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26 日,據财經汽車報道,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已對吉利和威馬 21 億元天價知識産權糾紛做出一審判決。威馬汽車需賠償吉利汽車 700 萬元,包括經濟損失 500 萬元和為制止侵權的各項花費 200 萬元。
此外,威馬汽車要停止使用用于 EX5 車型上的 5 個汽車零部件圖紙。法院審理後認定,這 5 個圖紙相關信息均屬于吉利汽車。
事情還要從 4 年前說起,2018 年,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吉利汽車研究院以侵害商業秘密為由,起訴造車新勢力威馬汽車的四家公司,包括威馬汽車科技集團、威馬智慧出行科技、威馬汽車制造溫州公司、威馬新能源汽車銷售公司,索賠金額高達 21 億元。事到如今,此事終于算是塵埃落定。
威馬汽車的 " 雪上加霜 "
目前,威馬汽車早已被造車新勢力的其他同行們甩在身後,無論是銷量還是市值。銷量方面,今年 1-11 月,威馬汽車的累計銷量僅有 3.2 萬輛左右。這個成績,曾經的同級選手理想汽車如今隻需要 2 個月就可以完成。而市值方面,威馬汽車從 6 月開始不斷尋求 IPO 機會,但都未獲成功。坊間也有諸多關于 " 借殼上市 "、" 國資入股 " 等消息,但這些都未能解決威馬汽車資金緊缺的問題。而因為侵權被起訴落敗,對尚未完成口碑建設的品牌而言,這種影響是巨大的,很可能導緻消費者放棄購買。
自主品牌汽車知識産權第一案
在中國汽車發展的初期階段,不少品牌走着汽車行業 " 慣例 " 的模仿甚至 " 山寨 " 的路線,這也導緻汽車行業發生過多起國際汽車品牌起訴中國汽車品牌侵犯知識産權的案件。
吉利汽車起訴威馬汽車,可以說是中國自主品牌發起的首例知識産權侵權案,也是中國汽車行業知識産權糾紛最高索賠金額的訴訟案。
其實,與衆多新勢力汽車品牌團隊來自 " 老勢力 " 一樣,威馬汽車與吉利汽車之間有着諸多聯系。
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晖曾擔任吉利控股集團副總裁,是吉利收購沃爾沃收購案的負責人,收購沃爾沃也讓沈晖聲名鵲起。同時,威馬汽車的聯合創始人侯海靖也來自吉利汽車,也是威馬第一個平台研發負責人。據了解,威馬汽車團隊中,也有衆多員工來自吉利汽車。
員工跳槽、創業,這并不是什麼新鮮事。但出走團隊快速拿出新産品,這對于任何一家大企業來說,都是不能容忍的。這也不難解釋,吉利汽車為何不惜重金,也要啟動訴訟。财經汽車報道稱,該案件受理費高達 1000 餘萬元,其中吉利汽車承擔四成。加上後期律師費、保全費用、取證費用等,案件訴訟成本或達到 2000 萬元。不過,目前擺在威馬汽車面前的,更緊迫的事并不是需要賠付的 700 萬元,而是重回新勢力第一梯隊所需的天量資金從哪裡來?潇湘晨報記者胡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