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O】此前不久,有國外媒體透露消息稱,蘋果汽車有望在 2026 年正式發布,而且蘋果并沒有與任何汽車生産商進行合作,自己将建造獨立完善的生産線,售價定在 9 萬美元(約合人民币 60.9 萬元左右)。
然而,據最新的爆料,蘋果汽車的發布日期可能被推遲到 2028 年或更晚,并且自動駕駛技術等級也從原先計劃的 L4 級降爲 L2+ 級。
蘋果汽車延後至 2028 年推出,這是爲何?
知名蘋果爆料人馬克 · 古爾曼(Mark Gurman)發文表示,蘋果公司将推遲自研汽車上市時間,同時還會降低自動駕駛技術的目标。古爾曼寫道,知情人士透露,雖然蘋果内部曾設想過制造一款真正的無人駕駛汽車,但現在正在開發的電動汽車功能 " 比較有限 "。另外目标發布日期也在延後,公司希望最早在 2028 年推出這輛汽車,比分析師的預期晚了兩年。
知情人士稱,蘋果發現無法在可預見的未來完成全自動駕駛汽車後,轉而開發自動化程度較低的駕駛輔助功能,向特斯拉現有的水平看齊。他們說,潛在的蘋果汽車将使用 L2+ 技術,而非原計劃的 L4 以及更早定下的 L5 技術。
新戰略是在蘋果董事會與項目負責人 Kevin Lynch 和首席執行官蒂姆 · 庫克一系列會議後通過的,知情人士還補充稱,内部已經将這一轉變視爲蘋果汽車的關鍵分水嶺,要麽最終完成交付,要麽就将項目完全取消。但即使制定了新計劃,蘋果的一些高管仍懷疑汽車是否能夠提供類似于 iPhone 那樣的利潤率。
就目前來看,蘋果造車在内部,屬于 " 吃力不讨好 " 類型。不過,古爾曼表示,蘋果仍會按照新計劃推進,接下來會對硬件部門和自動駕駛團隊進行一輪新的人員調整。
出現這種情況并不意外,早在去年 9 月,知名的分析師郭明錤就表示,"Apple Car 的開發目前似乎已經失去了所有的可見性。如果蘋果不采取收購作爲最佳策略進入汽車市場,我懷疑蘋果汽車能否在未來幾年内大規模生産。"
坎坷的造車之路
2014 年,在喬布斯去世 3 年之後,蘋果發布了聞名科技圈的 " 泰坦計劃 ",目标是從零開始打造一款颠覆行業的汽車産品。該項目緻力于整車制造,由初代 iPod 團隊領導史蒂夫 · 紮德斯基擔任負責人。 值得一提的是,也就是在這一年,蘋果發布了進軍汽車行業以後的首個産品—— CarPlay
爲了達成目标,庫克授權紮德斯基建立起 1000 人的汽車團隊,并動用了龐大的資源。在短短半年時間内,就将福特、特斯拉、奔馳等多家車企的工程師集結在泰坦計劃的造車團隊中。有意思的是,外媒曾報道稱,整個研發團隊已經聚集了上千人,光是從特斯拉就挖走了超過 300 人,讓特斯拉 CEO 馬斯克頗爲不爽,将蘋果戲稱爲 " 特斯拉墳墓 "。
斯坦福大學機械工程教授克裏斯 · 格德斯(Chris Gerdes)對此次事件評價說:" 在(舊金山)灣區有個笑話,如果你認識的哪位汽車相關的高管突然離職,而且還不更新領英狀态,那他多半是去了蘋果(參與造車)。"
或許就是由于招兵買馬的規模過大," 泰坦計劃 " 迅速成爲了業内的公開秘密。在團隊剛剛完成組建後,内部出現了嚴重的分歧。蘋果的高管們在整車制造與底層技術開發、完全自動駕駛與半自動駕駛等關鍵問題上産生了激烈的争論,這無疑對蘋果汽車的研發進程造成了不小的阻礙。
因爲高層的戰略意見不和,泰坦計劃被迫擱置。2016 年,整車制造的支持者、原泰坦計劃負責人史蒂夫 · 紮德斯基宣布從蘋果離職。 同年,蘋果從整車開發轉爲研究自動駕駛解決方法,項目裁員百人。自此蘋果造車局面動蕩,不斷高薪挖角卻又難以留住他們,項目裁員也成爲常态。
随後兩年,蘋果不斷從各大公司聘請人才加入泰坦造車項目。如谷歌負責機器學習和 AI 戰略任務的 John Giannandrea、曾在保時捷原賽車項目負責人 Alexander Hitzinger、原 Waymo 高級工程師 Jamie Waydo、特斯拉高級設計師 Andrew Kim 等。但蘋果汽車團隊的高管變動始終未停止,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據不完全統計,2018 年至 2020 年,蘋果造車項目至少超過 10 名高管出走。
而在 2021 年至 2023 年區間,據外媒報道,蘋果先後與多家車企提出合作生産 " 蘋果汽車 " 的願望,一時間成了科技界和汽車界的頭條新聞。下場造車的消息雖然不絕于耳,但很快全部煙消雲散,不是合作失敗,就是沒了下文。
三年之後又三年,三年之後還三年,蘋果仿佛再說十年時間也不夠。長期不斷的人事動蕩,讓蘋果的造車之路充滿疑雲。
蘋果還能成功嗎?
目前來看,蘋果在造車領域仍然面臨着諸多挑戰和不确定性。蘋果在造車項目上的人事變動頻繁,高層管理人員更替不斷,這給項目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雖然蘋果在消費電子領域擁有非常強大的實力和品牌影響力,但是在汽車領域,其面臨的挑戰和競争格局與手機、電腦等消費電子産品截然不同。
首先,汽車行業的門檻非常高,需要具備強大的研發、生産、銷售和售後服務能力。蘋果在此之前并沒有任何汽車相關的業務,所以需要從頭開始建立整個業務體系,難度非常大。其次,汽車行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非常高,蘋果需要确保其汽車産品在安全性能、品質和可靠性等方面達到非常高的标準,這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發資源和時間。
此外,蘋果的競争對手也非常強大。特斯拉已經在電動汽車領域建立了領先地位,而傳統汽車廠商也在不斷推進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銷售。蘋果想要在這個競争激烈的市場中找準自己的定位,并推出具有競争力的産品,是一件很難的事。
就拿自動駕駛來說,自動駕駛功能需要大量的數據來訓練模型,也就是說需要通過大量的車輛來收集數據。以特斯拉爲例,随着 Model 3 和 Model Y 的持續熱銷,特斯拉即可獲得海量的車主駕駛數據來訓練其視覺神經網絡,最終不斷完善算法、覆蓋更多的場景,使自動駕駛方案最終獲得成功成爲可能。
換句話說,隻有車企不斷賣出更多的車輛,才能獲得更多的數據,才能形成更好自動駕駛算法。所以,如果蘋果要等到 2028 年才能推出第一款汽車,那沒有海量數據支撐的蘋果汽車在智能駕駛能力方面勢必不會太出色。屆時,特斯拉、蔚小理的智能駕駛水平必然在現有的基礎上有大幅的提升,蘋果汽車或在以上競争對手面前毫不占優。
寫在最後
目前,蘋果在造車領域面臨着諸多挑戰和不确定性,但其在科技領域的實力和經驗、對技術的追求和強大的品牌影響力等優勢爲其提供了成功的機會。未來,蘋果能否成功造車還需要時間來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