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商業規律終究離不開成本控制和創造利潤。9.9 元的低價時代終會過去。精品咖啡或許還有下半場,隻是不屬于 Seesaw 和那些被拖欠工資的人。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新周刊 (ID:new-weekly),作者:阿肉,編輯:安菲爾德,頭圖來自:視覺中國
但商業規律終究離不開成本控制和創造利潤。9.9 元的低價時代終會過去。精品咖啡或許還有下半場,隻是不屬于 Seesaw 和那些被拖欠工資的人。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新周刊 (ID:new-weekly),作者:阿肉,編輯:安菲爾德,頭圖來自:視覺中國
又一家國産精品咖啡品牌,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據《南方 . 都市報》報道,創立于上海的連鎖精品咖啡品牌 Seesaw Coffee(以下簡稱 Seesaw)被曝拖欠員工工資,其中涉及約 50 位門店員工和 25 名辦公室職員。還有不少已離職員工表示,在職期間經曆過分期發放工資、五險一金被斷繳以及違規辭退等情況。
目前,有不少人已經花了大把金錢和精力仲裁維權,但即便能成功,他們對于能拿到賠償這件事都已不抱太大希望。
随着這一輪曝光,更多關于 Seesaw 經營不善的消息接踵而來:
在過去一年裏,Seesaw 關掉了一半以上的門店,在其總部上海閉店數量超過六成,此外還曾多次傳出拖欠供應商貨款、創始人被 " 限高 " 等負面消息,品牌關聯公司上海西舍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多次陷入勞務糾紛。而這次引發關注的大規模仲裁維權事件,早在去年就已現端倪。
不難看出,這家曾經屢獲資本青睐、被譽爲 " 國産精品咖啡黃埔軍校 " 的連鎖咖啡品牌,已如履薄冰,呈現出大廈将傾的趨勢。
一位與 Seesaw 合作多年的供應商員工告訴《新周刊》,此前,她曾跟随同事一起去往 Seesaw 上海總部辦公室要債," 辦公室裏隻有幾個程序員 "。
誠然,在經曆了兩年卷生卷死的 "9.9 咖啡價格戰 " 之後,國産連鎖咖啡品牌都或多或少有些 " 無錢可燒 " 的窘迫。2025 年,連鎖咖啡品牌注定要經過一番厮殺,Seesaw 未必是第一個出局的玩家,但留給它自救的時間,确實已經不多了。
" 希望大家體諒,一起攜手熬過至暗時刻 "
從 " 國産精品咖啡的黃埔軍校 " 到跌落神壇,Seesaw 到底都經曆了什麽?
如果說企業算得上是員工的大家庭,那麽正應了《紅樓夢》裏探春那句話," 大族之家,從外頭是殺不死的,必須從家裏自殺自滅起來 "。Seesaw 走向頹敗,最初也最尋常的預兆,是内部人才的流失。
社交媒體上,關于 Seesaw 大面積裁員的消息始于 2023 年——國内的咖啡價格戰,也在同年 2 月拉開序幕。2023 年離職的 Seesaw 前員工小成告訴記者,在他剛剛入職 Seesaw 時,公司的福利待遇都還不錯," 各種節日會發獎金,還去三亞開年會 "。
但到了 2023 年初,情況開始急轉直下,"10 月底的時候 HR 找到我,希望我主動離職 ",在小成表示拒絕的次日,他收到了公司人力資源部發來的離職通知書,公司強行解除了與他的勞動關系。
此後一年多的時間裏,小成開始了一場漫長的維權之路。從仲裁到一審,他的訴求得到了法律的支持,但判決書上的勝利,隻是整個維權過程的起點。
