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鄒永勤若問 A 股當前最炙手可熱的行業闆塊有哪些,券商股無疑是穩坐首位。
統計數據顯示,A 股市場近 10 日呈現資金淨流入的行業闆塊僅 5 個,其中券商闆塊以 141.84 億元的淨流入額高居第一位。
在單日成交金額方面,券商闆塊的表現則更爲驚人:7 月 24 日該闆塊僅有 90.4 億元的成交金額,到了 8 月 4 日則高達 1574 億元,放大了 17 倍。伴随着成交額的放大,在這短短十天時間裏,闆塊内個股多次掀起漲停潮,而闆塊領頭羊太平洋(601099.SH)更是錄得了 4 個漲停闆、78.81% 的漲幅,成爲兩市矚目的焦點。
8 月 3 日晚,持續走強的券商闆塊再次收獲政策 " 紅包 ":中國結算發布公告稱将進一步降低股票類業務最低結算備付金繳納比例。但利好之下,券商股卻于 8 月 4 日走出沖高回落行情,券商指數收出了長長的上影線,這是行情結束的标示,還是大漲小回的正常調整呢?
對此,博時基金行業研究部金融研究員姚城玉在接受經濟觀察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最高層定調、各部門積極響應、政策逐步落地的情況下,預計此輪券商股走強将不同于以往券商股圍繞交易量而形成的階段性行情,而有望成爲一輪上漲高度與持續時間較爲可觀的行情。
重組預期推動
" 成交量 10 天翻了近 20 倍,牛市旗手太火了 ",8 月 4 日晚,雲菲菲在其朋友圈中發出如此感慨。作爲華南某券商深圳營業部的投資顧問,雲菲菲除了每天在朋友圈發布相關的證券資訊外,更多的是爲營業部的存量客戶提供咨詢服務以及組織一周一次的沙龍活動。她向記者表示,近兩周來客戶對券商股的咨詢量急劇增多,紛紛打聽券商方面的合并重組消息," 此前的沙龍活動門庭冷落,這兩期卻場場擠滿,一些長期不動的‘僵屍戶’也活躍起來,可能跟講解的内容是券商并購重組方面有關 "。
在雲菲菲看來,貫穿本輪券商股行情的一大主線,就是重組合并預期:" 太平洋本來是一衆券商股當中的冷門小角色,這次卻能夠成爲行情的風向标,就是因爲其第一大股東即将變更帶來了強烈的重組合并預期,從而引發了市場資金的追捧 "。
通聯數據 Datayes!的統計顯示,在 7 月 24 日至 8 月 4 日的短短時間内,太平洋大漲 78.81%,而闆塊内排行第二、第三的首創證券(601136.SH)、信達證券(601059.SH),僅分别錄得 48.26%、39.72% 的漲幅。毫無疑問,太平洋在本輪券商股行情中充當着領頭羊角色,而在其上漲過程中,其重組合并的預期也日益被市場重視。
具體來看,7 月 25 日,太平洋以一字漲停闆的強勢姿态拉開了本輪券商股行情的序幕;7 月 26 日,太平洋放量二度漲停;7 月 27 日,繼續放量上漲 2.80%。由于股價連續異動,太平洋按相關規定分别于 7 月 26 日和 7 月 27 日發布了風險警示、交易異動等公告,其第一大股東北京嘉裕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北京嘉裕 ")亦跟随發布了相關公告,大意是上市公司和第一大股東北京嘉裕方面均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但這些公告卻引發了另一家券商股華創雲信(600155.SH,注:其全資控股華創證券)的不滿,并于 7 月 28 日發公告稱," 根據《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執行裁定書》((2021)京 02 執 1518 号之一),自 2022 年 6 月 16 日起,北京嘉裕持有的太平洋證券股票(744,039,975 股)所有權和相應的其他權利歸華創證券所有,上述财産權自裁定送達華創證券起轉移,華創證券可持本裁定書到财産管理機構辦理相關産權過戶登記手續。相關情況公司已于 2022 年 6 月 17 日公告 "。
華創雲信強調,華創證券已于 2022 年 6 月 24 日向中國證監會提交了太平洋證券股東資格的申請文件,公司将根據進展情況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換言之,華創證券才是太平洋真正的第一大股東。那麽,按照 " 一參一控 " 以及避免同業競争等政策,太平洋和華創證券會否合并重組呢?口水戰彌漫着強烈的并購整合氣息,7 月 28 日當天,太平洋和華創雲信領銜,闆塊内 12 隻券商股掀起漲停潮,并使得券商指數走出了單日大漲 7.42% 的罕見強勢行情。
其後太平洋股價連漲 5 天,于 8 月 4 日盤中最高達到 5.02 元 / 股,兩周内最大漲幅一度高達 89.43%,最終收盤于 4.81 元 / 股,兩周内漲幅爲 78.81%,成爲券商闆塊當中漲幅第一的領頭羊。
同時,太平洋的賺錢效應也開始在闆塊内傳遞,包括方正證券在内的券商股亦開始出現重組合并的傳聞。比如 8 月 2 日有投資者在互動平台上問詢指出,方正證券目前的大股東是新方正控股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其最終受益人是平安集團,而平安集團旗下有平安證券,請問平安證券與方正證券是否存在同業競争問題,如何解決?對此,方正證券并未正面回答,而是強調 " 将嚴格依照金融監管部門的規定、指引,開展相關工作 "。8 月 3 日,方正證券走出漲停行情。
正是在一片重組合并預期的聲浪中,券商指數連續兩周大漲錄得 17.56% 的漲幅,最大漲幅一度達到 23.31%,高居同期 A 股所有行業指數漲幅第一位。重組合并真的能使相關券商做大做強,從而走出大漲行情嗎?
