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功能機時代,手機品牌在硬件配置方面的差異非常小,畢竟除了極少數擁有自己方案的手機品牌外,其他品牌推出的手機采用的都是 " 唯二 " 兩個品牌的公模方案,功能自然 " 大差不差 "。
但另一方面,拉不開距離的硬件配置也讓手機品牌将注意力放到手機的外觀上," 上年紀 " 的老玩家或多或少都懷念過那個外觀設計天馬行空的時代:翻開、滑蓋、旋轉、側旋、側滑、翻轉、光是手機形态就無法一手數完。
除了在手機形态上發揮想象外,也有部分手機品牌開始在手機材質上做文章。比如在手機領域一統江山的諾基亞,就在 1998 年創立了諾基亞的首個高端子品牌—— VERTU。不同于用來走量的諾基亞手機,VERTU 的運營、産品設計和市場定位都與諾基亞的其他産品線區分開來,專注于高端市場。
但在功能機時代何爲高端手機?畢竟那個時候也沒有骁龍 8 Gen2 和一寸大底這種概念,該如何讓手機一眼看起來就與衆不同呢?VERTU 的想法也異常的直接—— VERTU 手機通常使用高檔材料(如金、鉑金、鑽石等)和手工制作工藝,注重個性化服務和獨特的客戶體驗。這種奢侈品戰略的效果立竿見影—— VERTU 在極短時間内就成爲了奢侈品手機的翹楚,部分手機售價更是突破百萬。
圖片來源:VERTU
但在智能手機時代,VERTU 母公司諾基亞屢遭重創,最終被迫分割重組。而 VERTU 作爲諾基亞的 " 高端子品牌 " 更是先行一步,在微軟收購諾基亞前一年,即 2012 年就因 " 财務壓力 " 而出售給了瑞典私募股權公司。也就從這時起,VERTU 正式從諾基亞子品牌轉型爲獨立奢侈手機品牌。
但自立門戶并沒能救 VERTU 于水火之中。
對于有研發能力的子品牌,獨立出來可以讓品牌精兵簡政。但對 VERTU 來說,獨立出來意味着失去來自諾基亞的技術共享和支持。更何況當時的諾基亞已經被 Android" 圍攻 "," 無親無故 " 的 VERTU 自然也沒有獨立生存的能力。所以在接下來的幾年裏,VERTU 也屢經轉手,并在 2017 年清算後被土耳其商人 Hakan Uzan 收購。
以上就是 VERTU 跌宕起伏的品牌曆史了。其實以一般消費者的角度考慮,VERTU 這種以奢侈品路線經營的數碼産品,在 2023 年這個數碼産品高度透明化的市場中應該很難再引起大家的關注,甚至小雷自己都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沒聽過 VERTU 這個品牌了。
圖片來源:雷科技
但在路過某個高級商場時,小雷驚奇地發現,原來 VERTU 還保持着線下實體門店。好奇使然,小雷在一旁觀察了一段時間,發現這家 VERTU 門店所處的位置人流量其實不低,工作日下午時段 2 分鍾内也有超過 30 人路過,但真正願意走店中的顧客卻寥寥無幾。正當小雷準備離開時,一位前往店裏取貨的顧客引起了小雷的注意:
2023 年,VERTU 的吸引力究竟在哪裏?
走進店裏,店内工作人員專業地接待了小雷,并沒有像某些 " 傳統奢侈品門店 " 的店員一樣因小雷随意的穿着打扮而置之不理。可能因爲産品定價更高,VERTU 并沒有采用時下流行的 "Apple Store" 風格,直接将真機擺在櫃台供潛在客戶體驗,而是采用奢侈品門店展示配飾時常用的玻璃展櫃來展示手機。
展櫃正中間擺放的是 VERTU 幾周前才在香港正式發布的新一代旗艦智能手機—— METAVERTU 2 的展示機,這一點可以從手機背後補光燈區域的 "DEMO" 标記中看出。不過即使是展示機,VERTU 同樣爲手機打上了專門的限量編号。至少在門店設置上,VERTU 依舊保留了高端奢侈品應有的儀式感。
此外,VERTU 門店和其他手機品牌門店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差異:絕大多數手機品牌在展示手機時會将屏幕朝顧客放置,有些品牌還會通過群組演示控制播放宣傳片段。但 VERTU 不一樣:店裏所有手機展示的幾乎都是手機的背面——仿佛背面的設計和用料才是 VERTU 的核心賣點。
其實這也沒說錯,盡管 VERTU 多次易主,但奢華做工和用料依舊是 VERTU" 看得見 " 的賣點之一,也是 VERTU 吸引 " 生客 "(初次購買的客戶)的主要手段。以小雷在店裏遇到了客人 L 爲例,在被問到 " 爲什麽會選擇 VERTU" 時,L 先生給出了一個異常簡單的回答:
幫女朋友取包的時候路過這裏(門店),覺得這個(手機後蓋的)顔色跟我車的拉花很搭,所以就買了。
但從整體銷量上看,像 L 先生在店裏購買的生客始終是少數。店員 A 向小雷解釋:
店裏大多數熟客都會直接在網店購買,直接寄到家裏。隻有少數客人會來這裏逛商場時進來看看。
可能有人會覺得好奇,VERTU 這種走高定奢侈品路線的手機是如何發展出 " 熟客 " 這個概念的?但實際上,傳統數碼産品相比,VERTU 這種走高定奢侈路線的 " 數碼奢侈品 " 其實更容易培養熟客的概念。
