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媒體 1 月 20 日報道,美國國會将禁止國防部從中國的 6 家電池制造企業采購電池,這一規定将作爲 2023 年 12 月通過的 2024 财年國防授權法案中的一部分實施。報道稱,這是美國國會試圖進一步推動國防部供應鏈與中國 " 脫鈎 "。
據介紹,被禁的 6 家中國電池制造企業包括:甯德時代、比亞迪、遠景能源、億緯锂能、國軒高科、海辰儲能等。不過,該禁令并不會立刻實施,而是将于 2027 年 10 月生效。
▲ 2023 年 12 月 1 日在鏈博會智能汽車鏈展區甯德時代展台拍攝的一款名爲 " 麒麟電池 " 的産品。(新華社)
另外,這項禁令僅針對美國國防部的采購,并不适用于民間商業采購。比如美國福特公司正從甯德時代獲得技術許可,在密歇根州生産電動汽車電池,特斯拉公司的部分電池也來自比亞迪。
報道稱,在全球十大電池供應商中,其中 6 家都是中國企業。根據市場研究機構 SNE Research 的數據顯示,在 2023 年 1-11 月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前十的公司排名中,中國的甯德時代位居第一市場份額高達 37.4%;比亞迪排名第二,市場份額爲 15.7%;中創新航排名第六,市場份額爲 4.7%;國軒高科排名第七,市場份額爲 2.4%;億緯锂能排名第九,市場份額爲 2.1%;孚能科技排名第十,市場份額爲 1.4%。這 6 家中國電池制造企業合計市占率達 63.7%。其中,僅甯德時代和比亞迪兩家中企的市占率之和就已經過半,達 53.1%。
顯然,而中國企業在動力電池市場的領導地位正引起部分美國政客的關注。2023 年 12 月,美國共和黨參議員特德 · 克魯茲和馬爾科 · 盧比奧曾緻信國防部長奧斯汀,聲稱使用中國企業制造的電池會增加 " 安全風險 "。
此前,美國試圖将中國生産的電動汽車電池排除到該國補貼範圍之外。2023 年 12 月 1 日,美國政府明确《通脹削減法》細則,從 2024 年開始,電動汽車若包含任何由受關注外國實體制造或組裝的電池組件,以及 2025 年開始包含任何由受關注外國實體提取加工的電池關鍵礦物将無法獲得稅收抵免。
根據上述細則,使用中國生産的電池組件的電動汽車将不再享有稅收抵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此類舉措可能會推高美國人購買電動汽車的價格,不利于美國政府目标的實現,即到 2030 年将電動汽車銷量提高到所有新車銷量的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