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這兩天有圍觀劉雅瑟姐姐大戰微博營銷号的熱鬧戲碼嗎?
5 月 14 日,劉雅瑟親發微博怼人,說 " 有些人真是無聊 "。然後一通掃射,掃射那些說她模仿李斯丹妮,嘲她立人設表現油膩,質疑她在乎輸赢的 " 人 " ——看得出來劉姐很生氣,一口氣用了 8 個 " 姐姐 " 自稱,霸氣側漏。
點開評論,前排高贊居然有好幾個營銷号,正火力全開地與她對線。
" 姐姐你很尴尬,要不咱們還是少說話吧 "、" 就這幾句話,基本暴露了文化水平 "、" 這樣發顯得很尬更盲目自信,超油嘞 "
陳曉說得好,鍵盤俠營銷号的閑言碎語千萬莫要理,給它們一個眼神,你就輸了。但入圈十九年的劉雅瑟不信邪,一個個親自回複,怼回去。
你可以發我不能發?你文化水平很高希望你能爲網絡出力;說我盲目自信,爲什麽我不能自信?!……
願稱之爲:營銷号圍攻光明頂,劉雅瑟大戰鍵盤人。
熱搜也一口氣上了好幾個。
所以,現在是——拿下金像獎影後都沒能讓劉雅瑟紅出圈,一個《乘風 2023》油膩擔當卻讓姐從此有了姓名嗎?
絕!
關于劉雅瑟,這位娛樂圈沉浮近 20 載,從劉欣改名劉雅瑟,但最近又獲别稱 " 油雅瑟 " 的妹子,想好好探讨一下,她油嗎?
1.
說劉雅瑟油的,很多人可能不認識以前的她,直覺地認定出場就油頭 + 西裝半永久,時不時向鏡頭釋放 A 氣的她,有點刻意凹造型,模仿前姐姐們的人設。
像前同事李斯丹妮、像魅惑感拉滿的劉戀、像 A 氣噴射機萬茜 …… 就很似曾相識的感覺。
像這種很 A 的姐姐,一開始在綜藝裏出現能吃紅利,多了就難免給人一種批量制造的感覺
當然,罪魁禍首是主題曲的走秀物料裏,她這兩個扯衣領的動作——
給人的初印象真的 …… 很難評。
直觀上會一秒想到最近某音爆火的網紅方頭明。
這位網紅小姐姐以模仿油膩男出圈,被粉絲們誇演起油膩男性來沒有表演痕迹,最近被人說模仿多了連面相都變了:從周正小甜妹,成了歪眉斜眼的小混混。
這套領子扯來扯去歪嘴斜眼的動作,不少男明星曾用它來散發魅力,比如黃曉明,當年《何以笙箫默》的發布會上他整過全活。
張翰,一起來看雷陣雨裏也有過類似款 ↓
令人不适的原因,主要來自于過度釋放 A 氣,隐含 " 這還拿不下你 " 的潛台詞,一旦有了這種意味,可能誰來做,都化解不掉其中的油膩感。
在一公表演完《龍拳》之後,關于劉雅瑟油膩的讨論聲更是水漲船高。這個舞台能拿五人組人氣第一多少有點争議,舞美的功勞甚至比姐姐們的唱跳更讓人驚豔。# 僅限個人看法哈
德不配位,就容易被當靶子。
組員們各人的舞台鏡頭被切碎、放大、審視。乍看起來,确實是各有各的用力過猛。
酷到模糊的謝娜
拽出天際的曾可妮
而到劉雅瑟,尤其讓人感覺舞台動作設計得不好,像是領着一群小混混要出來幹架。
還是空有架勢,但小夥伴不咋服她的那種。
歪嘴這個動作,真的慎做。
這幾天連伴舞都被帶上了熱搜,擁有了大家夥的同情濾鏡,說旁邊站着的兩個伴舞小姐姐,特别像臨時被拉到舞台上,雖然不願配合但還是勉強跳一跳,但最終還是被老大吓出工傷的社畜。
憋說,光看 GIF,在姐姐過分努力到五官都有些亂飛的對比下,幾位伴舞确實有種無所适從的擺爛感哈哈哈。
也是這期節目以後," 劉雅瑟 油 " 被讨論上了熱搜,劉雅瑟慘變 " 油雅瑟 ",一些非議聲接踵而來,也就有了開篇那個含姐量很高的微博回怼。
劉雅瑟未必是生氣大家說她油膩。
畢竟早幾天有網友說她四季姐姐最油的時候,她還俏皮地回複認領了。
真正讓她惱火的,可能還是說她 " 模仿别人、立人設 "。
姐不服!
2.
