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從監測的 40 個重點城市的銷售情況看,前期回調幅度較大的二線城市邊際改善比較明顯,10 月份當月銷售面積實現正增長,銷售額降幅明顯收窄。
②信心重于黃金。随着銷售面積回升、先導指标提升,消費者對房地産後市的信心也得到增強,市場預期出現好轉。
從中央到地方,一攬子政策密集推出,釋放出穩定房地産市場的強烈信号。在各方努力下,市場預期和發展信心提振效果如何?市場出現了哪些變化?
(一)
9 月 26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後,多部門打出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政策 " 組合拳 ",概括起來,就是 " 四個取消 "" 四個降低 " 和 " 兩個增加 "。各地特别是一線城市紛紛調整優化房地産市場相關政策,力促市場回暖。
不同舉措,從不同角度,直擊當下房地産市場 " 痛點 "" 堵點 ":
地方因城施策取消或調減限制性措施,釋放購房需求;優化稅收政策,降低購房交易成本;調整土地政策,控新增、盤存量,進一步發揮土地儲備 " 蓄水池 " 功能;加碼金融支持,爲行業流動性注入 " 活水 "……
這一套政策組合拳效果怎樣?我們觀察幾個關鍵指标。
看銷售面積——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從監測的 40 個重點城市的銷售情況看,前期回調幅度較大的二線城市邊際改善比較明顯,10 月份當月銷售面積實現正增長,銷售額降幅明顯收窄。
1 至 10 月,全國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 15.8%,降幅比 1 至 9 月收窄 1.3 個百分點;新建商品房銷售額同比下降 20.9%,降幅比 1 至 9 月收窄 1.8 個百分點。
住房城鄉建設部網簽數據顯示,10 月份,全國新建商品房交易網簽量同比增長 0.9%,連續 15 個月下降後首次實現增長;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成交總量同比增長 3.9%,連續 8 個月下降後首次實現增長。
看先導指标——
觀察房地産市場活躍度,除了銷售量,還有兩個先導指标:一手房的到訪量,二手房的帶看量。
購房屬于大宗消費,從有購房意願,到去實地精挑細選找到滿意的好房子,再到讨價還價等環節,普遍需要較長過程。
記者近日走訪北京、上海、南昌等多地房地産中介機構了解到,不論在工作日還是周末,都有不少客戶來簽約洽談,簽約室裏常常坐滿讨價還價的買賣方。一手房的到訪量、二手房的帶看量也有明顯增長。這些現象的背後,是有更多居民已經在購房的進程中,至少有購房意願或需求,表明市場活躍度出現一定程度邊際改善,這對于房地産市場止跌回穩是積極信号。
看市場預期——
信心重于黃金。随着銷售面積回升、先導指标提升,消費者對房地産後市的信心也得到增強,市場預期出現好轉。
根據 PMI 調查,10 月份房地産業商務活動指數比上月回升 2.5 個百分點,市場預期指數回升 1.8 個百分點。這表明在一系列政策推動下,房地産市場景氣度開始改善。
記者走訪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和武漢、蘇州、杭州等二線城市發現,市場交易活躍度有所提升,新客戶從看房到最終購買的決策速度在加快,老客戶減少了猶豫,甚至出現購買緊迫感。不論是新房還是二手房市場,成交周期明顯加快。
以上多維度指标顯示,房地産市場正在出現一些回暖迹象。
房地産市場曆來有 " 金九銀十 " 的說法。10 月份房地産市場出現的止跌回穩積極勢頭,特别是商品房交易市場自 2007 年以來首次出現 " 銀十 " 超 " 金九 " 的現象,從側面也反映出政策調整優化對房地産市場止跌回穩的推動力。
" 總的來看,一攬子促進房地産市場止跌回穩的措施顯效,10 月份房地産市場出現積極變化。随着各項政策效能進一步釋放,推動房地産市場止跌回穩的動能将增強。"
" 中國的房地産在系列政策作用下,經過三年的調整,市場已經開始築底。"
國家統計局、住房城鄉建設部分别作出如上判斷。
(二)
一方面要看到,一攬子政策開始落地顯效;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房地産市場築底是一個過程,需要長短結合、标本兼治。
首先,要 " 适應我國房地産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 "。這是去年 7 月 24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作出的重大判斷。認識當前的房地産形勢,首先要把握住這個變化。
供求關系是影響市場價格的關鍵因素,這是經濟學的基本原理之一。
過去 20 多年,我國房地産市場總體呈現上升态勢,對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撐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房地産市場快速擴張,也出現了一些資金過度向房地産集中,部分房企 " 高負債、高杠杆、高周轉 " 等問題。
從過去供不應求形成的市場火爆、甚至價格扭曲,到近些年主要矛盾從總量短缺轉爲總量基本平衡、結構性供給不足,房地産市場的底層邏輯發生變化。因此,要促進房地産市場進一步止跌回穩,對商品房建設要 " 嚴控增量、優化存量、提高質量 "。
從存量上看,我國新建商品住房供應規模大,存量消化是重要調整方向。
