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節檔很熱鬧。
首日票房就突破了 16 億。
魚友們的熱情也很高漲,後台都在催影評,尤其是《無名》。
魚叔之前對這部電影抱有很高期待。
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導演程耳。
從《邊境風雲》到《羅曼蒂克消亡史》,都很喜歡。
因此,我也是在首映第一天就買了票。
今天就給大家說說,這部電影值不值得——
《無名》
春節檔一衆電影中,《無名》顯得最神秘。
寥寥幾支預告片,不禁惹人遐想,這到底是一出怎樣的故事。
一句宣傳語,更添幾分玩味——
超級商業片。
「超級」在哪?
第一點無需魚叔多說,即超級陣容。
光是一個梁朝偉,就讓人期待極了。
一個擡眼殺。
一個踩腳尖。
細微之處,拿捏角色。
既點出了人物内心的困頓,也預示着劇情的走向。
穩了。
其他演員,也都韻味十足。
周迅不動聲色,眼神裡全是故事。
黃磊的微表情,不易察覺,卻意味深長。
王傳君話裡有話,笑裡藏刀,讓人猜不透。
王一博大開大合,身手不凡。
幾場打戲,酣暢淋漓。
演員有超級魅力。
導演則有超級野心。
這部諜戰大片,對準的是「孤島時期」的上海。
日軍侵占,汪僞勢力橫行。
各方勢力湧入大小租界,皆以此為據點偵察情報、謀劃暗殺。
繁華都會,人心惶惶,每個人都面臨着不同的選擇。
汪僞政權設立的情報部門内,特務們各謀其職。
梁朝偉飾演的何先生,表面的身份是該部門的主任。
他最擅長的,莫過于逼供與勸降。
電影中一句用來形容汪精衛的話,同樣适合何先生。
「原本是用來寫詩的筆,現在卻用來簽署殺人文件」
至于手下的公務員,每日機械重複。
吃早點,開車趕路,殺人,抛屍 ……
這些事情被劃上等号,成為日常。
直至某日,組織内潛伏的中共特工浮出水面,一時間風起雲湧。
最後一點,則是為了實現野心而賦予的超級質感。
《無名》的攝影和美工,格調滿滿。
傾盆的夜雨下,日軍扛槍擡炮,進駐上海各大租界。
黑洞洞的頭盔下,看不清人臉。
鏡頭在全景與特寫間快速切換,隻見無數水花飛濺。
巨大的壓迫感,裹挾着死亡氣息,如水銀洩地。
大量的俯拍鏡頭,照見受難的冥冥衆生。
成噸的水泥傾倒,無辜的礦工們成為曆史的雕塑。
而其中,最為出色的是諜戰氛圍。
作為一部諜戰片,《無名》在懸念營造上下足了功夫。
其中有一幕,令人汗毛直豎。
特務所内,電話響起。
随即傳來日軍偷襲珍珠港的訊息。
燈光忽明忽暗,幾人紛紛擡頭望去,神色各異。
短短數秒,暗流湧動。
屏息凝神的鋪陳後,影片迎來了一次迸發——
公館對決。
梁朝偉與王一博,上演新老兩代生死對決。
驟然扣響的扳機,劃破公館的平靜。
兩人從槍戰,到奪槍,再到赤手空拳厮殺。
武戲之下,卻是文戲的書寫。
人物身份,反轉之後,還有反轉。
真正的身份,直到最後一刻才得以揭曉。
超級商業片,此話不假。
但超級之外,魚叔認為本片還有更重要的一個特質——腔調。
這是程耳的電影總容易讓觀衆想起的兩個字。
無論什麼電影,到了他的手裡,都被熨上這獨特的作者風味。
首先,台詞有腔調。
《羅曼蒂克消亡史》裡,陸先生的管家王媽遇害。
王老闆先穩人心,再下誅殺令。
輕柔軟侬的上海話裡,不帶一個殺字,卻處處藏着殺意。
「搞到你家裡來,總要有個交代」
其次,鏡頭有腔調。
鴻門宴上,陸先生緩步離場。
仿佛每一步都已算清布局,成竹在胸。
雖心有驚雷卻面如平湖,是氣場,也是體面。
置于影片中,不失為一種高級感。
而在《無名》中,這腔調同樣值得咂味。
人物的狀态,就很有講究。
時局每天在變,特務們卻穿着精緻的西裝,穿梭于上海街頭。
何先生雖置身漩渦之中,仍要光顧高檔面包店。
微笑地與店員打着招呼,照舊買一塊拿破侖蛋糕。
叙事層面,亦有考究。
整體上,影片以年代為節點,将劇情線切碎重組。
時代氣候冷暖變幻,人物關系迷霧重重。
斷代的拼組,更顯錯綜複雜的時局。
