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教室中的課桌椅也在悄然發生演變。可以講,如今教室中的課桌椅,無論在材質、形制還是功能定位上,都與過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作爲再樸素不過的教學用具,這些變化不僅體現在桌椅本身,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國教育裝備的變遷,是國家教育體系日益完善的縮影。
01
純木→鋼木→硬塑
學生課桌椅的材質 " 進化 "
新中國成立後,由于經濟發展水平有限,在長達 30 多年的時間裏,我國在課桌椅用料上一直采用傳統的純木制造,且課桌大多是雙人式的,很少有學校具備單人單桌的條件。座椅也多是長條木凳的樣式,坐上去既窄又硬,舒适性根本無從談起。
進入上世紀八十年代,伴随改革開放的深入開展,學校在辦學教學條件上有了明顯改觀,學生的課桌椅逐漸由雙人轉向單人,長條木凳也漸漸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單人座椅,坐感更爲穩定且舒适。此外,這一時期課桌椅的材質用料也迎來重大升級,東部沿海等一些經濟較發達的地區開始學習國外制作工藝,采用鋼木結合的方式制造。
這種潮流帶動下,學生的課桌椅進一步變革發展,材質及設計理念都與此前有顯著變化。桌椅的制造大多以鋼木結合的方式設計,即桌架、椅架等支撐部位采用鋼材,桌面和椅面繼續沿用木質。值得一提的是,此時已出現桌角帶有防護措施的圓角設計,有效避免撞傷學生;座椅也能根據學生身體特征進行人性化設計,外形更加美觀,舒适度也有所提高。
新世紀後,學生的課桌椅在材質上繼續突破創新,出現了以塑鋼等混合材料爲主的制作工藝。課桌椅随之進入以硬塑代替鋁合金時期,采用強度和耐久性更好的聚乙烯或聚丙烯作爲主要材料,不僅具有金屬的硬度、強度和剛性,還具備木材良好的韌度及彈性。并且,得益于用料的升級,桌椅設計更加人性化,結構由過去的固定式升級爲可調節的升降式。
爲了更好的生産制造,工信部于 2009 年對課桌椅的分類、具體技術要求做出進一步的詳細規定。其中按材料将課桌椅大緻劃分爲三大類,包括木制課桌椅、鋼木課桌椅、塑鋼課桌椅以及混合材料課桌椅。
因此,從材質用料角度,我國課桌椅大緻經曆了三個發展階段,即早期純木制造→中後期鋼木合一→新時代硬塑複合。在經曆純木材料、鋼木材料兩個階段後,以塑代木、以塑代鋼正成爲當下課桌椅制造的主流趨勢,兼具金屬的硬度、強度和剛性以及有良好彈性及耐疲勞性的複合材料,愈發受到各類桌面、椅面、靠背的青睐。
02
從聚焦學習到關注健康
學生課桌椅的功能 " 進化 "
桌椅作爲學生在教室裏的 " 一畝三分地 ",學生幾乎每天要在此坐數個小時。而課桌椅的配置狀況與學生脊柱彎曲異常及近視眼的發生存在密切關系,是影響學生學習及身體健康的關鍵因素。
尤其中小學階段,這一年齡層次的學生正是身體發育的黃金時期,且每天在校的絕大部分時間都在桌椅面前。因此,科學的配置使用課桌椅,對學生脊柱和視力的正常發育、保障學生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影響。制造廠家應設計适合青少年生理特點的桌椅,學校也應有意培養學生正确的坐姿,合理運用調節桌椅,預防脊柱彎曲和近視的發生。
爲規範合理課桌椅的尺寸,國家相關部門在 2002 年專門出台《學校課桌椅功能尺寸》,根據學生身高将課桌和課椅分爲 10 種大小型号。并于此後的 2014 年,新增 0 号課桌椅及尺寸要求,有效照顧了身高超過 180 cm 的學生使用。
目前,升降課桌椅已經非常普遍,以市場主流的鋼木桌椅爲例,基本都具備高度調節功能。國家教育部門也要求,鋼木結構的課桌椅應符合孩子發育的特點,按年級及學生身高的生長情況來配備,避免因使用與身高不适的桌椅而導緻身體受損。
另一方面,由于桌椅用料選材的日益多樣,制作工藝的日趨複雜,其是否環保安全也成爲人們重點關注的問題,包括油漆塗刷、膠水粘黏等工藝都在考慮範疇之内。畢竟在 " 毒跑道 " 的前車之鑒下,教學裝備的環保安全沒有理由不受重視。
爲應對桌椅 " 進化 " 帶來的安全問題,避免對學生身體造成侵害。國家在 2014 年對學生課桌椅标準進行更新,将此前 02 版的《學校課桌椅功能尺寸》修改更名爲《學校課桌椅功能尺寸及技術要求》,新增對甲醛釋放量和可溶性重金屬含量等有毒物質的要求。由此可見,不管桌椅如何升級變化,都離不開科學健康的設計理念和學生舒适的使用體驗。
03
洩壓減負背景下
桌椅讓 " 躺睡 " 成爲現實
除可調節高度外,現在一些課桌側面還設有挂鈎,讓學生書包、文具等其他用品有地可放。此外,像筆槽、水杯槽等實用設計也在桌面上有所體現。更重要的是,在學生減負的背景下,一些地方的新式桌椅,讓學生午休 " 躺睡 " 成爲了現實。
去年,深圳南山區的一所學校就通過一批新式的桌椅,實現了讓孩子在學校高質量 " 躺睡 " 的午休。使用時,學生僅需立起桌闆,調整座椅角度,前排學生借助後排學生的桌洞,就能瞬間切換到午休場景。并且,立起的桌闆實際上形成了一面屏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午休時的個人隐私。
有研究表明,長期趴在桌上午休,可能會對身體造成較大的傷害,而中小學生趴着睡危害則更大,趴睡會增加頸椎、胸椎、腰椎的疲勞程度,甚至影響中小學生的正常生長發育。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張瓊麗又提出,在全國中小學推行 " 趴睡 " 變 " 躺睡 ",充分保證中小學生實現優質午休。并建議,教育部出台相關政策,在原有 " 睡眠令 " 的基礎上增加 " 中小學午休管理 " 細則,将中小學生 " 躺睡 " 作爲一項硬性措施,并将實施情況納入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的考核。
可見,在教室空間資源相對有限的條件下,桌椅便成爲學生午休躺睡的關鍵。雖然,目前大多數學校使用的課桌椅尚不具備此功能,隻能滿足基本的學習需要,但相信随着國家對教育的日益重視,課桌椅必将更符合學生的使用需求,爲其提供更加舒适的學習體驗。
從最早可能隻是 " 書有地放 "" 人有地坐 " 的簡單教具,到如今成爲學生健康學習的重要保障。學生課桌椅的變遷,是硬件上的升級叠代,更是對學生人文内涵的豐富升華。未來,教育改革勢必走向深入,學生的課桌椅還将迎來哪些變化,我們拭目以待。
推薦關注:
關注『黑闆洞察』後台回複【2022】或者 點擊『閱讀原文』,立即獲取多份教育行業賽道、投融資等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