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院 " 更名 " 大學 ",在高等教育領域一直熱度不減。每每出現的高校更名新聞都能引來社會關注。
一字之差的背後,不僅是對學校實力的官方認可,更是給學校今後各方面發展提供了機會。對于考生和家長來說," 學院 " 與 " 大學 " 的區别也是高考志願填報重要參考。
近期,上海、浙江、安徽、甯夏等省市區陸續發布申報高等學校設置的公示通知,涉及多所高校更名大學事項。
10 餘所學院拟更名
從 2022 年底到現在,這些高校透露出更名消息:
上海體育學院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官網 2 月 8 日發布了《關于拟向教育部申報 2023 年度第一批本科學校設置事項的公示》,上海市教委拟按程序提請上海市政府向教育部申報上海體育學院更名上海體育大學事項。
值得注意的是,國内體育類院校中,以 " 大學 " 命名的僅北京體育大學。若上海體育學院更名大學後,或将成爲第二所 " 體育大學 "。
上海體育學院 " 綠瓦大樓 "。來源:上海體育學院微信公衆号
浙江科技學院、嘉興學院
2 月 27 日,浙江省教育廳發布《關于 2023 年第一批拟申報高校設置事項的公示》,浙江科技學院拟更名浙江科技大學、嘉興學院拟更名嘉興大學。
浙江科技學院前身爲成立于 1980 年的浙江大學附屬杭州工業專科學校,先後經曆了浙江大學附屬杭州高等專科學校、杭州應用工程技術學院等發展階段,2001 年 8 月更名爲浙江科技學院。
嘉興學院前身爲浙江經濟高等專科學校和嘉興高等專科學校,兩校于 2000 年 3 月合并組建嘉興學院。學校經濟學、電子信息工程、護理學、工程管理、會計學、臨床醫學入選了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蚌埠醫學院
2 月 13 日,安徽省教育廳發布《關于 2023 年度第一批拟申報高校設置事項的公示》,對拟向教育部申報的蚌埠醫學院更名蚌埠醫科大學事項予以公示。
據蚌埠醫學院官網介紹,1958 年 7 月,爲加快安徽建設,改變皖北地區人民群衆缺醫少藥的局面,國家決定由原上海第二醫學院(現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援建創立蚌埠醫學院。蚌埠醫學院現爲安徽省省屬普通高等醫學院校。
2023 年 2 月 8 日,蚌埠醫學院召開更名大學工作動員會,推動更名大學各項任務的落實。院黨委書記蔣家平、院長翁建平在會上指出,更名大學是蚌醫發展史上不可錯過的機遇,大家肩負曆史責任,要勇于擔當作爲,要努力把作風建設的新成效轉化爲推進學校事業發展的新動力,發揮最大動能,确保更名大學工作順利完成。
皖南醫學院
2 月 16 日,據安徽蕪湖 " 大江資訊 " 消息,安徽省教育廳近日印發文件,其中明确經安徽省人民政府同意、教育部備案,皖南醫學院更名爲皖南醫科大學列入安徽省 " 十四五 " 高等學校設置規劃。
" 未來五年是學校更名大學和博士學位授予基本條件的達成期,也是重要戰略機遇期。" 據該校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皖南醫學院聚焦更名大學和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立項建設,堅持走内涵發展道路,強力推進學校高質量發展,辦學水平穩步提高,醫療服務明顯增強,社會影響力和美譽度日益提升,爲更名大學夯實了良好基礎。
福建工程學院
2 月 10 日,福建省教育廳在官網發布了《關于 2023 年度第一批拟申報高校設置事項的公示》,拟向教育部申報福建工程學院更名爲福建理工大學。
福建工程學院校園風光。來源:福建工程學院網站
這兩年,福建還有多所高校意欲更名。2022 年 8 月 18 日,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印發的《關于傳承弘揚 " 晉江經驗 " 支持泉州建設 21 世紀 " 海絲名城 " 的意見》提到,支持泉州師範學院建設一流應用型高校、申報增列爲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并更名爲大學。
閩江學院的更名工作也早已 " 開跑 "。根據公開報道,2021 年 3 月閩江學院在福州政務平台回應 " 更名事宜 " 時稱:" 我校已全部完成職責範圍内的申報程序,并積極做好迎接教育部高評委專家進校實地考察的各項準備工作。"
