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腳本變得如此複雜,獲得好的愛情的難度越來越大,那愛情本身依然值得追求嗎?
尋找 " 異性搭子 ",讨伐 " 戀愛腦 ",保護 " 純愛戰士 ",拔出 " 上岸第一劍 "…… 年輕人對于愛情的焦慮與冷淡同時存在,這是一個愛情越來越難的時代。
我們和複旦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沈奕斐聊了聊當下的情感關系。當情感被貼上各種标簽,戀愛腳本變得越來越複雜,我們還要追求愛情嗎?
01 親密關系的轉型
新周刊:你最近在做什麽研究?過去的一年你觀察到哪些新的情感趨勢?
沈奕斐:我最近做了兩個方面的研究,一個是追星研究,另一個是單親研究。追星跟親密關系是緊密相關的,它的背後是一種親密關系的轉型。
在過去,我們對于親密關系的想象是一個具象的人。早期,我們的戀愛是從感性到理性,你見到一個真實的人,他長得怎麽樣、坐在他身邊舒不舒服、喜不喜歡他身上的味道,然後再去做思想上、文本上的交流。
(圖 /unsplash)
但在今天的互聯網時代,愛情常常是你知道了一個人,可能連面都沒有見,隻是在網絡上看到一張圖片。你們聊天,你感知到他的人設,和他先進行文本交流,也就是在微信或其他社交軟件上用文字交流。文本交流是一種偏理性的交流,等到你們在線下接觸了,才從理性變成感性。所以,今天的愛情比較難,就在于這個過程被颠倒了。感性很難控制,感性會讓你的包容性更強,當你喜歡他,你會更容忍他和你觀念上的一些不同。但如果先是理性交流,那麽觀念上的不同馬上就會成爲分手的理由,因爲包容性還沒産生。
這或許是當下一個新的趨勢和現象,就是在未來,親密關系很可能會慢慢真的脫離具象的人,我們可以跟一個虛拟的人談真實的感情。它并不難,因爲我們本身就已經在親密關系上做出這種改變。
新周刊:這也有點像現在正在出現的 " 紙性戀 "?年輕人會去認真愛遊戲裏、動漫裏的人。你認爲這種和虛拟對象産生的情感,能幫助人們通向幸福嗎?
(圖 /《不是機器人啊》)
沈奕斐:其實邏輯是一樣的,你先接觸的是一個文本,意味着你愛的是一個人設。我的觀點是,它不能夠替代現實的愛,但它的确會增加一種新的快樂方式。
我自己也在做幸福研究,每個時代的人都有自己的幸福,但有些并不能夠延續到下個時代。
就像以前貧窮的時候,人們過年吃到好東西,就會覺得特别幸福,但現在你可能會擔心變胖;以前過節大家能夠聚在一起,是件特别幸福的事情,但現在很多人都要 " 斷親 " 了,過節很煩,你不想面對這些人,也感覺不到幸福。但我們也會增加新的幸福,比如說追星的、追紙片人的快樂,以前我們會覺得很傻,但現在大家會覺得快樂。你喜歡也好,不喜歡也好,從社會學的角度我們不做判斷,隻告訴大家有這樣一個趨勢。
2023 年 11 月 22 日,成都。在街頭拍照的情侶。(圖 / 阿燦)
新周刊:你怎麽看待如今年輕人圍繞 " 上岸 " 的一些情感現象?比如 " 考研異性搭子 " ——僅在 " 努力上岸 " 期間相互陪伴,不向對方承諾之後的情感走向;或是之前引起過争論的 " 上岸第一劍,先斬意中人 "。年輕人的戀愛觀正在變得更功利化嗎?
