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阿蒙
朋友,你相信" 麥門 "嗎?
你是否相信,這根一波三折的土黃色蚯蚓,居然是打工皇帝們的唯一真神?
你是否相信,隻需要《中國統計年鑒 2022》中統計的國人人均日消費的五分之一,就能獲得一份滾燙的 " 窮鬼 " 套餐?
你是否相信,不管是瘋狂星期幾,隻要在點單時誠懇地向 " 麥門 " 祈禱,總有善良光潔的天使會饋贈你三根酥脆金黃的新品薯條?
無論你是否相信,也無論你怎麼稱呼它,M 記、金拱門、麥當勞早已成為了國内工薪階層最偏愛的快餐品牌。下班路上順手進店裡拿個實惠的 "1+1" 套餐回家打遊戲,已經是一件再熟練不過的事兒。
但你還能記起第一次一個人走進麥當勞大廳時的感覺嗎?你又是否相信,在這片土地的許多角落裡,有無數人從未膽敢走進過這個餐廳?
很多人最初刷到視頻博主@打工仔小張耶 最近更新的視頻時,都會有些懵圈。
"第一次去麥當勞、星巴克如何點單?"
" 如何一個人坐高鐵?"
" 如何去電影院看電影?"
" 如何寄快遞 "
這些标題一眼看上去甚至有種嘩衆取寵的嫌疑,畢竟看電影、坐高鐵、吃麥當勞在我們眼裡幾乎就是和拉屎尿尿一樣再普通不過的事。
" 這還要人教?" 嘴上罵罵咧咧抱着這個想法點進視頻的人,最後都會迷失在博主小張認真且樸實無華的教學中。
小張抖音評論區
這些視頻大多數都是以小張的第一視角拍攝的,她會站在麥當勞的自助點餐機面前,給你指出網上傳聞的 " 窮鬼套餐 " 到底是哪一款,以及紅區與白區的種類區别,或者是在醫院如何使用自助挂号機進行操作。
另一些時候,她會将視頻鏡頭對準自己,仿佛催眠式地講述一些在很多人看起來是常識的東西,例如:星巴克隻是一家賣咖啡的飲品店,和平時的奶茶店沒有任何區别,咱們平時想喝咖啡的直接走進去就行。
《如何排隊去醫院挂号看病》
給觀衆做好心理建設,走進去完成今天的任務,然後視頻就結束了。就是這麼簡單直白的作品,卻讓小張在 B 站的短短 10 天内獲得了 320 多萬的播放量。
此前,小張是一個在短視頻平台均贊破萬的生活博主,在今年 1 月 26 日推出了這個《如何如何》系列之後,她現在已經在抖音擁有了 149 萬的粉絲,而《如何如何》系列的播放量也已經累積突破了 5300 萬。
小張的抖音賬号
沒有花哨的剪輯,沒有複雜的文案,隻需要說一些關于 " 生活常識 " 的廢話,小張這樣的視頻人人都能拍,可沒有人想過它們竟然能獲得如此大的關注。
因為這些視頻裡的教學,在互聯網時代的大多數年輕人眼裡,就跟解釋如何上廁所一樣的無聊且低智得可笑。
諷刺《如何如何》的視頻
但當我們覺得這件事好笑時,就已經誕生了另一個 " 何不食肉糜 " 的故事了,所以笑着笑着我也就笑不出來了。
很多人直到點進小張的視頻評論區時,才能意識到,原來世界上真的有人從來不敢走進麥當勞。
當我在前面提問 " 你是否記得自己第一次走進麥當勞 " 的樣子時,不知道有多少人認真在自己的回憶裡搜羅了一番。
對于大多數出生在城市的小孩兒來說,這段記憶應該已經古早得模糊不清了,隻能依稀記起是某個周末少年班下課後,跟在爸媽的身後投靠了 " 麥門 " 的懷抱。
今天發布的 LPL 紀錄片對 " 麥門 " 的闡釋
但假如你出生在一個沒有麥當勞的城市呢?
在社交網站上,有許多網友記錄下了自己第一次走進麥當勞的場景。
有人是在自己 20 歲生日這天,終于下定決心走進了這個 " 富麗堂皇 " 的地方。
在踏出這一步之前,他連看到麥當勞裡坐着的人,都會下意識地覺得這些是 " 有錢人 ",而此後他才終于能坦然地評價麥當勞 " 填飽肚子,僅此而已!"
