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_ ⊙ )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衆号:地球知識局
NO.2510- 特别收費
文字:寒鲲
校稿:朝乾 / 編輯:苦果
寫在開頭
地球知識局開辟了一個新陣地——知識星球!
在這裏你将——
①收到一些我們因種種原因沒有寫成推送,但有趣有用的選題;
②跟經驗豐富的地理老師一起交流地理學習訣竅、答題技巧;
③在中學地理和曆史課本之外,做進一步拓展知識儲備;
④和我們的創始人、團隊、作者、來自不同行業的嘉賓直接交流知識、心得與人生經驗;
⑤擁有高質量的讨論環境,想認識更多有共同愛好的群友,
加入地球知識局的知識星球,長按下方二維碼,登錄并點擊" 立即加 99 星鑽 "即可付費加入,這裏支付的 "99 鑽 " 就是99 元。加入後下載知識星球 app,進入就可以看到我們的星球和内容啦
快來掃描二維碼,一起玩耍!
目前早鳥票價,訂閱一年隻需 99 元
————進入正文的分割線————
2023 年 8 月 2 日,吐魯番博物館公示了新疆吐魯番境内七處石窟寺及遺址的參觀報價,報價100-500 元 / 窟(處)/ 人不等,并配有專家講解的報價。公示期滿後,收費标準将于 2023 年 9 月 1 日起執行。
其中涉及的文物古迹包含雅爾湖千佛洞、吐峪溝千佛洞、伯西哈千佛洞、柏孜克裏克千佛洞等古代高昌地區代表性石窟群落的 19 個編号洞窟,以及雅爾湖古墓群、交河故城車師王陵等兩處遺址。
公示中的具體報價表▼
" 特窟 "," 特 " 在何處?
吐魯番博物館所公布的 "收費參觀石窟",爲了區别于買石窟群門票就能參觀的 " 普通洞窟 "(簡稱爲 " 普窟 "),在業内也被簡稱爲 " 特窟 "。
" 特窟 " 參觀模式之所以會出現,并非石窟寺所在景區單純追求更多經濟利益所緻,而是爲了平衡石窟本身的文物保護需要,研究需要,以及深度愛好者、專家學者參觀而采用的一種類似于 " 價格杠杆 " 的限流方式。
比如吐魯番的吐峪溝千佛洞
原有洞窟 94 個,現僅有 8 個洞窟尚殘存部分壁畫
" 特窟 " 參觀模式對石窟而言既是遊覽門檻也是保護措施
(圖:圖蟲創意)▼
說到 " 石窟 ",雖然名字中帶有一個 " 石 " 字,但其實過于堅硬的石頭并不适合開窟造像,類似雲岡石窟的砂岩、西北地區的木骨泥塑 / 石胎泥塑才是更爲常見的材質,即便像龍門石窟、大足石刻、飛來峰造像相對堅硬的石質,也面臨着風化、水蝕、裂隙的病害影響。
中國石窟寺分布
(參考:《中國石窟寺研究》)▼
不管是什麽材質的造像,都難逃 " 歲月的摧殘 "
總而言之,國内的石窟群落造像,越是西北,材質本身就越脆弱。甚至可以說,西北地區的 " 石窟 " 是名不副實的,更應該叫做 "泥窟",不論是塑像還是壁畫,本質上都是由拌草泥土、礦物質顔料、動植物膠以及脆弱的砂礫岩組成。
西北地區的石窟基本都開鑿于晚新生代砂礫岩中
由于這種礫岩較粗糙不宜雕刻
便用泥來塑像,用泥覆洞壁并在上面繪制壁畫
(新疆克孜爾石窟 圖:圖蟲創意)▼
然而,西北地區作爲佛教藝術傳入中原的陸路幹道,又是國内石窟數量最多、分布最密、質量最高、時代最全的一個區域,甚至一度取代古代印度成爲若幹世紀的佛教中心、副中心,那麽這些相對脆弱的石窟自然會成爲相關學科研究的重中之重。
中國四大石窟,西北地區就占倆
(天水麥積山石窟 圖:圖蟲創意)▼
随着近年文博旅行的熱度飙升,國内旅遊市場消費能力的升級,國内交通條件的大幅便利化,學術成果的公衆傳播,佛教藝術與絲綢之路的曆史影響,原本作爲學術研究對象的西北地區石窟群,也成爲國内各類研學旅行産品設計的重磅主題,逐漸成爲普通曆史文化愛好者憧憬的旅行目的地。
近幾年西北地區旅遊熱度攀升
莫高窟接待遊客人數也 " 飛天式 " 增長▼
二十年來近乎陡增的參觀客流,給西北地區的各大石窟群帶來極大挑戰。湧入過多人流,觀衆在參觀中所釋放的二氧化碳、水汽與鹽分,都會對泥土材質的壁畫、彩塑本身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這是美麗卻脆弱的藝術
