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 10 月 7 訊(記者 闫軍)期待已久的國慶假期開盤進入倒計時,節前見證 A 股多項指标曆史之後,延續大漲已經形成共識。節前的巨量資金從何而來?這波買入的力量多強大?
首先,9 月 24 日超預期政策以來,市場成交量節節攀升,并不斷刷新短中期紀錄。
Wind 數據統計顯示,9 月 24 至 30 日五個交易日,A 股市場合計成交額高達 7.37 萬億,其中,4 個交易日過萬億。9 月 25 日,滬深兩市成交額自 5 月 6 日以來收破 1 萬億;27 日,久違的連續三個交易日過萬億;到了 9 月 30 日,開盤 35 分鍾,兩市成交額破萬億,刷新史上最快萬億紀錄,當日收盤,兩市成交額突破 2.36 萬億,刷新 2015 年 5 月 28 日創下的曆史最高成交額。
其次,核心指數漲幅驚人。
不少指數用了 5 個交易日收回全年失地,創業闆 50 指數 5 天漲幅 43.91% 居首,科創 50 指數、深證成指分别大漲 35.66%、30.26%。中證 500 指數、中證 1000 指數、滬深 300 指數以及上證綜指均漲幅超 20%。
天量成交與巨幅上漲的背後,是強勁的做多力量。那麽問題來了,巨量資金從何而來?爲何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内形成強大合力?
力量一:ETF 資金 5 個交易日被暴買 1149 億
無疑,ETF 是投資者跑步入場最趁手的工具之一。有券商分支機構老總就感慨說,我們更是買買 ETF 就行啦!
在超預期政策出台 5 個交易日(9 月 24-30 日)以來,股票型 ETF 交投火爆,合計成交額達到 6431.74 億元,合計資金淨流入 1149.15 億元。不少 ETF、LOF 基金買入較多,在盤中出現較高溢價。
今年前三季度 ETF 資金變動情況出爐,年内股票型 ETF 資金淨流入合計高達 8775.62 億元。境内 ETF 最新規模 3.02 萬億,首次突破三萬億大關,較年初增長 47%。
其中,A 股最大的 ETF 華泰柏瑞滬深 300ETF 最新規模已經達到 3975.45 億。業内預測,不出意外,節後開盤首日即可順利突破 4000 億。
華泰柏瑞滬深 300ETF 規模增長就是一部國内投資者對 ETF 的認知史。這隻 ETF 成立于 2012 年 5 月 4 日,是國内首隻跨市場 ETF,該 ETF 在 2023 年 8 月 7 日成爲市場首隻超過 1000 億的股票 ETF,從 2012 年成立到 1000 億元規模,用了 11 年時間;今年 3 月 12 日,用了 7 個月從千億突破到 2000 億;從 2000 億到 3000 億,隻花了 5 個月;而在 9 月 24 日規模突破 3000 億後,僅用了 2 個交易日就沖向 3500 億大關,或在 6 個交易日内達到 4000 億規模的新高。
有基金公司人士評價,近年來,憑借透明、靈活、費率低等特質,ETF 投資已經逐漸深入人心,結合這次行情,指數漲幅明顯,投資者借指數入市的特點也更加鮮明,可以預測 ETF 真正迎來了繁榮時代。
除了個人投資者,包括保險資金、私募也在買入 ETF。以二季報數據來看,今年上半年共有 225 隻私募證券基金出現在 200 隻 ETF 前十大持有人名單中,合計持有 ETF 份額達 39.4 億份,同比增加了 1 倍之多。
力量二:中長資金入市,低配的内資機構空頭回補
中長期資金入市也是市場增量資金的重要來源。
金融監管總局相關負責人 9 月 27 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目前保險資金投資股票和股票型基金超過 3.3 萬億元。财聯社記者查閱中國保險資管協會披露的《中國保險資産管理業發展報告(2024)》數據獲悉,截至 2023 年底,保險資金直接投資股票、公募基金(股票及混合型)的合計規模爲 2.69 萬億。以此粗略估算,今年以來,險資投向股票、股票型基金規模增幅或達到 22.68%,年内增加 6000 億元。
不過,多方數據顯示,在此輪牛市之前,國内機構對權益資産的配置比重仍處在曆史較低水平。興證策略券商研報顯示,險資方面,截至 2024 年 8 月末,保險資金運用餘額爲 31.8 萬億元,其中投資股票和股票型基金 3.3 萬億元,占比僅 10.4%。
私募方面,根據華潤信托的測算,截至 2024 年 8 月末,股票私募倉位爲 48.45%,同樣處于曆史低位。而公募方面,盡管倉位由于監管要求并不算低,但近年來規模增長顯著放緩。後續随着市場修複,基金發行也有望回暖。
這意味着未來,随時市場上漲,後續規模增長、倉位擡升有望帶動增量入市。
力量三:外資重新回到中國資産
中信證券、興證策略等多家券商跟蹤顯示,外資正在迅速回流。顯著增配港股是市場趨勢之一,數據顯示,外資在港股上,9 月 16 日以來的短短半月間累計流入 606 億港元。
