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北漂了九年的三口之家
在北京經營着一家湖北小館
在新春即将來臨時
昔日的熟客們又回到小館
大家都說
" 三年堅持了下來的小館
接下來一定會特别好 "
隻有經營者明白這裡的苦辣酸甜
央視新聞《相對論》記者莊勝春
走進這個藏着人間百味的深夜小館
帶着父母開店創業
越來越多顧客成為熟客
九年前,北漂的汪小偉
把父母從湖北武漢接到北京
決定帶着父母創業
從簋街的小檔口到現在的小館
回頭客越來越多
顧客們說
" 這裡能吃出家的味道 "
汪小偉的母親李光萍
顧客都叫她汪婆婆
為了保證食材質量和口碑
鹵菜的香料
她一定要從武漢熟悉的店家進貨
藕湯裡的藕
也一定選武漢的
汪爹爹一看便知是糯是脆
過去,汪爹爹愛守在門口
擺弄他的木工活兒
汪婆婆忙着張羅
來了老鄉就自動切換成湖北話
和對方拉起家常
那時小店檔口小
有客人就在屋外支起小桌吃飯
遇到突如其來的大雨
汪爹爹撐起一把大大的雨傘
一邊擦汗,一邊說
" 你們慢慢吃,我幫你們擋雨 "
一位熟客回憶道
有一次,她孤身一人
在店裡喝多了酒
汪婆婆看到後從此定下一條規定
" 獨自來喝酒的女孩
不能賣容易上頭的米酒 10 号
隻能賣 8 号 "
越來越多顧客成為熟客
每次來吃飯都會和汪爹爹開開玩笑
和汪婆婆聊聊天
生意越來越好
他們從十幾平米的小檔口
搬到了一百多平米的店面
" 當時滿心想着多給大家
帶一點武漢的味道 "
2020 年疫情來襲
那時,每天都有武漢人來敲門
都在為家人揪心
想來這裡坐一坐
後來,随着情況好轉
小店的生意也慢慢變好了
" 英雄的武漢,英雄的人民
一下子讓我們在外地的
武漢人、湖北人有了底氣 "
△為感謝全國馳援武漢,小店曾辦過熱幹面免費吃的活動。
回憶起當時的情景
小偉說,一進後廚就不出來
身上的汗濕了幹,幹了濕
汗堿能把黑衣服染白
常常深夜才吃上當天唯一一餐
推出了越來越多的菜品
燒烤、小龍蝦、牛三鮮鍋
" 當時滿心想着多給大家
帶一點武漢的味道 "
汪爹爹遭遇車禍
顧客中的醫生最先趕到醫院
三年來
小店挺過了一關又一關
正當小偉以為最難的時刻已經過去
一個月前
汪爹爹因交通事故意外離世
出事那天
小偉在顧客群裡發了句
" 怕婆婆兜不住 "
顧客們紛紛趕來
最先趕到醫院的是顧客中的醫生們
" 當時在搶救室門外
朝陽醫院的大夫會診結束了
我們這邊來的醫生再會診一遍 "
在這件事之前
小偉根本不知道他們的職業
父親去世後
小偉想,還是把店堅持開下去
老顧客陸續到店
有的見面就送上一個擁抱
還有的送來親手做的汪爹爹木雕
△顧客做的汪爹爹木雕
汪婆婆喃喃地說
" 很簡單的一句話
就怕我們店沒了
你要不把它弄好對不起顧客 "
門店租約快要到期
小偉準備過了春節
給小店換個地兒,也換個名兒
改成汪爹爹牛三鮮火鍋
一是永遠紀念爸爸
二是讓小店的菜品更加聚焦
小店門外的國貿商圈
人氣正在回歸
有人說,疫情後走出家門
發現熟悉的那家小店還在
會多一份安心
當被問到 " 現在還想搏?"
小偉堅定回答 " 還想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