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都傳來了好消息。
11 月 21 日,蔚來和長安汽車在重慶簽署換電業務合作協議,雙方将圍繞換電展開合作,共同推進汽車行業高質量發展和低碳轉型。具體的合作内容包括:
建立換電電池标準
建設與共享換電網絡
研發換電車型
建立高效的電池資産管理機制
根據協議,長安汽車首款與未來汽車共用電池包的可換電乘用車型計劃在 2025 年上市。随着合作的推進,雙方旗下部分品牌車型的用戶可共用雙方共建的公共換電站。
從充換電業務開始的第一天,蔚來就決定向全行業開放。
蔚來 CEO 李斌在簽約儀式中聊到了蔚來做換電的初衷。
李斌表示,和互聯網雲服務基礎設施一樣,蔚來換電網絡和蔚來能源雲也是走了一條基建先行、内部閉環、全場景驗證、對外開放的道路。
經過 5 年的發展,蔚來換電網絡和蔚來能源雲在研發、建設、運營等方面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蔚來換電業務已經做好了向行業開放的準備。
「換電網絡」相當于「雲服務」這個說法,李斌在昨日的内部談話中就有提及。
他認爲,換電網絡就相當于蔚來的「雲服務基礎設施」,而阿裏、騰訊、亞馬遜、微軟等的雲服務很大一部分市值都來自于「雲服務。「如果沒有雲,他們的市值都會打折扣,」李斌說。
長安汽車董事長、黨委書記朱華榮則表示,在國家大力發展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的背景下,蔚來換電模式的落地,具有裏程碑意義。
而長安汽車,将來不僅會在換電領域和蔚來開展合作,同時也将在其他平台性、基礎性生态領域,從能源、充換電、整車、生态等方面,持續加強和蔚來的合作。
想要将換電模式推廣至全行業,難點在于換電标準的統一,李斌現在的處境,和大半年之前的馬斯克差不多。
今年 3 月,特斯拉 CEO 馬斯克宣布,位于北美市場的 7500 個特斯拉充電站,将在明年年底前全部對外開放,供市場上的其他品牌使用。該消息一出,立馬受到了不少質疑。
一名白宮官員在簡報會上明确:特斯拉的充電樁必須能讓其他采用聯邦認可「聯合充電系統标準」(CCS)的電車使用,才有資格獲得專項補貼。CCS 标準以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SAE)和歐洲汽車工業協會(ACEA)設定的行業标準爲基礎,而特斯拉使用的則是專有的北美充電标準(NACS)。
憑一己之力改變行業,這似乎是不太可能的事,但如今,北美主流車企都已決定接入特斯拉的充電網絡,特斯拉隻花了大半年的時間,就成功統一北美,其中關鍵,在于特斯拉的行業領導地位。
從曆史經驗來看,行業标準的制定和規範一般都是由行業領先者來完成,特斯拉作爲電動車保有量和充電樁建設量均爲北美市場第一的玩家,在推進充電标準統一方面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
那麽,國内換電行業的領導者是誰?毫無疑問是蔚來,李斌清楚地知道這一點。
并不是全行業隻有我們在做換電,而是全行業隻有我們做得最早、最堅決,并且已經有先發優勢。
作爲國有企業,長安汽車這支擁有 161 年曆史的「國家隊」的加入,或許能夠讓換電模式的通用行業标準加速出台。
實際上,蔚來的換電技術早已獲得了官方與行業層面的認可。
早在 2020 年,國家能源局就發布了蔚來研究制定的換電行業标準,其中蔚來牽頭 10435、10436 和 33025 三項标準編制,深度參與 10434 和 33004 兩項标準編制。目前,蔚來已獲得換電相關專利超過 1200 項,累計參與換電标準編制超 20 項。
而且,長安不會是蔚來的唯一一個「合夥人」。李斌昨天就談到:「後面還有 4-5 家在談。」
入局換電的玩家多了,蔚來品牌是否會失去它的品牌護城河?蔚來用戶的換電體驗又是否會受到影響?這是許多蔚來用戶關心的問題。
實際上,換電網絡的開放,對于他們而言一定是一個穩賺不虧的買賣。
特斯拉能源主管德魯 · 巴格利諾(Drew Baglino)曾表示:
提高充電網絡的利用率大大降低了我們的成本,不僅帶來了更低的充電價格,還能給我們掙錢,使我們能夠更快地進一步擴大充電網絡。
對于蔚來而言,也是同樣的道理。
換電網絡利用率提升,最終将體現在換電價格,或是換電網絡的擴張速度上。
首先是換電價格。如今,一塊 100kWh 電池在白天的換電價格約爲 150 元,對比充電,成本高了兩倍不止,仍有非常大的下探空間。
至于換電體驗。随着換電網絡擴張速度的提升,換電站數量也會大幅增加。到時候,你還擔心要排隊嗎?
總之,最終獲益的,還是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