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 12 月 19 日訊(記者 肖良華)日前,有關美國國家實驗室核聚變點火成功、實現淨能量增益的消息引爆全球媒體,依托于核聚變技術的 " 人造太陽 " 将何時投入實用?我國的相關企業是否做好了準備?
就此話題,真锂研究 CEO、首席分析師墨柯對财聯社記者表示,對于核聚變技術的突破,他近期與多位專家進行過交流,了解到 " 淨能量增益 " 在科學上或者說物理上意義重大,但商業化應用仍需時日。" 這個在科學上叫點火,即能夠實現輸出大于輸入,從報道來看,目前(能量出入)倍數還是比較低,等做到 1:10 或者更高倍數,就可能實現發電。不過,實現這一目标或許仍要十年。"
據了解,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科研團隊今年 10 月在中國新一代 " 人造太陽 "(即核聚變)的科學研究上取得突破性進展,HL-2M 等離子體電流突破 100 萬安培,創造了中國可控核聚變裝置運行新紀錄。而在 11 月,中國參與的全球最大 " 人造太陽 "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中,由中國所承接的核心部件已率先突破。
此外,财聯社記者以投資者身份進行咨詢,天沃科技(002564.SZ)、炬光科技 ( 688167.SH ) 等企業均表示,公司曾為 " 人造太陽 " 項目提供部分配件,公司會對技術趨勢進行跟蹤,并積極布局。
物理意義重大
據國際原子能機構給出的定義,核聚變是模仿太陽的原理,使兩個較輕的原子核結合成一個較重的原子核,結合期間釋放出大量能量。
上周,美國能源部和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共同官宣科學家首次在聚變反應中,實現了淨能量增益——也就是說,聚變反應産生的能量,比注入的能量還多。
對此,墨柯向财聯社記者表示,去年 8 月到現在的 1 年多時間裡,核聚變輸入輸出功率從 70% 提升到 120%,即實現了能量增加,這個似乎确實是個大突破。" 從物理上,我們能夠懂得點火是什麼,雖然發電尚不現實,但是它的物理意義還是比較重大的。"
不過,墨柯進一步表示,因為它的時間太短,打一發時間,持續的時間是十的負 12 次方秒。因此,距離發電等應用還是有很大距離。等做到 1:10 或者更高倍數,就可能用來發電了。那時候,人類可以真正實現可控核聚變的實用化,也就是造出所謂的 " 人造太陽 "。" 從目前來看,可能至少需要 10 年,到那時,今天的電廠投資計劃或許都要修改。"
據悉," 人造太陽 " 是世界矚目的大科學問題,最具代表性的項目是 2006 年啟動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中國、歐盟、美國、俄羅斯、日本、韓國、印度等成員參與其中,各國共同造出來的一顆 " 人造太陽 ",是目前世界規模最大的核聚變反應堆,坐落在法國卡達拉舍。
相關企業積極布局
盡管可控核聚變技術和托卡馬克裝置最早起源于國外,但中國已經實現了後來居上,處于世界前沿。建成于 2006 年的中國 " 人造太陽 "EAST,全稱為 " 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 ",又稱 " 東方超環 ",由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建在安徽合肥。
據了解,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科研團隊今年 10 月在中國新一代 " 人造太陽 " 科學研究上取得突破性進展,HL-2M 等離子體電流突破 100 萬安培,創造了中國可控核聚變裝置運行新紀錄。而在 11 月,中國參與的全球最大 " 人造太陽 "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中,由中國所承接的核心部件已率先突破。
中山大學中法核工程與技術學院副教授王志斌表示,中國的可控核聚變發展,過去是跟跑,如今已和歐美并跑。
中國核電(601985.SH)董事長盧鐵忠上周在公司業績會上回應稱,核聚變是未來核能發展的方向,是人類能源問題的終極解決方案。中國核電将貫徹國家核能發展三步走戰略(壓水堆 - 快堆 - 聚變堆),與大股東協力做好聚變相關技術研發及工作布局。
高瀾股份 ( 300499.SZ ) 公司證券部工作人員表示,公司參與了超導托卡馬克試驗裝置,也稱 " 人造太陽 "EAST 項目,為其提供熱管理解決方案。 " 公司有這方面的技術儲備,對技術的發展一直比較關注,面對可能到來的商業化場景,公司會積極參與。"
炬光科技 ( 688167.SH ) 生産的高功率半導體激光産品被應用于有 " 人造太陽 " 之稱的國家慣性約束可控核聚變試驗裝置重大項目。公司近期中标 " 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 LD 泵浦放大器組件采購項目 "。公司 12 月 7 日答複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公司 2022 年在該應用領域的收入增長很快,收入預計 1 億元左右;且目前國家不斷加大相關領域資金投放,相關産品持續上量,該業務未來三年将保持高速增長。
天沃科技方面,公司證券部工作人員對财聯社記者表示,公司 2016 年與中廣核合作,為人造太陽項目配套過不鏽鋼蒸汽冷凝罐,但近期沒有相關訂單。" 對于核聚變技術突破會保持跟蹤,目前公司‘人造太陽’相關業務營收占比不大。"
此外,财聯社記者梳理發現,西部超導 ( 688122.SH ) 自主開發了全套低溫超導産品的生産技術,代表我國完成了 ITER 項目的超導線材交付任務。東方電氣 ( 600875.SH ) 為 " 人造太陽 " 中國環流器二号 M 裝置提供關鍵核心部件。安泰科技 ( 000969.SZ ) 鎢銅複合偏濾器部件助力中國 " 人造太陽 " 創億度百秒紀錄。
(編輯:曹婧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