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影響深遠,卻很容易被忽視的大事件。
近日,人社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通知,個人養老金制度從 36 個先行試點城市擴大至全國推廣。
消息一出,立馬沖上了熱搜。但說實話,看熱鬧的人很多,看懂的人卻很少。
有人心酸——我們連企業年金、職業年金都還沒交明白,哪有餘力交個人養老金?
有人吐槽——稅收優惠主要惠及新中産群體,但也隻是 " 毛毛雨 "," 窮人交不起,富人看不上 "。
不過,這樣理解,可能還是把這事想得太簡單了。個人養老金的全國鋪開,可以說是中國養老史上的裏程碑事件。
爲什麽說中國 30 年期國債收益率跌破 2%,跟老齡化加速密切相關?
爲什麽中國人的養老要從 " 養老靠政府 "(第一支柱)、" 養老靠單位 "(第二支柱)加快向 " 養老靠自己 "(第三支柱)加快轉變?
随着個人養老金的加快推廣、投資品種的拓寬,越來越多的長線穩定資金也将注入資本市場,形成實體經濟、資本市場、居民養老的互動大循環。
巨大的連鎖反應,已經開始了。
個人養老金制度,爲何突然全國推廣?到底值不值得買?
首先,這是一個自願參與的制度,簡單來說,就是自己給自己存款養老。
除了退休人員,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者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打工人,均可自主自願購買個人養老金,不具有強制性。
那麽,怎麽吸引大家自願交個人養老金呢?政策上給了明顯的好處。
目前,個人養老金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免稅,可以省下一部分的個人所得稅。所以,每年的繳納額度最高不得超過 12000 元。
舉個例子,小吳去年在扣除免征額、專項附加扣除等等以後,應納稅所得額是 5 萬元,對應的個稅稅率是 10%。這個時候,如果小吳把 1.2 萬元存入了個人養老金賬戶,那麽他需要繳稅的收入就變成了 3.8 萬元。交了個人養老金的 1.2 萬元,不再需要交稅,這就省了 1200 元。
按照中國個稅标準,所得稅最高稅率爲 45%,意味着對高收入群體來說,交個人養老金最多一年可以省稅 5400 元。
有人計算了不同收入層次的群體(考慮 4.8 萬專項附加扣除額)後,交足個人養老金的省稅表格,對照一下就很清晰了:

也就是說,對于稅前年收入在 106.8 萬以上的群體,交足個人養老金之後,才能享受到 5400 元的省稅額度。
此外,個人養老金在提取時還要繳納 3% 的所得稅,對于個人所得稅稅率爲 3% 的打工人來說,存款時省下的個稅,提取時又重新還回去了,因此他們繳并不劃算。
根據國家稅務局的最新統計數據,我國無需繳納個稅的人數占比超過七成,此外還有将近兩成的人适用 3% 的所得稅稅率。
這麽一合計,大概就隻有稅前年收入在 9.6 萬以上(不考慮專項附加扣除額),大約占比 10% 的人群,才可能有顯著動力去 " 享受 " 個人養老金。其餘大約九成的人,是享受不了省稅好處的。
正因如此,在過去兩年的試點中,個人養老金的參與并不普遍。很多人隻是爲了參加銀行的活動,稀裏糊塗地開通了賬戶,但是并沒有往裏面存錢,即使存錢了,金額也不太多,也沒怎麽用于理财投資。
去年底,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透露了一組數據:
中國個人養老金參保率僅爲 23%,已經不算低了。比一些發達國家如芬蘭(18%)、奧地利(17%)、丹麥(17%)、西班牙(16%)、意大利(15%)、法國(12%)都要高。
但是,對比開戶人數,實際繳存人數比例過低,僅爲 22%;對比繳存額上限,實際繳存金額比例太低,僅爲 2.5%;對于繳存額來說,實際投資的資金比例較低,約爲 61%。
根據 21 世紀經濟報道,截至 2023 年末,個人養老金戶均繳費水平約 2410 元,遠低于個人養老金賬戶 1.2 萬元 / 年的繳費上限。
2400 元,也許是多數人願意交個人養老金的平均數。
既然民衆積極性并不高,國家爲何着急全面推廣個人養老金制度呢?
這可以從養老金體系的 " 三大支柱 " 來理解。從全世界的經驗來看,養老體系的第一支柱爲基本養老保險和全國社保基金,第二支柱是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第三支柱才是個人養老金。
目前,中國養老的基本面是,對第一支柱的依賴度過高,都眼巴巴指望 " 政府養老 "。
但在其他發達國家,大多已經建立起了第二、第三支柱,指望 " 政府養老 " 的是極少數。第三支柱占 GDP 的比重,加拿大(65%)、美國(73%)、澳大利亞(78.8%)、英國(33.2%)等都遠遠高于中國(0.1%)。

各國個人養老金規模及結構,數據來源:OECD、ICI、WIND、人社部,截至 2020 年末
在美國,聯邦社保基金、雇主養老計劃和個人退休賬戶分别對應第一、第二及第三支柱。根據 ICI 和 SSA 數據,截至 2023 年末,美國第二、三支柱養老金規模合計達 38.4 萬億美元,其中第二支柱爲 22.4 萬億美元,第三支柱爲 16 萬億美元,占比分别爲 54.4% 和 38.8%。
根據 CRS(國會調查服務)的數據,大概 1/3 美國家庭有個人養老金賬戶。可見,美國基本上不靠國家養老。
在日本,目前也是第一支柱占比較大,但第三支柱增長迅速。截至 2021 年末,日本第一支柱規模爲 197 萬億日元,第三支柱規模爲 29.35 萬億日元。截至 2014 年末,第三支柱規模僅占第一支柱規模的 2.8%。而到 2021 年末,這一數據上升至 15%,複合增長率高達 33%。
事實上,國際上不少發達國家,都經曆過中國正在經曆的養老體系建設階段,即從第一支柱向第二三支柱轉變。爲什麽非轉變不可?
