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張書樂
國産動漫,跳出低幼模式,成就了《大聖歸來》(2015)。
打破故事藩籬、解構經典,成就了《哪吒之魔童降世》(2019)。
但國漫崛起的口号年年喊,每年都似乎停留在等待一個爆款撐場面和年度希望破滅中循環?
下一個大聖、哪吒在哪?成為了心魔。
下一個大聖、哪吒别急着出現,或許才是國漫之光,從燭火變成燎原的開始。
《三體》,目前還承受不了這份希望。
突破心魔,東方朋克成了藥引
如果說《白蛇:緣起》(2019)是一個東方魔幻式的神話重現。
作為續作的《白蛇 2:青蛇劫起》(2021),則完全颠覆了前作的東方水墨與柔情蜜意。
滿屏都是賽博朋克與東方玄幻的組合,還加入了一點西方魔幻現實主義的痕迹。
強烈的視覺沖擊感和動作片式的打擊感下,前作古色古香的故事舞台被叠代為古今結合的東方玄幻風格十足的 " 修羅城 ",恰如其名稱所暗示的那樣:破壞性十足。
無獨有偶,在 2021 年上映的另一個 " 哪吒 ",也選擇了用朋克風來進行突圍:《新神榜:哪吒重生》之中。
其号稱的東方朋克,其實就是機車、機甲和東方審美、功夫的糅合。
且不說好是不好,但不再意味純血東方格式所帶來的刺激,尤其是身穿皮衣和街頭釘靴的哪吒、不再是白白胖胖的娃娃鬥,跟随青蛇在末世廢土裡騎着機車提槍掃千軍、不再是白蛇身邊低頭順眉的擺設,這份對既有國漫格式的破襲感,多少有些暢快淋漓。
同出于追光動畫的這兩部動畫電影,代表了國漫創作者們的反思和進擊之心。
就如 2022 年的《新神榜:楊戬》,則想讓蒸汽朋克和東方審美、功夫再次跨界組合,一般無二。
類似如此的經典 IP 重塑,在當下國漫中依然蔚然大觀。
反思的是躺在經典 IP 如西遊、三國上确實可以反複咀嚼,總能果腹,但卻成就有限。
如被拍爛了的西遊,最終靠一個前傳式颠覆大聖與唐僧形象的《大聖歸來》,突破了 " 祖宗家法不可逆 " 的心魔。
進擊則更為激進。
在魔童之後,彩條屋的《姜子牙》高開低走,跳出了魔童還有些童話的味道,直接融入了普羅米修斯式盜火者的西方哲理和 " 我是誰 " 的人生思考。
結果,步子邁得大了、受衆反應變成措手不及,自然也就票房 " 不及格 " 了。
但 2021 年東方朋克的這一波試錯,盡管争議同樣巨大,卻同樣意味着摸黑探索的壯志雄心并沒有被冷遇所澆滅。
就好像當年周星馳的《大話西遊》出場被看淡、多年後反被解構成經典那般。
電影如此,動漫亦如此。隻是前路如何走?
且去醒獅。
回歸真實,熱血動漫正在重燃
卑微小人物變成蓋世英雄,永遠是一個極燃的話題。
抛開 " 眼睛 " 的争議,《雄獅少年》(2021)更像是一部實驗劇。
留守少年阿娟和好友阿貓、阿狗在退役獅王鹹魚強的培訓下參加舞獅比賽,經過重重磨砺,從病貓變成雄獅。單是看劇情簡介,會覺得這是一部勵志動漫。
然而,阿娟的未來何處去?
用了《少林足球》的模型,順便用 " 前輩 " 女阿娟和追随者男阿娟之間不可見的隔空對話,去形成《情書》中藤井樹式的表達,都是一種實驗。
隻不過,最終兩代阿娟在獲得了成功之後,依然都要面對現實,回歸自己的生活,為生存去打拼。
當然,也要放下獅頭,不會成為又一個黃飛鴻。
鹹魚翻身還是鹹魚的詭吊,讓一個本來帶着爽一把心态而走進影院的觀衆,要麼反思而怒贊、要麼不爽而怒罵,一切都源自于其對現實刻畫和人生命運的入木三分。
不熱血嗎?
