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通高鐵的小縣城,
拿下全球最大訂單
中國造船業,連續 14 年世界第一!
在國際上,判定造船業強弱有三大指标,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從 2010 年至今,中國造船業三大指标已經連續 14 年位居世界第一;2023 年,中國是全球主要造船國中唯一一個三大指标實現全面增長的國家。
在 18 種主要船型中,中國共有 12 種船型新接訂單位列世界第一。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數據顯示,在中國造船廠造船完工量的十強榜單上,位居第一和第二的船廠有一個共同點,來自同一個地方——江蘇靖江。
江蘇向來以 " 散裝 " 名揚天下,有許多實力極強的縣級地區,靖江是江蘇省泰州市下轄的一個縣級市,它的名氣趕不上兄弟縣昆山和太倉。
但是靖江的實力很強勁,2023 年,靖江 GDP 接近 1300 億元,在 59 個中國 " 千億縣 " 裏占據一席之位。作爲支柱産業,靖江的造船業帶動了 6 萬人就業,占到當地人口比例的 10%。
更加不同尋常的是,這座小城由于各種曆史原因,至今未通高鐵,但其造船量比日本全國都要多。
要知道,日本在造船業上的地位舉足輕重,曾連續稱霸世界 40 餘年。
單這一個指标,靖江在造船業上的成就不能小觑,從全國來看,靖江的三大指标都占到了全國的四分之一左右。
除了數量,靖江的造船速度令人瞠目結舌。
造一艘船所用到的零部件可能要多達 2 千萬個以上,所以造船業與與汽車産業類似,被譽爲 " 綜合工業之冠 "。通常來講,造一艘船的時間長達 1-2 年,而在靖江,造好一艘船快則 29 天。
而且靖江根本不愁訂單,訂單已經排到了 2028 年。
關于靖江,有這樣一句話:" 全國造船看江蘇,江蘇造船看靖江 ",可見靖江造船的江湖地位。
一個縣級市将一個産業做到這個地步,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迹。
靖江造船,實屬老天賞飯吃。
靖江最大的資源是沿江,從地理位置上講,靖江瀕臨長江最下遊的揚子江段,是中國最繁忙的黃金水道,其深水岸線 36 公裏、深水泊位 60 萬噸,年吞吐量可達 2 億噸,港口航運條件在全國各縣域中能排在第一,非常适合發展大用水量、大運輸量的重型工業。
實際上,靖江奇迹得益于改革開放,時間并不久遠。
1971 年 9 月,在國家建立 " 海上鐵路 " 的号召下,原靖江縣交通局投入 10 萬塊,建了機械廠,主要是修理木船,後來改名爲 " 國立靖江造船廠 "(江蘇新世紀造船有限公司的前身),從木船開始,靖江邁出了造船業發展的第一步。
彼時的日本,已經當了幾十年的世界第一。1997 年,日本新船訂單占了全球新船訂單的 42.1%,而 1997 年的靖江,第一艘 1.2 萬噸的散貨輪才剛下水。
靖江造船業雖然比不上發達國家,但它優勢同樣明顯,可以簡單歸納爲兩點:一是天時,靖江趕上了全球海運大發展和中年過制造業崛起的重疊期;二是地利,如上所述,靖江的地理位置和所處的黃金水道。
除了天時地利,更多是靖江人的造船智慧。
靖江哲學一:
不内卷、不内耗,搶占不同生态位
上世紀 90 年代,中國造船業的王者其實是上海和大連,前者擁有海港優勢,後者有軍工企業的青睐,無論是地理位置、行政建制或是工業基礎上來論,靖江都不占上風。更何況,周邊還有南通、揚州、鎮江等幾個船舶強市虎視眈眈。
在上海、大連和一衆兄弟縣的光輝之下,靖江能沖出重圍,很多程度上靠的是靖江人的大膽和務實,他們沒有和國内船廠硬碰硬,而是避其鋒芒,走出了兩步關鍵棋,讓靖江造船業在國内名聲大噪,同時推開了國際市場的大門。
一是發現市場空白,造萬噸船。
上世紀 90 年代,由于國内船企産能過剩,靖江造船廠的日子并不好過,虧損上千萬,上百人瀕臨下崗。
轉折點是 1994 年,一個決定靖江造船命運的關鍵人物出現了,他就是袁凱飛。
上任後,他積極調整産品結構,瞄向了 1 萬至 5 萬噸的散貨船。這個噸位和體量的船舶地位尴尬,大型船廠不屑于蠅頭小利,而小船廠又沒能力完成制造。
" 企業要大發展,就不能再造低門檻的小駁船,要造就造萬噸級的遠洋貨輪。"袁凱飛敏銳地感知到了這一市場的真空地帶,他一邊改造船廠設施,一遍跑市場拿訂單。
