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還是在去年 11 月 16 日第 300 萬輛車下線時,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說到:" 從第 1 輛到 100 萬輛,我們用了 13 年;從 100 萬輛到 200 萬輛,我們隻用了 1 年;從 200 萬輛到 300 萬輛,我們僅用了半年。" 從中我們感受到了比亞迪快速發展。
如今,僅過了半年多的時間,比亞迪又完成了從 300 萬輛到 500 萬輛的全新裏程碑,從 " 國内首個 " 一舉蛻變爲了 " 全球首個 ",以磅磺之勢創行業新輝,展現出全面新能源化後,驚人的發展速度。
比亞迪 " 挺 " 過來不容易
在比亞迪第 500 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儀式現場,王傳福幾度哽咽。" 很多人說我們造新能源汽車就是在燒錢,比亞迪也一度将活下去作爲主要目标,這條路雖然難走,但是比亞迪走了二十年,這是比亞迪造車的故事,也是中國品牌造車的縮影。"
2008 年,比亞迪第一輛新能源汽車 F3DM 在深圳上市,自此比亞迪将目光瞄準在了新能源汽車市場,其不僅是自主品牌中第一家宣布 100% 向新能源轉型發展的車企,更是一度蟬聯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榜首。
2022 年比亞迪在中國取得了 180 萬輛的傲人成績,幾乎是第 2 到第 6 名的銷量之和;2023 年至今比亞迪的銷量勢頭不減,月平均銷量高達 26.1 萬輛,截止 7 月份比亞迪總銷量已經達到 182 萬輛,不僅接近去年全年銷量總和,并且距離此前傳聞中的 300 萬輛年銷量目标,已經完成了近 60%,按照這個銷量計算,預計 300 萬輛的年銷量目标或可達成。
可以說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的造車史正是一部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史的縮影。從最初的懵懂,憑借着自身的努力實現彎道超車,到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成爲了世界标杆,不僅是出口量成爲全球第一,産銷更是占到全球新能源汽車的 60%,中國新能源汽車專利公開量占全球的 70%,而中國前 6 大動力電池供應商占全球電池裝車總量的 63%。
比亞迪籌謀 " 向前 "
都說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比亞迪從用 180 天下線 100 萬台汽車,到 266 天下線 200 萬,無不體現出比亞迪的産能速度之快。
目前比亞迪在深圳坪山、西安、長沙、常州、合肥等全國九個城市建立了 9 座整車生産工廠,規劃年産能爲 582 萬輛。如果加上比亞迪在泰國開設的汽車工廠,全球年産能已經接近 600 萬輛。作爲新能源汽車界的最大競争對手,特斯拉同樣在全球擁有多家汽車工廠,但是其年産能僅有比亞迪的三分之二,約 400 萬輛。
衆所周知産能對于一家車企的發展是何等重要。現在很多新勢力車企的發展都被産能嚴重拖了後腿,例如蔚小理都曾受到産能的限制,因爲交車周期過長嚴重影響了用戶的購車體驗。
早在第 300 萬輛新能源車下線之時王傳福就表示,能夠取得類似的成就也需要歸功于比亞迪在整合産業鏈、供應鏈上的成功,同時借助更先進的技術架構提升生産效率、提升良率也非常關鍵。
除了産能速度外,比亞迪的品牌擴張也進行的如火如荼。先是宣布重啓騰勢品牌,憑借騰勢 D9 一炮而紅,搶占自主高端 MPV 市場。然後推出百萬級豪車品牌仰望,在上海車展中亮相 U8、U9 兩款新車。其中仰望 U8 定價 1098000 元,雖然還沒有正式交付但已在汽車圈中賺足眼球。
近日比亞迪又将目光瞄準在了新能源硬派越野市場,全新品牌方程豹的首款車型也即将亮相,相信到時候又會在車圈引發一波不小的風波。
由此可見,比亞迪在短短數年間已經完成了從幾萬元到百萬元級别的産品矩陣,面向低、中、高各級别市場推出了包括微型車、轎車、城市 SUV、硬派 SUV 以及 MPV 在内的全産品序列。
在比亞迪 500 萬輛汽車下線的發布會現場,比亞迪特意布置了一處中國汽車品牌車型展覽區,涉及品牌包括一汽紅旗、東風岚圖、長安深藍、上汽飛凡、廣汽埃安、吉利極氪、長城哈弗、奇瑞、蔚來、小鵬和理想。後面的背景牆寫着 " 在一起,才是中國汽車 "。
比亞迪用 20 年時間,做了一道關于新能源、關于中國汽車的證明題。500 萬輛下線不僅僅是比亞迪的高光時刻也是中國汽車的高光時刻。在新能源汽車變革浪潮中,中國汽車品牌将大有可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