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财經故事荟,作者 | 王舒然,編輯 | 萬天南
在生鮮電商賽道,小廠折戟者衆,前有易果生鮮破産、每日優鮮退市,今有叮咚買菜連連收縮陣地。
财報顯示,去年 Q4 叮咚買菜營收爲 49.9 億元,同比下滑 19.5%,這已是其連續第 4 個季度營收下滑。同時,其 2023 全年 GMV 爲 219.7 億元,同比下滑 16.3%。
下滑原因主要是去年 Q2 叮咚從多個城市和站點撤出,再結合近期其關閉了廣州、深圳共 38 個站點,不難看出,叮咚買菜正呈縮減之勢。
小廠或退場或收縮,大廠則是另一番景象,有的不曾停滞,一直向前,如多多買菜,更多的則曾在中途收縮過戰線,如今又卷土重來,再度擴張,但無一例外的,他們始終都留在牌桌上。
比如,美團自探索生鮮電商以來,曾關閉過 " 掌魚生鮮 "" 小象生鮮 " 等多個項目,并關停過部分城市的美團買菜前置倉業務,但去年開始,其重新發力,将美團買菜升級爲小象超市,并持續開拓新站點,2 月在蘇州開城,12 月又進入叮咚買菜的大本營杭州。
其營收規模也随之擴大,财報顯示,去年 Q3,美團包含美團買菜、美團優選、B2B 餐飲供應鏈等新業務的營收,同比增長了 15.3% 至 187.76 億元,而美團在财報中對此特别說明 " 美團買菜交易額強勁增長 "。
來源:美團财報
盒馬也曾嘗試錯過 10 餘種生鮮零售形态,主力業态盒馬鮮生也曾 " 減肥瘦身 " 過,但在去年 11 月,其開始高調啓動折扣化變革。近期,其又開始了新一輪的降本增效。
京東也在去年重啓了前置倉賣菜業務和京東拼拼社區團購業務,而這兩部分業務都曾中途收縮過。
可見,在生鮮電商之戰中,大廠雖然也往往複複,但整體比小廠更顯堅挺,如今依然留在牌桌。
大浪淘沙,小廠多折戟,大廠多堅挺
生鮮電商有前置倉、社區團購等多種模式,但無論哪種模式下,小廠皆損失慘重,退出舞台的比比皆是。
比如,采用中心倉模式的國内生鮮電商鼻祖易果生鮮于 2020 年破産重組;前置倉模式的每日優鮮于 2022 年宣布解散;社區團購模式下,呆蘿蔔、同程生活均于 2021 年倒閉、十荟團 2022 年關停、誼品生鮮去年大量關閉門店等等。
即便是活下來的小廠,也皆是逐漸收回觸角,偏安一隅,縮于優勢區域。
比如前置倉模式的叮咚買菜,自 2021 年明确 " 效率優先,兼顧規模 " 的戰略後,其便在收縮之路上停不下來。
2022 年,叮咚買菜接連關閉了珠海、唐山、宣城、滁州、天津、廈門等站點;2023 年又暫停了成都、重慶市場的運營;近期其又關閉了廣州、深圳共 38 個站點。
如今,叮咚買菜偏安華東——叮咚買菜 App 顯示,目前叮咚買菜在上海、南京、蘇州、北京共計 25 個城市有所布局,其中 18 個城市位于華東,5 個城市位于華南,2 個城市在華北。
叮咚買菜在資本端的價值也在收縮。自去年 12 月 7 日至今,其股價一直在 2 美元以下。近期最新财報一出,其股價更是下跌到 3 月 1 日的 1.16 美元,直逼 1 美元的退市臨界點。
同樣走前置倉模式的樸樸超市,則困守于福州和廈門," 别人打不進去,他也走不出來 "。
還有社區團購鼻祖興盛優選,從巅峰時期的 18 省,退守到如今的湖南、湖北、江西三個省份,而湖南正是其發源地。
據《中國企業家》報道,興盛優選 GMV 從 2020 年的 400 億元左右,下跌到 2023 年的 200 億元左右,三年時間下跌一半。
不同于小廠的偏安一隅,大廠們大多采用 " 左手前置倉,右手社區團購 " 的雙模式并行,前者多覆蓋高線城市,後者則普遍在低線城市運營,以此實現全國範圍的業務覆蓋。
比如,美團旗下就有前置倉模式的美團買菜,和社區團購模式的美團優選兩塊業務,随着近幾年的擴張,兩塊業務的市場份額均已位居前列。
據晚點報道,2023 年初,美團買菜内部評估認爲,其市場份額已接近叮咚買菜的 60%,與第二名樸樸超市接近。
而在社區團購領域,美團優選的市場份額僅次于多多買菜,兩者牢牢把持了霸主地位。國金證券研報顯示,截至 2022 年上半年,多多買菜市場份額爲 45%,美團優選市場份額爲 38%,兩者占比超八成。
阿裏、京東也是雙模式拓展,去年 5 月,阿裏宣布合并淘菜菜和淘鮮達,升級爲 " 淘寶買菜 ",提供一小時到家和次日自提兩種模式,相當于把即時零售和社區團購的玩法集于一體。
在去年淘寶買菜首個雙 11 商家大會上,淘寶買菜确立了增長策略,宣布将投入最多資源,以高速增長帶動更多品牌增長,服務最大規模用戶。目前其已覆蓋了全國 200 多個城市。
京東則于去年 2 月啓動了前置倉業務,計劃到年底在北京開設數十個倉位,同時去年 7 月,其又啓動了社區團購業務京東拼拼,并爲其招兵買馬。
爲何小廠多敗迹?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無論是社區團購,還是前置倉模式,皆是小廠開創先河,再引得大廠入局跟進。
以社區團購爲例,十荟團、同程生活、興盛優選的發迹皆早于多多買菜、美團優選,他們也被稱爲 " 老三團 ",但大廠後來居上,取而代之,如今唯剩興盛優選這棵獨苗。
爲何在生鮮電商領域,小廠多敗迹?