很快,袁凱飛與一名香港船東洽談好了兩艘 1.2 萬噸散貨船的訂單。可問題來了,按對方的出價,兩艘散貨船做下來,船廠得虧損 2000 多萬元。
虧本的買賣做還是不做?袁凱飛陷入了兩難境地,如果接下訂單,船廠或許會闖出新天地,但會負債累累;如果不接,企業或許會走上絕境。
袁凱飛想了一晚上,徹夜難眠,權衡再三後,他決定 " 賭 " 一把。
企業的生命力有時就在于勇敢,這一筆訂單讓船廠虧損了 2500 多萬元,遠高于預想的價格,但造出國内第一艘萬噸輪的靖江造船廠一炮而紅,震驚全國造船界。
靖江時來運轉,擠進了國際市場的大門,不久後,他們接到了一位印尼船東的邀請,參與建造兩艘 1.75 萬噸油船的投标。結果,靖江造船廠一舉中标。
恰逢全球航運業興盛期和中國入世,海上運輸需求旺盛,巨大的市場需求,讓靖江造船業開始蓬勃發展。
二是靖江船廠之間占據了不同的生态位,發揮各自專長。
傑克 · 特勞特認爲:" 市場最大的問題,不是你的産品有多好,而是你的産品和競争對手的産品有多不同。"從進化論的視角來看,羚羊和角馬,前者吃草,後者吃根,兩個物種發展出不同的能力,占據了不同的生态位,形成了共生關系,實現了資源共享和生态平衡。
靖江将這一理念發揮到了極緻,靖江的造船企業很少産生惡性競争,也極力避免内卷,比如兩大龍頭企業:新世紀和新揚子定位不同,很 " 默契 " 地爲市場提供不同的主打産品:
新世紀造船有限公司(國立靖江造船廠)以制造 1 萬至 5 萬噸的船型爲起點,專注于大型散貨船和油輪的制造,2007 年,首制兩艘 11.4 萬噸油輪,讓新世紀邁上了 10 萬噸級規模,現在最熱門的綠色低碳船型雙燃料動力船舶已經成爲公司的拳頭産品。
靖江另一個龍頭企業江蘇新揚子造船有限公司(新揚子)成立于 2005 年,但它的母公司是中國首家在中國首家在新加坡上市的造船企業,積累了半個世紀的造船經驗,背靠大樹好乘涼,這讓新揚子能生産出 3000 标準箱以上的集裝箱船,以及高附加值的特種船,比如 FPSO(浮式生産儲卸油船)。
兩大造船廠專注于不同的市場細分領域,這也體現的是靖江人的智慧,錯位競争,共同做大蛋糕,造船能力從 1 萬噸到現在的 40 萬噸,迅速成爲中國地方船廠的領頭羊。
靖江哲學二:
五指成拳,方能力出一孔
船舶行業是典型的訂單式生産模式,有訂單才安排生産,生産周期很長,一艘船,從無到有,要經曆設計研發、船體加工、分段塗裝、塢内合攏、碼頭舾裝等階段,從開始生産到下水交付大概需要 1-2 年時間。
靖江 29 天的逆天速度背後,地方政府是關鍵的推動力。
産業鏈的齊全與長度決定着産業的強度,靖江造船強就強在産業鏈上,其布局與地方政府與衆不同的招商策略有莫大的關系。
在相當一段時間裏,部分地方政府大興招商引資,凡是願意來的,一律歡迎,但靖江在碼頭招商中,打破了常規,改變了 " 撿到籃裏就是菜 " 的做法,保持 " 兩不招 ":一不招運輸公司,二不招投資公司。
招什麽?有資源的龍頭企業。
靖江的招商邏輯其實是長期主義的邏輯,運輸公司、投資公司大都看重當前運量和短期效果,相較之下,資源型公司不僅自家有貨要運,而且能帶來相關産業鏈資源,能與地方政府的港口長遠規劃共患難。
以港立市向來是許多沿海沿江城市生存發展的道路。靖江拒絕了一些項目是痛苦的,但從長期來看,靖江招來了包括華菱錫鋼、重鋼集團等在内的國内資源型龍頭企業,讓靖江這個名不見經傳的江北小港,發展成爲全國性的資源大港。
對于新興産業,靖江依然堅持産業鏈策略,對于不符合産業群規劃的項目,很難通過發改、規劃、國土等 10 多個部分的聯合會審,即便是利稅高達十幾億的項目,由于企業污染較大,最終在聯合會審中被否定了。
久而久之,靖江就形成了自己的上下遊産業鏈。
另一個是地方政府有勇氣打破限制,探索出一種區域協作共赢的新型關系。
園區是産業集聚的載體,往往集中了同行業的企業。爲了推動蘇南和蘇中地區的協同發展,21 年前,兩地在沒有先例參照、沒有文件可依的背景下,跨江 " 牽手 " 成立江陰—靖江工業園區,開創了全省首個跨江、跨行政區域聯動開發的實踐載體。
靖江和江陰淵源頗深,曆史上,靖江在獨立成縣以前,屬于江陰縣,後來在明朝獨立成縣之後,和江陰平起平坐,都隸屬于常州府。有别于江淮的方言屬性,靖江人講得是江北少有的吳語。靖江與江陰地緣相近、人文相親。
