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李杭
馬金龍變胖之前,是個小有名氣的特約演員。
如今他還是個特約演員,年齡長了,身材變了,但是 " 名頭 " 卻還沒變。
不過,在橫店,這沒有什麽好奇怪的。馬金龍說,他在橫店漂了這麽多年,從橫店群演一路打拼成爲大明星的他就知道兩位,一個是王寶強,一個是趙麗穎。
這種 " 醜小鴨 " 變白天鵝的故事,馬金龍從來不相信會發生在身上,而且他覺得也不能相信," 做這一行,心态要是不好,人很容易崩潰。"
馬金龍說,每年橫店會離開很多人,也會有很多人來。他們之中有的人是來追夢,有的人是來體驗生活,還有的人是因爲日複一日做着同樣的事太無趣,就過來換一種生活,當散心。
但時間久了,離開還是留下?就成了群演們每天又會思考的問題。
結局也無外乎隻有兩種,靠本事在這裏安家,完成從橫漂到新橫店人的跨越,或者是回家,回歸自己曾經想逃離的生活。
然而不論哪一種,都不是自己在短劇裏看到的劇情——成爲巨星、或者霸道總裁。
從 1996 年建成第一個外景拍攝場地,27 年過去,橫店吸引了上千家影視注冊公司在這裏注冊登記,成爲中國最大的片場。
這讓橫店就像《愛樂之城》裏的洛杉矶一樣,吸引無數人到這裏來尋夢。
但是很多人後來才明白的是,橫店更多時候隻能提供給大衆一個不切實際的白日夢,就像米娅在《愛樂之城》裏的那句台詞 " 也許這隻是一個白日夢,永遠都不會實現 "。
穿越橫店
春秋唐園是橫店影視城的一個拍攝基地,位于明清民居博覽城的東側,普通遊客買票就能入園。
12 月中旬的一天,臨近上午 10 點,這裏還是空蕩蕩的,隻是偶爾會有裝着宮燈、衣櫃甚至大紅轎子的貨車從門外駛入,穿梭在古代建築群裏。
汽車拉着轎子,是隻有在橫店才能看到的場景 時代周報 李杭 / 攝
戰國城、唐城、汽車,現代人,各個時空元素,會在這裏重疊,這是橫店獨有的魅力。
這時候從遠處傳來陣陣 " 沖啊 "!" 殺啊 "!的吼聲,會很快将人從恍惚中拉回現實,那是唐園裏的拿着兵器的 " 士兵 ",正在導演的指揮下反複拼殺。
馬金龍就是在這樣的環境裏,講述自己是如何成爲橫漂的。
他說自己 15 歲就放棄學業去北京闖蕩,幹了一個多月保安後,單位欺負他年紀小不給發工資,他一氣之下找經理理論,讨回 300 塊錢就立馬辭了工作。
這筆錢在當時隻夠讓他在北京城裏瞎轉悠。後來的某一天,他看到大街上有拍戲的就随口問了一句哪裏可以應聘當演員,然後他就去了北京電影制片廠門口,那裏每天都有劇組招群演。
他說自己曾經在北影廠遇見一個人,演戲演到最後有點瘋魔了,每天蹲在廠子的門口,臉也不洗,牙也不刷,看見有人拿 DV 過來之後,立馬就起身開始表演,想受到選角的人的關注。
馬金龍 2014 年從北京離開,到中國的洛杉矶——橫店繼續明星夢,到如今也快有十年。曾經,他也回家做過兩年的生意,但最終還是覺得自己不是那塊料,而且那種一眼望得到頭的生活讓他感覺麻木。
他說做這一行這麽多年,見過很多演戲最後演到瘋癫的人,有時候期待太高,夢想破滅的反而越快。他覺得自己屬于知足的那一類,有活就幹沒有就休息,不會去想一些不切實際的東西。
馬金龍在片場的照片 圖源:受訪者提供
從這方面來看,橫店或許是全國最有包容性的地方,它包容上下幾千年,包容這個時代的小角色,不管躺平還是奮鬥,在橫店都能找到相對應的活法。
從浙江橫店到中國橫店
很久很久以前,橫店的橫字還是衡字,也就是公正、公平、公道的意思,說的是這裏是童叟無欺的自由市場。
到了民國,衡店簡化成了橫店,幾十年間,這裏一直是浙江省金華市東陽縣下面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鎮,交通不便、資源匮乏。
" 我小時候,橫店人養家糊口就隻靠種田,當時一家人一年的收入也就是幾十塊錢。" 滴滴司機吳師傅生于 1960 年代,他說那時候有一首歌謠流傳甚廣:" 擡頭望見八面山,薄粥三餐度饑荒,有女不嫁橫店郎。"