據小成了解,當時和他面臨相似情況的同事有十幾人,多數人都進行了維權,其中隻有一部分人拿到了一定數額的賠償。因爲公司資金鏈斷裂,他們能夠拿到賠償的可能性并不大。
小成離職前與公司人事部門的交流。(圖 / 受訪者提供)
從滿懷期待地入職,到鬥智鬥勇對簿公堂,這些讓人唏噓的故事,還在 Seesaw 内部不斷上演,且愈演愈烈。
另一位曾在 Seesaw 零售事業部工作的員工許森告訴記者,2024 年 6 月,在沒有任何正式通知的情況下,他的薪資組成中的績效部分被取消發放,他要求公司出具書面說明,卻再無下文。這對他後續的求職造成了不小的影響:在新公司面試背調時,他不得不解釋這幾個月收入銳減背後的曲折。
此外,由于公積金從六月份就被停繳,包括許森在内的二十多位員工此前都面臨勞動關系無法順利轉出的問題,雖然後續他們通過聯合維權與公司協商,補上了這部分欠繳款項,但時至今日,他的部分工資、績效以及墊付的報銷款仍然未被結清," 目前正在走仲裁流程 "。
而與前面兩撥 " 被離職 " 的員工不同,今年,更多 Seesaw 員工面臨的困境是 " 被在職 ",因爲 " 公司後台人事部門已經沒有相關人員處理離職手續了 "。
現在看來,一切都是從發不出工資開始的。在門店咖啡師阿林的印象中,最早有人在企業微信群提出疑問是在 11 月的發薪日,當時,負責人在群内說 "11 月 12 日發放 50%,11 月 18 日發放 50%,希望大家體諒攜手熬過至暗時刻 "。
盡管大家對此頗有微詞,但也無可奈何。隻是,自這次不正式的通知之後,每月分兩次發放工資,似乎就成爲了一種微妙的共識,大家開始默默遵守起這條新規定。
但這種默契也隻持續了兩個月。
2025 年的第一個發薪日,當分期發放的工資也未能如期到賬時,一位員工在群裏再次提出了疑問,但這一次再也沒有人在群内公開回複解釋,取而代之的是小範圍的私信通知," 今天發(12 月工資的)50%,過完年後第一天(發另外的)50%"。
但随着年後各種消息傳來,這一承諾已無從兌現。這名員工在 2 月 16 日向自己的直屬領導再次追問 12 月剩餘薪資的發放以及離職手續辦理時,對方回答他自己已經轉爲兼職人員,對此并不清楚。他再詢問其他負責人,得到的回答也隻有 " 我不清楚 "" 我回答不了 "。
在企業微信的 " 同事吧 " 中,有 Seesaw 員工匿名詢問薪資發放情況。随後不久,該功能被關閉。(圖 / 受訪者提供)
二、被價格戰拖垮的精品咖啡
在阿林看來,公司的種種說辭無非踐行一個 " 拖 " 字訣。
春節後,倉庫開始發不出貨,阿林所在的門店沒有辦法正常運營,最後隻能在連咖啡豆都沒有的情況下被迫停業。後來他通過同事得知,另一家深圳中洲灣城際酒店門店因爲欠繳房租也即将停止營業," 設備還在門店,據說業主準備變賣設備抵扣房租水電 "。
目前這家門店在大衆點評上仍然顯示爲 " 營業中 ",記者嘗試聯系門店相關負責人,截至發稿前尚未獲得對方回複。
與大規模關店傳言相對的是,在杭州等城市,Seesaw 的版圖還在繼續擴張;在招聘網站上也依然能看到 Seesaw 咖啡師的招聘信息,隻不過許多求職者在面對紛雜的信息時,還是會本能地保持一絲警惕——畢竟,與裁員、欠薪和被迫離職相比,創意咖啡品牌常常講述的那些靈感與生活的故事,都顯得太過寡淡了。
平心而論,Seesaw 在這一輪慘烈的咖啡内卷中,并沒有犯下多少重大失誤,可以說是成也時機,敗也時機。
公開資料顯示,Seesaw 在 2012 年創立于上海,這個成立時間比同爲 " 滬上精品咖啡 " 的 Manner 及 M stand 分别要早上三年和五年,比如今席卷全球的瑞幸咖啡同樣早了五年。
