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俱樂部,再次擴容。
随着江蘇常州、山東煙台 GDP 邁過萬億大關,我國内地萬億 GDP 城市俱樂部正式擴容到 26 席,加上香港共有 27 個。
萬億城市,仍以南方爲主,北方僅有 7 席;且集中于東部地區,沿海省份占了 3/4 左右。
從省域來看,江蘇以 5 座城市躍居首位,廣東 4 席,山東 3 席,浙江、福建都是 2 席,其他爲香港、四大直轄市和中西部強省會。
江蘇爲何這麽猛?廣東下一個萬億城市何時突圍?山東、浙江、福建誰能更進一步?
江蘇爲何盛産萬億城市?
日前,常州正式官宣 2023 年 GDP 破萬億,由此成爲江蘇省繼蘇州、南京、無錫、南通之後的第 5 個萬億城市。
5 大萬億城市,除了省會南京之外,均屬于廣義上的蘇南地區,都與上海毗鄰,全部屬于上海大都市圈的成員,可謂近水樓台先得月。
根據凱風《中國城市大變局》一書分析,蘇南地區的崛起,除了以鄉鎮企業爲主導的 " 蘇南模式 ",以及外向型經濟的支撐,最重要的就是來自上海的産業外溢效應,當年的 " 星期天工程師 " 現象就是典型例證。
不過,蘇南之外,江蘇其他地區也不弱,所謂 " 蘇大強 " 說的都是這一點。
作爲中國經濟第二大省,江蘇與廣東是全國僅有的兩個 12 萬億級強省,與廣東相比,江蘇最大的優勢在于區域發展相對均衡。
在坊間,江蘇素有 " 散裝江蘇 " 之稱,下轄的 13 個設區市又獲得了 " 十三太保 " 的稱号,個個都有獨擋一面的能力。
雖說蘇北與蘇南地區仍有着巨大差距,但對比其他經濟大省,江蘇 " 十三太保 " 都足以稱得上經濟大市,全部跻身百強市之列,也是全國唯一一個所有地市都晉級百強的省份。
且不說蘇州、南京等第一梯隊的領跑者,即使在江蘇經濟排名墊底的宿遷、連雲港等地,放在新疆、甘肅等西部省份可排在第一,在四川、廣西、吉林、黑龍江等省份可位居第二。
所以,當蘇南地區集體突圍之後,江蘇經濟并未進入斷層,仍舊 " 後繼有城 "。
徐州爲 8000 億俱樂部成員,揚州、鹽城爲 7000 億俱樂部成員,如果不出意外,未來 3-5 年,都不乏挑戰萬億城市的可能性。
換言之,到 2027 年前後,江蘇萬億俱樂部城市很有可能擴容到 7-8 席,超過一半城市都爲萬億城市,堪稱冠絕全國。
誰是廣東第 5 個萬億城市?
作爲中國經濟第一大省,廣東萬億城市數量一度領跑于全國,且廣深兩大一線城市經濟總量抵得上 6 座萬億城市。
然而,當廣深佛莞四大經濟強市集體晉級之後,卻不得不面臨斷層的尴尬。
究其原因,廣東下轄 21 個地市,行政區劃數量全國最多,遠超蘇浙魯等大省,但粵東西北與珠三角差距的存在,也是不争的事實。
在廣深佛莞之後,最接近萬億大關的是惠州,但惠州 2022 年 GDP 僅爲 5400 億元,2023 年有望達到 6000 億水平,但離萬億仍有距離。
前不久,惠州市提出,用 5 年左右時間成爲廣東第五個萬億 GDP 城市,這意味着,在 2027 年 -2028 年惠州有望跻身萬億俱樂部。
惠州最大的優勢,在于與深圳毗鄰,作爲深圳都市圈的正式成員而存在,深莞惠同城化,将是未來經濟增長的最大基本盤所在。
背靠深圳,惠州自身的工業總産值已經邁過萬億大關,其中作爲最大支柱的電子信息産業突破 5000 億元,而第二大支柱石化産業也達到 3500 億元。
根據規劃,到 2025 年,惠州石化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兩大産業集群産值分别達 6000 億元、8500 億元,這是惠州晉級萬億的最大支撐。
惠州之後,珠海、茂名、湛江、中山、汕頭都未突破 5000 億元,在未來 5 年,恐怕都沒有挑戰萬億城市的可能性。
不過,随着廣東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确定,以及 " 百千萬工程 " 的推進,這些城市正在迎來飛速發展期。