直到 20 世紀 70 年代,橫店開始探索工業發展的道路,命運就此發生了改變。
1975 年,時任橫店大隊黨支部書記的徐文榮帶領當地農民艱苦創業,創辦了橫店絲廠,邁出了橫店創業的第一步。
後來,徐文榮帶領員工前往寶雞學習,不就便成立了東陽縣橫店磁性器材廠。90 年代初," 東磁 " 成爲中國名牌,橫店也成爲了 " 中國磁都 "。
1993 年,橫店集團的産業已拓展到磁性材料、電子元器件、醫藥化工等多個領域,工業産值達到 10 億。
" 整個東陽市被山劃分成南鄉和北鄉,過去南鄉經濟落後,遠比不上北鄉,後來南鄉慢慢追了上來,超過了北鄉。" 吳師傅說。
雖然不少人覺得橫店是因爲陳凱歌 1997 年拍的電影《荊轲刺秦王》所打造的秦王宮而走紅,但實際上,橫店的影視産業道路,從 1995 年就開始了。
秦王宮 時代周報 李杭 / 攝
當時,爲了慶祝香港回歸,導演謝晉打算拍一部《鴉片戰争》,在全國尋找外景。敏銳的徐文榮立即邀請謝晉前來洽談,最終用 3 個月的時間建造了廣州街。
從此,橫店與影視的交集越來越深厚,陸續建成了明清宮苑、秦王宮、華夏文化園等 28 個影視基地。2000 年,橫店影視城宣布免費提供給劇組使用,使得國内各地的劇組聞訊而來。
如今,橫店已成爲全球規模最大的影視實景拍攝基地,有 32 個大型影視實景基地和 130 餘座攝影棚,被外界稱作 " 東方好萊塢 "。
中國橫店 時代周報 李杭 / 攝
當無數的劇組來到這座城市,橫店也就成爲了一個光怪陸離的天堂。
橫店夢
從北京特意造訪橫店的人類學博士莫沙岩最近經常遊走在橫店的 " 王府井 "。
那其實是貫穿橫店的主街——萬盛街。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這裏是橫店的紡織一條街,人來人往,生意興隆。
萬盛街 時代周報 李杭 / 攝
三十多年過去,五顔六色的布匹和紡織品慢慢消失,變成了被五顔六色的霓虹燈籠罩的商業街,每當夜幕降臨,這條全長 380 米的街道,成了許多人的 " 舞台 "。
比如有懷揣明星夢的群演,找到算命先生,希望大師告訴自己什麽時候才能改運;比如有人舉着一把舊傘,在步行街中央練習螳螂腿;還有人對着空氣喊出了莎翁《哈姆雷特》裏的:to be or not to be(生存還是毀滅)。
更吊詭的是,還有一個劍客身穿布衣,頭戴鬥笠在路邊擺攤賣字,字畫旁邊一張白字上印着幾行字:外國女孩會做我的女朋友嗎?
字畫旁還有一把明晃晃冷森森的道具砍刀,上面赫然寫着兩個大字 " 刀郎 "。
在萬盛街上擺攤設計簽名的王賀 時代周報 李杭 / 攝
這位俠客的名字叫王賀,是橫店的老演員,也是莫沙岩一直在跟拍的對象,他甚至以王賀的經曆爲主題拍了一部紀錄片叫《橫店夢》。
王賀跟陳浩民的合影 圖源:受訪者提供
王賀在橫店已經做了 16 年群演,跟大半個娛樂圈都搭過戲,但是現在戲太少,每個月的收入就一千多,而且自己也演夠了,今年準備早點回家過年。
華盛頓大學的一位博士看了《橫店夢》之後,以較爲樂觀的心态寫下了:《橫店夢:凝視背後的勞動》。
他在文章裏說:雖然橫店漂泊者的生活通常是辛勞的,低薪的,艱苦的,但即使人們在這裏漂泊不定,他們也會對可能創作有意義的工作抱有希望。
對于有夢想的人來說,這就是橫店生活的底色——隻有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靈魂才是自由的。
這一天,氣溫驟降,橫店的冬天真的來了。
淩晨兩點,馬金龍依然在劇組裏拍戲—— 5 場夜戲。這讓他精疲力盡。他說,留在橫店不是爲了什麽 " 夢 ",一切都是爲了自由,盡管是筋疲力盡的自由。
他不在乎旁人的不解,馬金龍仍舊繼續他的生活。他構思着自己未來的某個畫面:像切格拉瓦或者逍遙騎士那樣,騎上摩托,載着自己心愛的女人馳騁在荒野,什麽都不用想。
不過馬金龍說:" 我還沒有女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