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視覺中國
特約作者 | 李方 編輯 | 陳弗也
出品 | 棱鏡 · 騰訊小滿工作室
歡迎下載騰訊新聞 APP,閱讀更多優質資訊
輝瑞最近有點破罐子破摔了。10 月 19 日,輝瑞宣布抗新冠病毒藥物 Paxlovid 将轉爲自費藥,爲期五天的療程定價 1390 美元,此前,他們向美國政府收取的價格是 529 美元。
或許好多人都快忘記 Paxlovid 了。一年前,這款 " 抗新冠神藥 " 還是奇貨可居,藥販子将其炒到每盒 15000 元以上,轉眼間不光是中國,連美國都幾乎沒有人再提起。輝瑞 2023 年半年報顯示,今年二季度,Paxlovid 全球銷售額隻有 1.43 億美元。
由于疫情的消散,這款藥也跌落神壇。
10 月 13 日,輝瑞官網披露了一則公告,大體意思有兩點:美國政府不再買單,退貨了 790 萬療程的 Paxlovid,輝瑞下調今年的營收預期,預計減少 90 億美元的收入。按照計劃,輝瑞将在 2023-2024 兩年開展成本削減計劃,計劃全球裁員,而且很有可能波及中國。
輝瑞原本信誓旦旦地認爲,2023 年新冠藥和新冠疫苗還有很大的市場,今年至少還能賣出 215 億美元。但形勢變化之快,超出了 " 宇宙第一大藥廠 " 的預期。這也給所有開發新藥的企業提了個醒。
曾預期今年 P 藥需求量大于去年
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去年的疫情期間吃過 Paxlovid?
當時疫情防控剛剛放開,全國陷入了感染潮。一時之間,有着 " 抗新冠神藥 " 之稱的 P 藥成爲很多人争奪的資源,原本每盒 2300 元的 Paxlovid 被炒到 15000 一盒。
Paxlovid 是美國 FDA 批準上市的第一種口服抗新冠藥物,在全球範圍内認可度都很高。輝瑞一手控制了新冠藥,另一手擁有全球熱銷的新冠 mRNA 疫苗,可想而知業績自然是炸裂的。
2022 年,輝瑞總營收達 1003 億美元,成爲曆史上第一家年收入超過 1000 億美元的藥企。自然,其中一大半來自新冠疫苗和藥物的貢獻。輝瑞原本被稱爲 " 宇宙第一大藥廠 ",但一度闊别全球 " 銷冠 " 寶座好多年,後來憑着新冠疫情中的優異表現又重回排行榜第一名。
輝瑞 CEO 艾伯樂,也就是那個堅決不同意在中國低價賣 Paxlovid 的老闆,對公司 2022 年的表現自然十分滿意。不過,他說了個大話:"2023 年,我們希望能再次打破記錄。因爲我們從未在如此短的時間内推出如此多的新産品。"
在 2022 年底輝瑞給出的未來業績指引中,公司承認 2023 年來自新冠産品的收入不可能如前一樣,預計新冠疫苗收入可能下降 64%,Paxlovid 收入可能下降 58%。但他們又莫名其妙地認爲,當下疫苗接種率還低,公衆免疫力下降後,新冠藥還會有市場。
他們預計,服藥人群的比例将在 17% 左右,而 2022 年才 12%。預計 2023 年該産品的全球需求量爲 1700 萬療程,2022 年該數值爲 1200 萬療程。
如今,疫情在全球已不構成威脅,輝瑞仍對 Paxlovid 維持很高的預期,讓當時的投資界都無法理解。
事實也證明艾伯樂過于樂觀。今年 8 月 1 日,輝瑞發布前半年業績報告,上半年總營收 310 億美元,同比下降 42%,其中第二季度 Paxlovid 才賣了 1 個多億美元,沒有延續輝煌。
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輝瑞仍然不放棄新冠業務的預期。在 2023 年中報裏,輝瑞堅持年初設定的營收預期,尤其對兩款新冠産品預期沒有任何變動。
和衆多流感疫苗廠商一樣,輝瑞對秋冬寄予不少期望,認爲全球疫情在今年秋冬仍有反複。
直到 10 月 13 日被美國政府退貨,輝瑞才不得不直面需求驟減帶來的經營問題。10 月 13 日,輝瑞下調全年營收預期 90 億美元,并計劃實施節約 35 億美元的 " 成本調整計劃 ",主要就是遣散員工,可能會包括中國區。
按計劃,輝瑞今年年内就預計要 " 節約 "10 億美元,明年預計 " 節約 "25 億美元。可以想象,未來兩個月裏輝瑞員工的日子不太好過。
外資藥企,往往一招就分高下
回過頭看,宇宙第一大藥廠的決策調整速度似乎太慢了一些。
在新冠産品熱火之時,輝瑞曾多次擴充産能。2021 年輝瑞公司曾提出 " 光速項目 ",擴大新冠疫苗的生産規模和生産效率;2022 年初,輝瑞表示未來 5 年将投資 5.2 億歐元,在法國增加 Paxlovid 的産能;到 2022 年底,輝瑞還給 2023 年加了一筆預算:新冠相關藥物的發布、收購等運營費用。
中國也有不少企業趕在疫情期間開發新冠疫苗和藥物,不過很多企業已經及時止損。如最早參與開發新冠疫苗的康希諾,在今年 4 月就傳出疫苗停産的消息;康泰生物更早,去年 8 月就計提了新冠疫苗資産減值。更多的企業則是默默停掉了相關産品的開發。
不過,單純用 " 船大不好掉頭 " 的說辭很難解釋輝瑞的一意孤行。
其實,輝瑞雖然号稱 " 宇宙第一 ",但這幾年創新成果并不多,也沒拿出過風靡全球的代表性産品。新冠藥物和新冠疫苗挂着輝瑞僅剩的一點臉面。
10 月 20 日,輝瑞 430 億美元收購 Seagen 公司的計劃終于獲得歐盟的批準,這意味着輝瑞切入了 ADC 藥物領域,這是有可能出現劃時代産品的新領域,但輝瑞不得不靠重金收購,來保持他們在生物制藥的新一輪技術戰中不落下風。
不過,輝瑞依然是值得國内企業效仿的企業。今年 1 月,輝瑞 CEO 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已啓動最激烈的改革:将剝離增收緩慢的消費保健品和非專利藥業務,涉及到明星産品立普妥、萬艾可等,都要被剝離。
外資藥企的競争通常一招就分高下。全球疫情時,國外主要就用兩款疫苗。如今火遍全球的減肥藥,也主要是諾和諾德一家的天下。就算是抗癌藥 PD-1,主流品種也隻有兩款。一旦發現缺乏市場前景,這些大藥企都會堅決斬倉,就像這次輝瑞放棄對新冠産品的預期一樣。
反觀中國醫藥企業,每個品種上都有一堆競争者,處處是紅海,這些競争者的實力都不強,很多 " 龍頭 " 也是矮子裏面挑将軍,不得不在同質品種上慘烈競争。
缺乏源頭創新、一味跟随模仿,造成了今天的局面。紅海無邊," 中國的輝瑞 " 何時出現,依然遙遙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