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爾疑惑——
周深忍淚——
Ella 雞皮疙瘩掉一地——
以上随手一截的衆星表情包 reaction,出自鵝最近一檔新音綜:《舞台 2023》。
縱使在漸趨飽和的國内音綜市場,它還是爆了,一上線即霸榜各大播映平台,首播一個半小時騰訊站内熱度即破 2W。
但這節目不單有熱度和陣容,話題也十足——
前有樸宰範和甯藝卓新歌全球首秀,以舞台推薦人的身份同台合作。
來源 | 微博 @舞台 2023
後有樂評人丁太升點評孟美岐的舞台,肯定她的唱跳實力,卻又提出一個唱跳偶像挑戰專業歌手時唱王菲是個錯誤。由此,還在熱搜引起了不小的争論。
想必你也覺出些許不同,說是音綜,卻不局限于音樂本身,精糧、粗糧乃至零嘴都吃得到。
那,《舞台 2023》憑什麽是年中最爆的新音綜?
初看這節目時,是能嗅出一些實驗性和新鮮感的。
以往的音綜,多是延續舊模式的綜 N 代,單純探讨音樂本身。
而《舞台 2023》卻是難得把視線投向歌手的新試煉場,赤裸裸呈現了樂壇的多樣生态——
把年齡、個性、舞台風格和經驗,甚至連國别都不同的 26 組歌手,安排在一起同台競技。
其中既包括有一定知名度的明星,半生不熟的網紅博主,也有 0 經驗的舞台小白。
看似不公平,但這樣的大雜燴反而更有嚼頭。
有舞台經驗的熟面孔,會讓人不自覺抱有更高的期待。
對于沒經驗的生面孔則像開盲盒,不知是驚喜還是驚吓。
見過 Rapper 界的閃電嗎?
人前龜速講話,可往舞台一站,燈光一打——
哦,原來是來炸場子的,還沒來得及看清歌詞已經過去好幾行了。
如果不是因爲緊張而微微顫抖的手,我還真不信他是第一次上台的小白。
就連四位推薦人的不同喜好,也代表着不同的評價視角。
Ella 看現場感染力,樸宰範則看重表演舒适度,黃绮珊關心歌手能否由心而發,周深則關注他們如何用聲音展示歌曲的思考方式。
這節目沒有固定标準,或者說,它本意就不爲歌手設立标準。
如今的短視頻平台和以往大大小小的音綜,挖掘出不少能唱的歌手和原創歌手。
他們以不同方式出場,但該如何定位,又該往哪裏去?這才是節目想要探讨的主題。
正如片頭所說,這其實是一場以舞台爲場景的生存實驗。
具體怎麽玩?
節目提供了五種不同的生存模式給歌手選擇——
孤勇者,表演前先自定分數,結束後若低于推薦人的評分,總評分就可以額外加上自評分數的 10%。
在選擇此模式的歌手看來,這顯然是最好拿分的一個,表演前還信心滿滿:傻子才加不上分。
結果:傻子竟是我自己。
膽小鬼,有兩次表演機會,最後自己盲選評分結果。
平凡者,顧名思義,單靠裸分參與比拼。
挑戰者,則可以自己選擇挑戰對象,挑戰成功可以加上對方分數的 10%,挑戰失敗則扣分。
除了自我評估,還得估量對方的實力。
想玩更大的,還有冒險者模式。收益更高,風險也更高,評分若能擠進前五,即可獲得 " 免死金牌 ",但若冒險失敗,還得再扣掉 100 分。
相比其他統一安排的硬性賽制,這樣自由的賽制絕對堪稱精彩,誰也猜不到排名的走向。
尤其是最多人選擇的冒險者,每一次出場,都會讓舞台生存排名榜不斷洗盤更新。
且,舞台生存排名榜并不全然代表表演實力,還關乎歌手自己的選擇。
這不僅僅是一次關于音樂的比拼,每個歌手的選擇關乎着自己在這場舞台生存實驗中的命運。
要想 " 活下來 ",除了比舞台表現,還得審時度勢拼策略。
有意思。
這搞事的賽制仿佛敲響了行業第一鍾:這年頭當歌手,有副好嗓子,還得有顆好腦子。
對觀衆而言,這樣的賽制夠刺激,但對歌手們卻有些殘酷。
這場不知命運走向的舞台生存實驗,像極了濃縮的内娛秀場,直指娛樂圈真相。
一方面,在日新月異的娛樂圈,不斷有新人嶄露頭角,鋒芒畢露。
比如中戲音樂劇專業一位 19 歲的學霸張郁梓,她帶來的初舞台《精衛》直接拿下最高分,還火到節目外,短視頻平台點贊量破 200 萬,熱度喜人。
用現下的時髦話講,應該稱得上 " 仙品 "。舞姿舒展飄逸,有種細膩又磅礴的美感,幾個動作便能看出從小學舞打下的紮實基礎。
舞跳得好,唱也沒落下,在做完大幅度的舞蹈動作之後,起身唱歌時還能保持氣息平穩。
有多驚豔?
