔表示真的晦氣,被登月碰瓷。
而真正的好演員也并不會因爲學曆低就停滞不前。
反而會想方設法彌補這個缺陷。
很多人可能都有所聽聞。
王寶強 6 歲開始習武,8 歲至 14 歲在河南嵩山少林寺做俗家弟子,所以根本沒有時間上學。
剛出道的時候,連字都不認識幾個,劇本也看不明白。
可他珍惜每一次進組的機會。
字典随身攜帶,一有空就學。
抱着一顆如饑似渴的求學心。
這才演出了傻根、許三多、樹先生等等經典的熒幕形象。
還有趙麗蓉老師。
看春晚小品《打工奇遇》最後書寫 " 貨真價實 ",蒼勁有力,筆酣墨飽。
很多人可能以爲她來自藝術世家。
其實不然。
趙麗蓉老師并不識字。
爲了寫好這幾個字,專門找老師學,每天臨摹練習到深夜。
一周後,幹兒子鞏漢林去她家時,發現地上鋪滿了毛筆字。
不會就學。
這就是老一輩藝術家對自己的高要求。
如果說和前輩沒有可比性。
那拿同樣是年輕人的郭麒麟來說。
同樣初中辍學,人家沒學曆但有文化。
在綜藝《奔跑吧男孩》中。
他面對衆人對開封博物館門口的 " 東京 " 二字感到疑惑時。
立馬出言解答:
這地兒就叫東京汴梁嘛。
後來聊到古代的時間 " 巳時 "。
也是他再次爲衆人科普。
沒有文化,演技不夠優秀。
那就好好藏拙。
那爲什麽内娛流量們反而如此肆無忌憚呢?
一來,因爲現在的大環境太急功近利了。
郝蕾在《十三邀》中曾說過一件事。
朋友的孩子學習不好,然後來找張頌文,讓他幫忙把孩子弄進電影學院上學。
爲什麽?
因爲内娛來錢快,是名與利的象征。
但就如郝蕾所說:讀不懂書的人怎麽能讀懂劇本呢?
二來,則是這群流量們被粉絲寵着,每天過得太順了。
以前王寶強進好的劇組,那是戰戰兢兢,無比珍惜。
但現在流量們不用努力就可以在大制作的影視劇中當主角被前輩奶着,讓影帝影後爲其擡轎。
演得差?
不用愁,有粉絲爲其沖鋒陷陣殺出一條洗白路。
所以,長此以往,把 " 古裝劇有配音 " 說得理所當然自然不奇怪。
畢竟,可以躺着就能把錢掙了,何必還要站着?
但這樣下去的結果如何?
就是出道十幾年,歸來仍是粉絲口中在進步的新人演員。
内娛從此劣币驅逐良币,陷入惡性循環。
不過,好在。
此次事情發酵後,央視親自下場發文評論。
之後還清空了一些演員的曆史消息。
希望這次 " 絕望的文盲 " 能給他們敲響警鍾。
不要整天隻想着如何快速成名,而應該琢磨如何成長成爲金子。
内娛的天,真的該變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