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節點财經,作者|一燈
随着國内老齡化的加劇,沒有人願意質疑醫療賽道的坡長雪厚。隻是理想與現實之間,還是容易存在鴻溝。這條鴻溝可能包含研發難度、營銷成本、市場認知等諸多難關。癌症早篩,國人對此認知尚淺的一條賽道,便是如此。
2021 年 2 月,諾輝健康頂着 " 癌症早篩第一股 " 光環于港交所上市,上市當日股價暴漲 215%。好景不長的是,諾輝健康的股價在短暫走出一個深 V 後,迎來了漫長的下跌。醫藥股 + 港股雙重身份加持,加上自身還在努力與名稱結尾的 "B" 字标識做鬥争,諾輝健康狠狠過了一個熊市,股價一度跌超 80%。
日前,諾輝健康在發布 2022 年年報之際宣布成功 " 摘 B"。快速增長的業績與 " 摘 B" 的喜訊,讓市場對這家國内癌症早篩賽道的領跑者又有了些新期待。隻是,醫療行業自古難上演一蹴而就的神話,諾輝健康面臨的挑戰,或者說癌症早篩這條賽道面臨的挑戰依然存在。
業績加速,上市兩年成功摘 B
諾輝健康由三位畢業于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化學系的同班同學創立于矽谷。在意識到國内早篩賽道尚屬藍海賽道後,三人一拍即合,此後的路也算順風順水。從 2015 年在杭州成立到 2021 年于港交所上市六年時間内,共計獲得 6 輪融資,融資金額共計超過 1.8 億美元,背後投資方則不乏君聯資本、軟銀中國、啓明創投等知名創投機構。
擁有名校出身及豐富産業經驗的創始團隊,同時不缺資本加持,諾輝健康順利于 2016 年研發出第一款針對結直腸癌的早篩産品 " 常衛清 ",并于 2020 年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創新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這也使諾輝也成爲國内癌症早篩賽道第一家拿到這一資格證的企業。
研發出産品并拿下注冊證後,諾輝健康開始馬不停蹄謀求上市。2018 年,爲緩解生物科技企業融資燒錢研發的困境,港交所允許尚無收入也沒有實現盈利的生物科技企業赴港上市。這類企業則股票名稱後會附加一個 "B" 字。
想要摘除股票名稱後的 "B" 字,上市企業必須符合 " 年收入大于 5 億港元、前 3 個會計年度的現金流入合計至少爲 1 億港元、市值至少 40 億港元 " 的條款。因該條款爲港交所主闆上市規則第 18A 章,這類公司又被簡稱爲 "18A 公司 "。
根據諾輝健康最新公布的年報,2022 年,公司實現營收 7.65 億元,較上年同期的 2.13 億元同比增長 259.5%,現金及特定金融資産 15.73 億元。目前,諾輝健康的市值則突破了 122 億港元。綜合來看,諾輝健康确實達到了摘 "B" 條件。
自 2018 年 18A 條款頒布至今,共計 56 家 18A 企業赴港上市。其中,順利摘 "B" 的僅有百濟神州、信達生物、君實生物、複宏漢霖、康希諾、再鼎醫藥以及諾輝健康,摘 "B" 率其實并不高。
上市兩年,諾輝健康的業績增長不可謂不迅猛。上市前的 2020 年,公司的營收約爲 0.71 億元,到 2022 年這一數字已經來到 7.65 億元,約是兩年前的 10 倍。2020 年至 2022 年公司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則達到了約 229%。
縱觀諾輝健康之前順利摘 "B" 的生物科技企業,無一不是旗下有爆款産品在手拉動營收增長,例如百濟神州的 PD-1 抗體藥物百澤安、抗 PD-1 抗體藥物百悅澤,信達生物的達伯舒,君實生物的特瑞普利單抗注射液。
與上述 18A 企業類似,諾輝健康實現業績迅猛增長主要依賴于旗下兩款針對結直腸癌早篩産品 " 常衛清 "、" 噗噗管 " 的高增速以及新品 " 幽幽管 " 的快速放量。