細節上,則有太多值得細品的反差與錯愕。
比如對日軍的描寫。
風和日麗的曠野中,一隊士兵騎車掠過,車輪轉動,鈴铛輕快。
宛如郊遊般,令人心曠神怡。
可下一秒,他們便舉槍屠殺,用水泥将無辜的礦工封死。
日常之中裹挾殘酷,更貼近真實,也更令人寒毛直立。
這樣的反差,多處可見。
比如,冷與暖。
冷色調,象征清晰與堅毅。
暖色調,代表矛盾與掙紮。
兩者切換對比,展現出迥乎不同的心境。
再比如,動與靜。
危機逼近,人物不再優雅。
肢體動作,不斷放大。
在快慢之間,迸發出緊張感,構成了鏡頭語言的張力。
程耳像是在完成一道自己出的課題——
将諜戰氛圍與電影美學高度統一。
正如他在采訪中提到的,影像也是故事的一部分。
「我們通過造型、光線去凸顯每一個角色的魅力,去凸顯他們的心境或行動,收斂或爆發。同時也用光線去凸顯每個場景,服務于每一次叙事、轉折。」
到今年,程耳已經入行 23 年了,其間隻有 4 部長片問世。
他對于影片細節的把控,是近乎瘋魔的。
拿《無名》來說,出場不過幾秒的拿破侖蛋糕,一定得是上海最好的糕點房現做的。
日料器皿,也必須用渡輪從日本運來。
如此這般,應了「腔調」二字,也保障了電影的精緻。
随着電影市場的發展,「下沉」成為了大趨勢。
似乎隻要夠通俗、夠簡單、夠直接,就會有票房保障。
尤其是在各個假期檔,曲高終将和寡。
猶記得 2016 年,《羅曼蒂克消亡史》就曾遇上滑鐵盧。
1.5 億成本,僅收回 1.2 億票房,折了本。
可用心做電影的人,不會懼怕這些。
也不要忘了,觀衆的審美與口味是會變化的。
對于影片,觀衆應當提出更多的要求。
而創作者,也應當承擔起為觀衆提供更高審美趣味的責任。
個中道理,姜文在《圓桌派》上就已經道明。
「給人點好東西吃,他會記着你原來對人的尊重」
6 年過去,《羅曼蒂克消亡史》實現了逆襲。
開始出現在華語懸疑片榜單,被視為國産電影多樣性的标杆之一。
如是情況,當年的《一代宗師》也曾遇到。
所以啊,光想着接地氣,無異于做一錘子買賣。
隻有不斷打造華語精品電影,推動中國電影進步。
作為觀衆,也有更多的選擇。
當然,《無名》并非隻有形式上的腔調。
在内容主題上,依然厚重。
肩負時代,不卑不亢。
猶記得影片開頭,有兩隻狗搶了鏡。
一隻是在飛機之上,日軍飛行員的愛犬。
頭戴航空帽、護目鏡,取名美國總統「羅斯福」。
另一隻,是飛機之下,廢墟中的瘸腿小狗。
骨瘦如柴,嗚咽不斷。
它躲進防空洞中,又遭到避難軍人的驅趕。
動物,是程耳時常藏于電影中的符号。
動蕩年代,人不為人。
或是各事其主的狗;
或是看熱鬧被宰的羊;
或是在醪糟盆裡瞎撲騰的醉蝦 ……
冷漠、反目、叛變,是常有的事。
但本片卻手下留情,并未對他們進行鞭撻。
而是客觀冷峻地陳述了事情本來的樣子。
借黃磊角色之口,說出了一代人的困局。
「我是一個軟弱的人,無法适應巨變的年代。」
所謂英雄,是胸懷堅定信念的革命者。
所謂無名,是身處敵後戰線上的無名英雄。
他們并非完美無缺。
随着劇情的發展,我們透過鏡頭窺探了他們的軟肋。
有人因戀人而失态落淚;
有人因妻子的安危而中止潛伏,自陷囹圄。
每一次選擇的背面,都是人性的掙紮。
這些沒有名字的人,告訴了我們何為英雄。
不再塑造遙不可及的完美英雄,而是着墨于湮沒在曆史塵埃中的小人物。
這是為殘酷年代寫下,溫柔的注腳。
這恰恰正是《無名》的意義所在。
它在熱鬧非凡的春節假期裡,為我們留下了一處曆史的回響與現實的隐喻。
既警醒着我們勿忘曆史。
又慰藉着我們,眼前這份來之不易的和平與安甯。
和平年代,硝煙不再。
但,平凡人亦有各自的困局。
所謂無名,又何嘗不是我們這些觀衆呢?
我們仿佛都有一座離不開的「浪浪山」,奔波在生活的戰場。
所幸,還有電影。
不同時代的精神,在此處相遇,照亮前路。
這亦是一個禮物,獻給每個默默無名卻向光而行的人。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