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 10 月 13 日消息,理想汽車官方微博今日發布《揭秘理想汽車的增程式技術,從飽受争議到靠它賣爆》的文章。
文中詳細闡述了,增程式動力對于當前國内新能源汽車環境的實際意義。并且,理想汽車用車主實際行駛數據,證明了增程式 " 城市用電,長途用油 " 戰略方向的精準性。
以下爲全文:
一、增程,更符合中國家庭真實用車場景
理想汽車爲什麽堅持做增程?這是李想和團隊從真實生活經驗出發作出的抉擇。
理想汽車的用戶群是有孩子的家庭用戶,也是最主要的自駕出行群體。中國家庭所面臨的城市環境複雜,大部分家庭用戶的日常生活都集中在城市裏,日常出行半徑其實不高。以長距離通勤著稱的北京、上海來說,來回一天通勤往返最多可能也就是百公裏左右。" 有家充樁的用戶,把我們的車當電車用就可以了。他們隻有周末跨城出行或遠途旅行時才會用到油。" 熱管理團隊負責人阿木說。
李想也曾以親身經曆舉例子:" 我自己跑長途的時候,一個人在那裏充電 1、2 個小時都無所謂,我還能看看手機,甚至有點像玩遊戲一樣拿手機去找充電樁。如果我帶着老婆、父母、孩子到處找充電樁,在那裏排着隊充電,這就是很大的災難了!尤其是節假日,因爲節假日是潮汐效應,是平常排隊的大概 4 倍 -5 倍。"
阿木經曆了理想汽車第一代、第二代增程器研發全過程。" 五六年前,電池技術和現在比相差很遠,能量密度很低,續航裏程很短,如果我們直接做電車,用戶的裏程焦慮是沒有辦法解決的。" 基于這樣的思考,我們認爲要以電爲主、以油爲輔,要在電上多下功夫,讓用戶使用車輛時更便利、更經濟、更沒有裏程焦慮。
李想說過," 當時我們去看全世界各種各樣的解決方案,發現過去傳統的 PHEV 續航隻有 50 公裏,實際運行隻有 30 公裏,并不能很好地滿足城市的使用,甚至當沒電的時候,因爲要背着更多負載運行,車的能耗會變得更高。
我們在想,用戶真正需要什麽樣的車?我們做了很多調研,認爲一輛車的純電裏程如果超過 150 公裏,就能夠覆蓋全世界所有主流的大城市,用戶就能在城市裏以純電行駛,不需要背更多電池。"
當時,市面上 PHEV 混動形式可謂百花齊放,但就是沒有人做增程。原因是在理想 ONE 之前,增程式電動車幾乎沒有成功先例,用戶用車體驗不太好、銷量也很慘淡。另外增程式技術出現年代比較早,因此被冠以 " 落後的技術 "、" 過渡性産品 ",甚至 " 脫褲子放屁 " 的戲谑。
産品戰略總監張骁的調研結論是:增程式技術本身沒什麽問題,隻是使用場景不對,這才是産品失敗的原因。" 車的價值是綜合體,任何單一技術的突出,都不能保證最終的勝利。"
"2016 年的一天,李想走進五元橋的研發辦公室,在白闆上寫下要用增程技術的決定和關鍵定義——做大的增程車,面向家庭用戶,純電部分裏程覆蓋 150 公裏。配合增程器更能實現上千公裏的續航。" 整車控制系統負責人 Vic 接受媒體采訪時回憶。
" 我們想做一輛真正符合用戶需求和預期的産品。" 阿木說。
理想 ONE 問世後,理想汽車成爲全世界上第一個把純電續航裏程做到超過 150 公裏的增程電動車,也是全世界第一個四驅的增程電動車。
下面的兩張圖,是最近一位微博網友曬出自己和另一位車主駕駛理想 L9 一年的裏程情況。
微博網友的駕駛裏程是 2.7 萬公裏,76% 純電、24% 耗油;另一位車主的駕駛裏程是 10 萬公裏,65% 純電、35% 耗油。這恰好再次呼應了 2022 年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李想分享過關于增程電動車實踐的驗證。在 2021 年:" 在這些大的主要城市,純電裏程平均達到了 70%,還有一個有意思的數,純電時長已經超過了 80%。"
微博網友說:"(我們都)延續了市内純電,長途發電的基本邏輯。開這麽遠,真的值了!" 也隔着時空呼應了李想說過的那句話—— " 我們的方向是’城市用電,長途用油 ',而不是增程。"
二、增程,要替用戶算明白一筆經濟賬
有人認爲,DHT(混合動力專用變速箱)技術在高速巡航工況下油耗低于增程式,且由于串并聯兼具,動力構成更爲複雜,因此得出 DHT 更爲先進的觀點。凡事有一體兩面,我們願意多提供一個讨論問題的角度。
Vic 介紹,DHT 直驅模式下的優勢會帶來純電行駛下的相對劣勢——多增加了直驅零部件導緻車身變重,純電模式下,離合器、齒輪機構、傳動機構的空轉攪油也會産生效率損失。兩者都會增加耗電量,縮短純電行駛裏程。
我們選擇增程更重要的理由是," 作爲一家新能源企業,我們希望給用戶提供更貼近純電車的駕駛體驗。"Vic 說。
那麽,什麽是純電車駕駛體驗呢?
第一點,是駕駛的平順性。簡單來說,是用戶腳踩油門之後,車是不是 " 跟腳 "。開過燃油換擋車的朋友一定都體會過加速時的頓挫感。而純電車在駕駛過程中是沒有頓挫感的。
第二點,是駕駛時車内的靜谧性。在 DHT 直驅模式下,噪音和抖動不可避免地會向燃油車一樣傳導到車内,被乘員明顯地感知到。而增程系統意味着發動機和驅動系統不直連,天然從物理上做了隔離,保障了更好的 NVH 性能。
Vic 認爲更有價值的讨論,一定要把用戶實際使用場景帶進來。他基于理想 ONE 車輛使用情況的大數據,幫用戶算了一筆經濟賬。
圖片來源:理想汽車用戶 @呆呆 ?