根據諾輝健康 2022 年财報,公司主要收入來源地區爲中國内地,占比達到 99.93%。三項産品中," 常衛清 " 貢獻了 46.54% 的營收,是公司的營收主力産品。去年,這一産品實現營收 3.56 億元,同比增長 266.2%。出貨量約爲 805,600 單位,同比增長 21%;收入确認量約爲 361,400 單位,同比增加 150%。
" 噗噗管 " 實現營收約 2 億元,同比增加 73.7%。" 噗噗管 " 于 2022 年的出貨量約爲 7,962,600 單位,同比增加 37%。新推出的針對胃癌的早篩産品 " 幽幽管 " 則在去年實現營收約 2.08 億元,出貨量達到 3,550,900 單位。
癌症早篩,想象中的 " 星辰大海 "
營收迅猛增長隻是諾輝健康發展的 A 面,B 面卻是其隻增收不增利的情況。
從毛利率來看,諾輝健康旗下産品均有提升。其中," 常衛清 " 的毛利率從 2021 年的 76% 增加至 2022 年的 83.4%," 噗噗管 " 的毛利率則從 2021 年的 71.5% 提升至 2022 年的 82.1%。新上市的 " 幽幽管 " 毛利率則達到了 90.7%。
從本質上來看,諾輝健康其實算是一家 IVD(體外診斷)企業,而高毛利率其實是這一行業的特性。就歸母淨利潤而言,諾輝健康目前仍然處于虧損狀态中。2018 年至 2022 年,公司的歸母淨利潤分别約爲 -2.25 億元、-1.06 億元、-7.89 億元、-30.85 億元和 -0.79 億元。
蠶食掉諾輝健康利潤的主要是銷售費用。在諾輝健康虧損最爲嚴重的 2021 年,公司的銷售及市場開支占收入百分比高達 125.9%,2022 年這一數字降至 70.5%,但仍然是公司的開支大頭。
諾輝健康較大的營收開支主要源自于市場對于癌症早篩認知不足,需要進行市場認知教育以及渠道推廣。
從市場需求來看,随着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以及當下年輕群體作息飲食等生活習慣不佳,癌症發病率有增無減,癌症早篩确實具有一定市場潛力。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中國癌症早篩的市場規模将從 2019 年 184 億美元增長至 2030 年 289 億美元,2019-2030 年癌症早篩市場規模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爲 4.2%。
然而,就市場認知而言,癌症早篩在國人心目中依然是一個較爲陌生的存在。對比之下,美國的癌症早篩市場認知明顯更高。例如,在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中,2019 年中國建議接受結直腸癌篩查的人口滲透率爲 16.4%,遠低于美國 60.1%。
對癌症早篩認知的不足也導緻兩國患者在癌症早期确診的比例不同。中國的結直腸癌患者、胃癌患者及宮頸癌患者當中分别隻有 31.9%、15% 及 20% 于原位階段确診,而美國的比率則分别爲 40%、31.1% 及 45.8%。
美國的癌症早篩市場認知高與其醫療體系有關。在美國,諾輝健康的對标公司精密科學旗下結直腸癌早篩産品 Cologuard 在 2014 年上市後不久便被納入了美國聯邦保險,650 美元的定價遠低于醫院 3000 美元的腸鏡均價。進入醫保後,精密科學還與超過美國 25% 的醫療機構進行合作建立了渠道關系。在多方因素加持下,Cologuard 實現了快速放量并增強了對市場的認知教育。
以諾輝健康旗下拳頭産品 " 常衛清 " 爲例。目前,在結直腸癌的篩查中,醫學 " 金标準 " 還是腸鏡,但腸鏡因爲侵入性不便利且需要麻醉,消費者的依從性不足。
這本是 " 常衛清 " 可以針對的痛點,但價格上," 常衛清 " 卻不太占優勢,終端售價 1996 元,而國内腸鏡的價格約爲 " 常衛清 " 的一半。加之國内癌症早篩産品尚未進入醫保,價格這一到門檻便将不少潛在消費者攔在外面。
" 常衛清 " 的價格需要降低到比腸鏡更具競争優勢,必須通過規模效應降低邊際成本,而這又需要大量的營銷費用對消費者進行市場教育擴大消費者數量。這也意味着,諾輝健康在公司發展前期消費數量不足時,公司在盈利上要承壓。
" 增收不增利 " 何時休?
