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細分場景的挖掘至關重要。
茶咖品牌們找到了 " 新戰場 "。
一本書、一杯現制飲品、一支筆,已經成爲當代大學生期末複習的标配。爲了争奪 " 大學生的第一杯咖啡 ",幫學生實現 " 奶茶自由 ",今年茶咖品牌都鉚足了勁在各大校園裏開疆擴土。
上個月,茉莉奶白在甯波大學開出校園店;10 月,霸王茶姬上海交通大學闵行校區店正式開業;9 月,瑞幸咖啡發布消息稱,目前全國已推出超 100 個學校定向點位;庫迪咖啡也在不斷開出新店,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校區、韶關學院、肇慶學院等高校都有庫迪入駐。
事實上,不隻霸王茶姬和瑞幸庫迪,近年來,喜茶、古茗、甜啦啦、Manner、Tims 天好咖啡等一批連鎖茶咖品牌都在涉足校園生意。
據壹覽商業不完全統計,至少有 35 個茶咖品牌在全國範圍内開出超 9000 家校園店,占門店總數的 6.15%。

在咖啡品牌中,瑞幸咖啡開出的校園店最多,至少有 1256 家,也是唯一一家校園店突破千店的咖啡品牌,其次便是庫迪咖啡,有 696 家校園店。在茶飲品牌中,蜜雪冰城校園店數量最多,至少有 2162 家,其次是甜啦啦,有 1286 家門店。
高校,俨然已成爲茶咖品牌們的 " 必争之地 "。既然都在做校園生意,那麽,他們的主要消費者——學生,都有哪些特征?
這屆大學生的消費偏好
作爲互聯網原住民,當代大學生自初中甚至小學階段便已頻繁接觸現制飲品,他們對茶咖品牌的商品品類、營銷套路都非常熟悉,并形成了獨特的消費偏好。
首先,追求性價比,校園店的定價不能比校外店貴。校園咖啡店的消費群體主要是學生和教職工,學生群體對價格敏感度較高,性價比也就成了第一競争力。比星咖啡就針對校園市場對菜單進行了調整,設置了 9.9 元單品和套餐特價專區。
其次,學生對第三空間也有追求。壹覽商業随機詢問了 10 位來自不同校園的學生,他們都表示平時有在咖啡店、奶茶店自習的習慣,尤其是期末周,圖書館位置難搶,校内飲品店就成爲他們的主要選擇。
再次,樂意嘗新。一般而言,學生對新鮮事物的接受程度更高,願意爲品牌的新品買單。壹覽商業了解到,去年,甜啦啦在 " 超紅車厘子 " 産品上新前,先在大學城周邊進行新品試點,邀請超千位大學生免費試喝。最後,上新 3 天,銷量突破 100 萬杯,成爲甜啦啦又一款爆款産品。
而且,部分學生在購買飲品時,願意搭配貝果、面包、蛋糕等食品。比如上海交通大學的 Tims 天好咖啡,不到 19 元的咖啡 + 貝果套餐,半年售出超 4 萬單,已成爲學生們的 " 日常口糧 "。
此外,随着即時零售和外賣的發展,現在的年輕人也越來越 " 懶 ",促生出 " 誰更快捷、方便,我就選擇誰 " 的消費習慣。而在部分高校中,外賣很難送到宿舍樓下,這也爲校園店提供了機會。
甜啦啦相關人員告訴壹覽商業,他們的部分校園店會有配送服務,隻要學生需要,他們能夠把茶飲送到校園中的任何地方,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幫助甜啦啦培養用戶,赢得先機。
那麽,爲什麽茶咖品牌們看上了校園生意呢?