高速巡航工況下,直驅才會帶來明顯收益。假設車速大于 90km/h 工況,大約會減少 3% 的油耗,一輛車的全生命裏程爲 30 萬公裏,燃油油耗 8L/100km,電耗 20Kwh/100km,油價 8 元 /L,電價 0.5 元 /Kwh。那麽對于用戶來講,在整車全生命周期使用 DHT 技術,也僅能節省費用(節省燃油消耗費用減去增加電耗費用)1000 多塊錢。
(公式爲:整車全生命周期節省燃油消耗費用 = 整車全生命裏程 x 直驅有明顯收益工況占比 × 燃油油耗 /100km × 節省油耗比例 × 油價;整車全生命周期增加電耗費用 = 整車全生命裏程 × 無收益工況比例 × 電耗 × 增加電耗比例 × 電價)
但由于采用直驅方案,需增加離合器以及附屬結構,用戶在購車時需多支付相應成本,二者相抵後,需要用戶多支付将近 700 元成本。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選擇 DHT 路線,用戶既舍棄了電車的駕駛平順性與空間靜谧性,還要多支出 700 多塊錢。并且,由于增加了離合器以及附屬結構,導緻 DHT 系統複雜度增加,用戶的維護成本會再次增加。
因此我們才認爲,增程式技術才是更貼近純電車使用感受、更符合用戶價值的技術路線和合理解決方案。
三、理想的增程,傳統技術也能無限進化
動力驅動的核心工程師 JC 回憶,理想 ONE 是市面上第一款使用中型增程器加中型電池的新能源産品,作爲 "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我們可參照的車型非常少。
" 當時遇到了許多難題,最典型是如何把發動機、混動變速箱、發電機、驅動電機等幾大件揉到一起,以占空間最少的方式放進前機艙裏,同時達到能耗、NVH 的性能要求。"
最終,理想 ONE 以十分傑出的産品力拿下了許多個 " 第一 ":造車新勢力首個單車月銷量過萬的車型,首個單款突破十萬輛生産的造車新勢力産品。JC 還記得他第一次試駕理想 ONE 時感受:" 驚豔 "。
我們并未止步于此。理想 L9 将我們帶入到理想 L 車系時代,也是增程系統 2.0 時代。我們自研自産的四缸 1.5T 增程器,采用了深度米勒循環配合高壓縮比,熱效率達到 40.5%,系統效率也比上一代提高了 6%,效率更高的一個附帶價值是,在不依賴 GPF 顆粒捕集器的情況下,也可以滿足更嚴苛的國 6B 排放标準。
阿木說," 因爲我們深度參與了增程器的設計、實驗、産線,包括二級供應商的對接中,在這裏發現了很多機會點,把整個與性能有關的燃燒系統包括配套的東西全都改了,提升了壓縮比,進一步提升了熱效率,擴大了增程器實際使用場景的經濟圈,結合優秀的匹配集成能力,做到了全局能耗最優。" 有時候,沖上前線,才更看得清戰場在哪裏。
" 在集成度、平台化方向,我們把雙電機、雙電控、混動變速箱集成爲五合一電驅動總成,減少了線束、水管、支架、螺栓的使用,從而減少了體積和重量,能量傳遞的路徑短了,加上齒輪精度、電機矽鋼片、控制器元器件的性能提高,發電和電驅效率也得到進一步提升。"JC 介紹。
并且在理想 L9 上,針對混動模式下的 NVH 表現,增程電動系統實現了原子級零件的更優設計,包括正時系統、飛輪、曲軸、機油泵在内的零部件均進行了靜音化設計。全新的懸置系統也能有效吸收增程系統運轉時産生的振動,配合電機驅動和增程器解耦的功能,特别是在高速續航狀态下,理想 L9 在行駛過程中的振動和靜谧性也與純電動汽車幾乎無異。
阿木說," 大家不斷地去尋找新的機會,隻要發現問題,就一定去搞定它。隻要時間還有,我們就會一直優化下去。我覺得這也是充斥在整個理想各個團隊的氛圍。精益求精,才能錘煉出一個更好的産品。咱們就一直這麽過來的,有時候開玩笑說,我們不是幹了一輛車,可能是幹了十輛車。"
增程器 1.0 時代,我們以用戶價值爲中心做出選擇,增程器 2.0 時代,我們進行定制化的開發和設計,不斷探索深層次優化,實現了更好的 NVH、更大的排量、更高的熱效率,并彌補了理想 ONE 時期由于資源受限而帶來的遺憾。
" 在理想汽車,我們實現了理想中的增程技術,那就是帶着傳統技術走向無限進化之路。"
面對技術路線的不同見解,增程技術研發團隊始終保持冷靜、平實、客觀。
在他們看來,脫離用戶使用場景來談技術先進性意義不大,技術的複雜性和先進性未必是對等的,還要看相對應的性能、經濟性、成本、可靠性等方面的指标,核心是要問自己——這能夠爲用戶帶來什麽價值和收益?理想追求的是用戶體驗好," 我們希望能用一套更簡單、更穩定的技術路線,給用戶更好的體驗。适合用戶的技術才是最好的技術。是不是被認爲是先進的,反而沒有那麽重要。" 阿木說。
感謝 50 萬選擇理想的車主,和我們一起做時間朋友,在時間流淌中,耐心傾聽産品慢慢訴說出它真正的價值。未來的日子,我們繼續一起 " 創造移動的家,創造幸福的家 "。