因爲市場教育難度大,諾輝健康一直處于 " 增收不增利 " 的尴尬中,而這種尴尬或許将随着公司商業化步伐的加快而加劇。
在國内,HPV 疫苗的普及可以稱得上是消費醫療市場中成功的一次市場教育。在這一細分領域賽道,國内也誕生了萬泰生物這一 20 倍大牛股。但萬泰生物的成功離不開默沙東等 HPV 疫苗廠商在國内的大肆推廣,奠定好了市場基礎。
此前,諾輝健康董事長兼 CEO 朱葉青也曾對媒體表示,并不介意同類企業進入國内癌症早篩市場,更多的企業進入可以更好地對市場進行認知教育。
不過,國内涉足結直腸癌早篩産品的其他企業在研産品仍然處于研發階段,從産品研發到提交藥監局獲批還需要 5 年左右的時間。也就是說,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内,在市場教育方面,諾輝健康還是 " 孤軍奮戰 "。
縱使市場教育的困難與挑戰不小,朱葉青還是将盈虧平衡的目标放在了 2024 年。爲了實現這一目标,諾輝健康不得不加快了自身商業化的步伐。
此前,諾輝健康旗下産品主要銷售渠道爲體檢中心、互聯網及線下零售藥房等 DTC 渠道。去年,公司加快在臨床渠道的投入,覆蓋了 1000 家醫院,并在電話交流會上透露,預計 2023 年将新增覆蓋 1000 家醫院。
公司臨床銷售人員的數量也随之水漲船高。截至 2022 年底,這一數字已經超過 450 人。在電話會議上,公司則表示,未來 2-3 年,臨床渠道是主要推力。
此外,諾輝健康去年開始積極拓展海外市場。2022 年 5 月,諾輝健康與 Prenetics Group Limited 官宣合作,雙方将整合各自在市場、渠道、産品以及服務運營上的資源,推動旗下産品 " 常衛清 " 在港澳台地區的上市,并探索東南亞其他國家的機會。另外兩款産品 " 噗噗管 " 與 " 幽幽管 " 也正在洽談海外市場。
諾輝健康 " 兩條腿走路 " 市場拓展策略非常明确,但同時開拓兩個市場也意味着公司的成本壓力短期内不太可能會減輕。
在 " 常衛清 " 進軍香港市場半年後,諾輝健康宣布其預計投資 1 億港元的國際研發中心落戶香港科學院,旨在吸引全球人才進行癌症早篩技術創新、産品研發以及臨床試驗,項目首期計劃招募科學家 20 至 30 名。
與此同時,爲應對旗下隻有三款産品上市、商業化能力不足的質疑,諾輝健康還在快馬加鞭豐富新産品管線。
在已經披露的四條管線中,針對宮頸癌早篩的 " 宮證清 " 已經具備在香港及大灣區上市的條件,針對肝癌早篩的 " 苷證清 " 則預計于 2023 年啓動注冊進行臨床試驗,針對鼻咽癌的 " 易必清 " 目前則仍在預研階段。此外,公司還與北大合作了聚焦泛癌早篩的 PANDA 項目。随着管線豐富程度的增加,公司在研發上的投入也必不可少。
在商業化的道路上按下加速鍵的諾輝健康,究竟是會在今年實現快速放量,往盈虧平衡的目标邁進一步,還是繼續燒錢換市場,依舊需要時間來證明。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