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森林、喜茶等新茶飲,伯納天純、帕特等寵物食品,GXG、小 CK、勃肯鞋等服裝鞋帽……它們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的 " 金主 " ——路威凱騰。而這家投資機構背後,有着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團 LVMH 的身影。
作者 | 路春鋒
編輯 | 韓忠強
運營 | 解一帆
今年 5 月,喜茶與意大利奢侈品品牌 FENDI(芬迪)官宣攜手出圈。
随後," 人生第一個 FENDI 是喜茶給的 "" 距離全款拿下 FENDI 最近一次 ""19 元全款拿下 FENDI 入門款 " 等話題迅速成爲年輕人的社交貨币,并登上熱搜。就連小米集團的雷軍也在微博轉發了相關動态。
這個熱鬧的營銷背後,離不開一隻低調的消費私募基金——路威凱騰(L Catterton),它背後就有全球奢侈品集團—— LVMH 的身影。
2021 年 7 月,路威凱騰參與了喜茶 5 億美元的 D 輪融資。兩年後,在路威凱騰全球機遇團隊(Global Opportunity)的幫助下,喜茶與 LVMH 集團旗下意大利奢侈品牌 FENDI 跨界合作,推出聯名茶飲。
▲(圖源 / 視覺中國)
在中國,元氣森林、寵物食品品牌伯納天純、" 奢侈品電商第一股 " 寺庫,男裝品牌 GXG 的母公司慕尚集團、奧特萊斯運營商砂之船等,也都曾接受過路威凱騰的投資。
LVMH 的 " 賺錢機器 "
路威凱騰是一隻活躍在全球的私募基金,它的投資集中在消費領域。
最近,電影《芭比》全球熱映。影片中,女主放棄香奈兒,換上一雙舒适的勃肯鞋 ( Birkenstock ) ,被視爲她從 " 芭比 " 到 " 人 " 的重要轉折。
戲外,這雙醜醜的涼鞋也成了很多年輕人的心頭好。不僅引得各奢侈品牌争相推出類似款型的産品,同時,勃肯鞋的制造商 BIRKENSTOCK 也在德國柏林斥資 1.27 億美元(約合 9.2 億人民币),建設了一間新的生産工廠。
而伴随着勃肯鞋的火爆,該制造商的實控人,私募股權機構路威凱騰,也正與高盛集團和摩根大通合作,計劃将 BIRKENSTOCK 在美國上市,估值或近百億美元。
值得關注的是,路威凱騰背後的 LP(Limited Partner ,有限合夥人,指私募股權基金中的出資人),就有貝爾納 · 阿爾諾家族持有的大型奢侈品集團—— LVMH。消息一出,讓不少網友直呼:"LVMH 最貴的不是包包,而是錢本身啊!"
回顧路威凱騰的曆史,2016 年 1 月,由 LVMH 旗下的私募投資和不動産投資機構 L Capital,和美國私募投資公司 Catterton 等聯手成立。據當時報道,LVMH 及阿爾諾家族控股公司(Group Arnault ) )持有路威凱騰 40% 的股權,其餘 60% 股份歸屬于路威凱騰的合夥人。
其實,LVMH 與 Catterton 的淵源頗深,在 1998 年後者成立之初,LVMH 就是其基金的投資人。
此外,Catterton 本身也頗有名氣。其合夥人包括美籍華人朱邁賢(J. Michael Chu)等三人。其中,朱邁賢曾在印尼首富林氏家族旗下的資産管理公司——第一太平洋工作過。該公司總部位于香港,曾投資過不少個人消費品企業。
如此背景,也讓路威凱騰具備較強的賺錢能力。
2013 年,路威凱騰的前身 L Capital 以 3 億元換取了 " 眼霜第一股 " 丸美股份 10% 的股權,成爲丸美的第二大股東。2019 年丸美上市後,路威凱騰陸續減持。據投資界報道,截至目前,路威凱騰已從丸美身上至少獲利 17 億元。
此外,中高端女裝品牌卓雅(JORYA)的母公司,同時也是小 S 和孫紅雷等明星投資過的欣賀股份,也曾在 2011 年底,作價 3.38 億将 7% 的股權賣給後來的路威凱騰前身 L Capital。雖然,欣賀股份未能如雙方預期的那樣按時上市,但在 2018 年 1 月,欣賀國際還是以 5.18 億元的價格将股權收回。一來一往,路威凱騰又賺了 1.8 億。
最近幾年,路威凱騰還投資過韓國潮流眼鏡品牌 Gentle Monster(GM 眼鏡)、丹麥時尚品牌 GANNI、美妝科技公司 ODDITY,以及法國潮流品牌 A.P.C. 等。
在中國,很多消費公司都曾接受過路威凱騰的投資。
▲(路威凱騰部分參投的中國企業。制圖 / 市界)
所以說,無論你買的是喜茶、元氣森林,還是 GXG、GM 眼鏡,一部分錢都會流進 LVMH 的包包!
