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車圈能見度
兩年前,承載着上汽集團中高端新能源汽車夢的飛凡汽車 " 誕生 ",對标特斯拉,起步即非凡。兩年後,背靠上汽集團這棵大樹,飛凡汽車卻沒能飛得起來,成績 " 慘不忍睹 "。
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飛凡汽車旗下首款 SUV 車型飛凡 R7 累計銷量隻有 702 輛,其中 2 月僅賣出了 200 輛,近一年内的總銷量還不足 4000 輛。
這與當初的期待完全不符。飛凡汽車 CEO 吳冰将 R7 視作關系飛凡品牌未來成敗的關鍵車型,曾表示," 飛凡 R7 要在 2022 年賣出 10000 輛 "," 到 2025 年,飛凡汽車将成爲中高端智能電動汽車頭部企業 "。
很顯然,飛凡汽車的短期目标沒能實現,長遠目标更是困難。不過,在 R7 難以走量的情況下,飛凡汽車有了新的寄托。本月,飛凡汽車亮相首款中大型純電轎車飛凡 F7,并對标蔚來 ET5,放言 " 在 2023 年銷量要超越蔚來 ET5"。
從對标特斯拉,到對标蔚來,飛凡汽車似乎有些露怯了,但若能實現走量," 丢面子 " 都是小事。飛凡汽車能借新車翻身嗎?在上汽集團進軍中高端新能源的路上,飛凡汽車又能走多遠?
背靠大樹
飛凡汽車的誕生要從上汽集團的榮威品牌開始說起,是不折不扣的含着 " 金湯匙 " 出生。
2012 年,榮威 e50 微型電動汽車上市,榮威正式入局新能源汽車。此後相繼推出了 e950 等多款車型,可惜銷量成績都很一般。2014 年,榮威 E50 的銷量隻有 400 多輛。
爲了進一步拔高品牌形象和提升銷量,榮威在 2018 年 8 月推出了榮威 MARVEL X,價格區間爲 26.88 萬元~30.88 萬元。在宣傳中," 電動超跑 SUV"" 全球首款量産智能汽車 "" 五個全球第一 " 成爲了榮威 MARVEL X 的關鍵詞。
甚至上汽集團還表示,希望該車成爲智能汽車的定義者,可見集團對其寄予的厚望。
然而,受困于榮威品牌多年給大衆留下的中低端形象,榮威 MARVEL X 的銷量同樣不理想。數據顯示,2018 年榮威 MARVEL X 銷量 3419 輛,到 2019 年下滑至 2100 多輛。
2020 年,爲了跳出榮威的限制,上汽集團将榮威 MARVEL 系列分離成 R 品牌線,專注中高端市場,并推出了 ER6 和 MARVEL R 兩款純電動産品,售價區間爲 15.58 萬元~25.98 萬元。但是當時 R 品牌依舊隸屬于榮威品牌,品牌區别并不明顯,因此市場存在感一直較低。
直到 2021 年 10 月,R 品牌官宣 " 另起爐竈 ",更名爲 " 飛凡汽車 ",以獨立公司的方式進行市場化運作,徹底與榮威 " 分手 "。
吳冰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從成立開始,飛凡汽車就不是簡單的換名,而是從産品、品牌、體驗到渠道乃至品牌定位的調整。他說出 " 到 2025 年,飛凡汽車将成爲中高端智能電動汽車頭部企業 " 的目标也不是沒有底氣,飛凡汽車的底氣來自于上汽集團的支持。
上汽集團表示,在起步階段,飛凡汽車将充分整合上汽集團在研發、制造、服務等領域的資源,由上汽技術中心提供全方位技術支持和解決方案,由乘用車分公司進行代工生産。
背靠上汽集團,飛凡汽車在誕生之初就擁有了技術支撐。上汽集團的新能源三電核心技術、L4 級自動駕駛項目經驗,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網絡安全和軟件五大創新中心,汽車産業鏈布局以及在智能制造領域的經驗積累,都能賦能給飛凡汽車。
在上汽集團的幫助下,飛凡汽車能夠 " 輕裝上陣 ",起步就比别人快了一拍。
出師不利
按理說,獨立運營後的飛凡汽車會迎來 " 加速度 ",但是這點隻在推新車速度上有所體現,銷量方面卻遲遲沒見起色。
2022 年 2 月,飛凡汽車宣布旗下全新中大型 SUV 飛凡 R7 開始預售,飛凡汽車對其定位是 " 極緻高階純電 SUV",主打智駕、智艙、三電方面。
爲了完成品牌形象的重塑,飛凡汽車對 R7 車型的配置投入十分用心。飛凡汽車表示,飛凡 R7 整車搭載了 363 個頂級高階感知硬件,其中包括中國區首發量産的 PREMIUM 4D 成像雷達、800 萬高清攝像頭等在内的 33 顆頂級感知硬件。RISING PILOT 系統還搭載了單顆芯片算力 254 TOPS 的英偉達 Orin X 芯片。
除了硬件外,飛凡汽車推出了車電分離的銷售模式。新車補貼後售價 28.99 萬元~35.69 萬元,在車電分離銷售模式下,可以下探至 20.59 萬元~25.69 萬元。