這麽說吧,打分一向最保守的樸宰範,看完做出了如下表情——
但另一方面,正如周深所說,觀衆永遠需要新鮮感,這也給如今處境尴尬的歌手們施加了壓力。
處于迷茫和困頓中,往往也更容易促使人鼓足冒險的勇氣。
比如人氣選手慶憐,參加《創造營 2021》剛好被卡在出道位之外,成了多少秀芬的 " 意難平 "。
可作爲第一個登場的冒險者,卻首戰即潰,被倒扣 100 分後直接排名墊底。
鈕钴祿 · 慶憐回宮,竟然啞火了。
看下去就能發現,《舞台 2023》的 " 坑人 " 賽制,正在批量制造 " 意難平 "。
連選手之間都開始惺惺相惜:明明是實力強勁的對手,在排名榜上實在 " 位不至此 "。
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新人創作歌手張羽涵。
19 歲就能自己編曲創作,其他歌手聽了 demo 紛紛豎起大拇哥,周深聽了都想約歌。
可惜還是冒險失敗,好不容易在歌手互評中建立起的自信,被扣分後眼裏瞬間沒有了光。
即便是技巧純熟的大 vocal 們也紛紛失利。
比如憑一把清亮 " 山歌嗓 ",讓所有推薦人眼前一亮的代澤穎,哪怕僅僅差 0.3 分,也得從第 6 降至第 16 位。
可見冒險者這張牌,靠單一技能很難打赢。
那再升級,疊 buff 呢?
灼海豚樂隊就打出了雙聲部 + 樂器 + 六年默契這套組合拳,憑一首《行走的魚》當場唱哭黃媽,也唱進了屏幕前的我心裏。
可觀衆聽得如癡如醉,最終排名卻看得人心情稀碎。
得,還是站得不夠高呗。
對于選擇冒險者模式,痛心疾首的當事人隻能表示:太後悔了。
但,這樣殘酷的賽制真的不公平嗎?
我倒覺得,不公平并非因賽制而起,殘酷本就是現實。
這場豪賭的代價,是直到歌手們置身于遊戲中,才後知後覺的——
我們都被 " 免死金牌 " 沖昏了頭腦。
這些冒險失敗的選手,總會讓人想起塵封的歌壇 " 遺珠 ",但再怎麽鳴不平,有時隻是他們自己選擇的結果。
成名的機會看似唾手可得,但很多人往往忽略了背後的慘重代價。
正如被賽制折磨過的歌手含淚總結出的真相:
選擇有時大于努力本身,而機遇有時比選擇還重要。
節目敢于呈現 " 失敗 " 的舞台,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在明确各種生存模式的代價後," 免死金牌 " 還有誘惑力嗎?
是繼續逆戰冒險,還是及時止損,退回安全線?
