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資本局原創
記者丨劉谧
編輯丨餘冬梅
" 鑽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 ",這是全球最大的鑽石開采公司戴比爾斯在 1947 年推出的一則廣告語。正是這則廣告語,把 " 鑽石與愛情 " 綁定在了一起。
不過,這個講了半個多世紀的故事,似乎正在發生一場變化。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今年以來鑽石行業整體低迷:一方面鑽石開采公司給出的毛坯鑽價格持續下滑,另一方面我國的鑽石銷售企業銷量也在下滑。
種種迹象表明,如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不再購買鑽石,鑽石行業是否即将跌落神壇?背後這些企業的商業模式,是否也即将迎來終點?
(一)
滞銷、降價,鑽石行業怎麽了?
近期," 鑽石價格暴跌 " 的相關消息在網絡上引發較大關注。要了解鑽石行業現狀究竟如何,還需要回到鑽石行業産業鏈展開探讨。
鑽石行業産業鏈,可分爲上中下遊三個環節。
上遊,主要是鑽藏開采以及毛坯鑽生産等,上遊行業爲鑽石加工提供原材料,毛坯鑽的規模直接影響下遊市場的發展。
下遊,主要以珠寶設計的品牌零售商爲主,通過對鑽石的再加工以及自身品牌影響力提升鑽石商品的附加值。
而鑽石行業的中遊,主要是毛坯鑽的切割、抛光等加工制造工作。由于上下遊具有較高的行業壁壘和議價能力,因此毛利率最高,中遊則相對較低。
來源:《2020-2026 年中國鑽石行業市場競争模式及未來趨勢預測報告》
如今,鑽石市場的低迷,對鑽石行業的上遊原材料供應商與下遊品牌零售商,都帶來了直接的沖擊。
首先從上遊來看,文章開頭提到的戴比爾斯是毛坯鑽石市場的壟斷者,享有極高的行業話語權。而戴比爾斯如今卻迎來業績大滑坡。
據公開報道,過去 12 個月裏,戴比爾斯已經将其主流産品——用于制造婚戒的 2-4 克拉原鑽(經過抛光後可切割成約爲原鑽一半大小的高品質鑽石)價格下調 40%,僅 7 月份就降價超過 15%,跌至每克拉約 850 美元。
企業财報上也可以看出這種變化。财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戴比爾斯營業收入同比下降 22.2% 至 28 億美元。其中,毛坯鑽石銷售額同比下降 24.2% 至 25 億美元;毛坯鑽石平均價格同比下降 23.5% 至 163 美元 / 克拉。
淨利潤方面,2023 年上半年,戴比爾斯利潤驟降 60% 以上,僅爲 3.47 億美元。
戴比爾斯表示,在大環境的影響下,由于中遊裸鑽庫存量較大,因此壓低了中遊對毛坯鑽的需求。同時,毛坯鑽石開采成本上漲、南非韋内莎(Venetia)地下礦項目投資增加也造成了公司利潤下降。
其次從下遊來看,品牌零售商的日子同樣不好過。
今年以來,國内幾家鑽石業務占比較大的企業,業績普遍不佳。
比如,迪阿股份(301177.SZ)上半年實現營收 12.42 億元,同比大幅下降 40.45%,實現歸母淨利潤 0.53 億元,同比大幅下降 90.77%。
萊紳通靈(603900.SH)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下降 21.4% 至 4.3 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下降 3.9% 至 603.2 萬元。
愛迪爾(002740.SZ)上半年實現營收 1.41 億元,同比下降 12.57%,歸母淨利潤爲虧損 1.27 億元。分業務來看,上半年公司鑲嵌飾品收入同比下降 4.34%,成品鑽收入同比下降 98.27%。
可見,鑽石行業的低迷,已經影響到了整個鑽石産業鏈的各環節。
此外,根據國際鑽石交易所(IDEX)官網最新價格指數,2023 年 10 月 10 日 INDEX 鑽石指數報 107.95,較 2022 年 3 月 7 日 158.39 的峰值下跌約三成。
來源:國際鑽石交易所(IDEX)官網
總的來說,市場本質是由供需關系決定的,需求的減少,讓曾經 " 高高在上 " 的鑽石價格應聲下跌。而這背後的原因,或許更值得深思。
(二)
鑽石,爲什麽賣不動了?
