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中小學生都 " 卷 " 成什麽樣了?如今這個問題有了新的回答:連課間十分鍾都沒有了。
最近,山西一位老師吐槽 " 課間圈養 " 的現象,大部分學生在課間十分鍾連廁所都來不及去——因爲延遲下課、提前上課導緻時間被 " 掐頭去尾 ";又因爲出于 " 安全 " 考慮,跑跑跳跳和大聲說話也被禁止。
還因爲,太多作業不得不在課間做完,否則可能會被留下來 " 補課 "。當然,最後這一點在 " 雙減 " 的大環境下變得面目模糊:孩子不說,有些家長可能也并不知情。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
而對于我來說,這個問題在四年前就已經出現了。我曾經爲了争取這十分鍾的權益,将孩子從公立學校轉到了體制外的雙語學校。但直到今天,這短短十分鍾依然是個 " 奢侈品 "。
四年前,我女兒剛上小學。有一天,我無意中問起:" 你們下課都怎麽玩呀?同學們之間都聊些什麽?" 她很驚訝地回了我一句:"下課?下課做作業啊!"
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已經需要利用課間十分鍾争分奪秒地完成作業。" 老師說這些都是在校内要完成的練習,課堂上沒做完,就要在課間完成。" 女兒這樣解釋道。語數外一門門課上下來,這種 " 必須要在校内完成的作業 " 就堆了一摞,不利用課間來做怎麽行?
且不說一年級的孩子因爲握筆能力及大腦發育的程度所限,難以 " 快速 " 寫完作業;即使有些提前被 " 雞 " 過的 " 學霸 ",在完成作業後也無法利用課間休息或玩耍。原因很簡單:這樣不安全。
電影《天才槍手》
去走廊上跑一跑不安全,萬一摔倒碰到怎麽辦?大聲說話也不好,打擾其他孩子做作業。所以同學們一般就是坐在椅子上發發呆,相比之下 " 趕作業 " 反而成了相對比較有意思的事。
出于孩子的身體和視力考慮,我委婉地和老師溝通了幾次。老師給我的回複是:" 因爲你家孩子動作太慢,就隻能讓她課間做作業。班上其他孩子不也在休息嗎?"
老師所說的 " 動作慢 ",其實是零基礎上小學孩子的特點,手部肌肉尚不發達,寫字一筆一劃,速度相對較慢。但正因爲如此,我們更應該給孩子足夠的耐心與空間去發育,而不是揠苗助長。
所謂 " 其他孩子也在休息 " 其實就是被 " 圈養 " 在教室,稍微在課桌間跑動下就會被來回巡查的老師喝止。
而在班級的家長群裏,家長對此的反應就是:沒有反應。一方面,大部分低年級孩子不會跟父母吐槽,因爲他們覺得上學就是這樣,不然還能怎樣呢?他們也不可能得知關于上學的其他可能;另一方面,家長 " 敢怒不敢言 ",特别是在公立學校,老師的做法就是一切的準繩。
我着實沒有想到,面對上了小學的孩子,我每天叮囑她的不是 " 在學校好好學習 ",而是 " 下課一定要抓緊時間喝水上廁所 "。
比起考試和升學、成績和前途,有沒有 " 課間十分鍾 " 似乎是一件太小的事。我身邊不少家長甚至認爲 " 學校抓得緊一點挺好的 "。但在我看來,失去課間十分鍾,孩子們失去的絕不僅僅是一小段可有可無的時光。孩子們首先失去的是最顯而易見的東西,比如視力,以及身心的放松。
近年來,我國青少年的近視率居全球第一,四年級、八年級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分别爲 36.5% 和 65.3%。衆所周知," 戶外運動 " 是防治近視的第一要訣,而現在孩子們在學校卻幾乎不能出教室。隔着窗與牆,他們的視線無處安放。
之所以在課間設置休息時間,是因爲小學生的專注時間隻有 15-30 分鍾,中學生更長一點,但時間過久也會導緻注意力下降,身體疲倦。如果大家并不能在下課時間真正 " 放下課業 ",大腦就會一直處于疲憊狀态,以至于學習效率直線下降。
從緊到松再到緊,這是身心工作和發展的正常節奏。孩子們還需要通過一定的玩耍和娛樂來促進大腦發育、激發創造力。但這些機會都随着被剝奪的十分鍾消失了。
堆滿了桌椅和書本的教室,不能給予孩子更适合其天性的放松空間。無法接觸自然、不能自由活動,孩子們的能量與活力無處釋放,積累的疲倦會轉化成負面情緒。
這就是爲什麽有些孩子總愛在課堂上弄出聲音、東摸西搞——因爲在 " 靜 " 之前,他們沒有 " 動 " 的機會。在需要專注、刻苦學習之前,他們沒有松弛、娛樂的機會,所以缺乏足夠的心理能量去專注那些需要努力的事。
更讓人心驚的是,從被剝奪的體育課到被剝奪的課間十分鍾,孩子們正在失去對世界的正常理解。他們會認爲上學就是這樣的,沒有休息時間是正常的,運動是無足輕重的,成績是高于一切的。
我女兒甚至告訴我,她和同學們一直以爲 " 體鍛 "(體育鍛煉)這個詞的意思就是 " 自習 ",因爲學校的 " 體鍛課 " 從來都是用來上自習。
如果," 課間圈養 " 的現象短時間内難以改變;如果,我們不能以一己之力扭轉教育 " 内卷 ",那麽家長還能做些什麽?
在我看來,小學和初中階段的孩子,對于來自家長的理解、支持和幫助依然是 " 敏感 " 的。也就是說,家長始終選擇和孩子 " 站在一起 ",這對于他們的身心發展而言非常重要。
爲此,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需要扮演的是 " 支持者 " 的角色,而不是 " 監管者 "。
來自家長的肯定、鼓勵、關心将爲孩子構建足夠安全的 " 心理堡壘 ",讓他們得以在壓抑、焦慮或疲倦的情況下從 " 堡壘 " 裏獲得積極正向的力量。
電影《地球上的星星》
以我自己爲例:在得知女兒學校的課間情況之後,我明确告訴她,媽媽希望你在課間休息下,喝喝水,走動一下,然後打起精神上好每一節課。作業做不完沒關系,動作慢也沒關系,隻要不是故意拖沓,被老師留下來了我會等你。
後來,出于其他種種原因,我還是把女兒轉到了一所雙語學校。這所學校的日程也非常充實,但盡量會留出課間十分鍾,把休息和放松的時光還給孩子。
隻是随着女兒的年級逐漸升高,課外的選修課和社團課增多,有時候時間難免不夠用。她和我商量下來,決定利用部分課間時間來完成作業,以保證自己的興趣能得以延續。
我肯定了她的做法,同時也提醒她,不管其他同學如何利用課間 " 趕作業 "(她之前提過班級裏會有這種現象),我還是希望她能按照自己的節奏來對待學習:不急不躁,不爲寫作業而寫作業。
電影《地球上的星星》
在這裏,允許孩子 " 慢 " 一點,是支持和接納,是給予孩子關心,哪怕她自己還不太能意識到;肯定她的折中做法,是不偏激、不走極端,尊重她的想法和選擇,同時爲她指出方向。
有支持和理解,孩子不會覺得孤立無援;有方向和鼓勵,孩子不會覺得迷茫和沮喪。從家庭這個重要的環境中、從家長這個重要的角色身上,孩子如果能獲得這樣的幫助,他們就會按照自己的節奏去成長,從容不迫,甯靜而健康。
撰文 | 星一
一個 10 歲孩子的媽媽,人文教育研究者
編輯 | 超楠
圖片 |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