發力中國市場
回顧路威凱騰的投資曆程,在 2020 年之前,它在中國市場的投資并不多,轉折點發生在 2021 年。
" 之前,路威凱騰負責亞洲業務的管理合夥人來自印度,對中國消費市場的關注較少。" 一位業内人士對「市界」表示,當時,路威凱騰也僅在上海設立了辦公室。
2020 年初,曾在私募股權巨頭 TPG 供職近 20 年的陳悅(Scott Chen)加入路威凱騰,任職亞洲區管理合夥人,路威凱騰在中國的投資團隊也随之得到了壯大。緊随其後,其在北京辦公室也于 2021 年正式開張。目前,其北京團隊成員也超過 30 人。
" 他(陳悅)一直專注于醫療消費領域的投資,非常看好中國市場,也不想錯過中國的投資機會。再加上他本人也是華裔,清楚地知道中國市場要怎麽看、項目怎麽投、哪些可以結合公司全球化的優勢去發揮。" 熟悉路威凱騰的業内人士表示。
「市界」注意到,2020 年以來,路威凱騰已在中國投資了喜茶、元氣森林、伯納天純、帕特等十幾家公司。
此外,丹麥服飾品牌 GANNI 進入中國,也都由路威凱騰幫忙操刀運作。
深入中國市場的路威凱騰,其部分投資也曾遇到退出難題。
一般來說,基金在入股後 3-5 年,通常都會通過上市、股權贖回等方式退出。但在路威凱騰早期投資的一些公司中,至今仍能找到它的身影。
例如 2016 年投資的慕尚集團。在慕尚 2022 年财報中,路威凱騰仍持有 38.27% 的股權。據華麗志報道,當年,路威凱騰和另一家投資機構 Crescent Point,耗資近 30 億人民币,間接購入了慕尚 70% 的股份。這使得 GXG 成爲路威凱騰在亞洲唯一持股超過 51% 的品牌。
不過,慕尚在 2019 年順利上市後的業績表現不及預期,特别是主品牌 GXG 的發展也遇到瓶頸。财報顯示,GXG 在 2019-2022 年,收入分别爲 23.56 億、21.06 億、21.51 億和 18.47 億元,呈下滑趨勢。最近 3 年,慕尚的收入分别爲 28.62 億、26.95 億和 23.26 億元,也與 GXG 一同下滑。
從這個角度來看,讓路威凱騰此時賣出所持有的股權,顯然并不是一個好的時機。
路威凱騰還曾推動慕尚和澳大利亞運動品牌 2XU 在中國成立合資企業,并由慕尚控股,借此幫助 GXG 從男裝拓展到運動時尚領域。不過在 2020 年底,慕尚與 2XU 還是選擇分道揚镳。
" 消費,對抗周期的賽道 "
與其他産業基金(CVC)不同,路威凱騰一直以 " 垂直于消費 " 的面貌示人,也不願被定義爲傳統的産業基金。
" 我們不追風口,也沒有通常意義上的 CVC 的一些理念,我們就是一個垂直于消費的基金。" 接近路威凱騰的人士強調:" 路威凱騰隻看消費,所有跟消費有關的細分賽道,比如美妝、食品飲料、消費醫療、寵物、健身、消費科技等都會關注。"
不過,近年來消費投資也面臨着不少困境。特别是退出側,A 股和港股都變得更嚴加格。此外,比重逐漸增加的政府引導基金,更偏好制造業、硬科技等領域的企業,也對消費基金的投資方向産生影響。幾重因素疊加,消費投資整體偏謹慎。
而以投 TMT 和消費領域著稱的美元基金,在中國的發展就更加力不從心。部分美元基金已經開始裁員," 知名投資機構降薪 20%、裁員 40%" 等小作文不斷從業内傳出。
變局之下,美元基金們也開始求變——組織架構拆分、加強本土化、試水人民币基金等舉措,幾乎是他們緊抓中國投資機會的共同選擇。
今年 6 月,投資過阿裏、京東、拼多多、字節等中國企業的巨頭紅杉資本,宣布了拆分計劃,其将在 2024 年 3 月 31 日前實現美歐、中國、印度 / 東南亞三大區域各自完全獨立,采用不同品牌運營。全球頂級私募股權投資機構 KKR,也在同月宣布,對亞太區私募股權團隊進行重大重組。
去年 5 月,資産規模逾 8000 億美元的漢領資本宣布,獲得了上海市 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夥人)試點資格,可以将境外資本兌換爲人民币資金,投資于國内的私募股權市場。
路威凱騰也在去年 8 月完成了首隻人民币基金的募資,首期規模 10 億元人民币,落地在成都高新區。
" 消費,是可以對抗周期的賽道。我們與成都合作,也是因爲它整個城市的基因就與消費有關。此外,偏産業的 LP 也更懂消費,更加認可消費。" 前述接近路威凱騰的人士表示。
" 募集完人民币後,我們在國内消費市場的投資也變得更加靈活,版圖也更大更深入了。" 該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