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小醜》展示了一個叫做亞瑟的男人如何變成小醜。
五年後,《小醜 2》撕破小醜的臉皮,讓觀衆看到裏面原來還是亞瑟。
就第二部的内容來看,整部系列或許改名 "Arthur" 會更貼切些。就是怕英國人會有意見。
《小醜 2》觀感上會和前作差點,整部作品呈現了一種頗爲矛盾的氣質。
一方面,讨論的是非常土味俗套的陳腔濫調—— " 雙重人格 "。
另一方面,加入了類歌劇元素,全程唱個沒完。雅極了。
俗與雅之間來回切換,讓人難以沉浸入戲。
過多的歌劇情節,對好這一口的觀衆而言,可能對此頗爲受用。但對我這種藝術細胞不多的人來說,這無異于天大的折磨。
這種藝術形式對故事構建的幫助有多大,我沒太看出來。倒是片子的 " 格 ",以世俗眼光看,必然是有所提升的。
要讨論電影本身的時候,還是将其剝離掉會更合适些。
兩部《小醜》時隔五年,還是建議在看之前補一下前作,否則不少細節可能會對不上,影響體驗。
《小醜 1》是成功的。
我喜歡用 " 黑色爽片 " 去形容它。
從本質上來說,亞瑟成爲小醜,和賣魚佬高啓強成爲京海高家的強哥,沒什麽不同。
都是從弱勢群體觸底反彈,成爲強人的過程。
文本上《小醜》沒有太多爲人稱道的地方,它的口碑如此之高,更多是靠視聽方面的驚豔以及華金 · 菲尼克斯化境的表演。
第一部裏,導演在前期肆意展示着亞瑟的悲劇人生。
大笑的怪病,被虐待的童年,周圍人的嘲笑,不順利的工作等等。
他其實早就死過一次。在七歲那年。被養父虐待,被生母折磨。這段記憶直至他長大後找尋母親的過去才重新回到他的腦海。
就是這麽一個人,打小還被母親灌輸的概念是,你來這世上是爲了給這個世界帶來開心歡樂。所以亞瑟的人生目标一直是做個優秀的脫口秀喜劇演員。
大家樂不起來,因爲他的笑話并不好笑。
他自己樂得花枝亂顫,因爲他有控制不住的 " 笑病 "。
怎麽不算是爲世界帶來了笑聲呢?
低到塵埃裏,無人注意的亞瑟,在槍殺了三個人之後發現自己得到了所有人的注意。
他蠻爲此着迷。
像極了無數少年犯走上犯罪道路的那套說辭," 找存在感 "。做壞事,引起别人注意。
一顆種子逐漸在心裏埋下,這是亞瑟日後成爲小醜的内因。
外因則是哥譚市經年累月的階級矛盾,窮人早就看不慣富人。于是小醜才能成爲小醜。
如果亞瑟出現在别的社會健全的地方,早就被逮起來了,會成爲死刑犯亞瑟,而不是被極端分子所擁護的精神領袖小醜。
這是《小醜》第一部呈現給觀衆的東西。
重點在一個可憐人觸底反彈之後的猙獰,更在隐隐之中推波助瀾的病态社會。
看到這一切的觀衆,會從心裏偏向亞瑟,看他複仇、被人擁護、成爲小醜,會覺得他就該這麽幹,有種去他媽的世界的暢快感。
影片整體的情緒是上揚的,一如我前文所提,它走的是爽片邏輯。
如此,再來看《小醜 2》。
故事承接第一部,亞瑟在電視節目上殺人被抓。這是前情。
開場就用一段動畫,映射了亞瑟的 " 雙重人格 "。
他的影子有了人性,化成了他的模樣,把他關起來之後,跑出去爲非作歹。
意思是小醜是亞瑟的第二人格,所有那些壞事都是第二人格幹的。
整部片子很大一部分篇幅,都是聖母人士在爲亞瑟打官司。
聖母們認爲他有雙重人格這樣的精神病,殺人的其實不是他,所以他該被無罪釋放。
這樣一來,戲劇的沖突點便再次來到了亞瑟身上。
他究竟有沒有雙重人格?
