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李安琪
編輯丨李勤
3.5 萬輛預售訂單,這是小鵬 G6 目前打下的市場局面。雖然是可退的意向訂單,但對于銷量萎靡近半年的小鵬汽車來說,無異于一場久旱甘霖。
資本市場也嗅到了公司狀态切變的信号,6 月 30 日,G6 上市第二天,小鵬汽車股價最高上漲 15.67%。
小鵬爲 G6 車型押上了一筆大賭注,全系标配:800V、SiC 碳化矽平台,3C 電芯,前機艙、後地闆一體式鋁壓鑄車身技術,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等。
高配低價向來是車企銷量的主引擎。蔚來上半年的銷量萎靡,在全系降價 3 萬元之後,立刻得以改觀,6 月份銷量再次重回萬輛。交給小鵬汽車的答案,也不複雜。
G6 在配置拉滿之後,給出了 20.99 萬元的起售價,甚至配置了雙 Orin 和雙激光雷達的智駕 580 長續航 MAX 版本,也隻需 22.99 萬元。而在行業當中,同級别的智能駕駛配置車型,大部分都在 30 萬元以上。所以,即便 G6 造型設計遭到不少用戶诟病,但依然未影響銷售勢能的傾瀉。
從去年 9 月小鵬 G9 發布失利,公司陷入經營低谷,到今天新車 G6 的預訂單火爆,小鵬汽車顯然邁出了走出陰霾的關鍵一步。這背後是公司對營銷和産品策略的糾偏,更是戰略重心從智能化技術單點,向三電、快充和車身乃至制造領域的傾斜。
換言之,小鵬汽車在接受經營危機的捶打後,開始更像一家汽車公司,也勢必和其他發起價格攻勢的車企一樣,進入焦灼的效率之戰。
沉痛的 " 造車課 "
今年來,曾經的熱銷車型 P7 改款高光不再,以單月 3000-4000 台左右的銷量幫助小鵬撐起了基本盤。而對于逆風局中的小鵬汽車來說,毫無疑問的翻盤點就是這款中型 SUV 車型 G6。這不容有失。
新車上市前大半個月,小鵬汽車的線下門店已經開始出現 G6 展車的身影。從銷售人員的介紹來看,智能駕駛、語音交互、800V 超快充、一體化電池車身,大空間、露營模式等都是 G6 的重要賣點。
小鵬 G6 正在三電等方面持續打造長闆,比如搭載了 800V 高壓碳化矽 SiC 平台、全系标配 3C 電芯。小鵬表示,在其自營超快充樁上,G6 充電 10min,能續航提升 300km;在社會标準快充樁,對比傳統 400V 平台充電快 1 倍以上。
"G6 不隻是純粹爲了 800V 充電系統而專門設置的,它可以兼容現在大量的 400V 的低壓樁,升壓過程中同樣可以實現快充,我們并不急于去鋪很多超充樁,現在很多傳統樁也能用 G6 完成快充要求。" 小鵬汽車動力總成負責人顧捷說道。
除了一系列缜密的銷售籌備、明确的賣點提煉,小鵬的品類精簡、平台化研發策略也推行得相當堅決,尤其對過去動辄 10 餘個電池包選型做了大幅度裁剪。
有産業鏈人士透露,小鵬爲了砍掉冗餘車型,不惜毀約多個下給蜂巢和億緯锂能的電池配套訂單," 已經投下的産線也停掉 "。
好在今年的電池行業訂單匮乏,電池廠雖有怨言," 但隻要小鵬後續承諾給訂單,合作還會持續 "。
此外,在産能爬坡上,小鵬汽車也有所綢缪。小鵬 G6 将在 7 月開始交付。有小鵬銷售告訴 36 氪,此前的預售動作,就是爲整體的産能爬坡争取更多時間。36 氪從産業鏈獲悉,小鵬當前給出的 G6 車型 7 月銷量預測爲 7000 輛,8 月能夠達到 8000,長遠過萬。
對小鵬汽車和上下遊配套企業來說,這個目标顯然是必須達成的任務。
智駕不再是唯一,進入效率鏖戰
智能駕駛,一直是小鵬汽車的長闆。小鵬 G6 主打全場景輔助駕駛 XNGP,包括高速 GNP、 城市 NGP、停車場記憶泊車等。據小鵬汽車官方,在 2023 年上半年,XNGP 已在北上廣深 4 個城市開放,但還是基于高精度地圖的版本。
何小鵬表示,目前其城市 NGP 百公裏緊急接管的次數是 0.65 次,但每百公裏的人工主動接管還有 10 次。這也是城市輔助駕駛複雜之處。車企們不僅要解決複雜的路況,最重要的是,如何提升消費者對智能駕駛系統的信心。
爲此,小鵬汽車預計在今年下半年,将不依賴高精度地圖的 XNGP 覆蓋至 50 個城市。
此外,小鵬汽車還将在今年四季度将向所有 XNGP 用戶推出「AI 代駕」模式。這意味着,在沒有高精地圖覆蓋的區域,小鵬汽車也根據用戶習慣個性化定制智能駕駛路線,實現 A 點到 B 點的高等級輔助駕駛。
"「AI 代駕」模式的底層依賴于無高精度地圖,假設無圖模式下城市輔助駕駛做到平均分 85 分,我認爲 AI 代駕模式可以提高到 90 分甚至 95 分。" 何小鵬在采訪中說道。
這也是車企在大規模推行城市高級輔助駕駛的普遍策略。此前,理想汽車也宣布将推出通勤 NOA,預計下半年開放 100 個城市。此外,華爲、蔚來等公司也在城市領航輔助駕駛領域緊追不舍。
何小鵬在采訪中放言 " 智駕能力領先友商 12-36 個月 ",但從 " 無圖 " 技術進展、實際的道路體驗,以及開城目标、進度等多個維度來看,各家顯然并無明顯差距。
換言之,2020 年之前,小鵬汽車在國内的智駕研發和投入獨樹一幟,而 2020 年之後,同行開始大舉投入追趕,以緻當下小鵬汽車的智能光環早已褪色。
公司必須需要拾起整車的三電、空間,以及向後傳導至制造、研發和産業鏈的運營效率。有行業人士透露,小鵬 G6 雖然給出了不俗的銷量預測,但武漢工廠前期的爬坡并不順利,近期才有所好轉,而距離月交付萬台仍有近一半的差距。
要知道,極緻性價比從來都是巨頭的遊戲,比亞迪可以通過垂直整合供應鏈,将成本不斷壓低,做到油電同價,特斯拉可以在年初的連番 4 次降價後,依然吃到近 20% 的毛利率。
有小米汽車人士也告訴 36 氪,如果想把成本極限壓低,就要梳理每個環節,考慮是否能夠打破、重塑,目前小米汽車正在對物流、供應鏈結算、研發等各個環節進行拆解,以期壓低成本。理想汽車爲應對日益逼仄的市場環境,同樣在籌備一套體系化的制造研發和供應鏈系統,以及嚴密的成本核算體系。
而小鵬汽車顯然隻是邁出了通過性價比斬獲訂單的第一步,想要持續哺喂這一戰略,背後極限、漫長的效率之戰才剛開始。
當然,回到造車業務決策中心,即将帶領公司駛出低谷的何小鵬,似乎有所準備,他在媒體采訪中坦言,如果一個公司隻靠一款車或者一個節點都是錯誤," 汽車是個長線的事情,體系的能力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