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平許玮甯新劇《第 9 節課》,一些死去的記憶再次襲擊我。
劇中女教師(許玮甯 飾)和男學生(陳昊森 飾)的愛情戲份十足大尺度。
吻戲,有;
床戲,有。
夠禁忌夠吸睛,但,遠遠不及同題材的古早日劇《魔女的條件》動人。
在不少劇粉心中,《魔女》是一部難以複刻的經典。
彼時松島菜菜子 26 歲,泷澤秀明隻不過 17 歲,兩人正值顔值巅峰,角色仿佛是為他們量身定制。
加上 16 歲的宇多田光創作演唱主題曲《First Love》。
兩相成就之下,不僅專輯在日本創下至今未被打破的銷售紀錄,《魔女》也摘下了當年收視桂冠。
不久前《First Love》出現在日劇《初戀》,甚至引發劇粉不滿,掀起又一波《魔女》重溫潮。
請把《First Love》還給《魔女》
算一算,今年是《魔女》開播第 23 年。
師生戀題材本不易被大衆接受。
為何它能在保守的 90 年代殺出一條生路,并至今仍被後人奉做經典?
皆因,這絕不隻是一段禁忌的愛情。
這其實是每個人的故事。
自帶避諱屬性的師生戀題材,天然容易讓觀衆反感。
要降低抵觸情緒,角色得有足夠讨喜的個人魅力。
但《魔女》并非從讨你歡心開始,它先讓角色披露最脆弱的部分,讓你生出同情和憐憫。
女主未知(松島菜菜子 飾)的出場,是很不明媚的。
清晨,男友還在呼呼大睡,她卻已經醒來。
在凝視什麼?
一隻在浴室門上爬行的壁虎。
壁虎喜陰,通常出沒在潮濕的地方,但此處它比喻的不是房間,而是女主。
未知已經習慣一種陰郁的生活很久了。
她的父親在教育部身居要職。
母親曾是一名傑出的鋼琴家,婚後卻因丈夫放棄了鋼琴,過起相夫教子的生活。
在這樣家庭長大的未知,從小就被教育聽話和服從。
女孩子應娴淑有禮。
但凡她有半分越矩的行為,父親便會厲聲呵斥。
女孩子還應以家庭為重。
父親便自顧自替她張羅在高中教學的工作,以便她婚後能立即辭職回歸家庭。
從生活起居到人生路向的選擇,未知的一切皆由父親決定。
換言之,她的人生不是她的。
心理學上說,一個人和父親的關系,決定了 TA 和世界的關系。
被父親這樣對待的未知,早把 " 聽話 " 二字刻煙吸肺。
男友向她求婚,隻是從被窩鑽出來遞上戒指,極其敷衍,就好像吃準了未知不會回絕。
果不其然,未知點頭說 " 好 "。
比起傾聽内心的聲音,她更害怕自己一旦猶豫,便會失禮于對方。
被學生霸淩,未知甚至順從到沒有一個老師樣兒。
她軟弱,無力譴責任何人,也不願多生事端,隻獨自躲起來掉眼淚。
照純愛故事的發展邏輯,這時定該有人出現為未知擦去眼淚,那人多半會是男主。
但《魔女》即便古早,劇情卻并不老套。
男主光(泷澤秀明 飾)隻是在未知哭訴 " 我不想上課了 " 時,對她說了句:
那就消失吧
老師偶爾逃個課,有什麼關系
這還是未知生平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話。
對一個長期遭受壓制的人來說,當被告知 " 你的意願是重要的,你可以決定自己的人生 ",如同實現了自我蘇醒的第一步。
但實際上,光的生活也并不明媚。
雖然家業殷實,但由于父親早逝,他自小被母親(黑木瞳 飾)過分依賴,人生同樣掌控在别人手中。
他即便不滿,也沒有拒絕的能力,隻懂用叛逆逃避現實。
母親監視他的生活,他扔掉手機;
母親要求他接管父親留下的醫院,他逃學打工,偷偷攢錢買摩托車。