根據兩地合作協議,江陰—靖江工業園區總體規劃面積 60 平方公裏,入駐了包括新楊子在内的 800 多家企業,園區國内生産總值年均增速 27.3%。
産業集群發展,讓靖江造船業的規模越來越大,降低生産成本,比如靖江市富源船舶配件有限公司專門生産法蘭配件,年加工量在 5 萬噸左右,其中半數原材料是本地造船企業的廢料。
再一個是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
營商環境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的質量和速度。
對于企業而言,行政審批 " 隐形門 "" 彈簧門 " 是難言之痛,靖江主動打破了這一限制,對重大項目審批推行 " 超時默認 ",簡單來講,當審批部門在承諾期限内應辦結而未辦結的,視爲該部門 " 自動同意 " 并進入下一個審批流程。2023 年,靖江以超時默認的方式共辦結施工許可證 10 個,全流程審批時限 " 零 " 超時。
現在,靖江基本形成造、修、拆、配套完整産業鏈,現有船舶修造(拆)企業 16 家,配套企業 200 餘家,靖江的産業格局可以用 " 兩船一鏈,全型号、多配套 " 來概括,具體來說:
" 兩船 " 指的是新時代造船和揚子江船業這兩家龍頭企業;
" 一鏈 " 指的是江蘇亞星錨鏈股份有限公司,從靖江東興一家服務内河船舶的村辦鐵匠鋪,發展到年産能 30 萬噸、船用錨鏈和系泊鏈全球市場份額 60% 以上的制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
" 全型号 " 即在主要船型方面,覆蓋散貨船、集裝箱船、油船、化學品船的所有船型;
" 多配套 " 則指在船舶配套方面,有船用舵軸、電機等動力系統産品生産企業,以及錨鏈、泵閥、電纜、管道等一大批配套産品生産企業,本土化配套率超過 40%。
除了造船業,靖江在金屬材料、糧食加工、木材加工、能源等五大臨江産業都在堅持集群發展,按照按照一個産業鏈來做,每個産業都有 1-2 個領軍企業,再有一批配套産業。
五指成拳,方能力出一孔。靖江造船業從闖入國際市場,到 " 單挑 " 日本,正是因爲舍棄了短期利益,走向 " 團幹 ",才有了如今打造千億級産業集群的實力和底氣。
靖江哲學三:
民企是最大的底色
與上海等地的造船大戶不同,靖江造船業最大的不同是民企強。
國内民營船企曾經曆過慘烈的大洗牌時期。2004 年起,我國船舶市場逐漸升溫,2008 年到達了巅峰态勢。據不完全統計,2008 年,國内民營船企有 2000-3000 家,大部分都是中小型民營船廠,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以及 2014 年我國施行船舶企業 " 白名單 " 制度,民營企業所剩無幾。
但靖江民營船企一路殺出重圍、蓬勃發展,除了政府在關鍵時期的扶持外,最主要的原因是靖江船企主動求新求變。
今年,代管靖江的泰州市市委書記在講話中就提到,當地的規上企業中,民營企業的占比超過了 9 成,民間投資占全國固定産值投資的 86%。而且,民營企業貢獻了當地 9 成以上的研發投入,高科技企業絕大多數都是民企。
民營企業是市場活力的源泉,是國民經濟研發創新的第一主體和核心引擎,貢獻了 70% 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
靖江并不滿足于單純的造船,而是踏準時代節拍,先後完成了兩次重大的轉型升級。
一是 " 中國智造 " 轉型升級。
造船業是一個典型的技術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相結合的行業,其造船模式是總裝造船,屬于離散型、小批量、定制化生産。對船東而言,市場瞬息萬變,時間就是金錢,能否按時拿到新船至關重要。
靖江船企加快構建 " 數字化 + 智能化 " 新型生産模式,用數字技術賦能造船産業,提升數字造船、精益造船水平,增強集群綜合競争力,推動靖江造船産業不斷向高端攀升。
效率的提升也是新興造船技術帶來的利好。在數字經濟發展浪潮下,靖江船企加快信息化造船、數字化造船、智能化造船,不斷縮短船舶總體及配套設備的設計和生産周期,提高船舶建造效率。
二是綠色船型升級。
