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在周一亞市開盤前,瑞士政府的撮合終成正果。在政府提供流動性援助并提出可兜底部分損失後,經過一波三折的讨價還價,瑞士信貸(瑞信)終于和國内另一銀行巨頭瑞銀達成曆史性的收購協議。
當地時間 3 月 19 日周日,瑞銀宣布将收購瑞信,透露這是一宗全股票收購交易,每持有 22.48 股瑞信股份的股東将獲得 1 股瑞銀股份,相當于每股 0.76 瑞士法郎(瑞郎),總對價 30 億瑞郎(約合 32.5 億美元)。30 億瑞郎的收購價較瑞信最近一個交易日周五的市值打了大概四折。以周五收盤價估算,瑞信的市值約爲 74 億瑞郎。
據央視新聞 3 月 20 日報道,瑞士金融市場監管局當天宣布批準瑞銀與瑞信的合并,表示此舉有利于金融穩定。瑞士央行表示,這一收購是在瑞士政府、瑞士央行及瑞士金融市場監管局的支持下實現的,瑞士央行将爲合并提供大量流動性援助。
合并後總投資資産超 5 萬億美元
據瑞士央行官網消息,瑞銀這次收購得到了瑞士聯邦政府、瑞士金融市場監管局 ( FINMA ) 和瑞士國家銀行的支持。兩家銀行都可以無限制地使用 SNB 現有的設施獲得流動性。根據聯邦委員會的緊急法令,SNB 可以向瑞士信貸提供一筆最高可達 1000 億瑞郎的流動性援助貸款,并由聯邦擔保。該貸款的結構基于公共流動性後備 ( PLB ) ,其主要參數已于 2022 年由聯邦委員會決定。
瑞士信貸集團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瑞銀稱,與瑞信合并後,瑞銀現任董事長 Colm Kelleher 和 CEO Ralph Hamers 将各自在新公司擔任同一職位。合并後公司的總投資資産将超過 5 萬億美元,預計到 2027 年,合并将讓公司年度成本削減超過 80 億美元。
瑞銀官宣的同時,周日瑞士政府宣布,爲幫助瑞銀接管瑞信資産,将提供最高 90 億瑞郎的損失擔保。具體來說,假設瑞信的投資組合産生損失,瑞銀将承擔前 50 億瑞郎的損失,瑞士政府承擔此後的 90 億瑞郎,再有任何進一步的損失将由瑞銀承擔。
SNB 稱,瑞士聯邦政府、國内金融市場監管局(FINMA)和央行的支持下,此次收購成爲可能。這一救助将 " 确保金融穩定,并保護瑞士的經濟 "。
FINMA 周日稱,在瑞士政府支持瑞銀收購瑞信後,面值約 160 億瑞郎(約合 172 億美元)的瑞信 Additional Tier 1 債券将被完全減記。這意味着,爲确保私人投資者幫助承擔成本,這些面值的債券将變得一文不值。
FINMA 還爲政府出手解釋說,即使仍有償付能力,瑞信也有可能變得缺乏流動性,所以政府有必要采取行動。
在當地時間周日晚宣布給予流動性支援後,瑞士央行行長 Thomas Jordan 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鑒于瑞信是一家具有系統重要性的銀行," 我們絕對有必要迅速采取行動,并盡快找到解決方案 "。
據美聯儲網站,加拿大銀行、英國銀行、日本銀行、歐洲央行、美聯儲和瑞士國家銀行今天(當地時間 3 月 19 日)宣布采取協調行動,通過現有的美元流動性互換安排加強流動性提供。
爲了提高互換線在提供美元資金方面的有效性,目前提供美元業務的央行已同意将 7 天期限業務的頻率從每周一次增加到每天一次。這些每日業務将于 2023 年 3 月 20 日星期一開始,并至少持續到 4 月底。
近年的表現是一場緩慢車禍
瑞士信貸銀行成立于 1856 年,在全球資本市場具有重要影響力。據悉,瑞士信貸成立于 1856 年,有 167 年曆史,總部設在瑞士蘇黎世,是全球第五大财團,瑞士第二大銀行。2022 年,入選《财富》世界 500 強排行榜,位列第 494 位。今年 2 月,瑞信宣布 2022 年淨虧損 73 億瑞士法郎,連續第二年淨虧損。3 月 14 日,瑞信發布報告稱,該行對财務報告的内部控制存在 " 重大缺陷 "。