鑽石銷量下滑,背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受全球宏觀經濟影響。
今年以來,全球經濟的不确定性有所增加,其中美聯儲持續加息帶來的連鎖反應正在擴散,全球金融市場的風險不斷加劇,這直接傳導并影響了鑽石行業。
戴比爾斯公司也稱,目前天然鑽石價格疲軟是由于通脹導緻市場需求的自然下滑,尤其是價格較低的訂婚戒指本就容易受到沖擊。
其次,還有年輕人消費觀念的轉變和結婚率走低的影響。
長期以來," 鑽石與愛情 " 被綁定在了一起,成爲婚戀中極具儀式感的一環。根據觀研天下相關報告,2021 年我國用于訂婚及表達愛意的鑽石用途占比合計達 58%。
不過,随着 Z 世代成爲消費主力軍,他們更加追求個性化," 鑽石代表愛情 " 也被不少年輕人認爲是一種 " 老舊 " 的觀念。
最後,是人造鑽石的崛起。
人造鑽石又叫培育鑽石,近年來随着行業的發展,培育鑽石也吸引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關注。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在小紅書搜索關鍵詞 " 培育鑽石 ",有超 19 萬篇相關筆記。
來源:小紅書
據貝恩咨詢數據,2016 年培育鑽石成品零售價約爲天然鑽石成品的 80%,至 2021 年,培育鑽石零售價占天然鑽石價格的比例更是下降至 30%,培育鑽石批發價占天然鑽石價格的比例低至 14%,且未來仍有進一步下降的空間。
作爲國内培育鑽石企業,力量鑽石(301071.SZ)财報顯示,2019 年力量鑽石培育鑽石産能爲 12.88 萬克拉,2021 年增至 33.33 萬克拉,2022 年力量鑽石繼續募資 40 億擴産,項目建設完成後産能将提升至 341.32 萬克拉,是 2019 年的 26 倍。
此外,據央視新聞報道,2020 年人造鑽石的市場銷售份額僅爲 2.4%,而今年這一比例已經增至 9.3%。人造鑽石崛起,也在不斷侵蝕天然鑽石的市場份額。
總的來說,種種因素疊加,讓鑽石對消費者的吸引力有所減弱。說到底,鑽石售價不菲,但市場流通性較差,對于消費者來說放棄購買或者購買平替,都是不錯的選擇。
(三)
鑽石品牌,未來如何發展?
回到鑽石行業的本質,衆所周知,鑽戒是一個典型的重營銷行業。
這些鑽石品牌零售企業,每年投入巨額營銷費用,目的就是不斷提升自身的品牌影響力,從而提升鑽石商品的附加值。
不過,随着 " 鑽石與愛情 " 開始解綁,這些鑽石品牌零售企業的商業模式也很難走通了。
以迪阿股份爲例,其旗下鑽石品牌 DR 鑽戒,靠着 " 一生隻送一人 " 的營銷手法,被廣大消費者熟知。
根據企業财報,2020 年至 2022 年以及 2023 年上半年,迪阿股份的銷售費用分别爲 7.29 億元、12.18 億元、14.22 億元、6.94 億元,銷售費用率依次爲 29.58%、26.35%、38.62%、55.89%。
顯然,近年企業營銷投入持續走高,今年上半年銷售費用率增至 55.89%,這相當于企業的收入中,有一半以上都要用于營銷。
不過,即便在營銷上如此燒錢,企業目前依然是賺錢的,而之所以能賺錢,是因爲鑽戒的毛利率較高。
财報顯示,上市至今迪阿股份的毛利率基本都維持在 70% 左右,可見鑽戒的成本并不算高。
而根據企業早期招股書數據,2021 年上半年,DR 求婚鑽戒的單位成本爲 2275.44 元 / 件,結婚對戒的單位成本更低,爲 1499.41 元 / 件。
由此可見,鑽石本身的價格與到達消費者手中的鑽戒價格确實相差數倍。
然而,随着鑽石行業的下行,像迪阿股份這類品牌零售商的日子恐怕也會越來越艱難。
一方面企業需要持續的營銷投入來維持自己在市場上的 " 聲音 ",但另一方面,鑽石産品向來保值率很差,消費者開始發現自己高價購買的鑽石其實是在幫企業交 " 廣告費 ",當這個平衡被打破時,企業也将面臨重大的經營風險。
相比之下,沒有曆史沉澱與品牌積累,而是通過短期的營銷投入走紅的鑽石品牌,在行業下行時,受到的影響會更大。說到底,他們的目标客戶,更爲關注鑽石本身,而非品牌本身。
小結
" 鑽石與愛情 " 的故事,已經講了半個多世紀,鑽石行業的上中下遊玩家都不希望這個故事破滅。但顯然,在多方面因素影響下,消費者開始重新 " 審視 " 起鑽石本來的價值。這對鑽石行業來說,或許并不是一個好消息。
紅星資本局關注上市公司的一切新聞
歡迎報料,私信小編!
各種商務合作請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