他慫恿未知逃課,未嘗不是在踐行自己的逃避之道。
但未知會在他扔掉手機後幫他找回,告訴他我站在你這邊,我們都不要再逃避。
他們的傷口長在同樣的地方,身上卻有讓對方強大的力量。
一種雙向救贖的宿命感。
主題曲《First Love》在正片中第一次響起,正是這樣的時刻。
光受未知鼓舞,終于勇敢拒絕朋友的勒索,雖被胖揍一頓,卻也從鮮血中初嘗到自由的味道。
電話那頭的未知,也因而決定遵從内心,轉身離開了和男友父母商定婚事的飯局。
他們約定在 " 自由的國度 " 相見,未知的步伐堅定有力。
我不隻從中看見愛情,更看到兩位同盟戰友對周遭反叛的宣言。
他們在說——
從現在開始,我要拿回我的人生了。
凡是抗争總要流血。
何況光與未知的愛情,在世俗眼光裡是不潔,甚至龌龊的。
注定要遭圍獵。
但至今我仍記得的是,在一切失控之前,他們的愛也曾輕盈如春風拂柳,美好如櫻花盛開。
最叫人心動的莫過于第三集。
未知被流言中傷後又變回從前一樣軟弱,傷了光的心。
但也是她,再次勇敢奔向光,說出那句确認關系的 " 我喜歡你 "。
光用比未知更大的力氣抱緊她、回應她,剛剛還在撕裂的傷口,瞬間便不藥而愈了。
還有一次兩人已經瀕臨放棄的邊緣。
未知牽起光的手在衆目睽睽下奔跑,光得以重新勇敢起來。
一開始是未知跑在前面,光跟在後。
直到學校和盛怒的母親被遠遠抛在後面,他們仍不知疲倦地奔跑着。
像是前方真有 " 自由的國度 " 在等着他們。
" 自由的國度 " 作為《魔女》最關鍵的意象,在劇中多次出現。
它并非指具體某個地方,而是指任何一個不存在規訓和教條的地方。
但無論光和未知跑去哪裡,審判的眼光總是如影随形," 自由的國度 " 似乎并不存在。
始終不遺餘力對他們做出審判的,是光的母親。
出于妒忌,她把罪名安在未知身上,向學校控訴是未知迷惑了她的兒子。
他們相愛的消息因此從校内傳至校外。
不論未知的上司、同事、學生,還是學生家長,無一不是對他們譏諷嘲笑,咬定他們之間是色誘關系。
甚至有男學生以此斷定未知私生活混亂,把她騙進黑屋子欲行不軌。
但即便如此,那時的光和未知也是赤誠天真的。
甚至有點過分天真。
他們相信愛就是愛,未知甚至在朝會上公然對光表白,做出更出格的舉動。
真正讓他們信念動搖的,是愛開始變得沉重不可承受。
他們越是相愛,彼此越被傷害。
他們越是堅持把人生掌握在自己手裡,身邊的人越是痛苦。
未知的父親放話斷絕父女關系,被氣進了醫院。
光的母親在他被罵 " 不知羞恥 " 時,彎下腰來一遍遍向罵人者道歉。
他們即便再愛對方,也無法再像最初一樣毫無負擔地在一起了。
令人心痛的一幕是,在與外界頑抗一段時間後,他們終于絕望地發現:
繼續走下去的唯一辦法,不是中途妥協回頭。
而是徹底站在世界的對立面。
他們雙雙丢棄身份。
一個辭去工作,一個從學校退學,恢複到隻是男人和女人的關系,重新開始生活。
但比這還要殘酷的是,所有的審判卻并沒有終結。
因為師生戀關系,未知被應聘的學校拒絕,隻得從事體力活維持生活。
光的母親仍不依不饒,開始對未知進一步打擊報複,以誘拐罪把她送進了監獄。
未知在監獄裡受盡羞辱。
她被假設有精神問題、戀少情結,精神科醫生一遍遍質問她:
無法和成年男性做愛嗎
常看淫穢的東西吧
光卻被警察當做無知少年保護起來。
原來問題的根源不在身份,而在性别。
設想一下,如果在這段關系中,男性一方是老師,而女性一方是學生,有人會質疑老師色誘、有精神問題嗎?