對此,博時基金行業研究部金融研究員姚城玉在接受經濟觀察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券商合并将直接帶來客戶量、業務規模的增加,進而對于合并券商肯定是好事," 但券商業務的同質化較爲嚴重,券商之間的差異不明顯。在合并做大後如何做強,即是否帶來 ROE 的提升,依然有待觀察 "。
那麽,作爲本輪券商行情的領頭羊、率先傳出重組合并預期消息的太平洋,又是如何看待重組合并這樣的傳聞呢?8 月 4 日,記者以投資者身份緻電太平洋證券董秘辦進行咨詢。
接電話的工作人員表示,到目前爲止,他們的股東名冊上第一大股東仍然是北京嘉裕。華創證券雖然 2022 年 5 月份參與拍賣并競得了北京嘉裕的股份,但這部分股份的取得還需要監管部門的批準,以及辦理過戶登記手續,最終結果尚存在不确定性。
當被問到假如流程走完後,華創證券和太平洋會否如傳聞一樣進行合并時,該名工作人員則做出了斷然的否定:" 這個不會的,如果成功了,華創證券也僅僅是在我們的股東名冊裏占據第一大股東的位置,其他的不會發生什麽變化,因爲我們沒有控股股東 "。
政策組合拳出擊
顯然,所謂的券商合并重組預期,目前還隻是市場的一種猜想。
但在姚城玉看來,探讨本輪券商闆塊走強的内在原因,可以從四方面入手;" 一是 7 月市場日均成交額迅速下滑至曆史底部區間。對于券商來說,市場成交量是基本面的同步指标,當成交量進入冰點時,意味着基本面進入底部區間,值得左側布局;二是第 2 季度基金持倉顯示非銀持續低配,其中二級行業證券更加低配,資金的持續低配使得賣盤較弱,對向上刺激更加敏感;三是政治局會議對于活躍資本市場、推動經濟發展的表述,疊加近期各家媒體的争相報道,對闆塊情緒構成向上催化;四是前期市場較爲關注的 AI、中特估、順周期等闆塊,近期沒有進一步的刺激,使得券商的相對優勢凸顯 "。
姚城玉認爲,總結來看,在基本面與機構倉位處在低位,且市場沒有較多可選方向的情況下,券商股迎來了情緒顯著的向上刺激,使其顯著走強。
姚城玉提到的政治局會議,指的是 7 月 24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的會議。在該次會議上,有關 " 資本市場 " 的表述是 " 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 ",體現出經濟工作中對資本市場建設的重視程度。緊接着 7 月 24 日至 25 日,證監會召開 2023 年系統年中工作座談會提到 " 進一步激發資本市場活力 "。7 月 28 日,證監會召集頭部券商,就政治局會議提出的 " 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 " 廣泛征求了意見。到了 8 月 3 日,中國結算更是發布公告稱,拟自 2023 年 10 月起進一步降低股票類業務最低結算備付金繳納比例,将該比例由現行的 16% 調降至平均接近 13%,并正式實施股票類業務最低結算備付金繳納比例差異化安排。
" 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券商資金利用效率,當前上市券商結算備付金共約 5000 億,其中股票備付金約占一半,差異化調整後備付金比例整體由 16% 降至 13%,預計對應釋放流動資金約 470 億 "。姚城玉向記者表示,降低備付金繳納比例作爲政治局會議 " 活躍資本市場 " 定調後首項政策的實際出台,對券商闆塊情緒起到催化作用。
資深職業投資者鄒颙則向記者表示,降低股票類業務最低結算備付金繳納比例的意義,并不僅僅是釋放了多少流動資金,而更在于彰顯了監管層的态度和力度," 當前全球經濟疲軟,應對挑戰提升經濟增長必然需要一套組合拳。而現在的情況是監管層已經意識到資本市場的活躍對于消費需求的提升能夠起到四兩撥千金的效果,所以可以看到相關機構都在密集召開會議,降低備付金繳納比例僅僅是第一步棋,相信後續還會有一系列的實際動作,未來證券公司業績增長是大概率事件 "。
鄒颙同時表示,券商闆塊指數自 2020 年 7 月份以來持續下行,使得闆塊估值中樞處于曆史底位;" 以 8 月 3 日的收盤價計算,券商闆塊的 PB 估值僅爲 1.52 倍,位居近 10 年來的 23.02% 分位。一邊是估值極具安全邊際,另一邊則是政策組合拳帶來的基本面改善預期,兩者的背離達到一定程度便會量變引發質變。如果這個時候有個契機往往就會成爲導火索。現在,券商合并重組傳聞便是這個導火索,而真正引發券商股走強的核心因素,則是一系列組合拳下的政策預期 "。
南方中證全指證券公司 ETF 基金經理孫偉亦持類似觀點。他在 8 月 5 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近期券商闆塊政策利好消息接踵而至,降低備付金繳納比例措施更是有助于提升市場資金使用效率,降低市場成本,提振市場信心。與此同時,7 月以來,券商股分紅漸次落地,中期業績表現優良。
" 目前,已有 26 家上市券商或其上市主體披露了 2022 年年度權益分派實施公告,累計分紅金額超 220 億元。展望未來,政策利好提振資本市場信心,疊加證券行業基本面向好因素,證券闆塊有望迎來估值和業績雙升 "。孫偉稱。
新一輪牛市旗手行情?