沈奕斐:我們出現 " 搭子 ",我覺得一個原因是,當代的社交真的充斥了你生活的每一個時刻,導緻社交的壓力很大,所以很多人希望關系能減少一點、簡單一點。另一個原因是,很多現實中的關系是沒有邊界的,你可能對一個人有很多的期待,就會帶來失望。搭子的好處是邊界非常清楚,我們是 " 吃飯搭子 ",就隻在吃飯的時候交流,其他時間就沒有回應你的義務了。從這個角度來說,我覺得 " 考研搭子 " 也是這樣,努力 " 上岸 " 期間互相陪伴,考研以後另當别論,把這個關系定義得更清楚。
但如果你們已經在談戀愛了," 上岸後斬意中人 " 看上去的确是一個功利性的表現,但它的背後其實有其他因素。比如有些人 " 上岸 " 後和伴侶異地了,我考上的編制很難放棄,你願不願意到這個城市來?如果對方不願意,可能就會分手。所以反過來說,在過去工作機會很多的時代,我們對愛情的調整空間也是很大的,換個地方工作也很好,那我就可以跟着愛人走。而在今天,放棄編制跟着别人走,代價好像變得大了。
親密關系裏的砝碼是随着社會環境變化的,以前的人看瓊瑤小說,男主角都是長得帥但很窮的,因爲在當時隻要努力,兩個人就能生活和定居。但現在你去找一個貧窮的對象,家裏人可能就不會同意,因爲金錢的砝碼重量變大了。
所以我覺得這不是功利與否的問題,而是我們在衡量這些天平砝碼的時候,發現它們的重量發生了變化。包括編制,過去體制内的工作和體制外的工作 " 重量 " 差不多,但是現在,一份穩定的體制内工作的砝碼是非常重的,人們已經很難爲了愛情去放棄這樣一份工作。
02 " 關系 " 會損害你的 " 自我 " 嗎?
新周刊:那離婚研究呢?你提到過,研究數據發現 " 離婚的人比在婚姻内的人生活滿意度低 ",背後的原因是什麽?
沈奕斐:是的,但這句話有一個前提,我們比較的不是同一個人在婚姻内和離婚後的感受,而是總體上來說處在婚姻内的人,是比離婚狀态下的人更有幸福的感受。其實我們在學術上大部分的研究都發現,在婚姻裏的人,健康程度也更好。
(圖 /《À Table!~ 跟着古代食譜學做菜》)
社會上的一種輿論讓人感覺離婚很幸福,但它一定要有一個比較的前提,得出的結論也并不應該是 " 不結婚了 "。當然,我們還在做更進一步的細化的分析,比如離婚的人相對來講年紀更大,在婚姻内的人可能年紀更輕,所以我們隻是看到相關性,不是因果關系。不過這能提醒我們,其實我們以爲的東西,跟真實情況是有差異的。
新周刊:但是現在的輿論似乎會更強調自由、自我,鼓勵大家 " 做自己 "。所以做自己并不一定能通向幸福?
沈奕斐:社會學會做很多關于 " 自我 " 的研究,首先要把一個概念操作化。當我們談論 " 自我 " 的時候,指的究竟是什麽呢?
比如你覺得離婚就更 " 自我 " 了,因爲婚姻内要考慮伴侶的需求,但工作時你也要考慮領導的要求,交朋友也要考慮朋友的需求,人不是一個獨居動物,你不管怎麽樣都要考慮的。而好的婚姻是,對方也在考慮你的需求,我們是互相支持的。
我們談 " 自我 " 的時候總會特别抽象,社會學的研究,其實就是在反思抽象的話語體系對人的影響。比如我們在相親網站上不得不形容自己,我們會用抽象詞語說 " 外向 "" 性格活潑 ",但其實這些詞不能完全形容你,你會發現它們總是失真的。
(圖 /unsplash)
人們現在很容易将一些抽象的詞語變成自己的追求。今天,我們的輿論會覺得婚姻有很多問題,很流行說 " 不婚不育保平安 "。但如果沒有家庭的支持,這句話成立的前提是不結婚要比結婚會讓人的事業發展得更好、錢掙得更多,否則不婚不育是最 " 不保平安 " 的。因爲在目前的制度下,你的社會支持體系依然是保證 " 平安 " 的重要基礎,而家庭是社會支持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環節。
03 愛情變得更難了 , 但它依然值得追求
新周刊:當下的年輕人正在對愛情喪失信心嗎?
沈奕斐:愛情的确變得更難了。
以前的愛情本質上是一種沖動——我看到你,就覺得我好喜歡你,不管你的背景、條件,我都要跟你在一起,像一種 " 一見鍾情 "。而近些年來,我們對于性反而越來越保守,我們不太喜歡别人因爲我的外表、身體來愛我,覺得特别膚淺。
(圖 /unsplash)
很多人好像對身體的喜歡特别警覺,連 " 性緣腦 " 這種概念都出來了,但愛情首先就是生理性喜歡,不然喜歡是什麽呢?跟一個人聊天聊得很好?你和朋友也可以聊天啊。
這就是我在 " 社會學愛情思維課 " 裏講的,很多人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他們希望愛情是沒有功利的,是天然的互相吸引;但另一方面,他們又認爲這樣的愛很淺,希望你要看到我的靈魂,但靈魂不是短時間能看到的。
所以有時候不是對愛情失去信心,而是因爲今天我們的社會愛情腳本太矛盾了,你是雙标的,所以你找不到合适的,然後你就失去信心了,覺得它太難了。
新周刊:" 性緣腦 " 也是近期出現的新的情感标簽,爲什麽标簽化的愛情描述很容易引起人們的共鳴?類似的還有戀愛裏的狀态會被叫做 " 戀愛腦 ",分手後立刻有了新對象就會被批判爲 " 無縫 "…… 這些标簽會影響年輕人的戀愛觀嗎?