承受最多羞辱的必定還是女性。
因為愛情意味着自主和自由。
在一個把女性當做男性附庸的社會裡,女性沒有追求愛情、讓心愛的人幸福的資格。
一旦她脫離未婚夫的 " 看管 ",違逆父親的指令,那她無論以什麼身份愛誰,都是錯的。
若是她不認錯,社會自有一套規矩。
借身份、借年齡、借道德,往上碼起層層巨石,讓她無法喘息,讓她因自責而誤認為自己有錯。
這是一場盛大的 PUA。
到頭來隻為做出最無情的審判:你的人生不是你的。
但其實真正錯的,是這個沒有斷乳的巨嬰社會。
心理學分析父母和子女的關系,有一組很著名的概念——
共生和分離。
國内的武志紅老師在研究巨嬰現象時,又在此基礎上提出過一個概念——
病态共生(共生絞殺)。
私以為《魔女》之所以成為經典,便在于故事焦點還控訴了病态共生是如何吃人噬血的。
說到概念,或許有人開始頭疼。
但其實對于生活在東亞社會的大家來說,這并不難理解。
所謂病态共生,簡單講即是指,人在成長過程中未能和原生家庭分離而引緻的一種不健康親密關系。
分離為什麼難?
往往是父母一方拒絕分離。
劇中未知的父親尤為典中典。
就像現實中很多沒有活出自我的巨嬰,他的人生不甚如意,便通過控制,從下一代身上吸血。
要求孩子走自己走過的路,過自己規劃的人生。
一旦他的需求得不到滿足,便以愛之名 " 絞殺 " 孩子的自我。
把孩子當做所有物,而不是獨立的個體。
但我更想說說光的母親,一個非常規且更具毀滅性的案例。
通常情況下,當一個母親得知孩子情窦初開,如果有顧慮,無非也是顧慮他會否受到傷害。
但光的母親是如何警告未知的?
如果這孩子不在我身邊
我就活不下去了
我絕對不會把小光交給你
這無論如何都不像一個母親會說的話,更像情敵的較量。
但說她戀子也是不準确的。
她為了讓光忘記未知,曾做過一件不可理喻的事:花錢替光購買性服務。
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
我們是一體兩面,你的人生隻能由我支配。
你隻可以愛我挑的人,其他不可以。
看,一個被控制欲吞噬的,把精神全然寄托在孩子身上的,可憐可悲的母親。
在她看來,孩子每一次渴望分離的舉動,都是在背叛她、抛棄她。
她壓制、逃避。
若對方勢必要拿回自己的人生,與她實現分離,她便以性命相要挾,甚至和孩子一起毀滅。
病态共生發展到極端可變做殺人,可怖到這個地步。
但更可怖的是什麼?
巨嬰在變做巨嬰之前,也是受另一個巨嬰 " 絞殺 " 的受害者。
這不是一代人釀成的錯誤。
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自我和生命沒有得到舒展的結果。
要想結束循環,唯一方式便是背叛。
就像光和未知所做的。
對 " 絞殺 " 說不,拿回自己被操控的人生,哪怕要與世界發生慘痛的決裂。
不過準确來說,劇中真正的抱薪赴雪之人,隻有未知。
尤其在她有了身孕之後,她的勇敢便是不計代價的,她的背叛便是徹底果決的。
後期甚至果決到看上去有些無情。
當她發現光因母親自殺未遂而變得躊躇,她甚至在愛與自我間做出取舍,背叛了光。
決定就算獨自一人,也要抗争下去。
但也正因背叛得足夠徹底,她的人生才借由分離得到了重生。
甚至感化身邊的女性,使得母親終于做出離婚的決定,被家暴的女學生走出陰影 ......
就連光的母親,也在故事的最後幡然醒悟:對孩子最好的愛是放他翺翔。
到這,其實已無需多言《魔女》為何難以複刻。
你甚至很難找到平替。
大部分劇拍禁忌之戀,愛與自由總是最順手和讨巧的主題。
但《魔女》走得更深更遠。
它是個體的勝利,自我的勝利,女性的勝利,下一代的勝利。
哪怕 23 年後的今天,也沒有多少作品能淩厲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