依然熱血,盡管沒有日本從《排球女将》到《灌籃高手》的那種誇張式草根逆襲,而是帶有了一點中國文學最深層 " 雜取種種人、合成一個人 " 的人生思考。
活着,都不容易!這本也是中庸之道的一種外放。較之動辄懸崖奇遇、系統天降之類的爽文式叙述來說,似乎和大家心底裡動漫更要合家歡有些格格不入。
但熱血不爽,也是一種燃!
盡管這樣的現實題材,用真人電影來演繹,或許味道更濃更有代入感。
重續經典,翻新也可以是另類
" 我隻是想講好一個故事,這才是重要的。" 科幻題材漫畫《疾風少年》作者晨曦對媒體的這句話,頗為地道。
在動不動就國漫宇宙、國漫崛起、國漫之光的喧嘩之中,能否靜下心來說好一個故事,正在決定國漫的突圍方向。
最典型的例子是曾經被看做是希望的《秦時明月》。
作為一個番劇,它陪伴了一代人長大,但劇情的崩壞這讓它變得越來越成為一個記憶點,而不是現實需求。
2007 年,在國産動漫還定位 12 歲以下之時,《秦時明月》以 12 到 25 歲的受衆定位快速完成了市場補位,也開啟了一次全年齡向的小範圍嘗試,一度成為僅次于喜羊羊、熊出沒之後的第三名。
但也就止步于此,盡管到 10 年後第五部完結已經攢下了 200 集,可劇情的崩壞已經無法遏制。
主角團整體和動漫失聯,過于龐雜和繁蕪的支線劇情充斥,讓人有一種隔壁影視劇注水的既視感。
于是,2020 年第六部回歸屏幕,連當年的觀衆也大了,整體也就難再續了……
比之《秦時明月》,來自傳統動漫形象如孫悟空、哪吒、葫蘆娃等 1980 後所熟知的形象,重塑的難度更大,尤其是完全由經典的制作方來翻新,而不是第三方根據 IP 而非原來的動漫形象去在創作的角度上來說。
敢于自我挑戰和另類表達,需要勇氣。
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代表國漫老字号做出了先破後立的表率。
在為北京 2022 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打造的動畫大電影《我們的冬奧》中,葫蘆娃、哪吒、黑貓警長、雪孩子等上美影創造經典國漫形象和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一同前往天宮 " 冰雪大會 " ……
一切都好像是一個賀歲片的情懷拉動,可當孫悟空變成 " 胖大聖 ",還被大耳朵圖圖誤認為是豬八戒之時,這份酸爽和颠覆,也就在一代人心中,激起了千層浪、成功出圈。
更多的在經典重續上的 " 出圈 ",正在成型,而達成這一狀态的原因在哪?
日本動畫産業研究專家增田弘道提供了另一個思考維度—— 1980 後的崛起。
他在《2020 日本動畫産業報告》中指出,成人向動畫反超兒童 · 家庭向動畫的趨勢,是從 " 以 80 後為核心的、看着日本的成年向動畫長大的一代人 " 成為動畫産業主力制作者開始的。中國動畫電影市場同樣存在着這一趨勢,《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都是出自 "80 後 " 導演之手。
作為改革開放後成長起來的第一代人,恰好在童年經過國漫的陪伴、少年接受日漫的 " 荼毒 ",青年追随漫威超英的節奏,人到中年正好是國漫崛起的中堅力量(創作者或觀賞者)。
能不能打動自己,往往就成為了創作國漫或重續經典的一個基調,甚至于童年時期的幻想也可能去嘗試下,胖大聖不過是一個伏筆,君不見傳了許多年、還在跳票中的動畫劇集《哪吒與變形金剛》,那可是央視與孩之寶聯手打造的 " 純血 " 傳承。
講好一個故事,較之現在越來越大片化、視覺奇觀化的國漫來說,或許是最好的消除浮躁良方。
可就這樣,就能國漫崛起了嗎?
衍生之道,國漫需要新的燃點
據《2020 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數據,動畫《鬥羅大陸》平均每集播放量為 1.49 億,并以 125 億的專輯總播放量,創全網記錄,成為首部百億播放量的國産動畫片。
截止到 2021 年 10 月 19 日,動畫《鬥羅大陸》更是達到了 340.9 億的總播放量,再創全網新高。
夠猛嗎?
