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名留學機構接連暴雷。
作者:Ava
來源:Letsight
留學申請,比錯失夢校更令人擔心的是留學機構突然跑路、倒閉。
在常規輪放榜前夕,又有兩家留學機構相繼傳出倒閉傳聞,而這兩所機構在業内都是有口皆碑,如今卻風雨飄搖。
回顧這幾年,留學機構暴雷的消息接二連三地出現,壓垮留學機構的最後一根稻草到底是什麽?家長和學生将如何保障自己的權益?
01
知名留學機構接連暴雷
在藝術留學圈中,大家對某 KD 藝術留學機構并不陌生。
公開資料顯示,這家機構創立于 2015 年,總部位于北京市朝陽區,并在上海、廣州、成都、武漢、青島、大連、長沙及日本東京等地設有分校。
短短十年時間内業務版圖迅速擴張,成爲行業龍頭之一。
近期,一個個關于某 KD 暴雷的帖子揭露了繁榮下的危機,先是廣州校區閉店,然後是上海校區的老師發帖控訴欠薪,最後連上海、北京校區都被物業貼上欠租告知書。


▲圖源:網絡
某 KD 暴雷是有迹可循的,在去年 12 月,網傳消息稱公司融資失敗,當時就有很多老師被拖欠工資,大批老師流失,最後機構隻好找來兼職老師代替。
良心一點的老師願意陪學生熬過申請季,因爲薪資問題消極應對,導緻學生拿到 offer 卻因無人提醒錯過确認時間。

更有一些老師直接鎖了學生的申請郵箱,以此要挾老闆發薪,但換來的隻有老闆的冷漠無視。
目前依然有一些校區在正常運作,但輿論壓力越來越大,某 KD 也做出了回應。
公開信的大概意思就是,目前的變動是暫時的業務調整,不會影響學員的交付服務。但是這些承諾到底能不能兌現,還不得而知。
最近,另一家高端留學機構某來人,也因欠薪問題陷入暴雷風波。多爲疑似員工的博主在社交平台上發帖,控訴機構長期拖欠工資。

▲圖源:小紅書 @momo
根據博主 @momo 爆料,内部都已經傳開了,但還沒有正式告訴老師,已經拖欠工資很久了,新的一整個季度一分錢都沒有發。
有學生發現發消息給老師了解情況,沒有得到回複,有的得到的答複是 " 公司正常運營 "。
即使還沒有實錘,但在風聲鶴唳的氛圍下,很多學生已不敢再等,開始着手尋找新的機構。
其實,早在此事曝光之前,就有學生投訴某來人 " 收費高昂、服務敷衍 "。除了給出申請時間線,一直沒有人聯系,最後提出退款也沒有人回複。

更值得注意的是,據網友爆料某來人的前身正是曾經爆雷的藤門國際。
藤門國際成立于 2007 年,短短一年後便實現營收過億,憑借快速擴張,在 2019 年于全國各地開設近 20 家分公司。
但是好景不長,這家曾經風光無限的機構最終走向崩盤。現在某來人是否會重蹈覆轍,已經成爲關注的焦點。
02
留學機構遇上行業寒冬
留學行業曾一度是教育培訓市場的 " 黃金賽道 ",但近年來卻接連上演暴雷風波。
2024 年,北京老牌機構微思留學宣告破産;同年,知名國學培訓品牌秦漢胡同一夜之間倒閉;2023 年,一沙藝術留學轟然倒下;2022 年,天道教育發布公告稱公司經營困難;更早的 2021 年,藤門國際多地分支機構關門大吉 …
短短幾年,留學培訓行業的 " 倒閉名單 " 越拉越長。

▲圖源:網絡
是什麽導緻這場倒閉潮?是疫情沖擊?經濟環境變化?還是市場競争加劇?背後的原因比想象中要複雜。
疫情暴發後,全球留學市場一度陷入停滞。雖然這兩年開始複蘇,但家長和學生依然保持觀望的态度,留學需求還沒有回到 2019 年前的巅峰狀态。
由于經濟下行,一些家庭削減了留學預算,轉向更務實的國内升學或其他留學目的地,導緻高端留學機構的客源減少,收入銳減。
另外,家長們教育投資的觀念也發生了變化。
在過去,家長們對留學投入幾乎是不計成本,但現在越來越多家庭在衡量留學投資回報率。
花幾百萬出國讀書,能找到好工作嗎?去英美留學的回報率還像十年前那樣高嗎?這類問題頻繁出現在家長群和社交平台上。