憑借着簡約的線條風設計和穩定的咖啡出品,Seesaw 很快在上海站穩腳跟,并開始向周邊擴張,成爲第一個打破 " 精品咖啡開不過三家 " 魔咒的本土咖啡品牌。
此後,Seesaw 生産、消費、培訓三線發力,在雲南建立起自己的咖啡種植基地以保證供應鏈穩定,在上海建立了 " 咖啡夢工廠 ",爲咖啡師提供咖啡沖煮、拉花等專業課程指導,也邀請業内人士前來品鑒交流。
2017 年到 2022 年,Seesaw 陸續完成了三輪融資,品牌估值達到 10 億。随後,Seesaw 開始在深圳、北京等一線城市積極擴張。2022 年年底,Seesaw 的門店總數超過了 160 家,僅在當年就新開了超過一百家門店。
2021 年,頭部茶飲品牌喜茶作爲戰略投資方入股 Seesaw。(圖 / 天眼查截圖)
但屬于 Seesaw 的高光時刻到此爲止。很快,它就被後來居上的瑞幸、庫迪強行拖入了曠日持久的咖啡價格戰。
許多人曾将 Seesaw 的失敗歸因于品牌定價過高,但事實上許多員工都在采訪中提到過 Seesaw 在客單價上的變化。
尤其是與電商團購平台合作後,均價 30 元的咖啡價格一度降到 9.9 元甚至更低,但收效甚微。随着價格一降再降,Seesaw 本身引以爲豪的精品咖啡特質開始變味,出品水平變得更加難以把控。
2023 年開放加盟之後,關于 "Seesaw 難喝 " 的讨論在社交平台上越來越多。綜合來看,咖啡師培訓時間不足、倉庫供貨不穩定等原因,都導緻了不同門店的出品差異較大。
而被這些問題裹挾着前進的 Seesaw,自然無心在産品研發創新上投入更多精力,頻繁的人事變遷和管理制度上的不足,也讓那些曾經以 Seesaw 爲驕傲的一線員工們開始産生懷疑,再也無法相信那些與 Seesaw、與精品咖啡有關的故事。
諸多問題疊加,令這家 " 精品咖啡的黃埔軍校 " 很快就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不降價沒生意,降了價沒活路。
三、精品咖啡不會是個僞命題
或許,對于精品咖啡品牌來說,2025 年注定不是個好年份。
除了 Seesaw 的欠薪疑雲之外,今年春節之後,不少 Manner 員工在社交媒體上質疑年終獎的評定标準有 " 故意模糊 " 之嫌,許多正常完成工作的員工沒有收到約定的 "13 薪 ",而另一家精品咖啡門店 M Stand 也出現了多地撤店的傳言,曾經輝煌的精品咖啡品牌接連乏力,也讓人們發現," 精品咖啡 " 在國内的道路,沒有幾個人真正走通過。
對打工人來說,咖啡是生産活動的 " 剛需 ",其主要功效是提神醒腦,在經曆了 9.9 元咖啡洗禮之後,很多打工人早已習慣了用廉價的方式獲取咖啡因,格子間的牛馬不需要風味,所謂門店設計和品牌初心更是如空中樓閣一般遙不可及," 什麽精品不精品,9.9 才是檢驗咖啡的唯一标準 "。
但商業規律終究離不開成本控制和創造利潤。随着國際市場上咖啡豆價格飙升和國内人力成本的進一步增加,許多人都認爲,連鎖咖啡品牌該進入比拼質量和口味的下半程了。
9.9 元的時代終将過去,能撐過價格戰的精品咖啡品牌,并非沒有機會。
何況精品咖啡的原始受衆依然在場。相較于苦苦掙紮的 Seesaw 們,堅持做精品的 %ARABICA 們目前看起來更 " 體面 " 些,至少人們在路過那巨大的 "%"logo 時,還會忍不住看幾眼。能活下來是第一步,能被記住的話那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