近一周以來外資加速建倉中國資産,摩根大通的交易席位累計掃貨超 80 億港元。招商銀行、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比亞迪 H、紫金礦業、海螺水泥這些外資審美的個股均在掃貨之列。
近期外資已經從空頭回補轉向積極做多,已成爲推動港股大漲的主要力量。對于 A 股,近年來外資流入顯著放緩甚至出現流出,遠少于 2018-2021 年均 3000 以上的規模。外資對于 A 股的配置倉位也降至曆史低位。而近期,已看到外資長買和空頭回補資金的共振。中長期,外資倉位的回補将驅動資金持續回流中國。
外資風向轉變早有迹象。
橋水在 6 月底發布的觀點中表示,在當前經濟形勢下,中國風險資産比其他主要經濟體更具吸引力。綜合來看,中國很可能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内維持政策寬松。如果經濟增長明顯放緩,政策制定者擁有足夠空間加大刺激力度。這大概率将使風險資産相對于現金取得正回報。
因此,橋水二季度末美股持倉對外披露。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橋水的美股持倉總市值爲 192 億美元,環比減少 6 億美元。
值得回顧的是,8 月 29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财辦主任何立峰在京會見橋水基金創始人達利歐。當時,達利歐表示,長期看好中國發展前景,對中國未來充滿信心。
力量四:銀行理财、債基的錢流向權益市場
股債跷跷闆效應之下,資金在配置的結構上發生了分化。
近期機構在債基上的贖回明顯增加,一方面是獲利了解,另一方面,有市場觀點認爲,在超預期的寬松政策之下,機構投資者對股債市場的判斷發生變化,不排除側重在權益市場上加大布局。
工銀銀證轉賬的數據更能直觀感受到普通投資者從銀行理财向股市資金搬家的迹象。
數據顯示,9 月 24-9 月 30 日期間,工行銀證轉賬指數分别爲 2.15、1.40、4.40、7.04、16.71,其中個人投資者分别爲 1.19、1.87、1.08、5.20、16.92。個人投資者增幅明顯,而且風格也更趨于激進。
未來還有哪些增量資金?
整個國慶假期,股市已經成爲街談巷議的話題,尤其是港股開市 4 日,大漲 3 天,也讓 A 股投資者迫不及待等待開市。
券商忙了整個假期,不少券商在 6 日開始,财富、經紀條線,包括券商召開開市前動員大會,全面開工。開工的主要任務隻有一個:開戶。财聯社不完全統計顯示,目前已經辦理開戶戶數或已高達數百萬,另有更多投資者排隊等待開戶審核與驗證。中國結算已提前開放統一賬戶平台和身份信息核查系統等渠道權限,便于券商等提前準備。不過國慶節期間新申請證券賬戶仍要等 10 月 8 日才能完成,10 月 9 日才可正常進行交易。
除了外資、機構資金,接下來還有哪些增量資金值得期待?
首先,明日開始,市場将迎來 9 月 30 日之前開戶的新投資者。業内指出,此次新開戶中,線上開戶優勢顯著,或主要由于當前互聯網用戶群體普遍年輕化,90 後和 00 後是近期開戶的主體,新開戶中近七成是 90 後和 00。
爲了提升交易效率,上交所發布《關于延長接受指定交易申報指令時間的通知》,自 10 月 8 日起,接受指定交易申報指令時間由每個交易日的 9:15 至 9:25、9:30 至 11:30、13:00 至 15:00 調整爲每個交易日的 9:15 至 11:30、13:00 至 15:00。
已有券商通知客戶,爲滿足節後客戶銀證轉賬需求,已經聯系相關銀行提前開放銀證業務時間,該券商提到的有三方存管業務的銀行,包括中行、農行、交行、招行、中信、浦發、民生、光大、甯波銀行等确定從 8:30 分提前開放至 8:05 分開始,也有的券商與銀行協商,直接提前到 7:30。與此同時,有券商今天提早夜市委托時間,從原 20:00 提前至 16:30。
其次,8000 億大禮包打響第一槍。央行在 9 月 24 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宣布,創設 5000 億元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提升機構的資金獲取能力和股票增持能力;創設 3000 億元股票回購增持專項再貸款,引導銀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東提供貸款,支持回購和增持股票。
随後,有多地監管組織上市公司召開座談會等,摸底創設股票回購增持專項再貸款事宜。節前,不少上市公司表示,監管已經發來要求填申請貸款用來回購額度的表格
10 月 6 日,佰仁醫療公告稱,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金磊拟使用專項貸款資金,增持 10 萬至 213 萬股,首單股票回購增持專項再貸款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