我們可以分别從兩個方向出發去探讨。
如果承認雙重人格。便意味着,小醜是憑空産生的另一個人。
那麽此前一切有關亞瑟的悲劇人生,都成了空談,他所遭遇的所有都不再具備任何意義。
小醜憑空來的嘛,和你亞瑟有什麽關系?
如此,就是對亞瑟的完全否認,乃至是對前作的完全否認。
所以除非導演特别牛 X 或者特别傻 X,否則不會走這條道。
影片也的确是選擇了第二個方向,亞瑟沒有雙重人格。聖母成了笑話。
結束了雙重人格的讨論,故事重點又回到了亞瑟身上。
接下來他的路該怎麽走?
從第一部到第二部,亞瑟身上有一點從未改變,這是一個渴望别人關注的人。
第一部的單身母親,隻是電梯裏和他打了個招呼,他就浮想聯翩,開始跟蹤别人,腦袋裏開始出現幻想,想盡了和這個女人的所有可能。
到了第二部 lady gaga 所扮演的哈莉 · 奎茵,走的也是這個路子。
别人給他打個招呼他都能想那麽多,何況打明牌沖着他來?三下五除二,亞瑟在哈莉 · 奎茵面前丢盔卸甲,恨不得把自己的心剜出來給對方。
哈莉 · 奎茵喜歡的是亞瑟嗎?不是,她是被小醜所吸引。
像是小女娃娃愛上黃毛男。不在乎這個男的是誰,隻因他是黃毛。更何況還是小醜這個究極黃毛。
當亞瑟化妝成小醜的樣子,開除聖母律師,在法庭上肆意散發着自己迷人的反派魅力時,哈莉 · 奎茵滿眼都是星星。
因爲不止是哈莉 · 奎茵,外面所有的極端分子,都以小醜爲精神領袖。
小醜已經不再是個人,而是一個象征,反叛、暴力、革命。
躁動者們需要小醜。
本以爲故事到這裏要向上走。沒曾想導演玩了個大轉彎,情緒直接墜到底。
亞瑟可以承認自己是雙重人格,的确有小醜的存在,這樣他可以無罪釋放,小醜可以繼續帶領衆人前進,一舉兩得。
這樣做的唯一壞處就是,否認了亞瑟自己,否認了亞瑟存在的意義。而亞瑟,一生都在尋求存在感。
導演爲了不否認自己的前作,亞瑟爲了不否認自己的存在。結局就成了必然。
他很想将一切推到小醜身上,但是他辦不到。所以亞瑟在庭上公開承認,是他,是亞瑟,殺了六個人。
沒有小醜,隻有亞瑟。
當法庭發生爆炸,亞瑟逃脫,追到哈莉 · 奎茵身邊,以爲可以過王子和公主的幸福日子了。
沒曾想對方一盆涼水潑下來,我愛的是小醜,你是哪根蔥?
他是亞瑟,一條可憐蟲。
故事結局,亞瑟倒在血泊中,周圍空無一人。犯人、獄警都沒有。
有人在乎嗎?沒有。
誰在乎亞瑟?人們隻喜歡看熱鬧,小醜那樣的人才配活在聚光燈下。
故事到此,形成閉環,爲亞瑟悲劇的一生畫上句号。
就完成度來說,與前作高度統一的《小醜 2》做得相當到位。
惡評滿天飛的一大原因,大抵便是觀衆也對亞瑟無感吧,隻想看到小醜,無人關心亞瑟。無人在乎他這一個普通人,一條可憐蟲的一生。
戲裏戲外,相互映襯,也是頗顯趣味。
至于我個人,對《小醜 2》的故事沒有半點惡感。
唯有那一波接一波的歌劇,實在是讓我有點 " 雅 " 過敏。
很多次我感覺自己像是至尊寶,聆聽的是唐三藏的《only you》,電影裏的兩人完全不理人家受得了受不了,就在那喔喔喔喔 ~ 喔個沒完 。
讓人很難忍住不說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