下圖是因洞窟内鹽分過高而脫落的壁畫▼
再加上西北旅行的旺季一般是幹熱的夏季,例如敦煌莫高窟在 " 五一 " 到 " 十一 " 期間的接待人流就占到全年的80%左右。夏季人體血液循環更加快速,呼吸釋放的二氧化碳與體表排出的汗水(帶鹽水分)也遠超其他季節。
景區人多又幹熱的夏季
遊客難頂,石窟本身也不好受
(圖:壹圖網)▼
大量人流,即便分成二三十人一隊,擁擠在大多面積在 10 平方米左右的洞窟之中,一個小窟一天承載二三十批次,就會産生大量二氧化碳、鹽分、水汽。而洞窟内,爲了保證壁畫與彩塑的安全,無法設置排風系統,隻能通過窟門上的孔洞或條格自然排氣。面對大量人流,本質上是杯水車薪。
爲了防止風雨侵蝕、陽光暴曬
而逐漸加裝在各大西北石窟的窟門
所以遊客在敦煌莫高窟旺季參觀時,就會遇到一些著名洞窟,不論 " 普窟 "、" 特窟 ",即便公布在當年的開放名單裏,也很有可能因爲二氧化碳、水汽、鹽分超标預警而臨時關閉的情況。
臨時關閉也是無奈之舉
比起開放參觀,保護文物才是首位
(圖:敦煌研究院)▼
在門票包含的 " 普窟 " 之外,另行劃定 " 特窟 " 進行收費,本質上就是爲了避免一些窟内面積較小、壁畫内容經典且知名、壁畫彩塑狀态不算理想的洞窟,陷入大量人流湧入、引發文物病害加劇隐患的危險狀态。
" 特窟 " 的這個 " 特 " 字,既非 " 特權 ",也非 " 二道門票 ",而是 " 特别保護 " 之義。
有 " 特窟 " 的 " 石窟們 "
就以最早執行 " 特窟 " 參觀模式的敦煌莫高窟爲例," 特窟 " 基本上是窟内面積隻有區區 10-20 平方米的中小型洞窟,如 220 窟、217 窟、57 窟、45 窟。
57 窟南壁的觀世音菩薩壁畫
(圖:wiki)▼
而常年開放的 " 普窟 " 之中,類似第 96 窟(北大像)、第 16/17 窟(藏經洞)、第 148 窟(涅槃窟)、第 61 窟(五台山圖)、第 55 窟、第 428 窟均是面積較大、通風條件更好的 " 普窟 ",它們的藝術價值與學術價值,絕不低于任何一座 " 特窟 "。
第 148 窟中身長 14.4 米的涅槃像
誰看到會不覺得震撼呢
再如第 257 窟(九色鹿)、第 259 窟(禅定佛)、第 249 窟等早期著名洞窟,雖然面積小,但甬道全無、現存後室,通風條件好,也被常年列入 " 普窟 " 之中。
國人熟知的動畫片《九色鹿》
正改編自 257 窟的壁畫《鹿王本生》
由此可見," 特窟 " 與 " 普窟 " 之間并沒有藝術價值、學術價值上的巨大差距,設置 " 特窟 " 本質上還是一種與壁畫彩塑内容數字化展示、分時預約限流限時參觀、旺季門票較高、旺季 " 普窟 " 參觀數量少于淡季,目的一緻的文物保護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石窟寺首先是一處不可移動文物,尤其類似敦煌莫高窟還是世界文化遺産、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參觀時不僅僅需要比照旅遊系統制定的景區管理規定與服務标準,更需要首先參照博物館與文物庫房的管理規定與參觀要求。
比如莫高窟要求未經授權禁止在洞窟内拍照
(博物館展出的複制品,圖:壹圖網)▼
在敦煌莫高窟率先推行 " 特窟 " 模式之後,甘肅省境内的文殊山石窟、麥積山石窟、金塔寺石窟都在開放參觀時參照了 " 特窟 " 模式,甚至雲岡石窟、龍門石窟、大足石刻也漸次推出了各自的 " 特窟 " 參觀。
麥積山石窟對不同的特級保護洞窟有不同收費标準
(圖:麥積山石窟)▼
另外,用與壁畫雕塑相近的材料,體驗壁畫臨摹、泥胚制作、泥胚上色、顔料研磨、壁塑修繕、參觀修繕現場等更加豐富的文旅體驗産品也配合着 " 特窟 " 參觀,成爲各大石窟寺管理研究機構,豐富旅行體驗、活化知識傳播的官方研學課程。
羨慕專家在故宮修文物?
