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預熱,沒有官宣,又一款千匹中國純電猛獸就這樣低調亮相。
不久前,高合汽車旗下首款千匹純電怪獸首次亮相。昨天是小米汽車首次公開亮相的狂歡日,汽車圈猶如「過年」,但也難免淹沒了一些值得被發掘的超級新品。
2023 年 10 月份,高合汽車旗下的 HiPhi Y 實現了 1606 輛的交付,9 月份爲 1556 輛。高合近兩月并未公布 HiPhi Z、HiPhi X 兩款重磅産品的銷量,内部似乎對此不太自信。也有說法稱,10 月份第四周,高合 HiPhi Z 僅賣出 20 輛。
下探至 30 萬元價位段的高合 HiPhi Y 顯著提振了消費動力,交付數據更加好看。能把車賣出去是好消息,也就證明了 HiPhi Y 走親民路線是正确的。
但高合汽車作爲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一味的低價或許有些「自降身價」的可能,豪華高科技的特性不能缺失,能夠撐起高端實力的産品也不能少。
前有極氪 001 FR,後有高合 HiPhi A,基于現有車型實現「自我覺醒」的國産新能源超跑陣營正在不斷擴大。電動化時代,零百加速、千匹馬力等關鍵詞,仍然是令人血脈偾張。
相比于重建一套純電超跑體系,汽車制造商找到了一個「省時省力」的辦法——拿現有車型作爲框架。
10 月 27 日晚,極氪 001 FR 上市發布,多項賽道實測媲美布加迪威龍,零百加速完成了對特斯拉 Model S Plaid 的超越,76,9 萬元起步的售價更是對豪華超跑品牌的「向上碾壓」。
看似隻是極氪 001 的「Type-R」版本,實際上裏面不僅有高性能四電機,還采用了大量的賽道化技術、碳纖維空力組件,以及當前面積最大的碳纖維車頂,爲車身減負。
事實上也證明了極氪 001 框架的包容性,從舒适的公路車搖身一變,成爲賽道傳奇。在我看來,高合 HiPhi A 的出場,也是基于 HiPhi Z 的包容性。
别看 HiPhi A 改了個名字,本質上和極氪 001 FR 類似,都是現有車型的「官方爆改」。防止搞混,其中的「A」指代的是一家傳奇超跑品牌「Apollo Automobil(阿波羅)」,不是智能駕駛領域的百度 Apollo。
在德國生産制造的 Apollo IE,是全球首款全碳纖維超級跑車,車身僅重 1250 千克。優秀的空氣動力設計以及對碳纖維材料的鑽研,不應該隻停留在燃油車時代,其經驗值得被傳承。高合與阿波羅一拍即合,造就了 HiPhi A。
基于 HiPhi Z 打造的 HiPhi A 富有攻擊性,姿态更低趴,空力套件的加持,使其看起來更有純電超跑的肌肉感,前臉的可編程大燈改爲進氣口,簡約得來還霸氣不少。我個人更認爲,這才是 HiPhi Z 的「完全體」。但抛開這些不說,HiPhi A 的性能堪稱「變态」。
HiPhi A 的各項參數和表現都比極氪 001 FR 更卷一點點,最大馬力達到 1305ps,零百加速爲 2 秒,0.1 秒瞬時最大扭矩可達到 13800 牛米,最高車速接近 300km/h;基于 800V 平台自研的高性能電機,最高可提供 22000 轉。官方沒細說電機布局,有說法稱是三電機。考慮到高功率輸出,HiPhi A 還搭載了高功率電池系統。
車身材料上,航空級 TC4 钛合金首次在 HiPhi A 上應用,高性能鋁合金、納米陶瓷打造,并且用上了 3D 打印技術,爲輕量化傾盡所有。全向矢量底盤加持、後輪主動轉向,還有 50:50 配重比,HiPhi A 做好了下賽道的所有準備。
先進的流媒體後視鏡也順利上車,對進一步降低風阻有療效,但具體的體驗如何,就需要專業的車手下賽道後來解答了。
關于阿波羅的部分暫未提到,小通猜測是與高合深度合作研發,提供碳纖維空力套件、改善空氣動力造型,以及動力設計底盤調教方面的技術經驗,HiPhi A 或許是兩者完美結合的體現。當然,這也有可能是一次「聯名」而已。
對于這台千匹新能源新秀來說,就差一次賽道實戰,看看實力了。
HiPhi A 是高合汽車的一次向上嘗試,盡管官方沒有公布具體價格,它都不會是面向普通群體的普适産品。無論如何,硬核的空動套件和高性能動力總成,都遠離了主流群體對舒适、長續航等最基本的新能源需求。
普通版的 HiPhi Z 本身也不是性價比産品,HiPhi A 的價位恐怕接近百萬。
更多的,HiPhi A 承載的是拉高品牌技術力的使命,種種自研技術對外釋放「高合汽車有自研技術」的信号,增加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可度。
并且,超跑上率先搭載的尖端技術,最終會「反哺」到常規車型上,完成技術下放的流程。所以,對于技術定義豪華高度的新能源品牌,更需要一台足夠有分量的電動「Hyper Car」撐場面。
SUV 領域被國産汽車廠商拿下之後,純電超跑的時代,國産也走在了最前面,用标杆的設計理念和硬件性能,重新塑造超級跑車的标準。「Hyper Car」的未來,正在被國産車企改寫。
而秀肌肉過後,高合汽車仍然要面對内卷的汽車市場,用更良心的産品打動用戶。如今競争最激烈的價位段在 20-30 萬元之間,車企都在使勁打價格戰卷技術,就連「自命不凡」的豪華品牌,都不得不放下身段加入戰鬥。
把車賣出去,比什麽都重要,有高端産品撐場,就算賣親民的産品,也不會對品牌的格調造成太大影響,這或許是來自特斯拉的「進化路線」。用頂端産品定義品牌高度,用性價比産品普惠大衆,兩者并不沖突。
而除了 HiPhi Y,高合汽車也确實要拿出更多在 30 萬元内兼具特色和性價比的産品,我們對此仍然充滿信心。
再多嘴一下,沒有編程大燈的 HiPhi Z 和 HiPhi A 确實好看不少,少了花裏胡哨的編程大燈,高合的工業設計能力其實很在線的。期待一下,或許 HiPhi A 還會在接下來的廣州車展上出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