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比亞迪和長城,面對網絡造謠和惡意傳播等現象,已有越來越多車企的法務部上崗營業。
記者丨劉洋 劉曉夢
面對 " 網黑 ",車企法務部密集開工。兩天時間,比亞迪、長城相繼發布消息稱,對個别網絡賬号提出起訴,起訴理由爲 " 這些賬号發布大量不實信息,惡意诋毀、貶低品牌 " 并要求其公開道歉及賠償。
今年以來,面對網絡造謠和惡意傳播等現象,衆多車企法務部上崗營業,對網絡水軍與部分賬号不實言論進行反擊,從而保護自身形象進而避免不實言論傳播對銷量造成影響。
" 默契 " 發文
兩天時間先後發文,比亞迪與長城針對 " 網黑 " 達成 " 默契 "。
7 月 25 日晚,長城汽車發文稱,已正式啓動針對 " 向北不斷電 "" 向東北 "" 大眼哥說車 "" 正能量愛國說車 "" 隻投龍頭 BYD"" 電電加電聊電車 "6 個賬号的訴訟程序。鑒于 6 個賬号均存在涉嫌嚴重侵權行爲,長城汽車将向上述賬号運營主體分别索賠 200 萬 -500 萬元。長城汽車相關人士表示:" 對于肆意侮辱、诽謗的行爲,長城汽車絕不退縮,将嚴肅面對,通過法律途徑堅決維護合法權益。"
長城汽車發文前一天,比亞迪法務部發布消息稱,新浪微博用戶 " 龍豬 - 集車 " 長期發布大量不實信息,惡意诋毀、貶低侮辱比亞迪,對比亞迪品牌聲譽造成嚴重損害。對此,比亞迪收集、固定大量證據,向有關部門反饋其涉嫌黑公關的線索并決定正式起訴 " 龍豬 - 集車 ",要求其删除相關侵權言論、公開道歉并賠償 500 萬元。比亞迪相關人士表示:" 我們始終尊重并接受社會各界的建議和輿論監督。同時,對惡意攻擊和抹黑行爲,我們也将堅決采取法律手段,捍衛自身合法權益。"
先後兩天,兩家頭部自主品牌發文抵禦不良網絡賬号侵害并提出幾百萬元索賠,引發熱議。其中,不少網友對比亞迪和長城的做法表示支持,對于網絡水軍與不實報道也表示終于有人出手整治。不過,也有網友質疑稱:" 兩家發布消息的時間僅間隔 24 小時,是不是針對對方水軍?"
其實,引發網友質疑的背後來自這些被起訴賬号的内容。幾家賬号被曝出後,不少好奇的網友對這些賬号進行挖掘。北京商報記者發現,例如比亞迪提出起訴的 " 龍豬 - 集車 ",其内容中多爲比亞迪的負面消息,其中也夾雜着一小部分長城魏牌藍山的内容,而這些内容多爲正常新聞或一些測評體驗的分享。相比比亞迪對一個自媒體賬号的起訴,長城汽車則起訴 6 個賬号。長城汽車方面提到,這些賬号有涉及拉踩、诋毀、虛構、诽謗等針對品牌的内容。北京商報記者發現,例如雪球網上 " 隻投龍頭 BYD" 賬号中,除部分涉及看衰長城汽車的内容外,大部分内容均爲比亞迪的相關新聞報道。而其他被長城汽車起訴的賬号中,也有不少涉及比亞迪優勢的報道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坦克品牌 CEO 劉豔钊曾表示:" 網上在傳播的一些越野車原地打轉、水上漂的營銷視頻我們也有看到,這是消費用戶的越野情懷。面對真實苛刻的極限越野工況,這種打擦邊球的做法就是揣着明白裝糊塗。" 業内則普遍認爲其在暗指比亞迪。随後,長城汽車因油箱問題舉報比亞迪。多次事件疊加,讓網友産生本次雙方集中起訴自媒體是否針對對方水軍的疑問。
集體 " 維權 "?
事實上,不僅比亞迪和長城,面對網絡造謠和惡意傳播等現象,已有越來越多車企的法務部上崗營業。
最早讓車企法務部走入公衆視野的當屬特斯拉。2021 年 6 月,特斯拉開通 " 特斯拉法務部 " 官方微博賬号,10 天後便起訴網絡賬号 " 車事紀 ",要求其道歉并賠償損失 200 萬元。随後,包括蔚來、小鵬、理想、零跑等車企先後在微博開通法務部賬号。其中,今年 5 月 8 日,蔚來開通其法務部官方微博,兩天後便對抖音博主 " 車事紀 " 及其運營方提起訴訟,要求其道歉并賠償損失 200 萬元。" 如今汽車市場競争尤爲激烈,車企良好的形象、品牌力、産品質量都是保證銷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對于惡意抹黑的網絡水軍也愈加重視,積極通過法律的手段進行維權,就是來保護品牌商譽與信譽。"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成員顔景輝表示。
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爲,車企公開起訴也是希望對惡意報道傳播的賬号起到震懾作用,減少不實的負面消息傳播。而車企爲更好維護自身利益,也開啓了舉報獎勵制度。今年 3 月,長城汽車宣布懸賞 1000 萬元打擊網絡水軍。長城汽車相關人士透露:" 上周長城汽車已向 26 位網友發放舉報獎金。" 此外,比亞迪對于查證屬實并得到相關司法機關認可的舉報,根據價值也将給予舉報人 5 萬 -500 萬元不等的獎勵。
不僅如此,協會與政府層面也在積極出台方案與政策。今年 3 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旗下中國汽車企業首席品牌官聯席會及成員單位一緻決議,共同發起 " 關于抵制汽車行業網絡水軍的聯合倡議 ",一汽、東風、長安、上汽、北汽、廣汽、奇瑞、江淮、長城、吉利、比亞迪、蔚來、理想、小鵬成爲聯合倡議企業。
資料圖
近日,中央網信辦發布《關于加強 " 自媒體 " 管理的通知》,明确網站平台應當及時發現并嚴格處置 " 自媒體 " 違規行爲,對制作發布謠言、蹭炒社會熱點事件或矩陣式發布傳播違法和不良信息造成惡劣影響的 " 自媒體 ",一律予以關閉并納入平台黑名單賬号數據庫并上報網信部門。據央視新聞報道,針對當前一些自媒體人員在 " 流量經濟 " 的驅動下,爲了短時間内獲得巨大流量,不惜以身試法、編造網絡謠言的違法行爲,公安部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不僅要追究違法人員的責任,也要嚴肅追究網絡謠言發布傳播的相關方責任。
編輯丨汪乃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