有機會可以到莫高學堂畫壁畫
(圖: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揚部)▼
可見," 特窟 " 還可以作爲一個支點,與 " 普窟 " 一道,支撐起一個全新且更加深度的參觀體驗。
" 特窟 " 費用的良性運用
剛剛公布 " 特窟 " 報價的吐魯番地區的石窟與遺址,與前述金塔寺石窟、文殊山石窟相似,都處于距離吐魯番市區有一定距離的大漠邊緣或深山峽谷之中,文保力量相對薄弱,一些相對珍貴的洞窟平時隻能采取" 一鎖了之 "的保護方式,長期處于 " 藏在深閨人未識 " 的狀态。
伯西哈千佛洞和柏孜克裏克千佛洞
都位于吐魯番市區東部的火焰山北麓
相距隻有 2 公裏,前者卻幾乎無人問津
(圖:Google map)▼
此次建立一套預約參觀 " 特窟 " 收費的管理體制,既可以覆蓋單次參觀帶來的人員成本與文物修繕經費,又可以爲真正需要入内一訪的深度愛好者與學界研究者提供便利,不至于出現到門口 " 吃閉門羹 " 的窘境。
同時,又免去了找關系、搞特權、協調時間帶來的各種麻煩與隐患,還能讓一些相對冷門的石窟寺獲得更加精準的觀衆,從而得到更好的科普與傳播。
冷門的石窟寺同樣也是寶藏
也需要被看見、被保護
(交河故城溝西雅爾湖石窟壁畫,圖:sxlib.org)▼
物價局核準的 " 特窟 " 費用 " 走公帳 ",而在執行 " 特窟 " 管理模式之前,爲了進窟參觀,難免會有傳統人情社會裏的 " 找關系 ",而 " 找關系 " 所支出的費用,自然難免流入 " 私囊 ",而非 " 公帳 "。
流入 " 公帳 " 的錢款,自然會比 " 私囊 " 更容易受到監督,并且用在文物保護、人員經費甚至景區建設上,從而促進相應文物保護單位在物質層面上得到逐漸優化,進而提升參觀者的參觀體驗。
伴着 " 敦煌熱 ",敦煌研究院這些年得到了快速發展
成爲了 " 有效保護與可持續旅遊管理 " 的一大典範
從長遠上看," 特窟 " 模式是在用市場經濟的手段,在有物價監督的前提下,明碼标價,促進文物保護單位經費周轉進入正向循環的一種經濟手段。
比起西北地區的各大熱門、冷門的石窟逐漸走上的 " 特窟 " 模式,北方某些古建築大省的國保級古建築或許也可以參照 " 石窟們 " 的開放模式。
執行 " 特建 " 參觀模式,配以精講
那些有文保困難的古建築狀況會不會好一些呢?
(圖:寒鲲)▼
與其僅僅依賴每個月三四百塊錢的補貼給當地的文保員,讓文保員陷入不是繼續苦哈哈地兩袖清風,就是成爲 " 借廟謀财、财入私囊 " 的 " 廟頭 ",倒不如經當地物價局調研核準,明碼标價。
用受到監督的門票收入,爲本就不寬裕的地方财政創造收入,也爲文保員提供更加豐厚的看管報酬,進而覆蓋相應文保安保設備的采購經費,提升鄉鎮古建築的文保水平。
考慮到這些北方古建築大省的古建築基本上都分布在鄉鎮村落,或許也可以與當地的鄉村振興結合在一起,系統性地開發當地的文旅生态?
一舉兩得,豈不美哉?
(圖:寒鲲)▼
不同于博物館裏的文物展陳,無論是石窟寺也好,還是古建築也罷,它們都是祖先遺留在中華大地上最爲立體、沉浸全息式的古代曆史文化藝術寶庫。
石窟寺與古建築内所包含的雕塑、壁畫、碑刻、題記、家具等等文物門類,都是遠超博物館的古人生活與信仰場所,人們能在裏面感受到千百年來曆代先民對那個空間的使用痕迹與思想映射,感受古人的 " 場域 " 與 " 氣息 "。
遊覽古人營造的空間
也是在傾聽過去的故事
" 特窟 " 收費的參觀模式,運用經濟手段調節洞窟人流,保護相對脆弱的洞窟文物,分攤一定程度的修繕成本,篩選做好準備的參觀人群,把一座 " 窟 " 更加精準地匹配給明确其藝術價值與學術價值的人群,并且提供一個參觀人次較少的參觀環境,無疑是一種值得推廣的參觀方式。
【快來聊天啦】
我局有文博考古微信群,歡迎感興趣的朋友們加入!
* 如果你是文博考古的從業者或愛好者,可以來【微信公衆号後台私信】,用一兩句話介紹下自己。運營小姐姐會根據情況拉你進群哦 ~
* 進群請務必自我介紹一下,直接回複 " 進群 "" 讀者群 " 之類的字樣不會有機器自動回複,隻會讓後台的小姐姐很生氣≥﹏≤
* 申請人多時請耐心排隊等候回複。隻要系統正常,工作人員就會逐一看到大家所有人的消息哦
* 本文内容爲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蟲創意
END
擴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