要知道,劉雅瑟出道比李斯丹妮早多了,更是内娛 " 中性風 " 的鼻祖級人物—— 2004 年,當時還名叫劉欣的她,就憑骨灰級選秀《明星學院》出道了。
劉欣回憶,比賽前自己頭部受傷,縫了 4 針,還來不及留長發,隻能以短發示人,沒想到後來這種小刺頭發型在超女舞台上被進一步發揚光大,成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所以能懂?說她走中性風是模仿李斯丹妮,簡直是在姐姐的肺管子上蹦迪
那是選秀教母龍丹妮在操辦《超級女聲》之前的試水之作,僅在湖南播出,首啓手機短信投票模式,成功在全省刮起了巨大的旋風。
而 15 歲的劉雅瑟,就是《明星學院》推出的最成功的選手。
雖然她唱歌跑調,普通話不準,但就是憑着一頭蒙奇奇一樣的短發、俏皮的言行,在一衆歌手中脫穎而出,一路裹着争議,走到了第三名。
那時候,喜歡她真我魅力的小觀衆無數,其中有一位日後很紅的張藝興,他不但給劉欣打投,第二年自己也報名了,爲滿足他的追星願望,節目組又請劉欣返場和他一起合作了舞台。
簡單點來說:劉欣紅過,她是早期選秀界的錦鯉,但也切實被巨大的輿論傷害過幼小的心靈。
名來得太突然,争議聲量太巨大,年少的劉欣多少有點扛不住。尤其,那些名利建立在一個很虛幻的基石上:喜歡她的人有多少,罵她不會唱歌卻一路晉級的嘲諷聲就更大。在這樣的輿論場中,少女劉欣開始變得自卑又執拗。對自我的認定就是唱歌很爛,但要爲了喜歡自己的人,繼續唱。
給她緻命一擊的,是節目制片人龍丹妮。哪怕劉欣最後拿了第三,是人氣王,龍丹妮也明确表示,劉欣不适合走歌手道路,建議她轉行。
爲了向伯樂證明自己能行,劉欣後來又參加了《我型我秀》,搞了 OP 組合,拿下年度總冠軍;
2009 年又回鍋報名參加《快樂女聲》,但現實殘酷,2009 年的她唱歌水平有進步,但也失去了 " 跑調小天後 " 的黑紅 buff,沒引起特别大的水花就止步 20 強。淘汰後做訪問,她直言參賽動機是給自己最後一次唱歌的機會,想向伯樂證明自己其實可以。
演戲,是她唱歌之外爲自己選的第二條路。這條路走起來比唱歌要艱難好多。
處女作就是呂樂的《十三棵泡桐》,這部講述殘酷青春的電影裏,她本色出演一個渾身帶刺的少女,叛逆、倔強、愛玩刀,雖然演完也不知道電影要表達啥,但憑着懵懵懂懂中和人物氣質的高度契合,差一點就拿了東京電影節的影後。
但也因爲電影太鋒利,國内沒上映,隻發行了光碟。
《十三棵泡桐》演了又好像沒演,完全沒吃到紅利。北漂的早些年裏,她大多時候無戲可拍,有也是一些小角色。爲了生計,她給饒雪漫當過書模,跟着相熟的大哥哥大姐姐蹭吃蹭住,後來年紀大了,開始發愁房租。最慘的時候,靠買 1 塊 5 一斤的大米熬粥,和自己的狗狗一起吃。
和喬任梁合作過一部朱時茂自編自導的《戒煙不戒酒》,因爲不會演戲被導演罵到哭
2011 年終于認命要結束北漂去廣州開淘寶店的時候,遇上了電影《緻我們終将逝去的青春》的副導演,有了小北這個角色。
電影大火,她演活了假小子小北的自尊和倔強,終于在影視圈有了一點存在感。
那年,她把名字從劉欣改成了劉雅瑟,希望自己不是一顆流星,而是能在行業裏優雅地嘚瑟。
後來簽約唐人,也演了一些電視劇,但唐人自顧不暇,沒辦法給她更多好資源。
2016 年在《青丘狐傳說》裏演書童蘇喜,男的,又有男扮女的戲份,已經能演喜劇了
2017 年,一個和她不是很熟的演員給她發了一個組訊,項目和導演信息都是保密的,但她被那個簡短的人物描述吸引住了,就讓經紀人去聯系劇組。劇組要她錄個試戲的小樣寄過去,她拒絕。
因爲過去的很多年,大凡要試戲小樣的劇組,最後她都落選了。小樣代表不了自己,她想面見導演親自争取。
2 個月後,導演鄭保瑞到北京,和她見面,當天就敲定了由她演王桃,一個命很慘運很遭,但始終頑強地在邊緣處讨生活的底層女孩。
這個電影就是 5 年後讓她拿下金像影後的《智齒》。
《智齒》這個故事太殘酷太極端了,心理承受能力差的觀衆可能看不下去,而作爲女主,劉雅瑟要把那些非人的場景一個個演出來,沒有一些狠勁,還真辦不到。
電影裏,王桃被黑社會打,被警察揍,被變态殺手強暴虐待,大部分時間都處在一個艱難求生、情緒接近崩潰的高緊張狀态,電影外,不知道劇本,隻被告知人物情緒和狀态的劉雅瑟,能調動的,大概就是自己多年北漂生活裏,那股不認輸的執拗和倔強。
那種用力和失控的爆發感如果放在别的場合,可能是過火,但放在《智齒》那樣瘋狂的故事裏,卻是奇異的融合。
綜藝《演員請就位》裏她的表演就被質疑用力過猛、失控
3.
這種感覺,在《乘風 2023》裏的劉雅瑟身上,也多多少少有些映射——她在這個行業裏沉寂太久,邊緣太久了,一旦有機會就狠狠抓住,難免給人以過于用力和刻意之感。
這可能是 " 油膩 " 之說的根源吧。
這和某些男星們身上散發的我很帥我很酷的觀感還不一樣,是演員身上用力感 + 刻意感造成的一種不松弛、不自然的狀态。
那是一種少年時延綿下來的緊張 ,和對現實世界無意識的對抗感。
與其說是自我沉溺帶來的自戀式發油,更像是自卑倔強帶來的對抗式刻意。
此油膩,非彼油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