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财經 作者:李傲華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在 2022 年最後一個交易日,港交所迎來了今年最後 2 家醫療上市公司。
12 月 30 日,博安生物 -B(06955.HK)和康沣生物 -B(06922.HK)正式登陸港股,前者拆分自綠葉制藥,是一家全面綜合性生物制藥公司,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腫瘤、代謝、自身免疫及眼科等;後者則是專注于微創介入冷凍治療領域的醫療器械公司,高瓴資本是其最大的機構投資者。
即使背靠知名的制藥集團和資本,博安生物和康沣生物也未為 2022 年的醫藥行業資本市場畫上一個圓滿的句号。截至 12 月 30 日收盤,博安生物報收 19.80 港元 / 股,與發行價持平;康沣生物則報收 17.66 港元 / 股,下跌 6.56%,上市首日便跌破發行價。
從 2021 年下半年起,醫藥投資市場步入寒冬。雖然 2022 年下半年醫藥行業幾度曆經波動,行業整體有所回暖,但博安生物和康沣生物在二級市場的遇冷也再次表明,醫藥投資市場的寒冬還未完全過去。
" 破發潮 " 席卷,過半新股跌破發行價
寒氣傳導到了醫藥行業的方方面面。
時代财經根據 Wind 數據統計,2022 年以來,A 股和港股合計有 75 家醫藥企業上市,較 2021 年減少超過 20%。從募資規模看,港股和 A 股 2021 年醫藥 IPO 的總募資規模分别達到 789 億港元和 893 億元,凱萊英(06821.HK)和百濟神州(688235.SH)分别摘得港股和 A 股 2021 年醫藥行業最大規模 IPO 的桂冠,首發募集總額分别達到 76 億港元和 221 億元。
2022 年醫藥行業募資規模大幅 " 縮水 ",聯影醫療(688271.SH)首發募集資金 109 億元,是今年 A 股市場募資規模最大的醫療 IPO,也是今年唯一一家募資規模超百億的醫療企業。2022 年 A 股醫藥行業 IPO 總募資規模為 783 億元,而港股的募資規模更是直接下跌至 93 億港元,其年内最大的醫療 IPO 為雲康集團(02325.HK),首發募資總額僅有 11.54 億港元。
醫療新股們上市之後的股價表現也并不如人意,破發潮席卷了醫療闆塊。時代财經統計顯示,12 月 30 日收盤價低于發行價的醫療新股共有 36 隻,這意味着 2022 年上市的醫療企業中有超過一半破發。其中,截至 2022 年 12 月 30 日,邁威生物(688062.SH)較發行價下跌超過 58%,是 A 股破發幅度最大的醫療新股;港股方面,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公司潤邁德(02297.HK)發行價 6.24 港元 / 股,12 月 30 日的收盤價為 1.55 港元 / 股,破發幅度超過 75%。
醫藥一級投融資市場的日子同樣難捱。據醫藥魔方報道數據,2022 創新藥一級市場融資額為 393 億元,同比下降 36%。從 2022 年 7 月 ~12 月來看,在疫情緩解的大背景下,投融資額度和數量實際上依舊是下行趨勢,未呈現衆望所歸的小陽春。從總體創新藥投資案件來看,明顯發現在過去兩年極度活躍的晚期投資人出手斷崖式減少,總體投資戰線前移,主要是集中在 A 輪左右标的。
年末吹響反攻号角,醫療行業明年有望複蘇
但幸運的是,2022 年下半年醫藥行業出現了複蘇迹象。
2022 年 9 月,國家衛健委下發《國家衛健委開展财政貼息貸款更新改造醫療設備的通知》,拟使用财政貼息貸款更新改造醫療設備。按照要求,在 2022 年 12 月 31 日前簽訂貸款協議且支付設備采購首批貸款(不低于總貨值的 20%)的貸款主體可自主向貸款金融機構申請貼息貸款。消息甫一發出,醫療行業随即沸騰,醫療闆塊也拉開了反彈的序幕。
2022 年的最後一個月,《關于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 新十條 ")落地,新冠疫情防控迎來重大轉折,這為防疫概念股注入了 " 強心針 ",新冠口服藥、抗原檢測、醫療設備等相關也迎來大漲。
時代财經根據 Wind 數據統計,近 3 個月來,A 股市場有 22 家醫療上市企業的股價漲幅超過 50%,其中區間漲幅最高的為北交所的中科美菱(835892.BJ),漲幅超過 190%,其次為衆生藥業(002317.SZ)和亨迪藥業(301211.SZ),區間漲幅分别超過 112% 和 107%。
衆生藥業和亨迪藥業的暴漲與近期 " 一藥難求 " 的布洛芬有關。衆生藥業是國内布洛芬制劑生産廠商之一,其研發的口服新冠藥物 3CL 蛋白酶抑制劑 RAY1216 目前正在開展 III 期臨床研究。亨迪藥業則是布洛芬原料藥的主要生産企業之一,另一布洛芬原料藥生産企業新華制藥區間漲幅也達到 83.87%。
與 A 股相比,港股醫藥闆塊的反彈顯得更加激烈。據統計,近 3 個月内,區間漲幅超過 50% 的港股醫藥企業達到 42 家,其中有 9 家企業區間漲幅超過 100%,雲頂新耀(01952.HK)區間漲幅達到 134.55%,是港股醫藥闆塊近 3 個月漲幅最高的醫藥企業。雲頂新耀方面表示,基于 mRNA 技術平台,公司進一步研發出了針對奧密克戎的二價新冠候選疫苗,計劃于 2023 年在中國啟動臨床試驗。
美國匹茲堡大學藥理學博士、康奈爾大學博士後譚亞娣對時代财經表示:"2022 年不僅是醫藥行業的寒冬,對很多行業來說都是寒冬。2023 年應該明确,醫療行業會有很大的複蘇。"
海南博鳌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鄧之東則表示,疫情三年,整體經濟環境遭遇挑戰,醫藥行業在經濟、産業、資本等疊加而成的寒冬周期中受到一定的影響,但對醫藥行業更多的是積極影響,近三年來國内的創新藥、創新器械的獲批數量都在持續增長。
據新京報統計,今年以來我國共有 50 款創新藥獲批上市,雖然這個數字與 2021 年的 82 款相比有較大差距,但與 2018 年(53 款)、2019 年(54 款)及 2020 年(49 款)基本持平。醫療器械方面,2021 年 6 月 1 日起,新版《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正式施行,其中強調将醫療器械創新納入發展重點,對創新醫療器械予以優先審評審批,支持創新醫療器械臨床推廣和使用,推動醫療器械産業高質量發展。自此以後,創新醫療器械的審批速度大大加快。據央視新聞報道,截至 7 月 18 日,2022 年我國獲批的創新醫療器械達到 166 個,而 2020 年和 2021 年創新醫療器械獲批數量分别為 26 個和 35 個。
" 相對于疫情前兩年掀起的醫藥投資熱潮,2022 年醫藥投資回歸理性,在充滿不确定性的經濟環境下,社會各方的投資意願也更加謹慎,導緻醫藥行業深受影響。當前我國醫藥創新研發總體上保持良性、穩健發展。随着疫情的放開,社會經濟進入上升周期,2023 年醫藥行業也将進一步回暖。" 鄧之東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