甯夏師範學院
今年 1 月 4 日上午,據甯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新聞發布會(第五場)消息,近期,教育部同意甯夏 10 項高校設置事項納入 " 十四五 " 規劃,其中包括甯夏師範學院更名升格甯夏師範大學。此舉将大幅提高甯夏師範類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師範類人才培養質量。
牡丹江醫學院、牡丹江師範學院
2022 年 12 月底,黑龍江省人民政府發布了《黑龍江省 " 十四五 " 高等學校設置規劃》,提到拟規劃 4 個高等學校設置項目,包括牡丹江醫學院更名爲牡丹江醫科大學;牡丹江師範學院更名爲牡丹江師範大學。
信陽師範學院
2 月 14 日,河南省教育廳發布《關于申報設置本科學校的公示》,河南省教育廳對信陽師範學院申請更名爲信陽師範大學等進行了考察,現予以公示。
信陽師範學院是我國改革開放後河南省創辦的第一所本科高校,是河南省重點建設的兩所師範大學之一。
黃岡師範學院
今年 1 月 5 日,在黃岡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提到,支持黃岡師範學院 " 申碩 "" 更名 ",建設高水平師範大學。
黃岡師範學院是湖北省人民政府舉辦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擁有 750 萬人口的黃岡市第一高等學府。
天水師範學院
天水師範學院官網 1 月 10 日發布消息:日前,甘肅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甘肅省 " 十四五 " 高等學校設置規劃的通知》,天水師範學院更名大學被列入甘肅省 " 十四五 " 高等學校設置規劃,成爲列入該規劃的唯一一所本科更名學校。
高校爲何想更名?
公開報道顯示,2000 年至今,全國已有超過 600 所高校進行過更名。其中,校名變更次數在兩次及以上的高校,不下百所。另有數據顯示,2012 至 2017 年出現一波 " 高校更名潮 ",有超過 200 所高校更換了校名,其中僅 2015 年就有 72 所。
高校爲何想更名?據人民網報道,21 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認爲," 把校名從‘學院’更名爲‘大學’;把校名中的市改爲省,以至大區域;去除校名中機械、職業等‘陳舊詞彙’,增加文理、科技等時髦詞彙等,是我國高校更名的整體趨勢,一段時間中還出現更名潮。"
熊丙奇認爲,過去 20 多年來,我國部分大學熱衷更名、合并、擴大規模,一方面有迎合社會輿論的因素,即希望給大學取一個 " 高大上 " 校名。
另一方面,是由于在學生、家長和社會公衆看來," 大學 " 是比 " 學院 " 層次更高的高等學府,不論招生、建設教師隊伍,還是尋求社會合作,大學都比學院更具有優勢。
高校更名之後有何影響?以 " 學院 " 更名 " 大學 " 爲例,據悉,區别主要見于辦學規模、學校與專業、師資隊伍、教學與科研水平、基礎設施等多個方面。例如,在辦學規模方面,學院要求全日制在校生在 5000 人以上,大學則要求全日制在校生在 8000 人以上,在校研究生數不低于全日制在校生總數的 5%。
又如,在師資隊伍方面,學院專任教師中具有研究生學曆的教師數占專任教師總數的比例應不低于 30%,具有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以上的專任教師人數一般應不低于專任教師總數的 30%;大學專任教師中具有研究生學位的人員比例一般應達到 50% 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專任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比例一般應達到 20% 以上。
不隻影響高校招生、師資,據人民網報道,一位教育界學者在受訪時表示:" 更名關系到學校級别、層次和待遇等問題,或會幫助高校在招生機制、政府行政撥款等方面獲得更多資源。"
編輯 |盧祥勇 易啓江
校對 |王月龍
每日經濟新綜合自北京考試報、大江資訊、人民網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