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趙曉晨 實習生 揭勁立
編 輯丨吳蓉
工業 4.0 與智能制造浪潮正催生出更多 " 長坡厚雪 " 的細分賽道。
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往往先對生産環節進行改造,而對物流倉儲環節的改造因爲僅僅減少了成本而未增加産值,常常成爲企業數字化轉型攻克的 " 最後一塊拼圖 "。近年來随着人口紅利漸退,3C 電子、汽車等行業對于搬運自動化的需求也愈發旺盛。
位于佛山市南海區的廣東塔斯克機器人有限公司(下稱:塔斯克機器人),就是一家在搬運自動化領域的新生代高成長企業,其自主研發出一種具有全球獨特創新性、高度适應國際标準托盤的輸送及揀選的托盤機器人産品,連續斬獲 iF、紅點等多項國際大獎,并在短時間内獲得連續 5 輪數億元融資,投資方包括亦聯創投、真格基金、零一創投、貨拉拉等。
(塔斯克機器人聯合創始人張雪逸 受訪者供圖)
日前,南方财經全媒體記者采訪了塔斯克機器人聯合創始人張雪逸。" 創新最多的人永遠在摸石頭過河。但我們連石頭都沒有,是自己蹚水過去的。" 張雪逸坦言,全球市場上的搬運自動化基本上以無人叉車爲主,但塔斯克摒棄掉了傳統的叉車改裝模式,而是将無人叉車設計成一個輕薄的底盤形态,開創了托盤機器人的細分新賽道。
重新定義搬運自動化新賽道
走進塔斯克機器人的調試中心,第六代 APR(Autonomous Pallet-handling Robot)托盤機器人在接收到指令後便直接通過規劃路徑前往目的地。
識别到達貨架後,這個高度不超過 150mm、通體深藍色的機器人自動駛入貨架底部,伸出叉臂,向上推舉托盤,按照指令将物料送至指定庫區庫位入庫。一連串指令一氣呵成,全部實現自動化。
" 這是我們團隊自主研發的移動機器人,命名爲 APR 托盤機器人,具備叉車功能,能夠直接搬運托盤,但又具備 AGV 的優勢,靈活小巧,适用于以往叉車難通過的窄巷道等場景。" 張雪逸介紹,APR 托盤機器人是指在工業及物流倉儲領域中,以托盤爲搬運單元,具備自主移動能力的機器人。
從 2018 年初代 APR 托盤機器人誕生到現在,塔斯克機器人一直不斷叠代創新,最新一代即第六代托盤機器人的負載能力已經達到 1.2 噸,相比上一代提升了 20%。
塔斯克機器人在 2021 年從浙江杭州遷至廣東佛山,其核心創始團隊在機器人行業有近 10 年經驗積累,研發過多款移動機器人産品。目前,塔斯克機器人已擁有 130 餘項專利和軟件著作版權,其産品被廣泛應用于 3C、煙草、醫藥、新能源、汽配等 20 多個行業。
作爲物流倉儲的剛需環節,叉車搬運已有上百年發展史。但随着經濟的快速發展,傳統的搬運模式已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尤其是生産線效率提升,導緻倉儲物流越來越頻繁,對無人叉車的作業場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庫房的行走空間狹窄成爲常态,創新型産品的進場成爲必然。
塔斯克機器人的研發團隊正是嗅到了搬運自動化這一賽道上的新機遇。
" 我們研發剛起步時,市場上的搬運自動化基本上以無人叉車爲主。塔斯克摒棄掉傳統叉車改裝的模式,将無人叉車設計成一個輕薄的底盤形态,并配置激光雷達來實現 360 度激光躲避障礙。" 張雪逸告訴南方财經全媒體記者,得益于機器人本身直接背負托盤的設計,物料能夠直接由機器人本體而非叉臂來承載,搬運更加穩定。" 我們相信,機器自動化代替人工搬運是不可逆的趨勢,也意味着這一市場足夠大。"