沈奕斐:批評 " 無縫 " 也是一種愛情腳本的矛盾。戀愛和婚姻不一樣,不就是戀愛過程中我們其實并沒有下定決心一輩子走下去,所以需要戀愛的時間去考察嗎?我在戀愛裏面發現我愛的原來不是你,我愛上了别人,但是,我沒有 " 腳踩兩隻船 ",而是先和你分手,再去追求新的愛情,這在過去是可以被接受的。
(圖 /unsplash)
如果戀愛的時候就簽訂了不能愛上别人的契約,那這種契約其實就是婚姻在今天的意義。當然,即使是婚姻也無法阻擋一個人愛上他人,但是婚姻至少是一個公開的承諾,并告知身邊的人。很多人一方面痛恨婚姻,覺得它捆綁了個體發展,但另一方面又把戀愛變成跟婚姻一樣不可調整的東西,最後就痛苦得要死,覺得自己被騙了,真沒必要。而且有時候一個人分手不見得一定是壞事,你扔掉一個 " 垃圾 " 也挺好的呀,他讓你成長了。
标簽的問題是容易簡單化,會看不到具象的人。比如我們在跟具象的人談戀愛的時候,就是有一個階段會時時刻刻想着這個人,這很正常,就像你追星、嗑 CP 也有前三個月是很 " 上頭 " 的。但一旦貼标簽,你就會覺得,不行了,我 " 戀愛腦 " 了;或者你看到一個人,晚上做了春夢,你就想,完了,我 " 性緣腦 " 了。
我專門做過 " 戀愛腦 " 和 " 性緣腦 " 的視頻,其背後的問題其實更爲複雜。而标簽化會讓人的思想變得非常簡單粗暴,看不到具象的人了,所有人在他眼裏都變成工具人了,這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
新周刊:既然愛情腳本變得如此複雜,獲得好的愛情的難度越來越大,那愛情本身依然值得追求嗎?
沈奕斐:我自己覺得,愛情有很多功能的确是可以被其他事情所替代的。比如自我獨特性的獲得、和他人的聯結、性欲望的升華 …… 實現它們有很多替代方案,但你會發現,這些替代方案并不比愛情的難度小。
比如你工作很出色,也會感受到自我獨特。但年輕的時候你對工作有很多希望,人到中年可能發現自己混得不行了,這時候如果有一個人愛你,你在他眼裏依然是獨特的。又如朋友也能讓你達成和别人的聯結,但你到了 30 多歲,會發現想找一個人陪你去看電影越來越難;40 歲的時候,可能會出現關于生命意義的恐慌;還有你想擁有安全的、愉悅的性 …… 愛情或許不是這一切最好的解決方案,但它是一個最簡單的解決方案。
(圖 /《黃昏時分牽着手》)
我覺得愛情本身的意義,并不在于找到一個對的人,而是我們找到一個人,我們能攜手共進。在這個過程中你會成長得越來越快,你會學會怎麽跟人建立深度的聯結、怎麽去協商、怎麽欣賞差異、怎麽既有邊界又有 " 我們 "。
愛情的本質是能讓你自我成長,這些能力對于職業發展、對于其他關系都是有用的。今天的愛情是 " 勇敢者的遊戲 ",但我一直鼓勵大家去擁抱不确定性,因爲如果你想要确定的生活,那麽你的世界就會變得很小,那并不是我們生活的本質。我希望大家可以打開想象力,去進入這個 " 勇敢者的遊戲 ",當然,這背後也要守住你的底線,既保護好自己,又勇敢地追求愛情。愛情的本質真的是很美好的,在一個不确定的時代,找到一個在一段時間内确定的關系,找到一個志同道合、攜手共進的人,是非常幸運和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