3 月 16 日,深陷危機的瑞信在得到瑞士央行獲得了 500 億瑞士法郎的流動性支持後,當日歐股盤中盤中一度反彈 40%,收漲近 20%,但漲勢并未持續多久,17 日收盤瑞信再次大跌 8%。本周,這家瑞士第二大銀行的股價累計下跌 26.1%。
圖片來源:谷歌财經
據每日經濟新聞 3 月 18 日報道," 瑞信的毛病多年不改,或者說改得不到位,那麽被并購或者股東層面的重組就是可以考慮的現實選項了。"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胡捷對記者表示。他分析指出,瑞信最近四五年來一直處于 " 病怏怏 " 的狀态,各種麻煩和醜聞不斷,最近财報又顯示巨額虧損和内控漏洞的問題,而在矽谷銀行倒閉引發市場情緒極度緊張之際,一點風吹草動就可以引發股價的暴跌。
3 月 15 日,瑞信第一大股東沙特國家銀行(持股 9.9%)總裁庫達裏當日表示,沙特國家銀行 " 絕對不會 " 增加對瑞信的持股。雖然他強調原因是不想突破 10% 的持股門檻而面臨更多監管機制,但這句話還是立刻點燃了市場的恐慌情緒,瑞信當日收跌 24%,創下史上最高單日跌幅,帶動歐洲銀行股超 600 億美元的市值蒸發。
胡捷對每經記者表示,庫達裏的話有被斷章取義之嫌,因爲實際上在 08 年金融危機之後,歐美對銀行業的監管力度大大增強,每年還會進行壓力測試,而瑞信的流動性和資本都是符合監管要求的。
在這場危機之前,瑞信已經因連續的經營失策和合規醜聞中而苦苦掙紮了數年,最高管理層幾經變更,成爲歐洲大銀行中最薄弱的一環,美國電視新聞網(CNN)直言其近年來的表現是一場 " 緩慢的車禍 "。
經營方面,2020 年,瑞幸咖啡造假事件曝光,作爲瑞幸上市的主要承銷商之一,瑞信的聲譽受損。2021 年,瑞信更是連續遭到暴擊,先是供應鏈金融公司 Greensill Capital 倒閉,緻使瑞信持有其債券的 100 億美元基金遭凍結,随後 Bill Hwang 旗下基金 Archegos 爆倉引發 " 人類曆史上最大單日虧損 ",瑞信損失約 55 億美元。
醜聞方面,2019 年爆出的瑞信跟蹤監視高管的 " 間諜門 " 事件,緻使 CEO 譚天忠(Tidjane Thiam)辭職。2021 年,瑞信因收受賄賂向莫桑比克金槍魚捕撈業發放貸款而被罰 4.75 億美元,2022 年被裁定幫毒販洗錢罪名成立,成爲瑞士曆史上第一家在刑事案件中被判有罪的大型銀行。
圖片來源:每經制圖
瑞信在 2022 年年報中坦承,聲譽受損和訴訟風險已經對經營構成嚴峻挑戰。相比 2008 年金融危機前夜的巅峰時刻,瑞信的股價已經跌去 98%,資産規模也從 1.2 萬億美元的高位腰斬。2022 年的虧損更是創下金融危機以來的新高,達 73 億瑞士法郎(79 億美元),相當于抹去了過去十年的全部利潤。
和其對手瑞銀的對比,更顯示出瑞信的慘淡,兩者已經不在一個體量等級上了。瑞銀去年的利潤達 76 億美元,市值達 566 億美元,資産達 1.1 萬億美元,而瑞信則隻有 80 億美元市值,5750 億美元的資産。
困境中的瑞信也在嘗試自救,但救贖之路同樣颠簸不斷。
2021 年,勞埃德銀行的安東尼奧 · 霍爾塔 - 奧斯裏奧擔任瑞信的董事長,任務是清理瑞信的文化。霍爾塔 - 奧斯裏奧并沒有帶來重大變化,反而因爲用公家飛機一天之内連看了歐冠決賽和溫網決賽兩場賽事,違反防疫規定,待了 9 個月便被迫辭職。
2022 年 10 月,新上任的 CEO 烏爾裏奇 · 克爾納宣布了爲期三年的重組計劃,主要任務是剝離敗績重重的投行業務,同時大規模裁員 9000 人。2022 年年底,瑞信籌得 43 億美元的資金用于戰略轉型。
屋漏偏逢連夜雨,同樣在該年 10 月,一則瑞信即将破産的謠言在網絡瘋傳,導緻客戶紛紛逃離。據 2022 年年報,該年四季度瑞信有 1100 億瑞士法郎的資産流出。
進入 2023 年,客戶流失的問題仍然難以遏制。
對于瑞信而言,完成自我革新、重獲市場認可顯然是最好的選項,但外界留給它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新聞、每經網(記者:李孟林、蘭素英、譚玉涵)、美聯儲網站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