政策層面已經明确,商品房庫存較多的城市,政府可按需定購,積極支持收購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目前,各地加速推進收購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專項債券支持回收閑置存量土地、新增土地儲備也在加快落地。
從增量和質量上看,人們對住房的需求已經從 " 有沒有 " 向 " 好不好 " 轉變,滿足這部分市場需求是調整增量和提高質量的重要方向。
其次,要修複信用鏈條,重建市場信心,促進金融和房地産良性循環。打好保交房攻堅戰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一段時間以來,在房地産市場調整過程中,由于資金問題、債務問題,部分在建已售的商品住房項目面臨交付困難。這一現象不僅嚴重損害購房者權益,也影響着市場的信心,阻礙着市場的有序運轉。
針對這一 " 痛點 ",保交房工作穩步推進,城市房地産融資協調機制适時推出——将合規房地産項目納入 " 白名單 ",應進盡進、應貸盡貸,滿足項目合理融資需求,成爲實現金融和房地産良性循環、改善市場預期的重要舉措和有力保障。
目前,全國 297 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均已建立房地産項目融資協調機制。截至 10 月 31 日," 白名單 " 項目貸款審批通過金額超 3 萬億元。年底前,随着 " 白名單 " 擴圍有序推進,這一規模還将增加到 4 萬億元。
信貸規模的增加,預示着房地産項目融資更快捷更便利,保交房的繼續推進更有保障。截至 11 月 13 日,保交房攻堅戰推進有力,全國已交付 285 萬套,保障購房人合法權益的同時,也對市場預期帶來有效改善。
此外,還要釋放市場潛在需求,從供需兩端着手進一步激活房地産市場。
立足當前房地産市場的主要矛盾,在供給結構方面,保障性住房供給相對不足,大城市房價高,新市民、青年人住房負擔較重。住房需求方面,改善性住房需求持續升級,居民對提升居住品質的願望更爲強烈。
因此,通過 " 四個取消 "" 四個降低 " 降低購房成本,加大保障房建設以及城中村改造等,将爲房地産市場注入新的需求。
從房地産市場的中長期趨勢來看,滿足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仍有發展空間。我國仍處于城鎮化發展中後期,持續推進以人爲本的新型城鎮化,将釋放房地産市場更大需求潛力。
(三)
傳統的房地産發展模式難以爲繼,未來的房地産将向何處發展?
去北京參觀一次中國建築科技展,也許你能從中獲得一些啓發。
打開房門,屋内的燈光、窗簾、音樂會自動開啓,歡迎主人回家;來到客廳,坐在沙發上按動按鈕,對面的牆櫃緩緩前移,一會兒就 " 變 " 出一個兒童 " 小遊樂園 "…… 這是記者近日在中國建築科技展的 " 好房子樣闆間 " 看到的一幕場景。
房地産發展,民生是最終落腳點。
從 " 有沒有 " 轉向 " 好不好 ",提升居民居住品質和幸福感是未來房地産發展的方向。通過科技賦能、創新引領,無論是新房子還是老房子,都要變成好房子。
加快構建房地産發展新模式,是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治本之策。更好滿足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完善房地産開發、交易和使用制度,建立 " 人、房、地、錢 " 要素聯動新機制等,是加快構建房地産發展新模式的重要内容。
我國房地産市場已走過 20 多年高速擴張階段,過去的發展模式已不适應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構建房地産發展新模式是大勢所趨。
打造安全、舒适、綠色、智慧的好房子,成爲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徑,也是促進房地産業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
從支撐城市擴張轉向參與城市更新,從增量拉動轉爲增量存量聯動 …… 房地産發展要圍繞老百姓在新發展階段的多樣化住房需求,從戶外環境、适老化、綠色低碳等方面着力,推動住房建設品質全面升級。
當前,城中村改造的政策支持範圍從最初隻有 35 個大城市擴大到全部地級及以上城市。已有 1632 個城中村改造項目在各大城市落地。1 至 10 月,全國已建設籌集保障性住房和城中村改造安置房 317 萬套(間);到今年底,可幫助超過 1000 萬困難群衆改善住房條件。
積極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是轉變城市發展方式、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系統推進好房子、好小區、好社區、好城區 " 四好 " 建設,是房地産業未來發展的重心。2023 年,全國已實施城市更新項目超過 6.6 萬個,累計完成投資 2.6 萬億元,城市更新行動實施帶來的綜合性成效正在逐步顯現。2024 年,全國計劃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 5.4 萬個,前 10 個月已開工 5.3 萬個。
協同聯動,防止大起大落,才能實現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高質量發展。
房地産行業正處于新舊模式轉型的關鍵期。迎難而上,主動破局。按照中央統一部署,各地各部門正同心協力,打好土地、财稅、金融等政策組合拳,讓這些政策的效果充分顯現。
房地産高質量發展,将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積蓄更多新動能,爲建設适應人民群衆新期待的 " 好房子 " 提供更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