别說,還真有點期待。
音綜向來不缺用聲音講故事的精彩舞台。
而《舞台 2023》爲歌手們提供的,還是一個和觀衆,也和自己真誠對話的舞台。
集結篇裏,節目組的犀利提問,就預告了它對内娛歌手現狀的關注。
" 在舞台上做不出名堂,還可以回去繼承家産的請起立 "
" 覺得自己火過,但現在糊了的請起立 "
" 因爲自己不夠火,導緻工作機會被頂替的請起立 "
……
提問的目的不爲搞事,而爲引人反思。
如果說賽制暗示選擇和機遇的重要性,那結合歌手們的表現來看,《舞台 2023》真正想表達的主旨或許是——
不是去成爲投機者,努力依然是最基本的核心。
這次節目也不乏做對過選擇,或曾被機遇眷顧過的歌手。
The 9 前成員安崎,20 年在婧順利成團出道,參加過大大小小的舞台演出,後來也曾賦閑在家搞副業。
可她不僅業務能力沒落下,還主動順應了時代和大衆的喜好。
但順應不是盲目迎合,而是在明确大方向的基礎上,挖掘自己未開發的特質。
她了解到,在如今的碎片化時代,觀衆愛看一些視覺化的東西。
因此初舞台結合自己的舞曲特長,參與編排出一個視聽豐富的表演《囍》,成爲唯一靠裸分擠進前五的冒險者歌手。
看完她的表演,周深說,這才是冒險者該有的舞台。
可見這次站上《舞台 2023》不僅又做對了選擇,趕上了機遇,更是對努力的一次随機測驗。
如今音綜市場上難得的一點是,很少在舞台上見到歌手對自身處境進行坦誠的自省。
唯一選擇膽小鬼模式的蔡維澤就坦言,來參加節目才叫膽小鬼,因爲本質是對自己的音樂獨立行走沒把握。
但同時他也清楚,如果要找到更有可能性的自己,得靠交流。
他承認,自己需要這個交流的機會。
至于歌手們自己也沒察覺到的問題,節目則以推薦人的犀利視角展開。
例如,在我們看來技巧純熟,舞台經驗豐富的歌手李佩玲,黃媽卻直言她的這副好嗓子有技巧,但缺内容。
Ella 更是直指其潛在危機,穩定唱歌的歌手也很容易淪爲可替代品。
周深則察覺到了這類歌手的焦慮,他們也想突破,但往往沒找到更能表達和展示自己的方式。
就像爲了突破自我而選擇冒險者模式的李佩玲,雖然嘗試了新曲風,卻沒有使出唱功這把利器。
我從很多年輕人口中都會聽到這句話
就是我想表達不一樣的自己
佩玲她的利器應該是唱功
但是初舞台沒有展示到她的唱功
如果說舞台經驗豐富的歌手,面臨的是在市場中如何破圈的問題,那初見即給人驚喜的新鮮血液,則面臨着如何生存的問題。
19 歲的吳垚滔帶來的原創說唱《暮野荒原》,歌詞以祖父爲第一視角,表達自己的人生感悟。
雖然舞台經驗有限,但靠十足的真誠掩蓋了表演的瑕疵,深受感觸的周深當場打了滿分。
但與此同時周深也擔心,在他這樣的年紀,後續作品不足以支撐一時的驚豔,接下來能否頂住捧殺的壓力。
這是一個殘酷的舞台,無疑也是一個包容的舞台。
想再分享一個打動我的細節。
排練時,節目組建議灼海豚在編曲上做減法,但他們還是想保留歌曲中的熱烈,和節目組據理力争。
結果争取來的那段電吉他 solo 一響起,果然瞬間引燃全場的情緒。
這一刻,我感受到了他們口中對音樂的熱烈,更看到了歌手站上舞台前該有的底氣和姿态。
這也是爲什麽說《舞台 2023》是值得一看的年中爆款新音綜。
不搞懷舊不煽情,反而難得有撕開繁榮假面,袒露模糊血肉的魄力。
它的玩法和設定,都是對不同處境的歌手們的叩問,最終卻指向同一條歸路——
在如大浪淘沙的娛樂圈殘酷規則下,歌手需要如一的赤誠,也要珍惜轉瞬即逝的每個舞台。
舞台向來不乏心懷夢想之人,至暗時刻有時也比頂峰的光芒更容易讓人迷失自己,最重要的是,别忘了腳下的來路和去路。
正如周深所說," 舞台是一個需要掙需要搶的地方,留在舞台沒那麽簡單 "。
至于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裏掙出點名堂,尋回點初心?
無他,唯尊重舞台,尊重觀衆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