對于收入不穩定或資産縮水的家庭來說,留學不再是剛需,而是需要深思熟慮的投資。這直接影響到留學機構的招生情況。
這幾年大大小小的留學機構湧現,市場被高度瓜分。爲了争奪客戶,一些機構不惜打價格戰,甚至劍走偏鋒承諾 " 低價留學 " 或 " 保錄取 " 吸引家長。
這樣的模式很難維持高質量服務,最終受影響的不僅是服務質量,更是整個留學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國家對教育培訓行業的監管比前幾年要嚴格得多,尤其是針對 K12 和留學機構的合規性審核不斷加強。
一些留學機構因稅務、資質問題被調查,導緻家長對整個行業的信任度下降,進一步加劇了機構的招生難的困境。
另外,早些年國際教育市場火熱,很多留學機構賺了不少錢,野心也變得越來越大,開始投擴張各類業務,甚至跨界投資。

▲南方周末《知名留學機構藤門國際爆雷:多地分公司關門,拖欠員工薪資》
一邊是高額的運營成本,一邊是過度依賴外部融資,結果遭遇了疫情和疫情後的經濟下行。
資金鏈一下子斷裂,最後投出去的錢全打了水漂,以至于到最後,給老師發工資的錢都沒有,走向崩盤。
03
壓垮留學機構的最後一根稻草
真正壓垮留學機構的最後一根稻草,其實是近年來頻頻爆出的黑幕。
小紅書博主 @momo 分享了自己慘痛的經曆,花了五位數的申請費,中介不僅沒有提供情緒價值就算了,不回複信息是常态。
網推申請時連申請資料都能填錯,推薦信遞交有問題在群裏問了半天無人回複。
文書老師态度拽得要死,結果寫出來的文書非常一般,要求修改,對方又不肯,自己改好了,對方又不願意潤色。

▲圖源:小紅書 @momo
類似的吐槽在社交平台上随處可見,如果說服務态度差是表層問題,那麽流水線化操作已經是行業通病了。
大量機構套用模闆,連學校名字都懶得改,一些學生甚至在提交後才發現文書裏的院校名稱是錯的。
不管學生的背景如何,最終給出的選校方案大同小異,甚至照搬去年的申請名單。
有家長花了幾十萬請機構做留學規劃,結果發現文書寫作被外包給兼職寫手,一篇僅 200 元人民币,甚至更低。

▲圖源:小紅書 @Sauceless
一些機構直接用 AI 生成文書,收取的是高端定制價,提供的卻是批量生産的廉價服務。
還有一些留學機構,聯合其他不正規的背景提升機構,向家長兜售捆綁服務。
這些機構公然賣起了保錄取項目,一旦學生申請失敗,機構就會甩鍋學生背景太差。
有的中介有用信息和規劃沒有提供,反而一味 pua 家長和學生,盲目制造焦慮、誇大難度。
還有的機構老師一個人負責十幾人,最後連 offer 收到了都忘記通知學生,到手的 offer 就這樣錯過了确認時間,白白飛走了。

▲圖源:小紅書 @小苗阿姨
甚至有中介一個 offer 都沒有拿到,卻不願意退費。這些問題,讓家長和學生對留學機構的信任度降到了冰點。
04
倒閉潮面前,家長學生怎麽辦?
短短幾年,知名機構接連暴雷,留學行業的信任度正在加速崩塌。
家長和學生在選擇機構時,不能隻看成功案例,而是更加關注機構的運營穩定性、合同細則以及真實的服務體驗。
萬一,機構突然倒閉、跑路,家長和學生該如何應對?
首先就是要保存好所有證據,比如聊天記錄、合同、付款憑證、電話錄音等,這些都是維權的重要證據。
盡快聯系機構負責人,看看有沒有可能追回部分費用。
如果機構還在運營,但提供的服務不滿意,可以嘗試協商補償,比如更換顧問、延期服務、退還部分款項等。
一旦發生跑路、倒閉傳聞,在小紅書、微博、微信群等平台,尋找同樣受害的學生家長,組團維權比單打獨鬥更有效。
及時投訴到消費者協會、市場監督管理局、教育主管部門,讓官方介入調查。
對于申請季臨近的學生,最重要的不是維權,而是盡快找到替代方案,避免影響申請。
在找顧問的時候,盡量給自己一個 plan B,一旦發生問題可以及時更換對接。
在申請的過程中不要充當甩手掌櫃,不一定要事事經手,但一定要關注進度,必要時自己來親自操刀,完成申請。
很多家長都擔心,留學機構是不是被玩壞了,未來孩子找留學機構還靠得住嗎?
其實市場的劇痛,往往是涅槃重生的前奏。
在教育國際化的浪潮下,留學的時代不會結束,但留學機構的野蠻生長時代,确實結束了。
未來的國際教育市場變得更加透明,競争會更加殘酷,能生存下來的機構,必須具備真正的專業能力,而不是靠營銷欺詐。
這一天,或許值得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