" 國漫第一年番 " 在播放上足夠威猛,但也止步于此。
按照日美動漫産業的路數,動漫和衍生品的營收比例約為 3:7,即動漫負責擴大影響,衍生品(玩具、遊戲乃至主題公園)負責擴大需求。
沒有激發起受衆的需求,是國漫崛起的一道硬傷。
以 B 站為例,其 2020 年上架的《天官賜福》第一季,百日收官之時追番人數破 600 萬、累計播放過 3 億,而其最受歡迎的周邊産品售價約 120 元卻僅有不到 3000 人 " 想要 "。
而觀 B 站上其他日漫類别的手辦雖高達上千元,卻普遍有兩三萬人點了 " 想要 "。
至于票房到 50 億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則更為悲催,影片爆發之後,光線傳媒才開始着手衍生品開發,以至于各類盜版衍生品橫行于市面上。
倒是正版衍生品出世,人們早已失去對哪吒的關注。
如果沒有好的衍生鍊條,再好的國漫,也隻是靠偶爾壓中爆款而一口吃飽,其他時候、其他作品不過是在溫飽線上徘徊,這就是病根所在。
國漫已經深刻的認知到了痛處所在,如《風起洛陽之神機少年》,從立項開始就在進行動漫、綜藝、劇集、VR 體驗店、網絡電影、舞台劇、遊戲等全線開發,就是一種國漫發展的新抉擇方向。
國漫出海,文化自信立根中華
盡管還有許多不足,但國漫已經在崛起路上,确實是不争事實。
假以時日,必然其道大光。
出海,成為了國漫崛起程度的一個參考軸。
作為前輩的《秦時明月》被翻譯成 7 種語言,已發行至全球 42 個國家和地區。
之所以如此,國風縱橫而給歪果仁們濃烈的中國印象,是關鍵所在。
神秘的東方世界與中華神韻,讓此類作品有了更廣闊的世界市場。
在某種意義上,在國内有些老态的玄機動畫反而在出海上走在了前面,該公司旗下的《天官賜福》《天寶伏妖錄》《刺客伍六七》也相繼出海,并成為 Netflix 的座上客。
就其所以,和《秦時明月》一樣,承載着中國風味和五千年曆史的溫潤,是出海的最大自信。
從皇帝、貴妃到官員的服侍,到唐代建築獨特的碩大鬥拱到屋頂粗犷的鸱吻造型,都深度還原了盛唐時期的很多細節,甚至細心的觀衆能發現,孔鴻俊初到長安時,街上行人打賞耍猴藝人的銅錢上印的字是 " 開元通寶 "。
這些細節出現在《天寶伏妖錄》之中,似乎讓人感覺于《長安十二時辰》一般無二的考究。
許多國漫都在出海的路上發現了金礦。
例如晉江知名 IP《二哈和他的白貓師尊》的改編漫畫,在進行海外發行的談判時,就出現了被買方競價争搶的情況。
原創奇幻懸疑國漫《時光代理人》,上線後總播放量超 1.8 億,獲得豆瓣 8.2 分的好評。
動畫通過取材自現實事件的情節傳遞中國式的人文關懷,播出後不僅引發國内用戶廣泛讨論,也吸引了大量海外用戶關注,成為首部進入 MAL 全球動畫排行榜前 20 名的國産動畫。
國漫要屹立于世界動漫森林中,需要有自己的文化自信。
事實上,這種文化自信早就有征兆:
日本曆史上第一部彩色動畫長片,正是改編自中國故事的《白蛇傳》(1958)。而宮崎駿自述則是:這個長片啟發了他動漫長篇的的創作之路。
更多的機會已近在眼前,講好中國故事、進一步彰顯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将是國漫崛起并全球輻射的最大依靠。
立根中華,生長出世界影響的國漫 IP 宇宙,或許隻需要更多的國漫創作者們在突圍中作出盡可能多的試錯,用無盡的抉擇去發掘國漫盡可能多的潛力和展現可能,最終探索出一條注定燦爛的國漫崛起 " 光之路 "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