首當其沖的因素,是資金問題。
生鮮電商是個燒錢的生意,無論是開拓 C 端市場,還是打造供應鏈、倉儲、配送等基建,都需要大量資金,再加上生鮮品類高損耗率、低客單價的特點,導緻成本高居不下的同時,又很難賺到錢。
很多小廠都死于資金鏈斷裂,活下來的也經曆過虧損嚴重的階段。叮咚買菜财報顯示,其在 2019-2022 年的四年間,累計虧損超 122 億元。直到去年首次實現全年盈利。
這一點,大廠也不例外。美團财報顯示,2020-2023 年前三季度,包括美團買菜、美團優選、快驢等業務在内的新業務虧損累計超 827 億元,其中,去年 Q3 虧損同比收窄 24.5% 到 51 億元,美團在财報中将該虧損的主要原因歸爲美團優選。
盒馬也虧損多年,去年 4 月份,盒馬 CEO 侯毅曾向媒體透露,盒馬在 2022 年四季度和去年一季度實現了季度盈利——言外之意,盒馬尚未實現年度盈利。
不過,相對而言,大廠資金儲備更雄厚,可以承擔更多的試錯成本,能支持其走得更久。
對比各家财報相關數據可見一斑:截至去年 Q4 末,叮咚買菜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等餘額爲 53.1 億元;美團截至去年 Q3 末的現金儲備約爲 1488 億元;京東截止去年 Q3 末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等金額爲 2503 億元。
基于此,大廠的生鮮電商業務往往更具韌性,失利了還能卷土重來。而小廠一旦失利,難有翻身之地。
以京東社區團購業務爲例,2021 年其上線了京喜拼拼,2022 年便開始收縮戰線,從全國十幾個省份一度縮減爲北京、廊坊 2 個城市,但在去年,其又改名升級爲京東拼拼,再度發力。
此外,大廠的主營業務往往積累了一定的基建基礎,可與生鮮業務相互協同,在一定程度上平攤了整體成本。
比如,京東自營業務所構建的倉儲和配送體系,可與生鮮業務共享。反之亦然,例如京東去年重啓的前置倉既備貨了生鮮品類,又将覆蓋區域内的京東商城暢銷商品也備貨其中,用戶購買這些商品時,會由前置倉發貨,如此既可平攤前置倉成本,又能提升主營業務的配送效率;
比如,多多買菜可借力拼多多構建的農産品供應鏈優勢,實現全國性的業務覆蓋。
小廠則沒有這樣的基礎,叮咚買菜就在擴張低線城市中,遭遇了供應鏈半徑方面的阻力," 我們自有品牌的工廠都在大城市周邊,當向低線城市擴張前置倉時,工廠的供應能力沒辦法很快同步,造成商品的豐富度遠遠不及一線。" 叮咚買菜副總裁申強曾在去年采訪中表示。
另外,還有用戶層面的協同,大廠在流量龐大的主 APP 開個入口,便可爲生鮮業務自然引流,比叮咚買菜等獨立 APP 拉新更容易一些。以多多買菜爲例,光大證券 2021 年研報估算,多多買菜 60% 的流量來源于拼多多主站的導流。
同時,其生鮮業務的高頻消費,又有機會反向拉動其他業務的消費,兩者可謂相互促進。
總的來說,大廠在資金量、基建儲備和流量層面的基礎實力,皆更勝一籌。
相同的難題,趨同的策略
盡管大廠在種種優勢的加持下,容易取得規模擴張,但這并不意味着必勝。因爲 " 規模與盈利難以兼得 " 的魔咒,集體困擾着大廠小廠。
對此,美團在去年 Q2 财報中曾表示,社區團購短期面臨商業模式優化上的困難。
目前," 規模、盈利二選一 " 的局面,無一例外得在大小玩家身上上演。
叮咚買菜去年首次實現了年度盈利,但代價卻是規模的收縮;
樸樸超市近幾年規模持續增長,據即時零售專家張陳勇表示,樸樸超市 2023 年銷售額預估 300 億元,同比增長 36%。但其盈利能力撲朔迷離,據網經社數字零售台報道,2022 年底,樸樸内部人士表示,2023 年或可實現盈利,而其 2023 年的最新表态變成了 " 要保持随時盈利的能力,但不必有盈利 KPI 的包袱 ",言下之意似乎尚未盈利。