日前,廣東正式發布 5 大都市圈發展規劃,除了廣州、深圳兩大國家級都市圈外,還有珠江口西岸、汕揭潮、湛茂三大省級都市圈。
珠海、汕頭、湛江正是三大省級都市圈的領頭羊,也是廣東劃定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承載起未來萬億城市突圍的希望。
珠海,人均 GDP 超過廣州,位列全國前十,之所以未能晉級萬億俱樂部,原因是體量太小,陸域面積僅有 1700 多平方公裏,人口隻有 200 多萬人,放在全國地級市中都屬于墊底水平。
不過,珠海的優勢在于與澳門毗鄰,作爲粵港澳大灣區的一極而存在,且不乏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國家級平台,有望打造成爲新的增長引擎。
同時,珠海的戰新産業開始崛起,新一代信息技術、新型儲能、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智能家電、低空經濟都爲長遠發展提供可能。
與之對比,汕頭、湛江分别作爲粵東、粵西的龍頭城市,都屬于沿海城市,不乏港口優勢,也不乏做大化工産業和新能源産業的基礎。
前不久,湛江拿下了中國重化工行業外商獨資企業 " 第一例 " —巴斯夫湛江一體化基地項目,總投資額将達 100 億歐元,将爲湛江經濟帶來新的支撐。
一旦粵東、粵西兩極崛起,廣東經濟總量還能再上新的台階。
山東、浙江、福建,誰将領跑萬億城市?
以 5 年周期來看,山東濰坊,浙江溫州、紹興、嘉興,福建廈門等地都有望跻身萬億俱樂部。
屆時,浙江萬億成員有望擴容到 5 席,山東增加到 4 席,福建擴大到 3 席,進一步擴大東部地區經濟強市的矩陣力量。
先看山東,作爲經濟第三大省,山東承載着北方經濟崛起的希望。
與江蘇坐擁 " 十三太保 " 相似,山東同樣沒有強省會,沒有獨一無二的強中心城市,各個地市都有獨當一面的産業。
山東共有 16 個地市,其中 11 市晉級全國百強市之列,總量超過了廣東。
在青島、濟南、煙台之後,濰坊正在向着 8000 億俱樂部進軍,臨沂、濟甯向着 6000 億邁進,這都是萬億城市的後備力量。
再看浙江,作爲共同富裕示範區,浙江城鄉差距全國最小,各地市發展同樣相對均衡。
杭州、甯波都是副省級城市,形成了杭甬 " 雙城記 " 的格局,但溫州、紹興、嘉興等普通地級市的實力也不容小觑。
早在兩年之前,溫州就提出了 2025 年 "GDP 破萬億,常住人口破千萬 " 的宏大目标,而嘉興則将萬億突圍的時間表放在 2027 年。
這些城市都以民營經濟發達著稱,也是 " 塊狀經濟 " 的探索者,大大小小的産業園、批發市場和特色産業集群不計其數,目前多以數字經濟、智能裝備、生命健康、新能源爲新興産業,競争力都不弱。
與山東、浙江的雙城争鋒相比,福建呈現出明顯的 " 三城鼎立 " 的格局。
根據凱風《中國城市大變局》一書分析,福州是省會,泉州是經濟強市,而廈門更是集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市、經濟特區爲一體,形成了三城鼎立的奇特局面。
目前,福州、泉州都已邁過萬億大關,廈門正朝着 8000 億俱樂部邁進,到 2025 年有望突破萬億大關。
受制于城市體量過小,廈門 GDP 總量不算高,但無論是人均 GDP,還是國際知名度、高新産業實力、城市能級,都在福建遙遙領先。
這從廈門 " 五中心一基地 " 的城市定位就可見一斑: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國際旅遊會展中心、區域創新中心、區域金融中心和金磚國家新工業革命夥伴關系創新基地。
相對獨特的身份,更高的宏觀定位,讓廈門早就有了獨當一面的能力,未來晉級萬億不是太大問題。
文章來源:國民經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