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說 AI 炮制了謠言,不如說别有用心的人将 AI 用錯了地方——技術是冰冷的,但人性是有溫度的,守住人性的底線,才能守住技術的邊界
AI 複活引起的争議尚未平息,AI 造謠又浮出了水面。
最近,一則 " 十大緻癌衛生巾黑名單 " 在網上傳播。3 月 20 日," 上海網絡辟謠 " 官微發布消息稱,這份榜單是假的——它既不是今年或往年 "315" 的曝光結果,也并非出自監管部門,而是 AI 撰寫的結果。同時,部分博主未經核實,爲了蹭流量、博眼球而對這份假榜單進行了解讀,導緻謠言發酵傳播。
根據這則榜單,十大緻癌衛生巾黑名單上的衛生巾均被檢出可遷移性熒光增白劑。由于該榜單幾乎将市場上的知名衛生巾品牌 " 一網打盡 ",不少消費者擔憂:大品牌都被曝光了,到底該選什麽衛生巾?
實際上,這份榜單隻是出自某搜索引擎基于人工智能技術推出的問答産品。換句話說,所謂 " 黑名單 ",其實是 " 按圖索骥 " 的結果——有人先搜索 " 十大緻癌衛生巾黑名單 ",AI 自動爲其匹配了結果。
當然,如何生成 " 黑名單 " 并不重要,重要的是 " 黑名單 " 是否屬實?就此而言,這份榜單并不靠譜。其主要内容,源于某測評媒體在 2014 年發布的《10 品牌衛生巾均含熒光增白劑》一文。原文雖提出 " 衛生巾中含有熒光增白劑 " 的問題,但也表示 " 對于熒光增白劑對正常人體的危害,目前還沒有确實的證據證明 "。而更重要的是,就近年來各地監管部門的抽檢結果看,衛生巾産品的合格率總體較高。
一篇 10 年前的舊文,借助 AI 搜索引擎實現 " 穿越 ",進而成爲一個石破天驚的謠言。此次事件耐人尋味,也發人深省。
最近一段時間,多位逝世明星在網上被 AI 複活,并引發争議。盡管打着 " 用高科技治愈人心 " 的旗号,但 AI 複活類賬号背後往往都有專業團隊,利用 AI 複活逝世明星,來實現引流和收費。相比之下,利用 AI 來集納舊文、生成謠言,不僅在技術上更容易實現,而且也更容易制造噱頭、吸引眼球。由此帶來的問題是,誰在以此撩撥公衆情緒?
此次事件中,蜂擁而上的自媒體将 " 開局一張圖,内容全靠編 " 演繹得淋漓盡緻——盡管隻有一張 AI 生成的内容截圖,而且上面帶有 " 全網内容智能分析 " 的注釋,不少人依然如獲至寶,迫不及待就此展開聯想、作出解讀。更有人想當然地将榜單冠以 " 央視曝光 " 等旗号,或者開始 " 揭秘 " 衛生巾 " 黑心作坊 ",更有甚者,順勢開啓了直播帶貨模式……凡此種種,導緻了 " 衛生巾緻癌 " 的謠言越傳越廣、越傳越離譜。
事關公共利益,即使面對一些捕風捉影的傳言,很多人也總是 " 甯肯信其有 "。因此,販賣焦慮成爲一些人念茲在茲的 " 流量密碼 ",網言網語随之成爲 " 潘多拉魔盒 " ——在一個充分市場競争的環境裏,子虛烏有的謠言對于任何一個品牌來說,都意味着一場無妄之災。反思此次風波,不僅在于明确 AI 技術的行業倫理和網絡表達的行爲邊界,而且在于以嚴格的監管體系守住産品的質量,夯實公衆的消費信心。
始于 AI,終于謠言。與其說 AI 炮制了謠言,不如說别有用心的人将 AI 用錯了地方——技術是冰冷的,但人性是有溫度的,守住人性的底線,才能守住技術的邊界。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趙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