大廠亦然,據晚點今年 1 月報道,社區團購龍頭多多買菜至今未實現整體盈利;美團方面,财報顯示,包含美團買菜、美團優選在内的新業務去年 Q3 的營收同比增長 15.3%,但卻虧損了 51.12 億元。
有意思的是,面臨的困境是共性的,大小玩家的解決方案也是趨同的。
其一,都在擴展多品類,以克服生鮮 " 損耗度高、客單價低 " 的硬傷。
比如美團,其 2022 年将美團優選改名爲明日達超市,又在去年底将美團買菜改名爲小象超市,兩塊業務都指向品類的擴充。
目前,在美團買菜和美團優選中,能看到休閑零食、日用清潔、個護美妝、酒水飲料等多種非生鮮品類。
數據更能彰顯這一點,安信國際證券去年 10 月研報顯示,美團買菜生鮮商品占比約 30%,和樸樸超市接近。
同時,其顯示,叮咚買菜同期的生鮮品類占比爲 50%-60%,雖然比美團買菜高,但也表示其非生鮮品類已經占了近一半。
而伴随非生鮮品類的增加等因素,财報顯示,叮咚買菜去年整體客單價爲 72.1 元,相比 2021 年提升了 23%。
其二,發展自有品牌,以提高毛利率。
目前,叮咚買菜已相繼推出了 " 叮咚好食光 "、" 叮咚王牌菜 "、" 叮咚大滿貫 "、" 蔡長青 " 等多個自有品牌,涵蓋預制菜、肉類、米面、豆制品等品類。
财報顯示,去年 Q4,其自有品牌産品 GMV 占比首次超過 20%,同比增長了 3.1%。同時,其毛利率爲 30.6%,相比 2021 年一季度的 18.9%,提升了 62%,高毛利率的自有品牌,也正是其實現盈利的關鍵因素之一。
美團方面,近幾年陸續推出了 " 象大廚 "、" 象優選 "、" 象劃算 " 等多個自有品牌,涵蓋日用百貨等多個品類。去年 Q2 财報顯示,美團買菜标品及自有品牌的交易額占比持續上升。
盒馬在 2018 年就提出建設自有品牌,目前已有盒馬日日鮮、盒馬工坊、盒馬有機等,涵蓋生鮮、熟食、烘焙等多品類。
早在 2022 年 10 月的盒馬新零供大會上,盒馬曾透露,自有品牌的銷售占比已達 35%。而在去年 11 月啓動 " 折扣化變革 " 時,盒馬再次強調,要基于供應鏈改革,與供應商一起加強自有品牌的研發,以實現 " 硬折扣 "。
樸樸超市也定下了大力發展自有品牌的計劃。據《商業觀察家》報道,樸樸超市有關人士透露,2024 年樸樸超市自有品牌銷售額會接近 50 億元,占總銷售比重 15%-20%,主要品類是食品、日用百貨、凍水産肉禽。
其三,供應鏈層面發展産地直采,以打造低價優勢。
叮咚買菜 2021 年就啓動了 " 綠水青山 " 計劃,發展基地直采,深入優質農産品的原産地。在去年 2 月的供應鏈生态峰會上,叮咚買菜首席商品官徐志堅曾表示,針對既有優勢生鮮品類,叮咚買菜已開發了 565 家生鮮基地供應商,直供占比達 85%。
美團買菜在去年 3 月的供應鏈峰會上也表示,僅生鮮一項,美團買菜已有超過 450 家直采供應商,接近 400 家直通基地。
淘寶買菜也不例外,去年雙 11,相關負責人表示,淘寶買菜在全國直連近萬個農産品直采基地,建立了 700 多個數字農業基地,構建了直采直銷網絡。
盒馬更是将直采基地擴展到了全球區域,去年 12 月,盒馬與紐瀾地、月盛齋、天譜樂食 3 家企業合作,在澳大利亞包下了首批 3 個牛肉直采專供牧場。彼時,盒馬鮮品部采購經理何小青表示,直采帶來了 20% 的成本優化。
綜上可見,在規模與盈利之間,玩家各有取舍,但在發展策略上,他們都不約而同聚焦于零售本質,即打造更有韌性的供應鏈,開發更好的産品,這實屬良性之争,但也意味着要拿出真本事。
而作爲之前數年鏖戰中勝出的幸存者,他們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也難言高枕無憂,因爲生鮮之戰還在繼續,生存問題始終是懸在頭頂的一把利刃,唯有不息的戰鬥,才有可能挺到終局。正如奧地利著名詩人裏爾克所說," 哪有什麽勝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