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柴旭晨
半年前被沙特看中的造車新勢力高合汽車,如今卻被 " 大廈将傾 " 的氛圍萦繞。
新年伊始,市場傳言高合研發工作暫停,被供應商停止發貨。很快在 1 月 2 日,高合回應稱,該消息不實,公司運營一切正常,研發、生産、營銷、交付等各項工作正常推進,目前已進行了報案處理。
高合汽車的強勢回應并未打消外界對它的熱議,此次事件并非空穴來風。有接近博世的人士透露,高合确實欠着供應商的貨款;有高合的員工表示,元旦假期公司内部公告說要取消員工的餐補、交通補貼、公司班車等福利,内部報銷也被擱置了數月。
事實上,在去年 10 月高合就曾進行過裁員,彼時高合回應 " 系正常人事流動 ",但它的資金問題已經開始被外界所關注。
高合創始人丁磊曾表态," 華人運通(高合母公司)有來自美國的原始資本,還有政府投資,暫無社會私募計劃 "。他直言," 若沒有充足資金我是不會來造車的,因爲接受不了幹一半還要再到處找錢的模式 "。
企查查顯示,自 2017 年創立以來,高合隻有一次公開融資,是 2021 年 1 月一筆來自于交通銀行上海分行的 50 億元戰略投資。
靠着丁磊口中的 " 原始資金 ",高合在 6 年内推出了 Hiphi X/Y/Z 三款車型,初期主攻 60 萬 -80 萬元高端市場,2021、2022 年分别賣了 4237 、4349 台。
但去年高合的豪車開始難賣了。前 11 個月,高合僅有 9、10 兩月終端上險量破千,其餘均在 200-600 台間徘徊,最終僅有 7265 台。這其中,去年 7 月發布的 30 萬 -40 萬元 Hiphi Y 占了半邊天,合計逾 3700 台。更高價位的 HiPhi Z 和 X 月上險量一度僅爲兩位數。
去年 6 月,高合等來了一單沙特投資部的 56 億美元合作協議。根據規劃,雙方将建立聯合研究項目,開發、制造、銷售高合品牌電動車。11 月,沙特阿拉伯的主權财富基金被曝正考慮向華人運通投資至少 2.5 億美元。
然而到目前爲止,上述合作與投資再無披露進展。高合方面向華爾街見聞表示," 現階段沒有太多關于沙特方面的信息可以分享 "。
業内分析認爲,高合與中東資本的合作是分階段進行的,新能源車企的合作大部分都需要在具體的工廠、産能落地後才能得到投資上的支持。但高合卻未公布進一步的投産計劃。
銷量難見起色,投資資金難以落地,高合的危機逐漸顯現。究其原因,還是出在産品和技術上。
在成立之初,高合就定位于豪華電動車。2021 年 5 月,首款車型 HiPhi X 上市,賣點是勞斯萊斯同款展翼門和 " 可進化自定義 " 的數字燈系統等。彼時中國電動車市場能夠将價格打到 60 萬 -80 萬的品牌屈指可數。可以說,高合捕捉到了這一空白市場。
憑借新穎、富有科技感的車型,早期的高合确實俘獲了不少 " 大男孩 " 的心,銷量一度超越 Taycan,躍居高端豪華電車月銷榜冠軍。
不過在業内人士看來,高合的造車方式,仍處在高成本堆料的階段,且過度依賴供應商。
爲了營造豪華感,英國之寶音響、19.9 英寸娛樂屏、奇華頓定制智能香氛系統、座艙内發光面闆 ...... 但凡是能體現出 " 高端 " 的可量産配置統統上車。
據汽車供應鏈信息平台蓋世汽車信息,售價 60-80 萬元的 HiPhi X,電池采自甯德時代,電機來自聯電,智駕方案選用經緯恒潤,後輪轉向系統則是愛信、博世等供應商提供支持。
但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迅猛,幾年後行業之争已經演變到了實質性的技術、智能層面。如今定義豪華電動車的底層邏輯也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高端電車市場進入到了 " 自研換體驗 " 的時代。蔚小理、華爲、比亞迪、極氪、奇瑞等,均把智駕、座艙、電池、電機等作爲自研核心要素,甚至開始摸索芯片、車身壓鑄和懸架系統等方面。
去年底,高合亮相了新世紀頂級超跑 HiPhi A,該車計劃于 2025 年第一季度投産交付。同時,高合内部還有代号爲 "AN1" 的入門轎車項目,但這些都隻是遠期計劃。
作爲一個主打科技智能的電動品牌,高合的豪華還處在整合階段。這意味着,任何一個品牌都可以複制,而自身無法把控技術的變遷和産品的叠代。
作爲對比,百萬級定價的比亞迪仰望,去年 12 月僅靠 U8 一款車型,多項創新的技術,就攬獲近 1600 台銷售量;理想 60 萬元内的 MEGA,上市一小時訂單就破了萬;蔚來的旗艦 ET9 也取得了讓李斌意外的訂單量;華爲系 50 萬元層級的問界 M9,訂單量也已經來到了 5.4 萬台。
作爲一名曾經帶領上汽通用跨入 " 百萬輛 " 時代的汽車老将,丁磊對行業知之甚深,就連引進特斯拉入華也是由他積極促成。
然而在一些業内人士看來,其親自下場造車後,此前在傳統主機廠倚靠供應鏈的 " 拿來主義 ",反而成爲束縛高合發展的絆腳石。除了執着于華麗的配置堆砌,他對于造車底層邏輯的認知,似乎仍停留在概念包裝階段。
随着智能化對汽車行業的重塑,技術的叠代日新月異,原先油車時代主機廠與供應商之間穩固的分工格局已不再。在仰望、昊鉑奪下 " 最貴豪華電車 " 的标簽後,高合的身份模糊,它迫切需要講出新的故事,并在品牌和銷量、利潤之間取得平衡。
否則,高合就可能成爲下一個退賽的新勢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