另一位網友 " 海 ",要比上面這位幸運得多,因為他有一個在抖音搶到了麥當勞團購劵的姐姐。盡管姐姐沒有帶他一起走進城裡的麥當勞店面,但姐姐承諾獨自在農村家中的 " 海 ",一定會帶着麥當勞回來。
15 歲的 " 海 " 就這樣在家裡想象着麥當勞的味道,這畢竟是人人趨之若鹜的美味,一定非常好吃吧。
一直等到晚上姐姐從城裡回家,他才嘗到了已經涼透了的薯條、早已沒了氣的可樂以及 " 和華萊士大差不差 " 的漢堡。" 海 " 失望地寫下:" 這不是我想象中的麥當勞,(或許)隻是我對它的期望太高了。"
第一次去麥當勞,有人向店員索要吸管時漏了怯,隻能在對方解釋如何開蓋喝可樂時臉紅地低下頭;也有人興奮地掏出手機拍下了薯條與漢堡的模樣,卻惹來同學疑惑的眼神。
他們戰戰兢兢地站在并不高的櫃台面前,卻沒有人曾經告訴過他們該如何點單。
但我們腦海裡的常理卻通常是——作為一名成年人居然不知道在麥當勞該怎麼點餐,這才是一件說出來讓人發笑的事情,因為這是一個 " 常識 "。
所謂 " 常識 ",指的是社會對同一事物普遍存在的日常共識。例如吃飯時需要使用筷子、米在煮熟之後會由透明變成白色。
如果一個人在社會裡無法掌握常識,通常會被他人笑話 " 沒常識 ",這也就是我們所數量掌握的 " 常識鄙視鍊 "。
我們可以借此嘲諷别人不會用筷子,不知道透明的米不能吃,因為這些是在中國家庭中正常長大就會被賦予的知識,不掌握 " 常識 " 就是沒有被社會化的表現,說難聽點就是 " 沒有媽媽 ",這是我們最熟練的髒話之一。
可是在常識成為 " 常識 " 之前,它們是什麼呢?它們隻不過是一些隻掌握在部分人手裡的小知識,在麥當勞點餐如何使用觸摸屏的自動點餐機,真的算得上是常識嗎?
例如我現在告訴你,衛生巾可以分為日用、夜用、護墊、迷你巾、超長夜用以及安心褲這六種,這算是一個我們都知道的常識,你不知道就是 " 沒常識 "。男性讀者一定會大叫着說不公平,不是所有人都有例假!
是的,不是所有人都有例假,也不是所有地方都有麥當勞。在我出生的那個小鎮,一直到今天都隻有唯一一家快餐店,那就是華萊士。
因此,我第一次自己去麥當勞點餐,也已經是我去外地讀書時候的事兒了,第一次一個人坐火車、一個人去醫院,也是同理。
但還是難免會有人質疑,沒吃過就沒吃過呗,大不了去店裡直接找櫃台店員問一嘴不就成了?怎麼還有幾百萬人在這等着别人的教程呢?
因為不敢。
許多人學習了之後依舊不敢去麥當勞
因為沒有常識是一件會被嘲笑的事情,所以很多人在第一次去麥當勞時,總會努力地生怕别人察覺出自己的稚嫩。
更讓他們對麥當勞感到畏懼的是,這是一個大多數時候隻屬于城市的品牌。
城裡人不會對第一次去旱廁感到榮幸,而農村人卻會對麥當勞抱有敬意,就算一份 " 窮鬼 " 套餐的價格現在也隻夠買一份城裡的盒飯,但出入麥當勞似乎還是 " 有錢人 " 才會做的事情。
把 " 麥當勞 " 代換成 " 星巴克 " 會好理解得多,早幾年還有人尊敬地稱呼它為 " 星爸爸 ",足以見得在大多數消費者心中星巴克是代表了父權的、高不可攀的東西。
一方面是對無法掌握 " 常識 " 的恐懼,另一方面是對城市生活的敬畏。更多沒有 " 第一次 " 經驗的人對麥當勞敬而遠之,也産生了一種望而生畏的隔閡。
而《如何如何》系列視頻,就是用最直接的方法填起了這道隔閡:走進去。
許多記錄自己第一次去麥當勞經曆的網友,都會提到他們在踏進麥當勞前後的反差,人們往往會在想象中神化自己從未涉及過的領域,而當你親口咬下麥辣堡的一瞬間,這種 " 神迹 " 就會被迅速降級成一般人都可以踐踏的平地。
長相普通,身材普通,口音普通的普通人小張,當她走進麥當勞點完餐的時候,就已經替正在觀看的觀衆們抹去了麥當勞的 " 神性 "。
更何況,她還總是以這些從沒去過的人的角度,解釋一些 " 神迹 " 看起來了不起,實則不值一提的地方,從源頭上根治他們的痛點。
看,連我這種普通人都可以随便進來吃兩口的店,也沒什麼了不起的吧!
與其說她是千萬迷失信徒的 " 麥門 " 傳教士,不如說,是小張用自己的普通打碎了 " 麥門 " 的牌匾,才讓這塊本該屬于每一位平民的聖地,真正親切了起來。
在這個社會發展遠遠超過個人進步的年代,我們可太需要這樣的 " 普通人 " 教程了 。
此前網上所盛行的 " 攻略 ",往往隻針對一些非常複雜的問題,你在百度百科裡輸入 " 如何 " 的自動關聯的結果裡,沒有一樣是現階段的科技水平下能夠讓你一個人輕易實現的。
而我們大多數時候所面臨的問題,卻一般無法滿足。我的一位朋友看到我發在朋友圈的某遊戲截圖,曾經問過我,如何才能玩到這款遊戲。
這個時候我才突然意識到," 如何玩到一款正版單機遊戲 ",其實也不算是一個常識。
與此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而且更多時候," 沒常識 " 的人總是會羞于問出口的,他們隻會小心翼翼地悶着頭一個勁捉摸出解決的辦法。
這時很多人也才終于能共情那些逐漸被時代淘汰的老年人,他們幾乎每一天都要面對如此尴尬的場景。
所以多一點 " 普通人 " 教程吧,畢竟誰也不是生下來就能拜入 " 麥門 "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