中國船舶工業不僅在規模上達到了全球第一,在技術水平上也處于領先地位,特别是新接綠色動力船舶訂單占國際市場的份額達到 57%,也就是說,未來全球一半以上的新能源船都将産自中國。
企業是最善于 " 聞味 " 的人,他們懂得時代的風向,随着全球航運溫室氣體減排戰略的持續推進,造船市場的 " 風口 " 轉向綠色船舶,LNG(液化天然氣)動力船舶需求旺盛,成爲國外市場上的 " 搶手貨 "。
LNG 運輸船,指的是專門運輸液化天然氣的船舶,被業内稱爲 " 沉睡的氫彈 ",17 萬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氣蘊含的能量相當于 32.3 萬噸 TNT 烈性炸藥。因此,LNG 船的設計、制造絕對不能出錯,也考驗着建造廠商的綜合實力。
新時代率先感受到了這股浪潮,是國内首批建造大型 LNG 雙燃料船的地方民營船廠,連獲兩家希臘船東多達 16 艘 LNG 動力蘇伊士型油船大單,總價值高達近 97 億元人民币。
去年年底,南通市、泰州市、揚州市共同打造的 " 通泰揚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集群 " 成功入選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産業發展不進則退。靖江早已不是十年前的靖江,在全球航運界中不缺訂單,但相較于日韓造船業高達 90% 的本土配套率,靖江還有很大的潛力。
結語:
縣域經濟爲什麽能行?
《2024 中國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發布的一組數據引人注目——
從 2013 年到 2023 年,全年地區生産總值超過 1000 億元的 " 千億縣 ",數量從 9 個增至 59 個,10 年增加 50 個。
除了靖江,全國還有很多 " 世界第一 " 的小縣城,山東甯津造出了全國 70% 的健身器材,江蘇昆山生産了全球一半的筆記本電腦,還有山東曹縣生産了全國 90% 的棺材 ……
中國有 2800 多個縣級行政區,經濟總量占全國近四成,其中縣城作爲我國城鎮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一頭連接城市,一頭鏈接鄉村,以 " 千億縣 " 爲代表的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是中國新型城鎮化、城鄉融合發展 , 也是中國經濟活力與韌性的重要體現。
縣域經濟爲什麽能行?
中國著名戰略專家王志綱曾強調一個觀點,區域的發展離不開三大關鍵要素:基因、契機和生态。
基因是一種軟實力,是時間沖刷後的底蘊。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情況千差萬别,特色化、差異化是縣域發展的必然,靖江最大的優勢是沿江,以此爲原點,爲發展出造船業及重型工業奠定了基礎。
如果說基因是人算,契機就是天算。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靖江造船業抓住了兩次 " 風口 ",在全球航運業興盛期和中國入世的浪潮,轉型做萬噸輪;另一個做綠色船舶,将靖江造船業做大做強做精。
所謂生态,就是一個區域的閉環及高度認同感。一切問題,歸根到底都是人的問題。靖江人的務實和團結,他們能團結一切力量,不内耗、不内卷,形成的良好産業環境,力出一孔,以合力熬過多輪經濟危機。
從靖江造船業來看,縣域特色産業形成規模,擁有較高市場占有率是多種因素互相契合、綜合作用的結果,可以歸納爲:發揚基因,把握契機,構建生态。
當下,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最大的内需潛力和發展動能所在,諸多中央政策釋放的信号表明,縣城已成爲我國城鎮化建設的新風口。
中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務實創新的企業家精神。
[ 1 ] . 破浪前行的靖江造船,記憶泰州
[ 4 ] . 爲什麽是安徽?王志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