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車都在狂 " 卷 " 高階智駕,爲什麽燃油車卻沒有翻起什麽浪花呢?
如今新能源 " 卷 " 智駕已經成爲常态,以前要花幾十萬才能使用的城區 NOA、智能泊車等功能,現在已經下放至十幾萬級車型中,比如深藍 L07 就搭載了華爲乾崑智駕,甚至連幾萬塊的新車也要加速普及高階智駕。

對比之下,高階智駕在燃油車領域基本沒有存在感,就連高端車也十分稀缺。不過随着上汽奧迪 A5L 的推出,這一現狀或将被改變。


最近,上汽奧迪 A5L 的工信部新車申報圖曝光,新車保留了 Sportback 溜背造型,并采用大尺寸熏黑蜂窩狀進氣格栅,視覺沖擊力得到加強。
除了外觀方面,上汽奧迪 A5L 最大的亮點莫過于将搭載高階智駕系統。

首先來看硬件方面,上汽奧迪 A5L 搭載 11 顆高清攝像頭、6 顆毫米波雷達、12 顆超聲波傳感器以及 2 顆激光雷達,高感知傳感器數量降維打擊同級競品。
此外,上汽奧迪 A5L 并沒有像新勢力一樣在車頂上長 " 犄角 ",而是将 2 顆激光雷達 " 藏 " 在了中網兩側,使得新車的造型更加美觀。

雖然高階智駕有向純視覺方案發展的趨勢,但是現在的主流方案仍在采用激光雷達,比如小鵬 G9、問界 M9 等高端新能源車均有搭載。
硬件配置已經拉滿了,上汽奧迪 A5L 想把智駕水平和新勢力拉平,華爲或許是其中關鍵。

據悉,上汽奧迪 A5L 将搭載華爲乾崑 ADS 3.0,支持高架、高速、城區等場景下的高階智駕功能。
不過,上汽奧迪 A5L 作爲一款燃油車,真的有必要 " 卷 " 高階智駕嗎?

我們之前可能對高階智駕并不看重,但是這幾年,經過車企鋪天蓋地的宣傳、技術的叠代以及體驗的大幅升級,智駕已經成爲國内用戶購車時的重要決策因素之一。

并且随着比亞迪開始推動全民智駕,将高階智駕門檻拉低至 7 萬級後,就很容易培養起用戶的消費習慣,未來我們對智駕的需求隻會進一步增加。
所以燃油車需要 " 卷 " 智駕,不然新能源車把對高階智駕有興趣的用戶全部吸引走了,燃油車的市場份額就基本所剩無幾。

換言之,上汽奧迪 A5L" 卷 " 智駕,不是随波逐流,而是大勢所趨。至此,上汽奧迪 A5L 也成爲首搭華爲乾崑智駕的燃油車。
除此之外,自主品牌在智能化上的領先優勢已經觸發蝴蝶效應,直接影響傳統豪華品牌的溢價能力。比如近期多款 BBA 新車上市,就不得不推出直降、" 一口價 " 政策。

但是 " 價格戰 " 終歸治标不治本,反倒拉低品牌調性,那麽用高階智駕功能維持溢價能力,不失爲 BBA 的較優解。

從行業趨勢來看,燃油車發展高階智駕十分必要,但是它與智駕的匹配性不如新能源,要想實現不錯的體驗,還需要克服諸多難點。
首先,高階智駕通常需要通過大量的攝像頭、雷達等傳感器采集道路信息。而車輛要保證傳感器的正常運行,就需要足夠多的電量支持。

一般燃油車就隻有一個 12 伏啓動電瓶,電量爲 1 度左右,難以支撐高階智駕系統的長時間運行。那麽這裏有個猜測:之後有高階智駕的燃油車,都将搭載一個容量較大的電池。
另外,新能源車通過電信号控制動力,響應十分迅速。但是燃油車必須要通過一系列機械傳動才能實現加減速,所以響應速度存在一定延遲,在極限工況下就有可能反應不及時。
而高速 NOA、城區 NOA 往往需要毫秒級的動力響應,車企和智駕供應商如何解決這一難點,值得關注。

同時,燃油車要實現高階智駕能力必須全面升級整車電子架構,并對每個機械部件進行深度電子化改造,這需要極高的開發成本。
上汽奧迪 A5L 就是基于奧迪最新的 PPC 平台打造,并配備 E ³ 1.2 高端電氣架構,對電氣化系統有更高的兼容性。
不過華爲乾崑智駕和上汽奧迪 A5L 能碰撞出什麽樣的火花,還得打個問号。

上汽奧迪 " 卷 " 起高階智駕後,或将帶動豪華品牌跟進,進而輻射至所有燃油車品牌。
但不是所有車企都像奧迪這般财大氣粗,能夠直接花大錢與華爲合作。所以未來燃油車 " 卷 " 智駕的方式或許會分爲兩條路。

一部分品牌搭載自研智駕系統,繼續維持 L2 級智駕水平,但是會将其下放至平價車型中,走高性價比路線。
另一部分車企或将從下至上打通高階功能,就像上汽奧迪 A5L 這樣,但是在高額的成本壓力之下,車型定價或許不會便宜。
因此,燃油車 " 卷 " 高階智駕的難度、成本都很高,内 " 卷 " 程度預計沒有新能源車那麽激烈,也不會在短時間内有太大的技術變化。

随着上汽奧迪 A5L 的推出,華爲乾崑智駕填補了與傳統豪華品牌合作的空白。
同時,越來越多的跨國大廠選擇與中國智駕供應商合作,比如大衆牽手大疆、豐田牽手 Momenta。

與跨國大廠強強聯合之後,中國智駕供應商也将加速走向全球。
不過,現在燃油車開始比拼 " 智 " 力,你們還會爲品牌情懷買單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