消費潛力大、用人成本低的校園店
茶咖品牌們争相進駐校園店,其實很好理解。
首先,茶咖市場的競争越發激烈了。窄門餐眼數據顯示,截至 10 月 15 日,茶咖賽道最近一年的新開門店數量爲 18.37 萬家。要知道,餐飲行業尤其是茶咖行業是一個看重點位的生意,因爲各家産品的差異性并不大,在這個時候,誰離消費者更近,對誰就更有利。
但大規模擴張讓不少商業街區出現 " 三步一家咖啡店,五步一家奶茶店 " 的景象,市場飽和度上升,可供選擇的點位數量下降,各品牌自然開始尋找一些特殊點位,搶占更多細分客群,在高速服務區、高校、醫院、景區、加油站等點位布局。
而且,與其他商圈相比,校園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場所,消費群體也比較穩定,各家門店的競争壓力沒有那麽大。
其次,龐大的高校學生群體,也讓高校市場充滿着巨大的想象空間。教育部數據顯示,截至 2023 年 12 月底,全國共有高等學校 3074 所,各種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已達到 4763 萬人。同時,艾媒咨詢發布的《2024 中國大學生消費行爲調查研究報告》顯示,預計 2024 年中國在校大學生的年度消費規模約爲 8500 億元,學生群體的消費力不容小觑。
更重要的是,校園店能讓品牌提前占領年輕人的消費心智,培養忠實顧客。
此外,在大學,學生之間的行動多是以宿舍爲單元,并且更願意分享,結伴消費趨勢明顯,對于品牌而言,傳播效率也更高。以甜啦啦哈爾濱林業大學店爲例,在 9 月開學季,甜啦啦會在新生軍訓的操場做試飲活動,就是看準了班級傳播、校園傳播的價值。
而且,大學生探索欲和分享欲相對更強,在關注到品牌後,喜歡在公開社交媒體上發帖,無形中幫助品牌進行推廣。如此次霸王茶姬上海交大店開業,就有不少學生在小紅書等平台發帖讨論,爲其傳播熱度。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商場店,校園店在用人成本上有一定優勢。一方面,門店可以根據校内門店消費時間的特點進行排班,人員安排更合理高效;另一方面,門店可以招聘校園兼職,而這能剩下一大筆費用。
一位獨立咖啡店的店長告訴壹覽商業,她所在的門店位于天津某高校内,若招聘全職咖啡師,那麽一個月至少需要支付 6000 元,按照每周工作 6 天,每天工作 8 小時計算,每小時時薪在 31 元左右,此外,還需要幫員工交幾百元的社保、公積金。
而校園兼職的時薪僅爲 20 元,且不需要交社保,再加上校園店的消費時間主要集中于下課時間,人員安排彈性更大,一個月至少能省出幾千元的人力成本。
當然,進入校園後也并不意味着品牌可以 " 高枕無憂 " 了,校園市場也存在諸多限制。
校園店并不是一本萬利的生意
首先,在學校開店,尤其在校園内開店,本就不是一件容易事。一位業内人士向壹覽商業介紹,目前校園店主要分爲三種,一種是在食堂開設獨立攤位,與承包商談合作;一種是在校内開設獨立門店,與校方溝通合作事項;一種是在校園内擺攤,與學生會談合作。這些,都需要高校資源介入。
随着校園店的走紅,想要在學校裏開店的品牌越來越多,競争愈發激烈,校方選擇合作品牌的門檻也會被越拉越高,品牌聲量也成爲校方考慮的因素之一。
其次,就算有資源進入校園,資金投入也不會少。甜啦啦相關人士告訴壹覽商業,高校食堂和休閑區通常會承包給餐飲管理公司,承包商再下包給門店。校園店的租金高昂,一年的租金基本在 10 萬以上,而且承包商抽成很高,在 20 個點左右。綜合下來,經營成本會高出校外店很多。
再者,校園餐飲有明顯的周期性。除去寒暑假,一年隻有 9 個月的時間能正常營業,北方的部分學校營業時間可能更短。在此期間,如何平攤成本、如何做好人員管理,對門店而言會是巨大的考驗。
最後,雖然大學生消費潛力大,但大多對價格會比較敏感。因此,品牌方在定價時需要謹慎考慮。如果按原價銷售或給予折扣,那麽,在前期投入較大的情況下,品牌能否收回成本仍是一個未知數。
不過,随着市場的不斷發展,校園店、交通樞紐店、高速路服務區店等特殊位置的商業價值必将得到進一步開發。品牌能否憑借校園店鋪實現突圍尚難以斷言,但對于細分場景的深入挖掘,無疑會成爲未來的增長點。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 " 茶咖觀察 ",作者:蒙嘉怡,編輯:木魚,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