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劍期乎斷,不期乎镆铘;良馬期乎千裏,不期乎骥骜。位卑未敢忘憂國。
信心比黃金重要。近期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組合拳,貨币政策降息、活躍資本市場、優化調整房地産調控、一攬子化債等,起到了積極作用,市場信心有所改善,但推動股市樓市繁榮和經濟複蘇仍任重道遠。
建議:
1、推出 10 萬億擴大内需複蘇經濟計劃,其中發放 3 萬億消費券,以數字人民币形式,居民消費 100 元可以抵扣 30-50 元消費券,消費起來以後,就會帶動企業生産和投資,整個國民經濟循環就活了。對于家庭有撫養老人、孩子的家庭加大支持消費券力度,降低生育養育成本。
2、推出以新基建、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引領的大規模基建計劃,規模 7 萬億以上,由特别國債作爲主要資金來源,地方配套以土地作爲抵押融資。在内外需收縮背景下,通過積極的财政政策擴大總需求是當務之急。大規模新基建投資短期有助于擴内需、穩增長、穩就業,長期有助于打造中國經濟新産業、新引擎。
3、貨币政策持續降準降息,直到經濟強勁複蘇爲止,徹底扭轉預期,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在總需求不足、物價低位的情況下,寬松的貨币政策不僅不會引發通脹,如果引導資金流入新基建、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領域,還有助于改善中國的供給結構和産業創新。
4、除了印花稅還有調降空間,對于破發、破淨、不分紅、圈錢、割韭菜的上市公司,不僅暫時限制減持,直接限制 3-5 年不得減持,直到實控人把公司經營好,爲投資者創造價值爲止。優勝劣汰,賞善罰惡,有助于真正保護投資者、提振投資者信心。實行 IPO 業務全鏈條相關機構和個人終身追責,打擊财務造假欺騙投資者。大小非減持金額不得超過分紅金額,沒有分紅不準減持,對市場的抽血不能超過對市場的貢獻。
5、鼓勵長期價值投資,機構投資者帶頭入市,以後資本市場應該先做好投資者保護、上市公司分紅、信息披露等基礎制度改革,打好基礎,強身健體。有些技術創新層面的措施要穩妥推進,2015 年的杠杆融資、現在的量化交易,我們都付出了巨大代價,即使在美國,量化交易帶來的一緻化趨同多次導緻市場熔斷甚至股災。
建議規範限制 A 股量化交易,在完善之前可以考慮暫停量化交易一段時間,尤其在當下市場低迷、國家要活躍資本市場之際。原因很簡單,量化交易利用了散戶所不具備的信息優勢、融券優勢、交易優勢、大規模操縱個股優勢等等,降維收割散戶,不僅不爲市場創造價值,還抽血 A 股。量化交易現在已經淪爲一把大型鐮刀,收割大量弱小的散戶股民,對 A 股生态造成了嚴重破壞,非常不利于廣大投資者保護。
6、建立平準基金,市場如果跌破關鍵點位,入場救市,起中流砥柱、定海神針作用。
7、推出大規模 SPV 一攬子化債,中國版 QE,一攬子解決地方政府債務,爲地方基建投資打開空間,清理地方政府拖欠企業的工程款等債務,也是救活企業,同時打擊工程腐敗。
8、全面放松杭州、南京、蘇州、成都、西安、合肥、廈門等二線城市樓市限購,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可以考慮先放松郊區的限購,順應人口往都市圈流入的基本規律,按照城市群戰略,實施人地挂鈎。全面取消限價、限售等此前市場過熱時期的緊縮措施,回歸市場化。
9、加強民營經濟産權保護,加強法治,适當約束地方政府對民營企業、外資企業正常經營的幹預,将更多領域向民企、外企開放,實施負面清單制," 法無禁止即可爲 ",提升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的安全感以及對未來的信心。
10、加大對外開放力度,東方不亮西方亮,把朋友搞得多多的,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加大對新興市場的經貿合作力度,鼓勵企業走出去。
應對外部百年未遇之大變局、貿易保護主義逆風,内部人口老齡化少子化、房地産長周期拐點、要素驅動轉型創新驅動等一系列挑戰,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本。放水養魚,減輕稅負,無爲而治。
如果全力拼經濟,采取一系列務實有力的措施,一定能提振投資者信心,活躍資本市場、房地産市場,推動中國經濟走向複蘇。時間站在我們這邊,在國際叢林法則裏,所有人都希望與勝利者爲伍,所以發展壯大自己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本,内聖外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