因爲如今,光靠 " 第一支柱 ",中國養老已經很難支撐。
根據社科院《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 2019-2050》,2020 年基本養老保險首次出現收不抵支,城鎮職工的基本養老保險出現了将近 7000 億的缺口。該研究預測,第一支柱養老金結餘差不多在 2035 年左右就會被耗盡。
而作爲第二支柱的企業年金,截至 2021 年,參與企業年金的企業數有将近 12 萬個,參與人數超過了 2800 萬,但隻占城鎮就業人口的 6%。也就是說,覆蓋率仍然非常低。
正因如此,個人養老金制度的推廣,也是順勢而爲、勢在必行。要知道,中國現今的養老水平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保障老有所養。
關于養老水平,有個專業的指标叫做養老金替代率,即指勞動者退休時的養老金領取水平與退休前工資收入水平之間的比率。根據世界銀行的建議,養老金替代率在 70%~80% 就可以保證退休以後生活水平基本保持不變,60% 的替代率隻能保證最基本的生活水平,55% 已經處在警戒線附近。
比如你現在月薪 1 萬,還能實現咖啡自由、偶爾看場演唱會,你老了還想維持這樣的體面生活,那你最好退休後每月還能領取 7000 塊以上的養老金,如果領 6000 塊隻能保證最基本的生活,如果低于 5500 塊,那就比較凄慘了。
目前,中國的養老金替代率是 45%,仍然低于 55% 的國際警戒線水平,且還在下降。央行金融研究所前所長姚餘棟甚至預估,未來可能進一步下探到 20%。
讓個人養老金更好、更快地發揮作用,已經成了一件迫在眉睫的事。
破局的切入點在哪?
如何才能讓個人養老金更受歡迎,讓更多人自願 " 用起來 "?
事實上,國家在政策設計上也審慎考慮了這一點,做了不少探索和安排。簡單概括重點,就是一句話:
——讓個人養老金變得更 " 會賺錢 "。
對,沒錯,個人養老金除了省稅之外,它還能賺錢啊!
目前的個人養老金,賬戶内的資金以活期存款的形式留存,享受活期利息,同時還可以進行理财投資,這才是賺錢的關鍵。截至 12 月 17 日,個人養老金産品已包括 26 款理财類産品、466 款儲蓄類産品、165 款保險類産品和 285 款基金類産品,可投資産品數量超過 900 隻。
很多人沒有注意到的是,此次個人養老金還做了一些投資上的重大調整。
在前兩年試點的時候,個人養老金可以購買理财産品、儲蓄存款、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金融産品。現在呢?
通知明确,要進一步拓寬到投資國債、特定養老儲蓄、指數基金等。
此外,通知還鼓勵金融機構研究開發符合養老金特性的金融産品。中國證監會公布的最新個人養老金基金名錄,已經從三季度末的 199 隻擴容至 284 隻,多家公募旗下指數基金、ETF 及相關聯接基金也被納入個人養老金基金名錄。
也就是說,養老金和股市之間的關系将越來越緊密,以此提升其 " 賺錢效應 ",拉動越來越多的人交納個人養老金,形成良性循環。
更重要的是,通知還特别提到,鼓勵金融機構在與參加人協商一緻的情況下,探索開展默認投資服務。
這一點太關鍵了,可能會極大提高個人養老金的投資效率和收益。
什麽是默認投資服務?
即由專業的金融機構自動幫助參加人做出投資選擇,管理賬戶資金。
直白地說,就是你把錢存入賬戶,即使什麽都不操作,系統也會主動幫你進行合适的投資。
一旦默認投資全面啓動,個人養老金賬戶自然也不會存在投資比例低的問題了,這些海量的資金注入資本市場,在運轉得當的情況下,也有助于穩定股市、創造收益,形成 " 居民養老 - 資本增值 - 實體受益 " 的良性大循環。
在這方面,同樣可以參考太平洋彼岸的樣本。美國在 2006 年實施了《養老金保護法案》,引入了默認繳費率及默認投資配置。這一舉措,讓 " 懶漢 " 們體會到了 " 躺平 " 賺錢地快樂,越來越多的人把錢投入養老金。得益于美股走勢,默認投資的養老金也獲得了相當不錯的回報。
據美國投資公司學會數據,截至 2023 年底,美國養老金資産達到 38.3 萬億美元,養老金規模與 GDP 比重達到 140%。養老金,已經成爲美國經濟增長非常重要的支撐點。
當然,要實現這一點,不能隻靠養老金投資服務,其與實體經濟發展、科技創新、資本市場管理必須齊頭并進、互相支撐,共同繁榮。
目前來看,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個人養老金邁出第一步,僅僅是一個開始。
參考資料:
吳曉波頻道:爲什麽說個人養老金适合新中産
三聯 · 生活周刊:個人養老金全國正式推廣,普通人到底該不該買?
葉檀财經:裏程碑事件背後,最關鍵的地方,竟然沒人看懂?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一文讀懂中國養老金體系現狀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 " 智谷趨勢 Trend",作者:碎葉冬青 暴雨,編輯:劍書,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