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鍾賣 6 輛、日賺 1.13 億、毛利率超特斯拉……
日前,比亞迪發布了其第三季度财報,數據顯示,比亞迪第三季度營收 1621.51 億元,同比增長 38.49%;歸母淨利潤達到 104.13 億元,同比增長 82.16%。
也就是說,三季度比亞迪平均每天淨收入 1.13 億元,其不俗的賺錢能力也引發了行業熱議。
而在随後,比亞迪又趁着熱度公布了其全新中型 SUV ——宋 L 的預售信息。根據廠家公布内容來看,比亞迪宋 L 将推出 5 款車型,預售價 22-28 萬元,預計将在今年四季度完成上市。
對于比亞迪自身來說,其三季度财報數據無疑是頗具看點的,今年的累計淨利潤也已超過 2022 全年的表現。而在這個當口選擇開啓預售的宋 L,自然也在比亞迪車型系列中有着相當的 " 地位 "。
看到比亞迪宋 L 公布的預售價,很多人的第一感覺是 " 貴了 "。此前,不少業内人士對其售價的預測是在 18 萬元左右,而這次 22-28 萬元的預售價,卻明顯出乎了很多人的預料。
不過,也有一直關注比亞迪宋 L 的準用戶告訴钛媒體 App," 這個價格也在預料之中,畢竟比亞迪宋 L 也肩負着宋系列往上突破的重任,不可能太便宜。"
其實,真要說起來這些年比亞迪很少給人這種 " 貴了 " 的印象。雖然名字裏都有宋這個字,但宋 L 的定價與宋 PLUS 的 16.98-20.98 萬價格差還是很明顯的。
本次預售的宋 L 定位獵裝 SUV,歸屬于王朝網中宋家族系列,也是宋系列的第四款車型。在王朝網中,宋家族是比亞迪受衆面最廣的産品,包括宋 Pro、宋 PLUS 以及宋 MAX 等,也因爲車型種類豐富、性價比高等優勢,一直是比亞迪的當家車系。
在人們的設想中,随着比亞迪宋 L 的預售,國内新能源 SUV 市場或将迎來新一輪的性價比大戰。然而這次,比亞迪顯然不想将這一細分領域的競争擴大,反而更願意靠着此前積累的高銷量與高品牌溢價,通過這款車進行品牌高端化 " 提現 "。
盡管名字比較普通,甚至有人會以爲是宋 PLUS 的再次加長版。但其 " 獵裝 SUV" 的車型定位,在比亞迪的産品線之中本就有些特立獨行,再加上略微上探的定價策略,因此給人一種不太 "比亞迪" 的錯位感。
當然,爲了支撐這款宋 L 的 " 特殊性 ",比亞迪也下放了旗下騰勢等高端品牌的部分技術。
根據官方介紹,宋 L 在核心技術上采用了比亞迪時下熱門的 e3.0 平台、CTB 電池車身一體化以及雲辇 -C 智能阻尼車身控制系統,分别對應車輛的行駛動能、安全性以及舒适性,以及智能化方面,搭載了 DiLink 智能座艙以及 DiPilot 智能輔助駕駛系統。
此外,作爲一款定位獵裝 SUV 的車型,比亞迪宋 L 自然也有一些亮眼配置,前窄後寬混合胎、無框車門、自适應電動尾翼在外觀加分的同時能對降低能耗,提升行駛穩定性有所幫助。
綜合來看,比亞迪在純電 SUV 車型的設計上往往較爲傳統,或多或少與時下流行的運動型審美脫離。而本次推出的宋 L 則采用了運動化的溜背造型,搭配電動尾翼等運動元素是這台車最大的特色,也是其區隔于比亞迪傳統造車理念的地方。
從市場前景來看,首先對内而言,定位獵裝 SUV 的宋 L 與騰勢 N7 的外觀風格較爲相近,各項技術也有共通之處,包括相同型号的電機等。但事實上,王朝網與騰勢品牌定位有一定差距,售價 30.18-37.98 萬的騰勢 N7 與宋 L 保留了足夠的 " 安全空間 "。
對外而言,國内的 20-30 萬純電 SUV 市場,自然繞不過特斯拉Model Y,其綜合實力确實足夠全面,在多輪的價格調整後,性價比也一直在提升。很多消費者甚至已經在等明年将要推出的新款 Model Y 了。
而這半年來,從小鵬 G6 到智己 LS6,這個價位的 " 新玩家 " 也不在少數。最先交出成績的是小鵬 G6,上市後的 4 個月,小鵬 G6 銷量連續上漲,9 月最新交付量達 8132 輛。而另一個對手,智己 LS6 也拿出了行業低價,甚至智己汽車聯席 CEO 劉濤坦言其定價會承受毛利損失。
具體到産品點來看,除了後續有可能推出的 DM-i 版本,帶來的 " 技術補強 " 外(官方并未明确公布),宋 L 的 " 獵裝元素 " 也爲其加分不少。以電動尾翼爲例,後續通過 OTA 可以加入更多角度調節,最終風阻系數可達 0.255Cd。作爲對比,智己 LS7 風阻系數爲 0.268Cd。當然除了提升續航裏程,電動尾翼最重要的還是帥。
從另一方面來說,智能駕駛依然是比亞迪的 " 短闆 "。作爲對比,售價 21.49 萬元的入門版智己 LS6,就已經搭載激光雷達、OrinX 芯片;而售價 22.99 萬元的小鵬 G6,更是搭載雙激光雷達、雙 OrinX 芯片。
而這次預售 22 萬起的宋 L,官方卻明确表示暫時不會推出帶有激光雷達的版本。雖然這些年駕駛輔助功能大熱,但比亞迪一直在堅持自己的節奏,出于成本考量也好,基于用戶使用需求也罷,并沒有 " 激進 " 跟随市場大勢。總之,宋 L 在一衆對手的智能化攻勢下并不占優勢。
整體看下來,比亞迪宋 L 最大的優勢是在顔值上,以及比亞迪的技術與品牌賦能,各方面的配置亮點也不缺,綜合實力可堪一戰。但如果在最後上市的價格上有所放寬,或許會更有 " 掀桌子 " 的資本。
" 日均一個小目标 " 的比亞迪,正在将規模化效應與單車降本推行到極緻。但同時,比亞迪品牌層面的向上突破仍面臨着重重阻力。根據比亞迪今年第三季度财務數據,以漢、唐、騰勢爲代表的 20 萬元以上中高端車型三季度占比僅 22%,環比下降了 3.2 個百分點。
近年來,比亞迪陸續推出了騰勢、方程豹、仰望等子品牌,力求補充其在高端市場的空白,但在方程豹豹 5 與仰望 U8 交付之前,隻有騰勢 D9 能承擔一部分的銷量重任。目前,比亞迪的純電産品,仍以海鷗和海豚兩款小型車爲主,定價都在 15 萬元以下。
而在這個時候,宋系列作爲比亞迪的當家車系,想要在中高端市場搶占更多份額的 " 意願 " 也随之強烈了起來。
因此,一向穩重的宋家族裏面,出現這樣一個主打潮酷的 " 異數 ",用戶又能否接受這種設定?比亞迪想宋 L 能否跑出黑馬?如今看來,仍需最後在具體定價層面的支持。
(本文首發钛媒體 App,作者|常笑,編輯|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