随着券商股的走強,市場上關于 " 牛市 " 的聲音開始此起彼伏。
" 這是因爲曆史上每次 A 股的大牛市,券商股均貫穿前後且漲幅巨大,從而獲得了牛市旗手的稱号。" 鄒颙表示,雖然 A 股第一隻券商股宏源證券(原代碼爲 000562.SZ,已退市合并重組爲申萬宏源,新代碼爲 000166.SZ)在 1994 年上市,但直到中信證券(600030.SH)在 2003 年上市後才形成一個闆塊。而在 2003 年至 2023 年期間,A 股被認可的大牛市有兩輪,分别是 2005 年 -2007 年和 2014 年 -2015 年。而在這兩輪牛市期間,券商股的收益是遠超同期指數的。
通聯數據 Datayes!的統計顯示,在 2005 年 -2007 年的大牛市期間,滬綜指從 998 點起步漲至 6124 點,最大漲幅爲 514%,而同期券商指數則是自 111 點飚升至 2760 點,達到了另人咋舌的 24 倍漲幅。在 2014 年 -2015 年的牛市期間,滬綜指從 1991 點起步漲至 5178 點,漲幅僅爲 160%,而同期券商指數從 719 點起步漲至 2931 點,最大漲幅高達 308%。
" 并不僅僅是券商股,還有參股券商闆塊亦出現瘋漲,這種巨大的财富效應并不是幾行數字就能表達出來的,它是牢牢刻在每個老股民的基因裏,牛市旗手并非浪得虛名 "。鄒颙認爲,究竟是券商股造就了牛市,還是牛市成就了券商股,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現在監管層要活躍股市的意圖很明顯," 看看最近的發文,其密集程度以及措辭,新一輪牛市旗手行情應該是可以預期的 "。
華西證券呂秀華分析師在 8 月 3 日的研究報告中則以詳盡的曆史數據爲依據來判斷本輪券商行情的持續性。呂秀華表示,自 2003 年中信證券上市至今,典型的券商行情(漲幅超過 50%)共有 8 輪。經過對這 8 輪行情進行複盤,總結券商行情啓動的 6 大條件爲:宏觀經濟處于衰退後期或複蘇前期、宏觀流動性寬松或趨向于寬松、國家重視資本市場、改革推動機構微觀流動性改善、券商估值處于較低的位置、外圍環境穩定。通過對這 6 大因素的詳盡分析,最終呂秀華得出的結論是," 目前各方面環境支持一輪較大的券商行情出現。我們看好券商行情的持續性。"
姚城玉同樣對券商闆塊的後續行情持樂觀态度。她認爲,本輪券商股行情有望成爲一輪上漲高度與持續時間較爲可觀的行情。但她同時亦提醒稱,并不能簡單地把券商股走強和牛市的到來畫上等号:" 市場上行的基礎依然是對經濟預期的向上變化。而券商上漲,一方面有政治局會議後對于經濟上行的預期,也有券商自身的獨立邏輯。因此往後看,市場上行的驅動因素依然來自經濟預期的變化,以及實際經濟是否好轉 "。
相比之下,建泓時代資産管理有限公司副總裁趙媛媛的看法則相對謹慎。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受政治局會議提振經濟的一系列政策及 " 活躍資本市場 " 表态的影響,券商闆塊過去幾日超額收益明顯;再往後看,一方面券商行業可能會迎來機構入市資金增加(如保險公司的權益投資比例提高)、降低交易印花稅、T+0 等或有政策利好,另一方面經濟刺激政策逐步落地或持續提振股票市場,這些因素都将利好券商的經紀,自營和資管業務;但從曆史經驗看,券商闆塊的超額收益通常是在市場上漲的初期比較明顯,随着預期兌現,券商闆塊的優勢也會減小。
" 未來一個月政策細則将會逐步落地,市場也會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提振,因此 8 月将是指數上漲最快、最确定的階段,但兩個月以後,市場上漲邏輯将面臨真實經濟數據的考驗 ",趙媛媛如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