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出來混遲早都要還
前幾天蔚來發出财報後,李想本人最感激的兩位微博 KOL 之一, @大 D 有态度 把 " 蔚小理特 " 四家的表現做了一次對比。
大 D 用 " 銷售費用占比 " 給四家車企排了名次,理想在這一項中略遜于特斯拉,但大幅領先于小鵬和蔚來,随後理想 CEO 李想轉發該微博并表示贊同。
但他沒想到,蔚來副總裁馬麟直接回怼稱:"1. 理想今年 3 款車抖音内容投放應該在 9000 萬左右 ; 2. 大家最關心的不應該是研發的費用和費效?"
截至目前,李想本人還沒有回複,那我們就來幫李想回答一下,理想的營銷費用到底高不高,以及用同樣的方法對比三家的研發費用占比,理想能排第幾?
9000 萬的營銷費用,多不多?
理想從來不避諱 " 摳廠 " 的名号,CEO 李想也在微博上一直宣傳其營銷費用低,甚至自豪地将此當作一種優勢。
早在今年 5 月份,李想就在微博對 " 車企砸錢營銷 " 的話題發表讨論稱:" 我們品牌市場費用率是 0.6%,包含了品牌所有的公關、活動、廣告、車展、發布會、車主運營等,幾萬元的費用我都要審批,避免亂花錢。"
他還補充說," 主流品牌市場費用率是 2-3%,是我們的 4-5 倍。
雖然不清楚李想說的 " 市場費用率 " 的計算方法,但就蔚小理财報中的公開數據來看,在 " 銷售、一般及管理費用 " 這項中,理想 2023 年第三季度是 25.4 億元,低于蔚來的 36.1 億元,高于小鵬的 16.9 億元。
博主 @大 D 有态度 制作的圖表也基于該數據,隻是計算方法成爲了 " 銷售、一般及管理費用 " 與收入總額的比值。
衆所周知,理想的銷量最好,營收基數最大,算下來自然也最低,僅有 7.3%,遠低于小鵬和蔚來的 19.8% 和 18.9%。
看起來,理想像是用更少的錢辦了更多的事。
但從絕對數值來看的話,理想的銷售費用基本處在蔚小理的中位數附近,肯定不能算低。
事實上,對于車企來說,把錢花到哪裏、怎麽花,與每家車企的戰略選擇有直接關系,理性來說,如果單純用營銷費用去評判企業的運行狀态,很明顯是有失偏頗的。
比如理想最在乎銷售端,所以營銷資源多集中在終端門店;而蔚來更注重品牌建設、車主服務,李斌便會爲此豪擲千金;小鵬則更在乎智能駕駛,在這方面希望能建立強品牌心智。所以營銷費用的多少,很大程度上體現的是品牌經營理念的不同。
不過,對于想要進入豪華市場的新勢力車企來講,該交的學費是絕對少不了的。長遠來看,在高端市場領域,品牌價值對消費者心智的影響要先于産品實力。
就當前而言,理想或許還可以憑借極緻的産品力和密集的營銷動作換取市場表現,但産品都是有周期性的,當更強大的對手出現時,很可能會受到嚴重打擊。從這個角度來看,就不難理解爲什麽理想會對華爲如此恐懼了。
而将營銷資源投放到更有延續性的品牌建設上 ,雖然投入回報的周期要更長,但長期而言可以建立起更具優勢的用戶壁壘,在高端市場中能夠得到更高的認可。
順着理想營銷投放思路,再來看抖音 9000 萬的營銷費用,就單一平台而言,這大概率會是個大數目,估計比蔚來和小鵬要高不少,實際上也有微博博主透露:" 如果年框就有 9kw 一年,那在抖某平台可以橫着走了,預算能與之媲美的,車企裏真找不到别家。"
不過相比起總體營銷投入,區區 9000 萬應該還不至于讓李想收口,而李想爲何不再對此做出回應,大概是因爲蔚來馬麟還問了第二個問題。
研發不積極,越有錢越摳門?
" 大家最關心的不應該是研發的費用和費效嗎?" 馬麟的這句反問攻擊性很強,一語點醒了很多人。
雖然今年理想銷量很出色,11 月份已經完成了全年 30 萬輛的目标,每周發布的全棧自研榜單上也永遠保持第一。但銷量帶來的收益是理想的,消費者能得到什麽?難道不是隻有研發成果才是最實際的嗎?
所以,如果我們用 @大 D 有态度 的計算方法同樣來計算蔚小理三家的 " 研發費率 ",結果會是怎樣?
先來看絕對值,在 2023 年第三季,蔚小理的研發費用分别是 30.4 億、13.1 億、28.2 億。論絕對值,理想隻比蔚來低 2 億元出頭,但是算比值就沒這麽好看了。
蔚小理三家研發費用與收入總額的比值分别是 15.9%、15.4%、8.1%。也就是說,理想賺到了更多的錢,但願意拿出來分給研發的部分,隻有蔚來和小鵬的一半。
在營銷上摳門或許還可以理解,可以說是選擇了不同的市場策略,但我相信應該沒有理想車主接受在研發上也摳門吧。
果然,今天下午李想就因爲研發不積極被 " 挖墳 " 了。早在 5 月份,李想本人在微博上與用戶交流時曾表示,将會在下個版本 OTA 中加入 " 刹車不點頭 " 功能,結果事到如今最新版本的 OTA 中仍然沒有該功能。顯然在産品研發方面,理想做的還沒有達到車主的預期。
研發投入少一定不是好事,營銷投入低也不一定好事,每個車企都有不同的戰略選擇,但在高端市場的競争中,欠下的學費遲早都是要交的。
這一次面對蔚來馬麟的強力回怼,李想怕是隻能用後續不斷的 OTA 來作爲回應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