另一個關鍵切入口是物流搬運環節幾乎必備的載具——托盤。
" 隻有托盤标準才能用标準化載具來解決标準産品的搬運問題,因爲對于所有下遊企業來說,無論是使用多少台托盤機器人,本質上都是将貨物從 a 點運輸到 b 點,底層邏輯都是一樣的。" 在張雪逸看來,中國每年使用的托盤數量超過了 20 億個,對應有 100 萬台叉車和 300 萬台地牛的銷售。
" 在托盤搬運環節上,載具已實現了标準化,且下遊存在大量自動化需求,是一個巨大的可替代的存量市場。而托盤搬運的相對标準化意味着研發的機器人産品能夠實現批量化生産,擺脫‘非标’帶來的掣肘。" 張雪逸說。
爲了給下遊企業提供标準化解決方案,塔斯克機器人還在 2021 年自主設計了一套低代碼系統,讓客戶通過在軟件上拖拽建圖實現快速路線的改變和部位的增減,實現項目調度的柔性化。
" 從研發到測試,企業要沉澱下來 "
盡管早在 2018 年便研發出了第一代托盤機器人,但塔斯克機器人并未直接進行市場化銷售。
" 因爲托盤機器人這個形态是我們想象出來的,我們必須要論證出這個形态是可行的,才能嘗試将産品轉化爲工業化場景适用的類型。" 張雪逸表示,這樣一等就是 4 年。
2020 年初,塔斯克機器人的研發團隊推出了第三代托盤機器人,緊接着在 2021 年,塔斯克機器人尋找了 100 多個企業合作夥伴,爲他們免費提供多台托盤機器人,并根據庫房現場運行情況不斷進行調試。
" 從研發到測試的階段裏面,我們遇到過太多瓶頸性的問題。包括載重負荷、取貨的速度和運行穩定性,以及如何通過狹窄巷道場景等一系列可行性問題。" 張雪逸表示,得益于不斷測試帶來的經驗積累,塔斯克機器人的研發團隊通過技術上的不斷調試和實施多種方案成功攻克了多個瓶頸性問題," 碰到足夠多的問題、積累足夠多的客戶,也就建立起了在搬運環節上的技術壁壘 "。
2022 年,塔斯克機器人開始将産品推向市場,在短短一年多時間内便迅速斬獲大額訂單,并獲得了資本的認可。
2022 年,塔斯克機器人來自終端客戶的銷售額超過 1 億元,2023 年預計達到 3 億元,同比增長約爲 300%。目前,塔斯克機器人已連續獲得五輪數億元融資,分别來自亦聯創投、真格基金、零一創投、貨拉拉等方投資,融資資金将用于産品研發、團隊搭建和市場推廣等。
" 對于創新型企業來說,如果在研發沒做好的時候就過早進行銷售,其實對企業是很不利的。産品才是最終競争力,這也是我們花了多年時間先研發出穩定的産品再去市場化銷售的原因,還是要沉澱下來。" 張雪逸說。
對于塔斯克機器人來說,市場依然是一片藍海。目前,許多制造業企業的生産環節自動化都比較先進,但在物流搬運環節自動化程度遠遠未達預期。
據京東物流研究院統計,目前仍有約 49.17% 的企業未使用倉儲物流自動化設備,而使用的自動化設備的滲透率程度也普遍較低,其中 AGV 滲透率最高,達 29.04%,而智能分揀設備和智能裝卸設備滲透率隻有 11.88%。
移動機器人數量的快速增長也佐證了這一點。高工機器人産業研究所(GGII)統計顯示,2022 年中國市場移動機器人銷量仍然增長顯著,達到了 8.14 萬台,同比增長 27.67%,市場規模 96.73 億元,同比增長 23.83%;預計到 2027 年,市場銷量将接近 40 萬台,市場規模突破 500 億元。
" 機器人領域創業比較難的點在于資金、技術、産業三項要素都得具備。" 張雪逸透露,未來幾年時間内,塔斯克機器人希望通過市場推廣和研發創新來讓更多的終端客戶知道托盤機器人及搬運自動化解決方案,将托盤機器人這一新定義的産品開拓爲一整條新的賽道。
SFC
本期編輯 劉巷
21 君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