爲了支撐車電分離服務,飛凡汽車當時還計劃在 2022 年投建綜合能源服務站 40 家,這 40 家主要在上海、北京、深圳、廣州等一線城市。2023 年達到近 300 家,到 2025 年規模将近 3000 家。
然而,飛凡R7後續的表現卻讓人大失所望。據乘聯會數據,自 2022 年 9 月上市後,到今年 2 月,飛凡 R7 累計銷量 3853 輛。其中數據最好的單月是去年 12 月,實現了 1531 輛,而今年前兩個月加起來銷量隻有 702 輛。
爲了提振銷量,飛凡汽車不得不選擇降價。2 月 2 日,飛凡汽車宣布對飛凡 R7 進行價格調整,最高下調 2.26 萬元,調整後整車價格區間爲 27.99 萬元~38.99 萬元;車電分離情況下最高下調 1 萬元,價格區間爲 19.59 萬元~28.99 萬元。
但就銷量情況而言,飛凡汽車的降價措施還是不足以吸引消費者。
根據上汽集團的規劃,飛凡汽車主要面向 20 萬元~40 萬元的中高端市場。飛凡汽車公布的 2025 年戰略規劃顯示,公司未來 5 年将投資 200 億元,主攻 20 萬元~50 萬元的中高端新能源車細分市場。
飛凡 R7 出師不利,飛凡汽車計劃推出純電中大型轎車飛凡 F7 來挽回點顔面,該車預售價爲 28 萬元~35 萬元。
在這個價位區間,特斯拉、蔚來、比亞迪、小鵬、極氪等品牌都在搶占市場,飛凡汽車雖然有上汽背書,但論品牌知名度和粉絲基礎與上述品牌都尚有一段差距。這不免讓人擔憂,飛凡 F7 能否扛起飛凡汽車的銷量大旗。
值得一提的是,飛凡汽車還曾遭遇車主集體維權事件。2022 年 8 月,在成都車展上,有十餘名飛凡車主身穿印有 " 上汽非凡汽車續航嚴重虛标 " 的白色短袖,站在飛凡汽車展台前維權。除續航外,車機系統無法升級、電池故障、底盤異響等問題也多見諸投訴平台。
銷量不濟疊加投訴風險,飛凡汽車要如何在中高端新能源車市場打開 " 新天地 "?
内卷加劇
飛凡 R7 上市的時候,飛凡汽車表示,該車型的核心競争對手就是特斯拉 Model Y,飛凡汽車産品對标必須要瞄準頭部競品,然後用差異化去打它。在今年初,飛凡 R7 甚至打出了 " 與其 WHY 不如飛凡 R7" 的電梯廣告,"WHY" 在營銷上暗指 ModelY。
但是在飛凡F7 亮相時,對标對象就變成了蔚來 ET5,讓人有些懵。因爲按照飛凡 F7 的中大型純電轎車定位,就算不與特斯拉比了,競品也還有極氪 001、比亞迪漢、極狐阿爾法 S 以及蔚來 ET7 等,蔚來 ET5 定位反而要小一個級别。
不過仔細一想倒也不難理解,飛凡 F7 的價格比蔚來 ET5 還低一點,并且現在汽車行業的火藥味越來越重,要是能超越蔚來,那也算是不錯了。
當前行業整體銷量數據都在下滑。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乘用車累計銷量爲 312.1 萬輛,同比下跌 15.2%。在 3 月 1 日 -12 日,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 41.4 萬輛,同比下降 17%。
另外,價格戰的蔓延,讓不少品牌 " 瑟瑟發抖 "。自特斯拉在 1 月宣布降價後,新能源品牌相繼降價。3 月初,東風汽車的優惠價又掀起了全國燃油車的降價潮。補貼、降價成爲了汽車行業的銷售現狀,長安、比亞迪也在近期宣布補貼活動,降價潮仍将持續一段時間。
乘聯會分析,新能源汽車 2 月開始降價,3 月燃油車卷入,預計 3 月新能源市場也會出現一定觀望。
大規模降價潮出現,市場觀望情緒也随之出現,汽車行業的銷售壓力短時間内不會得到緩解。對新能源汽車品牌來說,今年注定是一個充滿挑戰的年份,不少新能源品牌面臨着被淘汰的危機。
飛凡汽車作爲其中尚不成熟的品牌之一,自然壓力不小。根據規劃,飛凡汽車将會在 2022 年 -2025 年之間每年至少推出一款全新産品,覆蓋轎車、SUV 和 MPV 等車型,從而實現銷量至少每年 100% 的增長。
在去年 9 月就有消息,吳冰正式接替楊曉東兼任上汽乘用車總經理,統管飛凡汽車和上汽乘用車。在吳冰之前,王曉秋和楊曉東在出任總經理的同期均被任命爲集團副總裁,而吳冰在這次的職位調整中,并無此職務。并且迄今爲止,上汽集團并未就職位調整發布官方公告。
市場有分析認爲,吳冰需要用自身實力來佐證集團的決策,必須在飛凡汽車上做出成績才行。
但目前的市場反饋來看,飛凡汽車還未建立起多少競争力。如果接下來的飛凡 F7 車型無法打開銷量,擴大市場聲量,恐怕飛凡汽車和吳冰本人的未來發展之路都不會走得太順暢。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