根據小雷一位 " 一年一台 VERTU" 的朋友 W 女士介紹,VERTU 并不像一般的智能手機那樣每年更新硬件,所以在配置上其實沒有 " 必須要換 " 的理由,而且她對手機的性能需求其實并不高,甚至 60Hz 用下來也不覺得有什麽問題。
但在服務方面,VERTU 隻附帶一年的私人助理服務,到期後每年續費要兩萬元。而現在的 VERTU 和以前十來萬時相比已經便宜很多了,一般的型号兩萬多就能買到。
續費私人助理服務要兩萬,買一台新手機送一年私人助理隻要兩萬三,那我肯定是直接買一台新手機比較劃算。
有這種想法的 VERTU 客戶并不是少數,店員 A 表示店裏大多數 " 一年一台 " 的熟客都是出于相同的考慮才 " 年年換新 "。沒錯,源自于奢侈品領域的 " 長期服務 " 概念,這才是 VERTU 等 " 數碼奢侈品 " 能延續至今的核心賣點。
和一般的智能手機橫向對比,我們不難發現這種 VERTU 這種數碼奢侈品在産品策略上的高明之處:
一般的智能手機品牌硬件更新周期在 6-12 個月,或者說 " 一年兩季 "。較高的更新頻率讓手機被迫 " 性能過剩 ",同時高價的 " 當季配置 " 也占據了更高的 BOM 成本,減少了手機在外觀、設計領域的投入。如果品牌不跟大部隊一起追趕硬件,除了硬件外全是短闆的手機很快就會被新一季手機淹沒。但如果品牌一次就把配置堆滿,也會導緻 " 手機釘子戶 " 的出現。
而 VERTU 等數碼奢侈品的産品将自己的核心競争力與硬件配置脫鈎:無論是 L 先生還是 W 女士,都沒有将 VERTU 的硬件配置當作核心競争力,畢竟 W 小姐甚至不知道自己手機主攝像頭有多少像素,L 先生也對手機處理器毫不在意。
但另一方面,VERTU 這種數碼奢侈品将一般手機品牌不怎麽在意的 " 服務 " 作爲産品的核心競争力,比如著名的專屬私人助理服務。
根據體驗過的 VERTU 私人助理的用戶分享,這個可以一鍵直達的私人助理可以幫你在已經滿訂的高級餐廳拿到極爲搶手的晚餐雙人桌,也可以根據你的行程安排爲你找到最适合的航班,并用預留的信用卡鎖定席位。VERTU 的禮賓團隊在世界各地都有辦公室,可以安排全球各地的活動體驗,比如 F1 比賽中 P 房正上方的貴賓席通行證或芝加哥頂級歌劇的 VIP 門票:
他們的禮賓服務會安排整個行程,你隻需要花錢和玩就可以了。
這種 " 雙向篩選 " 的機制爲 VERTU 帶來了穩定的客戶群體和持續的收入:願意花這個價錢買 VERTU 的用戶自然有頂級活動的消費能力,而持續的服務也讓 VERTU 可以在不跟硬件潮流的情況下,吸引用戶每年換新機。
即使用戶選擇當 " 釘子戶 ",每年私人助理的費用也足以彌補 VERTU 失去的 " 銷售收入 "。即使你私人助理不再續費也沒關系,畢竟 VERTU 光是手機終端銷售就已經可以回本了。
事實上,VERTU 這種 " 硬件 + 服務 " 的銷售模式也被不少 " 同行 " 借鑒,比如在 B 站 " 鬼畜區 " 占據一席之地的 8848,就推出了一系列私人助理服務,後期更是推出了真正有效的 " 防竊聽隐私通話 " 功能,直到有關部門叫停才停止了相關服務。
圖片來源:三星
如果說 8848 更多的是亦步亦趨的 " 借鑒 ",那中國電信和三星聯手的 " 心系天下 ",可以說就是 VERTU 禮賓服務本土化的最佳實踐:
" 心系天下 " 概念誕生于 2008 年,是三星和中國電信聯合推出的旗艦手機系列,也就是三星産品序列中的 W 系列。早期的 W 系列手機會采用與同期三星手機不同的設計風格,同時也會引入精密陶瓷等高級材質,但近幾年的 W 系列往往是當年折疊屏系列的 " 特殊版本 "。
和 VERTU 一樣,心系天下系列手機同樣提供禮賓服務,但不同于 VERTU,心系天下系列自推出起就與國内公益事業合作,手機利潤将全額捐贈用于貧困地區的教育普及。從這一點看,W 系列也确實做到了 " 心系天下 "。
但無論 VERTU 還是心系天下,這種 " 數碼奢侈品 " 的銷售模式其實也給消費數碼行業帶來了啓發:當硬件銷售受阻時,軟件和服務同樣可以支撐起延續品牌的使命。比如 VERTU 多次易主,但靠着禮賓服務積累的口碑,依舊獲得了老用戶的認可。
而在 AI 時代,功能越來越豐富的 AI 大模型和性能越來越強大 NPU,讓一般的手機也有機會提供成本可控的 AI 助理服務。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使用次數的增加,用戶親手訓練出來的 AI 模型會出現更爲明顯的個性化特征,而這種個性化服務也會成爲手機品牌留住用戶的最強武器。
誰能想到,手機人工智能發展的終點,VERTU 用戶已經用 " 人力智能 " 體驗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